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宋朝败家子 > 第六百二十章 添堵

宋朝败家子 第六百二十章 添堵

作者:吃货大联盟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8-27 01:46:25 来源:顶点小说网

山遇惟亮,他原本是投奔大宋请求庇佑。结果呢,知保安军朱吉将这一情况汇报给延州知州郭劝,郭劝与延州钤辖李渭两个昏官竟然将山遇逮捕起来,让监押韩周派兵将山遇一家护送到夏州,山遇等人被押解到宥州后,被元昊派兵追上斩杀。

石小凡终究还是没能阻止赵元昊称帝的步伐,作为一代枭雄,赵元昊是无法屈人之下的。

而山遇惟亮看的透彻,他以西夏经济过于依赖大宋,如称帝则必将引起宋夏战争,经贸断绝,国家必困为由坚决反对赵元昊称帝,无奈赵元昊其意已决。

赵元昊命人将山遇惟亮绑在山坡上,然后命用乱箭射死。山遇惟亮死后不久,元昊便准备称帝建国,改元“天授礼法延祚”。

垂拱殿,赵祯冷冷的看着群臣,将奏疏扔在了桌子上:“延州知州郭劝,钤辖李渭,即刻缉捕押回京城发大理寺受审。对于赵元昊欲要称帝一事,列位臣工有何高见?”

“开战,对于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必然歼灭之。将西夏纳入大宋版图,打!”范仲淹是主战派,欲灭了西夏而后快。

右司谏韩琦比他更激进:“调西北军,火枪大炮的轰过去,捣了兴庆府。”

赵祯并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问道:“卿家们还有别的意见么?”

监察御史张茂,朝中并不受待见的人物,屡败屡战。大概是想刷一把存在感,这种人在朝中有很多:“陛下,臣以为此事是西北边防军种世衡的失误,朝廷既然把西北军务交给他,他没能阻止住山遇惟亮的遇害,理应下旨斥责。”

把给别人添堵作为毕生事业,这是张茂的人生座右铭。一事无成,屡屡犯贱且乐此不疲。

就连赵祯也不喜欢他,张茂这么一说,赵祯生气的道:“西北边防这么大,赵元昊又是从宥州赶上杀了山遇惟亮的,与种世衡何干。”

张茂却不依不饶:“陛下,西北军隶属种世衡统辖,他自然难辞其咎。”

韩琦是个急性子,他忍不住冷笑道:“张御史此言倒也有理。”

张茂一听大喜,居然有人同意自己看法的:“对对对,宥州虽说不是种世衡的范围,可赵元昊能带兵长驱直入我宋境,种世衡也算的无能了。”

“这,这算是什么话。”群臣一听立刻反对起来。

“就是,宥州之错在于朝廷为布重兵,种世衡只是镇守边防,此事若强加在他头上,是否有失公允?”

“岂止是有失公允,岂非寒了西北将士的心!”

韩琦四方一拱手:“既然张御史说是种世衡难辞其咎,那推荐种世衡镇守西北的那个人,是不是也得受处分?”

张茂忙不迭的点头:“对对对,是谁推荐的种世衡,自然也是脱不了干系。”

突然张茂脸色变了,说完这句话他才知道自己闯了祸。是谁推荐的种世衡,不是那败家子么?

一想起败家子,张茂忍不住打了个冷战。这,这人可是惹不起。

果然韩琦冷笑道:“张御史说山遇惟亮的死种世衡难辞其咎,那么推荐种世衡镇守西北的是驸马爷。张御史的意思是,驸马爷也脱不了干系了?”

张茂大惊:“我、我可不是这意思,我,这……”

韩琦微微一笑:“这个没关系,张茂乃是监察御史,有弹劾职权。回头下了朝我就去跟驸马爷说说,让他来入宫请罪。”

张茂面如土色,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吧。惹那个败家子?想起来就不寒而栗。

朝中许多早就看张茂不顺眼的家伙,纷纷煽风点火起来。

“对对对,这事应该告诉驸马爷。”

“没错,既然世衡都有罪了,推荐他的驸马爷怎么能跑得了,张御史厉害。”

“若是说驸马爷也有责任,那驸马爷可是陛……”这人想说石小凡是赵祯提拔的,那赵祯也有责任了?幸亏他见机的快,话到嘴边慌忙收了回去。

张茂擦汗了,想起败家子的手段,不擦汗是假的。

石小凡一回京,原本死气沉沉的朝堂立刻又会鸡飞狗跳。赵祯不知该是喜还是忧,败家子一回来,朝堂为威严就会荡然无存。

众人说了半天,却都跑了题,赵祯不由得恼怒起来:“好了好了。”

“肃静!”下首的陈琳喊了一声。

百官立刻醒悟过来,这朝堂又成菜市场了,于是人人都闭了嘴。

“诸位卿家,都决定开战了?”赵祯又问。

赵祯其实并不想开战的,至少不想全面对西夏开战。大宋如今是强盛,可是一旦全面开战就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角逐。此消彼长,战争除了死人消耗的还是国家的经济。

朝廷好不容易攒下来了两年的家底,为了打穷的叮当响的西夏耗空国库,赵祯有点不舍的。

至于能不能拿下西夏,赵祯不担心,百官也不担心。以大宋的军事实力,夺取西夏是迟早的事。

总算有人站出来说了点正事,包拯,虽然这位包青天不懂军事,可他推荐了一个人:“陛下,臣以为此事还是询问一下驸马爷,或许他有些主意。”

额……赵祯感觉有点不爽,这大宋朝到底是谁的天下,怎么离开了这败家子就办不成事了?

实际上还真就是这么回事,离开石小凡许多事还真是就难办了。眼下赵元昊欲要称帝了都,似乎开战是唯一的出路。

可赵祯不想开战,说不定败家子还真有办法,他只好无奈的问道:“石小凡呢?”

同样是有些膨胀的石元孙站了出来:“回陛下,犬子去了城北大棚看水稻去了。”

赵祯立刻又不乐意了:“眼下都什么时候了,他还有心思看什么水稻。这些粟米粮豆的有什么好看的,他还能种出花来么?”

飘了鸭的石元孙施了一礼:“陛下,犬子说,他种的水稻,亩产可达八百斤。”

此言一出,群臣登时哄笑起来,八百斤?你咋不上天,大宋朝最好的水稻田亩产也不过二三百斤。

三百斤的水稻田已经是极限了,范仲淹在奏议《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臣知苏州,田出税者三万四千顷,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

而一石到底有多少斤,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史书争议颇大。

较为合理的是宋代南北方粮食平均亩产3.3石,合今市制亩产309斤,比唐代降低7.5%,比汉代增产17%以上。

一个亩产二三百斤的稻米,到了败家子这里成了八百斤?真要如此,那西夏和契丹还打什么仗。真要如此,天下则无挨饿的百姓了。

(sdingdiannn/ddk191477/1015429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