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人生1984 > 第260章 点燃十万星星之火!

人生1984 第260章 点燃十万星星之火!

作者:拾寒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1-01 01:39:07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260章 点燃十万星星之火!

李云海要做的项目很简单,就是开打字复印店。

“我们四海商店,提供收费的打字复印服务,这项业务开通以来,每天的收入可以达到几百块钱。”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基建、城建项目与日俱增,个体户和私人企业蓬勃发展,随着身份证的普及,市民百姓对打字复印的需求越来越多。

有了身份证后,不管办什么业务都要求复印身份证,个体户去工商所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复印身份证,去银行柜台办理业务也需要复印复份证。

一套复印设备,动辄几万、十几万,小微企业、小单位没有能力购置,所有的打字、复印工作都要到外面找人做。

在李云海看来,打字复印,门槛并不高,有初中以上学历的年轻人,经过一定的培训,就能学会电脑打字和复印机的使用。事实上,后世的梅山人,做这个行业的,大多数只有初中学历。

这个项目,可以让每个家庭都参入进来。

全国有那么多的省市县,每条街道,每所大学,每个单位门口,都可以开这样的打字复印店,赚大钱就要看个人的命运和头脑,但要解决温饱奔小康,完全不成问题。

项目是好项目,但最大的难题在于:农民手里没有钱。

总有人敢勇立潮头,闯进改革开放的长河里,做出一番事业来。

出租设备的收入还在其次,后续的耗材收入才是大头。

真做不下去,在外面干上两三个月就回来继续种地,大不了就是亏几百块钱而已!

“按照现在的施工进度,四、五年时间吧!T1塔楼会先行交付,不过也要等三、四年了!”

“我们请的是全省最好的建筑设计院,和香江王董建筑师事务所一起设计的。工程也是由全省最大的省建工局承建。这几家设计院、建设单位,都有一流的资质,出不了错差。”

赵专员听了扶持梅山县开一万家文印店的计划,喜不自禁,这可是助力梅山县的经济发展!他得到林振邦的耳提面命之后,跑来向李云海道谢。

梅山县当地政署在全县各个乡镇,所有的自然村里,张贴了布告,并在村里的大喇叭里进行了反复的播报。

李云海心想,郭婉华到底是什么意思?

她不是当面说过,不争不抢不夺吗?

怎么又跟林芝来这一出?

林芝轻轻叹了一口气:“你说郭姐姐也真是难啊!男人都没了,她又怀上了。这个孩子生下来就没有爹!多可怜!唉,女人真的是太难了!”

沈秀兰的俏脸,瞬间黯然:“说到这事,我正要和你说呢,我妈动用了你给的那笔钱,带我外公到上海看了病,可是还是治不好。花了两万多块钱,现在回到了西州,说不定随时都会走。”

可是,每个月500块钱的设备租金,也不是谁都敢承受的。

林振邦和唐玉霞都是聪明人,马上就明白,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肯定值得做。

想想看,如果全国十几万家打字复印店,全部都使用李云海提供的耗材,这是多大的一笔产业?

李云海这么做,既让自己赚到了钱,也帮助了农民进城创业。

李德明哪里知道这事情?只是含糊的说道:“云海做事牢靠着呢!我相信他!他说能做的事情,那肯定能做!”

果然,郭婉华还没有出去。

李云海听说此事后,说没关系,慢慢发展,等有人在外面发了财,不用我们通知,乡亲们也自然会找上门来租借设备了。

李云海不做这个领头羊,别人自然会做。

一个月五百块钱,也要出租三年才能赚到李云海说的15000元。

李云海可以提供设备,也可以出租给贫困户,但他也得有个保障才行。

他还想跟李云海争取,多要一些名额呢!

林振邦沉吟道:“那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实现伱刚才说的那个目标?”

打字复印店这个行业很难造就亿万富翁,毕竟大多数是夫妻店,顶多请两三个人做事。但赚到了百万、千万元的家庭,却数以万计。

李云海道:“只要资金解决了,一切都不是事。”

估计郭婉华也是找不着他,所以才找林芝聊天的吧?

他想着时间太晚了,郭婉华肯定早就睡下了,明天再说吧!

