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宋朝败家子 > 第五百六十七章 状元

宋朝败家子 第五百六十七章 状元

作者:吃货大联盟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8-27 01:46:25 来源:顶点小说网

从1783年西班牙第一次用炭从黑钨矿中提取了金属钨至今有二百余年的钨矿开发、冶炼、加工历史。

而石小凡所在的大宋朝这个时代,钨矿其实是没有什么用的。可他还是决定要提炼一点儿钨,不需要太多。

钨矿属于稀有金属,高熔点。但是提炼并不难,只是这个时代的人没有人认识这种矿藏罢了。

反正石小凡用的也不多,哪里有钨矿呢。他记得不知道从哪里看过一篇报道: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二院在栾川县北部多金属普查中发现了黑钨矿床,从而结束了河南境内没有黑钨矿床的历史。

栾川,在这个地方。两个月后,栾川传来消息,钨矿找到了。

这年头,没点丰富的知识,穿越还真是一件挺困难的事。主要是石小凡一没有系统二没有金手指的,看看人家,穿越人士都是金手指在手天下我有。系统一开,各色宝物自来。

据说有了系统,奖励的东西不乏高大上,什么飞机坦克大炮火箭的都能搞得来,厉害啊!

可石小凡呢,自从来到这个大宋朝屁的系统没发现,只能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赚取一点胜利的果实。还好,自己闲的蛋疼的时候就会看一些这种百科全书,于是他知道了钨矿这种东西的提炼。

很快,钨矿原矿石在当地州府的运作下,源源不断一车车的拉到了南窑。

当钨丝提取来的那一刻,石小凡如获至宝,狗腿子们早已见怪不怪了。小公爷这神仙一样的人物,做出什么东西来也不足为奇。可他们没想到的是,石小凡要做电灯。

没错,电灯,足以让这个时代的人为之尖叫疯狂的东西。石小凡实在受够了昏灯如豆,灯下醉酒高歌的夜生活了。

想想若是灯火通明的皇宫,璀璨亮丽的东京城,还有亮如白昼的石府,那将是一副多么美丽的画卷。

有了钨丝,电灯不是难事。石小凡拿着用手工加工出来的一卷卷精细的钨丝,不由得惊喜交集。

大宋朝是个有梦想的国度,这次进士题目也很有特色,分别是《王者通天地人赋》,《天德清明诗》,最后一道论述题,是《水几于道论》,出自老子《道德经》。

赵祯亲自出题,试前谁都不知是什么题目。直到临考时,赵祯才将自己的论题发出,由内侍送到崇政殿。殿试的士子在考试的时候直接在皇宫崇政殿举行,这几个题目除了赵祯谁都不知道,就是怕科场舞弊。

论述题一发下来,穆青倒吸一口凉气。这和恩师教授给自己的题目简直就是如出一辙,当下他不及多想,按照自己平日练习的思路洋洋洒洒的写了起来。

对于石小凡来说,这属于作弊了。但他始终认为,一个人的人品远胜于他的学识。穆青的人品让他夺这个头名状元也算是实至名归。

他宁肯自己饿着,也要把随身携带的银两给来福他娘治病,这样的人以后为官也会是个清官无疑。

考完了,考生们有皇帝御赐的午膳,这是学子们莫大的荣耀。他们先是站起时施礼,然后接过内侍们送上来的午膳,吃完饭后就等着他日放榜了。

一百三十六份卷宗很快收了上来,卷宗的名字都是采用的糊裱已防止营私舞弊。各位翰林院的饱学大儒们开始阅卷,然后分出一二三等。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这次录取一百三十六人其实规模算是小的了,因为范仲淹等人的新政,庞大的官僚机构开始精简。所以这次科举取士的人数并不很多。

三日后,紫宸殿。赵祯看着主考官们送上来的卷宗,一共有十张,也就是前十名的试卷。

由于科举考试的各种条例多在宋真宗时确定,于是自真宗以后,凡是殿试结束后,便把前十名的进士试卷另誊录一份,拿到真宗影像前焚烧,直到南宋时仍然保留着这个做法。

“陛下,这是透明三甲的试卷。臣等几个商量了一下,皆以为此人的卷子当位列榜首实至名归。”几个主考官将卷子递上。

赵祯接过试卷:“谁的?”

“回陛下,穆青。”

赵祯大吃一惊,他慌忙取过卷子一看。卷首的糊裱早已揭去,上面赫然写着的是穆青的名字。

再一看他的文章大气磅礴,洋洋洒洒的将《王者通天地人赋》,《天德清明诗》《水几于道论》几道论述题写的大江奔腾,气势如虹。

就连赵祯看完,都忍不住拍案叫绝:“此人文采出众,不谓之与三甲头名也!”

几个主考官一听,登时大喜跪下:“陛下圣明,万岁万岁!”

赵祯一怔,他只是随口说说,并没有真正打算钦点穆青为状元。毕竟后面别人的文章他还没看,可话一出口,几个臣子又谢了恩,赵祯不好再改口。

难道真的就让败家子的这个徒弟中了头榜?赵祯有些懊悔,可又不知该怎么说。

“陛下,此人才华横溢,定然能成为朝廷栋梁之才。”

“没错,这样的文章,没有相当的笔力是绝对写不出来的,此人能得头名也是实至名归。”

“驸马爷当真神人也,这人原本据说资质平庸,不曾想原是深藏不露。”

几个主考官你一言我一语,赵祯无奈,只好钦点了他的状元名册。

头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探花。一般都是几个主考官根据排名送到御前,最终由皇帝拍板。

宋太祖以前,选拔人才是由礼部来拟定名单,只要通过了省试,殿试的时候第一名是不会改变。但在宋太祖时,就发生了省试第一并不是殿试第一的场面,到了仁宗的时候,范镇就是一个吃了亏的书生。

本来范镇是可以好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凭着真才实学拿一个理想的官职。但在当时参赛的不伦贫富、身份地位的考生都有,当时有一个考生是当朝宰相的儿子。省试的时候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于是就成了众矢之的,赵祯为了不让其他考生觉得科举也是有徇私的嫌疑。于是就下令禁止宰相的儿子以及他的门生参加殿试选拔。

范镇就是那个门生,并且他还是礼部确定的第一名。他自然是不服的,这样怎么公平呢。于是礼部官员上呈他的文章,拿出真才实料来据理力争,赵祯不得已让他参加了殿试。北宋时的殿试,就跟我们现在写作文一样,首先是要字数满足,其次是有理有据。但怎么说呢,范镇已经给皇帝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哪怕他文采再好,不合皇帝的口味,结果放榜后成了第七十九名。

这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本来赵祯也不想让穆青得状元,可既然话已经放出去了,只能点头答应。

(sdingdiannn/ddk191477/1015424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