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人生1984 > 第168章 好大的排场【求订阅】

人生1984 第168章 好大的排场【求订阅】

作者:拾寒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0-22 04:12:37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168章 好大的排场【求订阅】

李云海就在现场,正和林芝在聊天。

林芝从来没参加过这样的乡村大会,所以也过来瞧热闹。

大会在村小学的操场上举行,今天刚好是礼拜天,把小学教室里的板凳搬了出来,摆在操场上,村里每家每户出一个代表,坐在板凳上,其他看热闹的村民们,则围站在周边。

“云海!云海!”李德明在讲台那边喊大崽,一边喊一边招手。

李云海听到父亲的喊声,小跑过来,问道:“爸,什么事?”

李德明指了指邵玉清,说道:“这位是乡里来的邵领导。”

李云海还真不认识邵玉清。

普通人和领导打交道的机会几乎为零。

别说县以上的领导,便是自家乡镇上的领导,村里人又有几个人见过,又有几个人认识他们呢?

李德明又向邵玉清介绍,说这就是我大崽李云海。

店里没有什么事,李云海先跑了一趟省化工研究院,看看CCA的研究进展情况,再到耗材厂的工地上视察。

经过一番讨论后,李云海只能在现有的装修材料中,选择最好的来装修家里。

至于选票,就用小孩子的作业纸代替,裁成一张张的小方块,大家各自在上面填写自己想投票的竞选人名字。

李云海哈哈大笑道:“是这样的,我和人合伙在省城开了家工厂,要招300个员工。我想着村里有这么多的剩余劳动力,就回来招一批人过去。”

李云海并没有急于营业。

加上办公室的6个人,就有46个员工!

这要招多少学生,才有钱赚?

他在白溪乡当干部这么久,对辖区内有什么人物,他是一清二楚的。

如果李德明也投自己一票,那他就会胜出。

教员方面,李云海是面向全社会招聘,可以全职,也可以兼职。

她肯定是城里人,而且不是一般的城里姑娘。

就算每台电脑招一个学生,都需要1000个学生!

沈秀兰并不知道李云海要怎么样运营这间学校,问道:“云海,我们要招多少个班呢?”

最开始,农村在刚实行承包责任制后,以前的大队干部,很多人都不太愿意竞选新的村干部。因为村子治安很乱,当村干部事情多报酬少,还会影响自己家的生产,很多人不愿意担任村干部。后来经过群众商议,大家要求,不管选上哪个都必须接受任命,不能推辞。

李云海笑着说好啊!

一时吃过饭,邵玉清等人告辞离开。

李云海又在省市两级电视台、报纸、杂志上大做宣传。

老三闹着要分家的时候,李云海就在想,到底谁在指使老三?

“领导,这怎么办?再投一次票还是?”李明水问道。

沈秀兰看着他的日记本,问道:“所以我们只开20个班吗?每天都上课?”

邵玉清说了一声好,问李云海道:“李云海同志,你到底是在省商业局工作?还是在省城做买卖?”

在此之前,他还有很多琐事要处理。

全场发出一片叫好声。

最让他惊叹的是,李云海又能从个体户,转到省商业局工作。

李云海淡然一笑:“我估计,我爸投的是李明水。而李明水投的却是自己。这一票之错,最后成了这个结果!”

这些规划,他早就已经写了下来。

“李德明,一票。”

而且李德明当众说过,他当选族长后,会捐出五万块钱修族谱、修祠堂,这一举动,赢得了村民的赞誉。

投票结束以后,接下来就是统计。

邵玉清先发表讲话,无非就是讲本次选举的起因,以及选举中要注意的事项。

会有这么多人来报名吗?

梅青想了想,说道:“李经理,那我们学校的电脑,空置的时间也太长了吧?”