闻着林芝匀称的呼吸声音,李云海想到郭婉华,想到那个还没有出生的孩子,完全睡不着觉。

赵专员看到这个结果,错愕良久。

“四月中旬,开广交会的时候去。”

买一套设备的钱,他们肯定拿不出来,但租一套设备,只需要500块钱!这第一个月的租金,一家人凑一凑还是有的。等开起了门面,赚到了钱,再交第二个月租金。

“你就不能提前来看看我?看看你的孩子吗?”

林振邦问道:“云海,项目是好项目,能不能推广呢?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林芝对未婚夫充满了敬爱之情。

“那要建几年呢?”

李云海道:“每个月五百块钱,我们还提供维修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当然了,耗材他们得自己买。等他们赚到了钱,也可以把这套机器买下来。”

一时间,梅山县各个乡镇政府的报名点,都被乡民们给挤破了门槛。

三天报名时间截止,梅山县各个乡镇统计了报名人数,达到了800多人。

小型企事业单位都买不起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农民怎么可能买得起?

林振邦听完,陷入了沉思。

“我安排。”

可是,省里给出的名额是一万人!

如果没有李云海,那洋溪镇的这家复印店,就会成为星星之火,带动当地的文印产业发展。

李云海怔怔的发呆,闻言说道:“郭姐有钱啊!多生一个崽,每个月又可以多领一百万家族信托基金的分红,多爽!大不了多请几个保姆带,反正她又不辛苦。”

当然这个本钱,是算的批发价。

又经过三天时间,整个梅山地区,也只招了不到2000人!

李云海对此事倒是看得开。

他不仅自己赚钱,还能带动一个县的人一起发财!

回到家里,两个人一起洗了澡,上床休息。

她听到是李云海的声音,幽幽的说道:“我还以为,你从此以后,要躲着我了呢!”

李云海结束谈话,说了一声请进。

李云海一阵心酸,说道:“郭姐,你何出此言啊?岂不让我寒心?我最近太忙了。你感觉怎么样?”

李云海笑道:“对,是这个理。”

至于招牌、图文制作,那都是后面的事了。

他唯一担心的是,这些租户,每个月能赚到这么多的钱吗?每个月500块钱的租金,是不是太多了?

李云海打了个哈欠,说道:“别说这些了,睡了吧!不早了。”

一台翻新复印机也不过1000多块钱。

“还好,就是有点犯困,总想睡觉。”

赵专员说没有问题,凡是有利于梅山地区经济发展的事情,我们都义不容辞。

林振邦摇了摇头,说道:“这却难哪!农村能拿得出1万5千块钱的家庭可不多。”

这一年,城市里已经出现了打字复印店,有个梅山人,在洋溪镇开起了复印店,这也是梅山人开的第一家打字复印店。

林芝咯咯笑道:“咦,你这话问得好奇怪哦!她的孩子,当然是他丈夫的啊!可能是死之前留下来的吧?郭姐说孩子怀上三个月了,你算一算,岂不正好是她丈夫死之前怀上的?”

李云海现在提出这个设想,等于将这个产业提前摆到了明面上。

林振邦当即做出决定:“那就试试看!在梅山县里,招聘一万个有理想、有志气、敢想敢做,吃苦耐劳的人,让他们走出农村,进城创业!星星之火,尚且可以燎原,这一万点星星之火,肯定可以点燃梅山的经济!”

唐玉霞道:“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可以先帮扶一万户,再由这一万户带动他们的亲戚朋友出来,慢慢的发展。”

第二天,李云海来到公司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打电话给郭婉华。

他先打到郭婉华的别墅。

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极小,但李云海还是想给自己的资金,上一个双保险,也给租借办公设备的农户上两道紧箍咒。

“哎,说清楚了,是借的!”

听到赵专员的汇报外,林振邦当即同意,可以在整个梅山地区招人。

这些天,李云海很忙,也没空和郭婉华联系。

李云海将她的娇躯搂在怀里,说道:“我也是在为自己的生意布局。全国各地的文印店,这两年之内,都会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这个事情我不做,总会有人去做。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是我在做,他们得了我的恩惠,以后自然会买我们四海集团的耗材。那这个生意就做大了。”

“我们建造的是超高建筑,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按照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要求,T1塔楼在9层以下采用强度更高、受力更强的钢板剪力墙,从进入第10层起就进入了标准层施工,所以前期花钱会特别多。等桩基打完,建到九层以上,反而会更快了。”

林振邦摆摆手,说道:“这不现实,云海再有钱,也不能拿出来这么用。他留在手里,一样可以创造价值,也能带动消费和生产。”

只要这批人赚到了钱,他们的亲戚、朋友、老乡,都会坐不住的。

还有很多人跑到李德明家里来询问具体情况。

李云海哈哈大笑,说如果他们连这点钱都赚不到,那趁早回家种田吧,把机器归还回来,叫别人去做。即使他们每天只赚30块钱,一个月也能赚一千块钱了。

“我妈请了假在照顾外公。我下班后再去,也是一样的。我回去工作了。”

现在终于派上了大用场。

林振邦放下电话后,发出一声无奈的长叹。

有没有生意,做两个月自然就知道了。

谁知道一万个名额都报不满!

