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宋朝败家子 > 第八百九十八章 新政,新政

宋朝败家子 第八百九十八章 新政,新政

作者:吃货大联盟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8-27 01:46:25 来源:顶点小说网

王宗道有一个特点,容易拾级而上的被忽悠。

吕家帮支离破碎,刘文正特立独行的做了言官不和他们玩了,张尧佐成了败家子的劣徒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只剩下张茂李德还有王宗道他们几个。

这几人在朝中日渐被边缘化,甚至于宰执吕夷简权利也是一再被削弱。这次他们把王宗道拉出来顶缸,让他和败家子打赌。

而王宗道又是经不住忽悠的那种人,被吕夷简忽忽悠悠的就有点瘸了。他想也是这么个理,哪有亩产五千斤的东西,这不是瞎扯淡么,赌了!

石小凡还在激他:“唯,王宗道,说你呢,赌不赌?”

“赌,驸马爷若是真能做出亩产五千斤的粮食,我就算是学狗叫学猫叫也认了。这等利国利民的好事,学两声狗叫又如何?哈哈哈哈!”

为了配合他的尴尬,众人只好跟着哄笑起来。王宗道输了还好说,许多人其实盼着石小凡能输,让这个败家子当朝汪汪汪,看还不把他的脸给丢尽了。

“吕相公,若是驸马爷输了,在这朝堂之上看那他的脸还往俺哪儿搁。”李德凑到跟前,低声说道。

吕夷简“嗯”了一声:“这败家子脸皮奇厚无比,怕不见得会有多丢人。”

没错,就算是输了,我石小凡学狗叫也得咬死你们,汪汪汪!

况且若是种植红薯,在试验田亩产五千斤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

这一年是庆历三年,按照历史车轮的走向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很多大事。

首先就是积贫积弱的大宋朝爆发了空前危机,西有西夏寇边,北有契丹虎视眈眈。而国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土地兼并空前严重,百姓流离失所。

冗官冗兵冗费,三冗压的百姓喘不动气,国库空虚,士兵散漫羸弱的战斗力更是让朝廷头疼不已。

心力交瘁的赵祯皇帝在有识之士的臣子们的帮助之下,开启了庆历新政。

这是个名臣辈出的时代,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

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

可是,这一切都随着石小凡的到来产生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首先,西北赵元昊已经不足为惧,无力再对大宋开战。而契丹自保不暇,更是臣服与宋。庆历新政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提前实施,如今已经效果显现。

首先,三冗问题得到了一定解决,土地兼并得到有效遏制,另、国库充盈,百姓安居。

以前军费占据财政收入的十之七八,如今大量的裁军。只保留中央直辖的禁军二十万,清一色火器装备。保留少量地方厢军以护卫地方治安,二十万禁军轮番驻守边关。

原先一百四十多万军队,腰斩了一多半。加上厢军和地方兵种,不过七十余万人,省下来的财政收归国库。

因为石小凡的谏言,宋仁宗极为重视范仲淹富弼等人提出的新政实施。赵祯给笔札,责令条奏政事。范、富二人随即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谏官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赵祯大都予以采纳,并渐次颁布实施,颁发全国。

首先是澄清吏治,明黜陟,就是严明官吏升降。以前官员提拔都是只讲资历,不看政绩,这也早就大批草包官员碌碌无为。

多年前朝廷已经颁布条令,官员实行考核制度。破格提拔政绩卓著的官员,撤换有罪和不称职的官员。并规定京朝官及郡县官吏,有人保举在三年任期届满即与磨勘升迁,否则便要等到满五年之后,方行磨勘。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吏治顿清。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有作为的官员,比如京东西两路转运使王阳和、晋州知州白子良等人。

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宋初以来,,恩荫制度造成官僚滥进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任学士以上官职的,在二十年内通过恩荫,其兄弟子孙出任京官的就有二十人。

范仲俺对此提出限制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赵祯极为重视,如今即便是达官显贵的子嗣,只有科举才是唯一出路。

第三,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把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明经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

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应举。这样,学生有真才实学,进士之法,便可以依其名而求其实了。

这一点,石小凡功劳甚大,他出资建了不少学堂,着重教育事业。

这也是赵祯最感激这败家子的地方,教育是兴国兴民的最大善举。这是为朝廷网罗人才,石小凡教育这方面向来大手大脚,绝不含糊。

第四择长官,慎选地方长官。针对当时分布在州县两级官不称职者十居**的状况,范仲淹认为官员的升迁要严格依照政绩,建议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奖励能员,罢免不才,并主张由各级长官保荐下属。

第五条就是均公田:重新规定官员按等级给以一定数量的职田,调配给缺乏职田的官员,以“责其廉节”,防止贪赃枉法。

再就是富国强兵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朝廷降颁布诏令,加强农桑立法,命令全国各路转运使及其所管辖的乡县真正重农桑,奖农桑,使农业的好坏作为考察官吏、官吏黜陟的重要内容。

还有减徭役。宋代的赋税与力役基本上沿袭了唐末及五代的制度,宋初虽作了一些调整,但赋税残酷、力役烦苛,赋税、徭役迫使贫苦农民纷纷破产,也激起农民起义反抗。

这一点赵祯做的非常好,大宋朝如今已经取消了徭役制度,取而代之的是有偿徭役。也就是说,给国家办事,民夫们自愿的原则,还可以拿钱的。

这由原来纷纷抵触的徭役改为百姓争抢的参加,因为有俸禄。

修武备,训练将士战斗力。国威水师代志云就干的很不错,还有就是各地禁军要时常进行实战演练,以训练临时应战能力。

厉行法治,重命令,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朝廷法令一旦颁行,必须遵守,不得随意更改,否则要受到惩处。

推恩信,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宋代皇帝三年一郊祀,照例大赦天下、免除百姓多年积欠的赋税,但多未彻底施行。朝廷要取信于民,主管部门若有人拖延或违反赦文施行,要依法从重处置。除此之外,必须向各路派遣使臣,比如皇城司,巡察那些应当施行的各种惠政是否施行。这样,就不会发生阻隔皇恩的现象。

历朝历代的改革都是伤筋动骨的,新政实施以来也遭遇过重重阻挠。赵祯也怀疑过自己,是范仲淹他们的坚持,是石小凡的力谏,使得赵祯以皇权之力强行推行新政。

(sdingdiannn/ddk191477/1015457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