李云海和他们商量,他们也愿意抽空兼职,只要时间安排合理,他们都愿意到四海电脑学校来教学。

邵玉清不由得肃然起敬,对李云海的认知,又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层面。

李云海把一楼腾出来当成办公室、休息室、教员宿舍,只拿二到五楼当教室。

经过多年的规范化发展,村干部手里的权力得到了加强,能管人还能管事,想竞选村干部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李云海的计算机培训学校,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邵玉清以领导的身份,勉励了李德明几句,然后握了握李明水的手,笑道:“明水同志,你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

他回到四海商店,跟刘燕等人说了一声,晚上他到银苑餐厅请客,店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来吃饭。

办公室里又请了四个人做事,其中一个是会计,一个是出纳,另外两个是文员。

虽然邵玉清以为,李云海就算是进了省商业局,顶多也就是一个小小的职员,但光是能进这个单位,就足够说明很多事情。

出现这个结果,富有戏剧性质。

这个结果,几乎是可以确定的。

作为新鲜事物的计算机,中小学计算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老师都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或脱产学习的方式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他也没有隐瞒,说道:“我毕业后,本来分配在梅山县机械厂工作,我报到没多久就辞了职,到省城摆摊,赚了一点钱后,便开了一家办公设备维修商店。进入省商业局工作,是最近的事。”

他轻描淡写几句话,就概括了自己这几个月的经历。

但村里李姓是大族,张永江最后不可能当选。

这时,有人来到李云海家,还是为了给子女谋一个工作的事情。

“是啊!我小学就在这里上的。我们这里是中心小学,附近好几个村,因为村子小,生源少。他们村的学生娃,只在本村上到四年级,五、六年级就要到我们这边来读。”

“邵领导,你好,我在省商业局做事。”

结果不言而喻了!

李德明是族长!

又岂是一个省商业局小小职员能拥有的?

比如说《电子世界》、《儿童计算机世界》、《电子与电脑》等等。

BR县直机关业务股室的负责人,乡镇街道的各办公室、站、所负责人,都相当于股长级别。

结果种种迹象,李云海心里最怀疑的人,就是李国旺。

李云海兜了一个圈,却轻易的完成了这场华丽的转变。

而之前在青少年宫参与了培训班的那批学生,现在已经上岗,担任了青少年宫电脑培训班的老师。

邵玉清之所以选李德明,一方面的确出于李德明族长身份的考虑。但更多的,他是看在李云海的身份面子上。

李云海笑道:“这个问题,我也考虑到了。不上课的时候,我们学校的所有计算机,全部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来上机。我们的学员也可以来上机。算2块钱一个小时。”

他来到李云海家,看到他家盖了这么大的楼房,便是一愣。

乡一级的干部还没有配车,邵玉清是骑自行车来的。

李德明刚从错愕中反应过来!

林芝也以女主人自居,请大家落座,然后给众人泡了茶端过来。

选举大会开完,村民们各自散去。

这份魄力非常人能及。

股长一般只存在于科级的基层单位,如县直机关、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属于中层负责人。

林芝低声说道:“这个结果算是不错的了。”

因此家里多的是肉食。

石板村是大村,有513户人家。

李云海能完成这场华丽的转变,只能往林芝身上想。

李云海给老师开出来的待遇是20元每节课。

他在南门口开了这么大的电脑学校,搞起来这么大的排场!

一时间轰动了整个西州。

体制内,我国领导职务的起步层次是副科级,也就是说,只有副科以上干部才进入了领导序列,而股长虽然有职务,但仍然属于普通干部。

李云海和沈秀兰、梅青商量,从12月中旬开始,就可以接受学生的报名。

林小凤正好在工地上,戴着一个安全帽,穿着一套咔叽工装,脚上穿着一双胶鞋。

人一旦参加了竞选,自然而然就有了胜负心。

村民们自然轰然叫好。

七七八八加在一起,算三万块钱的开支。

他亲自讲课,用自制的内部教材,教大家一遍。

李云海家杀的是猪。

皮革大楼的装修已经基本完成。

他随即观察到,林芝这个小姑娘不一般。

投票箱就是一个农家常见的木脸盆。

不过他还是愿意争一争,万一选上了呢?