沈秀兰又向他汇报了最近的收支情况。

她觉得李云海真的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李云海吃了一惊:“阿姨,说好了,不打我的土豪啊!”

李云海在办公室里招待了他,说此事还得当地政署牵头,我只是做为设备的提供商,政署和银行必须提供担保。

这个时代因为设备昂贵,一般人也找不到这种进货的渠道,所以开店的人少,价格喊得起来。根据城市不同,打印一张A4纸,开价两毛到五毛钱,复印五分或者一毛。

林振邦道:“一万户,也要1.5亿元的资金!我要是有这么多的钱,那就好办事喽!”

一台喷墨打印机,成本几百块钱。

一台二手计算机1600元。

而从东洋和米国进口二手机器的渠道,被李云海掌握在手里。

现在的工程机器太贵,即便是租,李云海也不敢租给他们。

李云海是过来人,当然知道这一行生意可以做。

李云海说道:“开文印店,说辛苦也不辛苦,比起耕地来,这个工作只需要坐在门面里,风吹不着,日晒不着。但要说不辛苦也辛苦,一大早就得开门营业,半夜三更还得加班帮人打印文件和标书,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但这是准入门槛很低的一个行业。家里只要有一个初中生,会打字就行。以后城市扩大了,发展了,全国开上几十万家门店,一点也不算多。”

“好好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要不要请假回去陪几天?”

但是,更多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后,毫无波澜,仿佛此事跟自己毫无关系。

一时间,整个梅山县都轰动了!

李云海起身,双手恭敬的接过烟,说道:“二手计算机4000块钱;二手多功能复印机,自带扫描功能,10000块钱;一台喷墨打印机,1000块钱;最少也要1万5千块钱。”

这时有人敲了敲李云海的房门。

李云海将在四海电脑学校开办培训班,教他们打字、操作复印机,以及怎么制作名片、标书。

现在有这么一个好机会,可以用最少的成本,去城里开店创业,说不定也能混成第二个李云海呢?

四海电脑培训学校,周一到周六,白天都是用来给社会青年上机打游戏。

很多头脑灵泛、胆子又大的人,不由得动起了脑筋。

据可靠资料记载,到1990年的时候,梅山人在全国已经开了超过一万家复印店,在那个平均月工资两三百块钱的年代,这批人每年能赚到几万到十几万!

就算李云海不干预,历史也会重演。

在八、九十年代,只要学会这几样,赚钱就跟捡一样。

所以,他要求政署和银行提供双层担保。

他让这些已经报名的农民,先到省城来。

“云海,四海中心那边,第一期工程,我们打款3亿过去。为什么一次要打这么多的款?”

林振邦觉得李云海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好。”

李云海笑道:“除非银行贷款!但也够呛!别说十几万户,便是一万户,就要1.5亿的资金,哪家银行敢把这么多的钱,贷给农民去开店?开店还要别的钱,租店面、办执照,七七八八算起来,也是钱。不过,这个行业最大的好处是,创业初期投资比较大,但后续全是利润!一套设备,少说也能用个十年八年的。平均下来,这个成本很低了。”

第一期就能招到这多人,已经出乎他的意外了。

有政署和银行的协议在,租户就会更加老实,毕竟家里还有房有田,还有老有少,不至于为了这一万多块钱,犯下大罪。

说完,赵专员便匆匆离开。

唐玉霞笑道:“你没有,云海有。”

政署鼓励外出创业,以每个月500块钱的租金,租一套四海集团提供的办公设备,还负责培训,学成之后,随便你们到全国各地去开店。

他忽然很想给郭婉华打个电话。

如果只计算成本价,那就要低得多。

“是啊!你说好奇怪啊,她男人都死了那么久了,她怎么还能怀孕呢?”

