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宋朝败家子 > 第二百九十章 微服巡查

宋朝败家子 第二百九十章 微服巡查

作者:吃货大联盟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8-27 01:46:25 来源:顶点小说网

院子里,石桌旁。

赵祯和石小凡还有葛老汉坐在一起,那些群臣只能眼巴巴的站着了。

葛老汉看出不对,来的人都是一群老头子,看他们穿的破烂,可怎么看也不像是穷苦百姓。

好在石小凡特立独行惯了,大概葛老汉也知道这位小公爷总喜欢弄一些稀奇古怪的花样,也就没有在意。

“这位是赵六公子,东京城的王爷。”石小凡介绍着。

葛老汉一听慌忙站起来恭恭敬敬施了一礼:“原来是王爷驾临,小人有眼无珠,还请王爷不要见怪。”

赵祯摆了摆手:“老人家无需客气,快快走下吧。”

这可是京城的王爷,葛老汉看了看石小凡,石小凡冲他点点头,他这才敢坐了下来。

自太祖太宗立国,赵氏皇亲开枝散叶。东京城王爷遍地走,皇亲多如狗。是以石小凡这么一说,葛老汉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况且大宋朝京城的王爷掌握实权的并不多,看赵祯年纪轻轻,有可能是出来贪玩的。

赵祯问道:“老人家,你家种了几亩地?”

葛老汉叹了口气:“三十余亩吧,不多。本来我与儿子父子二人种着。后来我儿子去了小公爷的矿上,这地就剩下我自己种了。唉,老了,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三十亩地,不要被这恐怖的数字吓到,其实这属于地少的了。

自唐朝起,官府分给百姓的田地是按照每口人二十亩永业田计算的。

对我们现代来说,一口人二十亩地简直不要太恐怖,一口人的地就养活了一家人的节奏。

其实不然,古代的粮食产量极低。低到什么程度呢,一亩地产稻米一百余斤。

这就等于,十亩地顶现在一亩地的产量。这还不算,因为没有化肥。这些土地不能每年都种,你需要种一年作物,养两年地。

也就是说,这一亩地第一年你种了粮食,第二年和第三年就不能种了。你得养地,待两年后地里的养分恢复,你才能再次耕种。

为什么古代地广人稀,却还有这么多失地农民,这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三十亩地,对于葛老汉家来说,温饱都不够。

三十亩,赵祯对这个土地概念还是了解的,他又问道:“老人家,你们每年交给官府的赋税高不高?”

葛老汉一愣,他看着石小凡,显然不敢说。

石小凡冲他点点头:“没事,你尽管说吧。这西山地界上,还没人敢来找你麻烦。”

这句话霸气,石小凡是什么身份。卫国公府小公爷,在东京城都是横着走的人物。他既然答应了,自然就会罩着自己。

有石小凡撑腰,葛老汉登时理直气壮起来,当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高,怎么不高。这老百姓一年到头种的粮食,还不够缴税的。”

赵祯一惊:“朝廷不是规定,亩税一斗么?”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措施是降低田赋的税率,先规定十五税一,后又减至三十税一,并成为以后汉朝的定制。“三十税一”制度前后执行了353年之久。

三十税一,才能使农民真正的得到实惠,真正做到百姓休养生息。

而宋朝实行的是不管一亩地你收入多少,都必须缴纳一斗米的赋税。

宋朝的农业税税率,按照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亩税一斗者,天下之通法。”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按照宋朝的农业税计算方法,是每亩田地不计产量多少,统一只征收一斗米的税。

也就是说,如果亩产为一石米,那就是十税一(税率为10%);如果亩产为二石米,那就是二十税一(税率为5%);如果亩产为三石米,那就是三十税一(税率为3.3%)。

有人会觉得奇怪,明朝杜宗桓在《上巡抚侍郎周忱书》中说:“五季钱氏税两浙之田,每亩三斗,宋时两浙之田,每亩税不过一斗。”两浙鱼米之乡。

宋朝的农业税只有明朝的三分之一,按理说应该很轻的了。

明朝作物的产量比大宋要高,还有就是,大宋朝不论你土地贫瘠与否,你产量多少,都是按照一亩地一斗米。

所以赵祯这么一说,葛老汉就气不打一处来:“这是哪个狗官出的这馊主意,他种过地么?”

石小凡跟着义愤填膺起来:“没错,哪个王八蛋狗官出的赋税政策,简直瞎了他的狗眼!”

赵祯看了眼那些臣子,院子里站着的群臣一脸黑线。

葛老汉倒是大起知己之感:“谁说不是,一亩地一斗米。赶上旱灾蝗灾涝灾怎么办?朝廷还是照收不误。牟县和许县为什么那么多流民,就是因为交不起租子还不起账,地被财主收去了。他们活不下去,这才成为乞丐。”

石小凡意味深长的看了赵祯一眼,当年是他和范仲淹解决了牟县许县流民安置问题。

当时石小凡将南霸天狗头给砍了下来,范仲淹依样葫芦杀了许县县令,为此他二人差点被流放三千里。

赵祯脸色微微一红:“说下去。”

葛老汉是个话痨,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说到兴起他一拍桌子:“你就像我老汉,家里三十亩地。每年也就只能种十亩地,却得缴三十亩地的赋税。我家一年产粮大概一千多斤。这还是好的年景,赋税就达三四百斤。除去来年留的种粮我一年也就剩下四五百斤粮食。”

这四五百斤粮食对赵祯来说就没有什么概念了,按理说,够他爷俩吃的了吧。

葛老汉看出赵祯好奇,当下又怒道:“你以为这四五百斤粮食就是我老汉的了?县衙还得来收引钱税、纳醋钱税、卖纸钱税、户长甲帐钱税、折纳牛皮筋角钱税,这些好在还不多,可这耗米税我们实在就是交不起了。”

赵祯越听越惊,这些花样繁多的税种有许多都是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这耗米税又是什么?”

葛老汉叹了口气:“就是缴纳粮食的损耗,损耗多少全在县老爷的一张嘴上。好的年景就多收,差的年景就少一些,总之是衙门不会让百姓有好日子过得。”

耗米:官府为弥补粮食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向农民征收的一种税赋,名曰“耗米”。在实际征收中,官府普遍多收,例如一个农民明交一石米,官府实加4~5斗甚至1~2石,即所谓“加耗”。

(sdingdiannn/ddk191477/1015396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