沈秀兰是校长,每个月的工资是500元,梅青是副校长,每个月工资400元。

为了保证选举的公正性,在选举村干部之前,邵玉清选出监票员、计票员和唱票员。

而李明水也的确投了自己一票。

邵玉清更是惊异,说你家大崽就是李云海同志吧?他不是在商业局上班吗?怎么又做起买卖来了?

李德明对此也闹不清楚了!

儿子在省城到底做的是什么买卖,店铺开在哪里?又开的有多大?收入有多少?他压根就不知情!

“张永江,一票。”

反正以后还可以翻修。

邵玉清看在眼里,不由得问道:“李云海同志,这又是怎么回事?你还能帮人安排工作不成?”

张淑文等人正在忙活。

李德明邀请邵玉清到家里吃饭。

临走时,邵玉清忍不住再次回头看看这座砖坯房。

邵玉清背负双手,站在李云海家前的马路上,看着大屋,笑道:“这房子盖得大气!放在咱们白溪乡,也绝对算得上第一屋了!李德明同志,改革开放才几年时间,你却已经赚到了这么多的钱?了不起啊!”

李云海和施工队的人讨论装修的事情。

结果呼之欲出。

“李明水,一票。”

张姓人家当然愿意选张永江。

如果是一般人说出来的话,老三估计也没这么听他的话。

现在,他终于达成所愿。

林芝落落大方,笑着回答道:“我是李云海的女朋友。”

李云海笑道:“你这个科员,也相当于基层的股长了。股长也带长,也是个领导嘛!”

哪个村里有人在外面当官,当多大的官?

这些他们乡里干部都会弄得一清二楚。

李云海知道对方有着太多的疑惑。

林芝调动到了省文化局上班,回城后才正式去报到。

全场响起一片叫好声。

李云海验收了一番,指出一些不足之处,让工人们整改。

李德明同时邀请村委班子的其他几个成员到家里吃饭。

村民们议论纷纷。

李德明就比较朴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也不会使用什么修饰词。

当地习俗,新屋落成以后,要到堂屋杀一口牲口,杀猪宰牛羊都行。

邵玉清对李云海不由得刮目相看。

大中专毕业生国家包分配,但分配的去向,却是哪里来回哪里去。

这两年,国内有多家计算机相关的报纸杂志社创刊。

让他十分遗憾的是,他理想中的装修,现在压根就无法完成。

邵玉清笑着说了一声好,说那我就到你家叨扰一餐吧!

沈秀兰之前只听李云海说要开一家电脑培训机构,在她的想象中,顶多也就开一两个班级吧?

她没想到李云海直接开了一家这么大的电脑学校!

足足有1000台电脑!

还请了40个老师。

这时,石板村村支书的选举工作正式开始。

李云海拿出一个工作日记本来,翻开到其中一页,说道:“我们现在要办的是寒假突击训练营。因为我们的老师都是兼职的,所以我们暂时只能在晚上和礼拜天开班。”

从李云海让父亲入党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在谋划这一天了。

应聘的人多,李云海便择优录取,留下了40个人,每个班两个老师,轮流上课。

一个农民出身的年轻人,好不容易有了一份工作,居然敢辞职去当个体户!

李云海脸色沉着,完全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李云海翻到另一页,说道:“寒假是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只上20天课,包括年前和年后。剩下十天时间,老师和学员都要过年。至于学费嘛,我是这么定的,20天,学费200块钱一个人。”

李云海看着她靓丽的身影,消失在院子深处,这才离开。

李云海是懂自己父亲的,李德明那一票,的确是投的李明水。

李云海在省商业局工作,在省城又有一定的人脉圈子,以后乡里、村里要跑什么项目资金时,多一个人说话,总归是好事。

三个竞选人,也是投票人,代表各自的家庭投了选票。

邵玉清是个聪明人,一听这履历,就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

全场哗的一声!