加在一起不超过四千,等于只要八个月就能收回成本。

不过,这项伟大的事业,不可能真在一夜之间实现,这也太不现实。

林芝嫣然笑道:“那也是你有本事。谁有这么大的魄力,敢扶持一万家复印门店?对了,我今天和郭姐姐通电话,她告诉我说,她怀孕了。”

李云海要留他吃饭,他说改天再聚,这么好的事情,我得赶紧回去向大家宣布。

沈秀兰走了进来,向李云海汇报财务工作。

当天晚上,李云海和林振邦聊了很多,直到十一点半才回家。

20年后,全国各地都会开遍梅山人的文印店。

李云海和林振邦商议,先帮助一万户开店,做个试验。

李云海提出来的这个举措,可以说是解决了农村人开店资金短缺的最大问题。

然而,到那个时候,全国最好的城市,最好的地段,已经被别人占领了!

所以有人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林芝趴在李云海身边,笑道:“这件事情要是能办成,那你可就是大英雄了!你既帮到了我爸,也帮到了那么多的村民。”

对他来说,只需要拿出4000万,就能帮助一万户农民开店。

林家人都是双眼一亮:“租?这是个好办法!租多少钱一个月呢?”

“别这么说,那笔钱送给你了,就是你的。”

即便他不插手,梅山人也会往文印这一块发展。

正规渠道购买全新的办公设备,那简直就是天价。

李云海问道:“你外公身体好些了吗?”

大多数人的眼界和格局,还没有被打开。

李云海想了想,说道:“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还真有一个办法。就是机器我来出,不卖给他们,而是以出租的形式,租给他们使用。”

“钱是你的,你以为我们随便敢用呢?还是我告诉我妈,说你建一幢大厦,需要投资十几个亿,她才知道你有这么多的钱,想着你一时半会也不会缺钱用,这才敢用那笔钱的。这笔钱,还得我和小玲以后赚钱来还给你。我爸妈反正是没有能力还的。”

这么好的发财机会,这些乡亲们怎么都不知道抓住呢?

赵专员不想浪费剩余的名额,便向林振邦请示,能不能到市里的其他县招人?

林振邦的本意,就是想发展整个梅山地区。

林芝笑道:“有钱也累啊,怀孕生产,哺育孩子,你以为当母亲的人不操心的吗?我要是有了孩子,我都不敢交给保姆去带。”

两人说着话,相拥而眠。

林振邦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当天就把梅山地区的赵专员喊了过来。

他只是把这个历史节点,稍微提前了一点点。

现在让农民外出创业,也是如此,农民们都以为,外出创业,很有可能血本无归,跟夹人虫无异。

螃蟹又叫夹人虫,以前的人看到都怕,谁还敢吃?

李云海不由得一阵心虚,搂紧了怀里的人儿,问道:“她跟你说什么了吗?孩子是谁的?”

他现在有能力提前实现梅山的文印产业。

白溪乡石板村报名的人最多!

因为他们都是李云海的老乡,他们见证了李云海的成功。

梅山人也靠着文印产业发家致富,年产值达到1200多亿元。

按照这个价格,一天赚30块钱不是随便?

“不行,我不能睡太多,我得多运动。我还是保持以前的作息习惯。你什么时候来花城?”

林振邦摸出烟来,递一支给李云海,问道:“那这个设备怎么解决?最便宜的一套设备,需要多少钱?”

他现在对大崽,那叫一万个佩服!

“哦?她打给你的?”

“那就多休息。”

“哦,这些我就不懂了。”

只有等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赚到了钱回家炫耀以后,他们才会跟风景从。

“唉!你们早就该动用这笔钱给外公治病了!”

如果他再大气一点,拿出4个亿来,就可能帮助10万户农民开店,一夜之间,梅山人的文印店,就能开遍全国各地!

以后李云海完全可以躺在家里收钱,财富将源源不断的汇入他的账户。

沈秀兰起身离开。

这一万户,必须先和当地政署签订保证协议,还得从银行拿到担保书,如果有人骗走了设备,一走了之,那就由政署和银行进行追责。

李云海将2000个报名者,分成两批,分别进行为期十天的培训。

他的要求就是,十天之内,必须学会打字、使用复印机。

如果你十天都学不会的话,那可以回家种地了,因为就算给你机器,你也肯定赚不到钱。

(sdingdiannn/ddk21947960/13937280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