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宋朝败家子 > 第一千零一十章 资本萌芽(第一章)

一亿两,白银?要知道大宋朝一年的赋税才有多少啊,一亿两,怎么做到的。

“你、你再说一遍!”赵祯惊讶的指着他。

管小北有些哆嗦了,毕竟,站在大殿上的是当今皇帝啊。他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回、回陛下,船、那个船、船队这一年来赚回来的白银有、有一亿两之多。稍、稍后市舶司会有官员上报。小人这次是来京述职,只知道一亿两之多,具体、具体数目还不太清楚。这还不算货物的价值。”

大宋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市舶司,福州、潮州、还有青龙邑镇都设有市舶司,通归胶州市舶司管辖。经过核算,这大宋朝船队经过一年多的海上贸易航行,赚回来的白银足足上亿两了。

初步估计其实早已破亿了,因为青龙镇的市舶司报账迟迟没有报上来。因为青龙镇地处较为偏僻,可海上贸易早已如火如荼。

青龙镇,就是后来的大上海。大约唐代中期,一座名为“青龙”的邑镇便已粉墨登场。《青浦县志》记载,开元初年,数郡集力兴修了“自杭州盐官县起,抵吴淞江,袤一百五十里”的捍海塘,塘内土地得到巩固,海潮不再浸灌,使开发位于当年吴淞江出海口的青龙镇成为可能。自此,坐拥水路交通十字路口的青龙镇,成为南方海洋贸易的中心地点之一,开启了它盛极一时的历史传奇。

上海这座现代化的文明城市,在南宋时期才改称上海。当时苏州人口非常稠密了,但上海几乎没人,这个时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青龙镇,不过已经是在海上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了。

虽然赋税收入连年上涨,近些年更是突破了亿两大关。可谁能想的到,仅仅是一个海上贸易带来的收入,竟然赶上了国库一年的收入了。

这就意味着经济的腾飞,社会的繁荣。商品经济时代,资本主义萌芽啊。虽然在座的各位除了石小凡,没人知道什么才是资本主义萌芽。

但是他们知道,钱,好多好多的钱!这些可都是国库的收入,全是钱啊。有了钱就可以大肆挥霍。兴建宫邸、兴建学堂。赈灾、兴修水利、边关、减赋各种,只要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的让百姓继续休养生息。

百官们比上次更要惊讶,他们不可思议的看着朝下跪着的管小北,脑海中都有一个疑问,这小子在胡说八道吧。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么的充满了戏剧化,这个时候一个执事太监来了。他拿着一份文书,千里加急文书。胶州市舶司的奏疏,不同的是这不是千里快骑送来的。而是直接经过火车到达城郊的火车站,然后由急递铺的铺兵,快马加鞭送进了皇宫大殿。

“陛下,胶州市舶司的奏疏。好像是,账本。”

账本,赵祯睁大了眼睛“快,呈上来!”

陈琳迈着小碎步,急匆匆的跑过去将奏疏接过来。然后一路小跑,呈到了赵祯跟前。

赵祯打开一看,正是市舶司这一年多来的营收。因为市舶司的收入一开始并没有纳入财政收入,当初谁也不知道这海上丝绸之路能不能赚钱。单单是船队去美洲就耗费了国力一年赋税的三分之一,谁也想不到这海上贸易会赚多少钱。

于是,海上贸易的收入都是各个市舶司自行记录报账。同时,防止有人营私,也会也有人查账。以后这可能会是一块巨大的肥肉,至少目前没有人敢自行贪污。一来船队有自己的记录簿,胶州市舶司也有备案。

小的硕鼠在所难免,大的贪污尚未发现。胶州市舶司这份奏疏上清楚的记着,大船船队一年多来航行南洋,进行各种货物贸易。贸易顺差的收入竟然高达一亿三千二百七十六万之巨,此外货物都还不计算在内。

单单是从海外赚回来的白银,就有这么多。细思极恐,大宋朝的丝绸瓷器尤其是玻璃,在海外备受追捧。

赵祯看了眼石小凡,石小凡给了他一个天真无邪的微笑。他知道,赵祯是疑心他的玻璃厂到底赚了多少钱。

还好,最终赵祯并没有找他的麻烦,单单这一笔巨款,足以震惊朝堂的了“传下去,列为卿家都自己看看吧。”赵祯将市舶司的奏疏给了陈琳。

陈琳再次拿着给了下面的臣工,先是给了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差点掉在了地上。然后给了吕夷简,吕夷简惊恐的抬头看了看,又看着奏疏上的数字微微发抖。

百官轮流交换着这份沉甸甸的奏疏,无不惊讶莫名。因为大宋船队是垄断贸易,民间虽然也有小船队,可谁能比得上这万吨的蒸汽轮船。

蒸汽机载上石炭,可以在海上快速航行,船上的大宋朝各色货物和周边各国进行贸易交易。周边这数十甚至上百个国家把他们的金银和货物,和宋朝船队交换。

这个早朝发生了太多的事,首先那个败家子都当上东宫少傅了。再就是船队贸易血赚,一年多的航行,在周边列国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改变了大宋朝的格局,因为国库的增收。朝廷接连下诏,赋税一减再减。尤其是农业赋税,更是轻徭薄赋,普通百姓的收入大为增加。

朝廷也大力鼓励商品经营,尤其那些商品作坊,只要你能赚钱。朝廷经过考察你以后,可以低息贷款,若是有利于经济的商品,朝廷甚至可以无息贷款给你。

一时间,商品经济迅速繁荣起来。而那些种地的百姓,因为经历过新政的改革,基本上农民都有了自己的土地。这些土地按照人口分发的,只需租让不许买卖。

土地永远都是归百姓自己所有,朝廷怕的就是出现土地兼并的问题。十余年来,人口大量增加,密集劳动力的产生,使得大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这么说吧,只要你肯吃苦。哪怕是在家种地,如今的百姓至少也饿不死了。历朝历代都没有经历过如此的繁荣盛世,在这个时代做到了。

石小凡的野心还不止于此,那些农作物种子尚未大肆普及。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千千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

(sdingdiannn/ddk191477/1015921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