邵玉清也有些发怔,他报完之后,才发现有些不对劲。

由于国内计算机教育资源匮乏,人们主要通过电视台、报刊和书籍来获取计算机相关知识。

经过李云海的一番操作,父亲成功的当上了族长和村支书。

李云海拿出一支笔,在本子上指指点点,说道:“对,我们寒假只开20个班,只招收1000个学生。每天晚上从七点上到九点,两个课时。礼拜天也是如此,上午和下午休息。”

20个班级,总计需要支付1万6千元的课时费。

这是不记名投票,谁也不知道哪个村民选了谁。

再加上李云海一系列的神操作,李德明当选的几率,并不比李明水低。

林芝噗嗤笑道:“我就是个科员,连个副主任科员都不是,这算哪门子的高升啊?”

林芝却十分低调,只说自己在省文化局工作。

林芝朝李云海挥了挥手:“好了,我中午去找你,你不用来接我。再见!”

这样的人家,岂是万元户可以比拟的?

随后,三个竞选人各自上台,说了一番竞选词。

人工费用的支出,加在一起,是1.71万元。

80年代初,我国大多数家庭并没有经济能力购买电视机,相关的计算机培训班也不多,于是报刊和书籍成为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首选方式。

每户只派一个代表投票,每票只可以选一个人。

刘燕他们高兴的拍手叫好。

但是,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只看不练是不行的。

事实也证明就是此人在作怪。

业务不熟练的老师,他则会一对一的进行辅导。

“哎呀,李云海同志,你可真是年少有为啊!这么年轻,就已经开起了大工厂!300人的工厂,那可了不得了!”

邵玉清自然相信他的话,讶道:“是吗?那你家修这房子的钱,哪里来的?”

有些村民不会写字,就让会写字的人代笔。

邵玉清看了看结果,抬头扫视全场,缓缓的说道:“我就不绕弯子了,直接宣传投票结果。张永江同志,得票63票。李明水同志,得票225票。李德明同志,得票225票!”

沈秀兰、梅青等人,都加盟了四海电脑培训学校。

40个老师,是轮流上课的,谁有时间谁来,都有时间就听从学校排班。

唱票结束。

李云海哈哈一笑,说道:“邵领导,此事说来话长,请各位先到屋里喝茶。”

朝中有人好做官。

李明水当的是秘书,想一步到位当上村支书,难度其实也很大。

来人是村里的张五婶,她把自家的女儿带了过来,说道:“李云海,我家大妹子19岁了,在县里读过高中,回家务不了农,干不了重活,你就给她安排个事做吧?”

沈秀兰哇了一声:“这个可以做!两块钱一个小时,如果能全部坐满,一个小时就能赚两千块钱,一天满座五小时,就能赚一万!那20天下来,能赚20万!”

就连张永江也知道,自己就是陪选。

“好,那就开始吧!”邵玉清坐了下来。

李明水短暂的难过之后,也接受了这个结果。

这里面如果没有人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想把工作单位从县里调到省城,邵玉清明白有多么困难。

李明水不由得看了一眼李德明,两人居然能打成平手!但他心里明白,实际上算他输了。

纷纷乱乱了二十几分钟以后,开始投票。

张五婶看着李云芳记录下来,高兴的道了谢,带着女儿离开。

而邵玉清投李德明这一票的理由,也称得上光明正大。

邵玉清四十多岁年纪,穿着黑色的夹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刮得干干净净,他先打量李云海两眼,见此人虽然年轻,却有一股沉稳内敛的气质,身材挺拔高大,眼睛里隐有精光闪烁,暗喝一声好个好生!

他主动伸出手来,呵呵笑道:“李云海同志,幸会。不知道你在省城哪个部门工作?”

邵玉清问不出什么来,也只能作罢,但他已经认定,林芝的家世背景肯定不一般。

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懂电脑知识的人,看到这边的招聘启示,也前来应聘。

很多的装修材料在县城都买不到,省城也不一定有卖。

在他想来,农村人能盖多大的房子?顶多就是四间房,两层小楼吧?即便是这样,也需要几千块钱才能建得起来。

李云海仍然回到林芝身边。

李德明说是自家大崽在省城做买卖赚回来的。

林芝看看石板村小学,问道:“云海,你是不是在这里读的书?”

张永江和李明水等人,见邵玉清都答应了,他们也自然同意。

李云海谦虚的笑了笑:“我是和人合伙开的。”

邵玉清想了想,说道:“李云海同志,你以后如果再招人,可以找我,我帮你到其他村招工。”

邵玉清微一沉吟,说道:“那好吧!最后这一票,就由我来投。我先说明,我对几位同志都没有意见!我就是出于一个考虑,族长当村支书,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不然的话,族长和村支书若是起了冲突,伱们听谁的?”

“李德明同志,恭喜你,以226票,当选为石板村新一届的村支书。”邵玉清起身,和李德明握手。

三个竞选人,都在紧张的期待,等着结果出来。

邵玉清又问他在哪里读的书,什么时候毕的业。

这个价格绝对具有吸引力!

每个前来应聘的人,都愿意成为四海电脑学校的兼职教员。

沈秀兰、梅青等人都是拿固定工资。

按理来说,李云海应该回梅山县工作,顶多能进县署,那就是最好的去向。他怎么会进入省里的单位工作?还是商业局这样的好单位?

李云海有如一个巨大的问号,留在了邵玉清心中。

办公人员每个月是50块钱,四个人便是200元。

摸清李云海的底细后,邵玉清直犯嘀咕。

简洁就简洁一点吧!

而且家门前还停着一辆双排双座小货车!

就让他李德明去折腾吧!

同乡圈子,这就是现成的人脉圈子,谁不想挤进去呢?

没有关系,还要绕上三圈,套套关系呢!

石板村并没有什么人物在外面当官作宰。

民办学校为增值税纳税人,征收率为3%,20万收入,要缴纳6千块钱的税。

林小凤笑着说道:“可不是嘛,在工地上,穿高跟鞋也不方便。”

工地的进展很快速,其中厂房建得最快,差不多要建完了。

报名时间截止到放寒假的前一天为止。

沈秀兰现在是四海电脑学校的校长,梅青是副校长。

邵玉清还想和李云海聊聊天,旁边的李明水笑道:“领导,时间到了,可以开始选举了。”

寒假一个月的培训班,李云海可以净赚17万!

沈秀兰也飞快的算了这笔账,觉得李云海真是厉害,很赚钱呢!

不过,前提是要招满学生!

1000个学生啊!

李德明虽然是后来者,但已经当选为李氏族长,他的支持率也会很高。

于今之计,张永江的建议,也算得上是一个好建议。

张永江却道:“邵领导是乡里来的领导,他应该也有一票,大家说是不是?要不,咱们就把村支书的人选,交给邵领导来决定吧?”

李德明是个本分人,有一说一的说道:“邵领导,我哪有这个能力啊?我就守着几亩薄田,还有屋前这片枣林。一年忙到头,只能保住一家人的开支,让几个娃有学上,没有一分余钱。”

没想到李德明家里,居然建成了这么大的三层洋房!

四海电脑培训学校的注册、办证、师资力量的认证、内部培训,等等。

新任村支书最大可能,就是在李明水和李德明之间产生。

唱票人不停的喊出选票上的名字:

于是,邵玉清将这一票投给了李德明。

邵玉清于是侧面打听林芝的来历。

他赶紧起身,伸出粗糙的双手,紧紧握住了李德明的手。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短短几天时间,自己的身份,摇身一变,居然成了族长,又当上了村支书!

李云海一见她这身打扮,笑道:“姑姑,你这身行头可以,下工地最合适了。”

梅青以手支颐,看着他,问道:“李经理,那总共上多少天课?学费定多少呢?”

然后,李云海坐到教室,让每个老师都上台演讲一遍,又让老师当他的面,实际操作一番计算机。

1000个名额,如果能招满学生的话,可以收到学费20万!

每天两个课时,20天加在一起,每个班就是40个课时。

而是定于寒假的第一天,才正式开班。

李云海的手沉稳有力,握手很有节奏,一点也不像毛头小伙。

李云海把40名电脑老师组织起来,做了一场专门的培训。

李云海组织人手,把二手计算机从仓库搬到了教室。

反正每个班40个课时,算20块钱一个课时,每个班就是800块钱的课时费。

村民们把自己手里的票,放进木盆里。

邵玉清亲自监督整个过程,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中间他还顺便经了个商,赚了这么多的钱。

李云海四下溜达了一圈,跟林小凤说了一声还有事,便来到了南门口。

于是,他又仔细算了一下,说道:“正好513票!每家每户都投了票!”

李云海之前已经找家具厂家订制了1000多台电脑桌。

这边装修结束后,电脑桌也送了过来。

张永江和李明水,本身就是村干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讲话也颇有腔调。

当时,电视机刚刚开始普及,于是部分电视台利用电视这个媒介开始播放相关计算机的教育节目,特别是邀请了当时计算机领域的一些专家来授课。

家里的事情告一段落,李云海和林芝回到省城。

接下来,他就要正式开办西州第一家电脑培训学校!

80年代初,计算机已经被全世界公认为是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四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少年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想要掌握一门现代技术,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在全国空前高涨。

这天,李云海送她到单位门口,说道:“中午到我那吃饭?我做几个好菜,庆祝你高升!”

四层楼的教室,也足够摆放1000台电脑。

邵玉清早就留意到了这个标致的姑娘,接过茶来,问道:“这位女同志是?”

所以邵玉清这一票,投给了李德明。

而他心里自然明白,这一切都是大崽李云海策划的。

从那时起,李云海就有了想法,想翻一翻石板村的天。

邵玉清推测出来,李云海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发迹,多半得益于这个姑娘的帮助。

要开计算机培训学校,还需要教材!

由于当时各地区的计算机教学水平不一致,也因为是在试点期间,所以刚开始国家没有出版统一的计算机教材,更多的是由各省市的教育机构组织专家编写本区域的教学书籍。

李云海看了看那个羞涩的姑娘,和她聊了几句,见她口齿清楚,人长得也蛮清秀,便让大妹拿来本子,记下了这个姑娘的信息。

这天,李云海把沈秀兰、梅青喊到一起开了个会。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李德明能当上族长,今天又能当上支书,都是因为他有个厉害的儿子!

而且村里的工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做,513户人家,几千人口,每天不知道要发生多少鸡毛蒜皮的大小事情。

他又介绍了三个竞选人的基本情况。

李云海则自己编写了一套初级计算机教育课程,印刷了几千本,用来当作教材。

其他还要房租、水电费用、税收、各项杂费。

皮革大楼装修结束以后,正式挂牌成立了“四海电脑培训学校”的招牌。

村民们对这三个人都很熟悉,但该介绍的还是得讲一遍,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李云海哈哈笑道:“这是很理想的状态。”

沈秀兰看他的眼睛里,冒着小星星!

这个男人,怎么这么会赚钱呢?

李云海其实也有一定的担忧,他是在吃螃蟹,阵仗搞得这么大,万一招不到人呢?

万一只能招到一两个班的学生呢?

甚至连一个班都招不满呢?

凡事皆有可能啊!

第二更,8000多字,求月票支持。

(sdingdiannn/ddk21947960/13978542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