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布衣小书生 > 第七章 李氏私塾

布衣小书生 第七章 李氏私塾

作者:残血凌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1-08 18:00:24 来源:顶点小说网

凌云不知道的是,这句话,也曾是李川年少的梦。凌云之志,也曾是他的志向,只因造化弄人。

“既有这般志向,日后当需多加用功,切莫投机取巧,做无用之功,坠了这凌云之志。”

“学生铭记。”凌云稍躬身,恭敬道。

“书和纸墨笔砚准备好了吗?”跳过话题,李川捋了捋胡子,缓缓问道。

“没有,这个,我们原先也不知道要买些什么,害怕买错了,因而先来这边...”

凌大山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

“嗯,蒙学三百千必不能少,县里书店装订好的上等书籍颇贵,委实不宜。我这倒有亲手抄录的三百千,没有书店的好,但相对实惠,三本收你一两银子可愿意?”

凌云原以为古代启蒙读书是四书五经,又或是其他经典的名人书籍。

不曾想却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这三种。

事实上,和凌云想象的不太一样,他不知道的是即便在古代人眼里,四书五经一类的东西属于高难度内容。

并不能作为启蒙教材,然三百千的内容虽然没有条理,但读起来琅琅上口,对于刚入私塾的孩子来说比较易学好记。

况且很多人识字不是为了作诗作词考科举,只是为了单纯为了会认字、会写名字。

再者说古代由于微言大义的存在,即使皓首穷经也不能通读经典。

因此,古人也往往只治一科,余者不过通读而已。

而学习儒家经典的年纪,也往往是弱冠之后最为合适。

且地区社学以识文断字、粗通文化、了解法律为主,至多教授《论语》、《孟子》。

是以古人以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就按李大哥说的办,那其他的还需准备什么?”凌大山也不纠结,果断拍板。

“笔要一支,三十文,黄纸一刀也要三十文,墨一条三百文,砚是最为珍贵的,尚需一两银子。”李川说完,看向凌大山,后者点了点头。

见状,李川顿了顿,拿起算盘开口道:“一共是...2两并360文”

听到报账,凌大山有些吃惊,但还是没有开口,只是把手里拿着的猪肉等礼品放在了桌子上。

李川看到这些东西,立马开口。

“不需这般客气,按规矩来就好,其他东西都带回去吧。”

而后语气心长告诫道:“规矩你应该懂的,且看你家小哥儿体虚瘦弱,这些东西尚需让他多补补,读书郎也需要强壮的。”

不一会,李川把他领了进去,他爷爷随后也出门回家了。

凌云静静的跟在李川后面,走了一小会,就进了房。

把手抄的三百千和笔砚纸墨递给了他,随后将他带进教室。

里面有好几张木板搭接成的桌子,很低,座位是一个方木板,上面垫了块布。里面已然坐了五个小孩子,跟他年纪相仿。

可能是他没离过家多远的原因,他瞧着这些人都觉得陌生。不过看着身上的穿着,应该像他一样的寒门子弟吧。

“你且先坐会,稍等片刻方能讲学。”

把凌云带到地方,让他跟其他人先互相熟悉一下,就出了门。

他刚进门时,其他人还都规矩的坐着,可是当李川刚踏出门口,立马骚动了起来。

见来了新同窗,都纷纷围着凌云挤了上来。

“我叫罗虎,来自罗村,今年五岁。”

“我是赵龙,广平村人士,今年六岁。”

...

就这样,可能大家都是同村亦或是邻村人,也还是小孩。

不一会时间,凌云活络的跟他们相互交流了名字,知道了他们的来历。

等到辰时,李川再次进来,先是帮他们整束衣冠。

紧接着把他们领到西边一个小屋子,房门打开,正中间赫然摆着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石像。

李川让他们一个个给孔夫子双膝跪地叩头,一次性扣九个,方能起来。

礼记云: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正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这是希望他们从此知兴替、明得失。

其实凌云有点奇怪,拜了孔先师,后面竟没有在拜李川,按理说,拜行师礼不应有失的。

只是拜完孔先师后,李川就把他们带回了学堂,让他们正襟危坐,随后拿来红笔,在他们每个人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

这正是所谓的“朱砂开智”,又称之为“开天眼”。

意为开启智慧,从此眼明心亮,同时也寓意着小孩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

接下来李川拿出准备好的鼓子和木棍,向鼓子敲了三下。而后就让他们拿着木棍,在鼓子上敲,越响越好。

李川敲明鼓三声以示启蒙,告别蒙昧,坚定向学之心。

其目的在于让孩子目明耳聪,茅塞顿开,学有所成。

这正是所谓的“击鼓明志”,寓意是表明自己的志向。

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

最后是开笔,每个人在座位上准备好纸墨笔砚,李川在前方木板上写了一个人字,随后让我们照着写。

下方的人听到指令,纷纷打开纸墨笔砚,凌云也不例外。

凌云研墨,看着上方的人字,发现其和现代并没有区别。

所以研好墨的他就直接在黄纸上写了个人字,只是字体显得有些扭扭捏捏,真像个初学者的孩童。

这也不能怪凌云,却是不太习惯毛笔字的写法,总感觉怎么握笔怎么不顺畅。

上方先生浏览一遍,发现下方的凌云写得歪歪扭扭,但至少写了出来,也成其型。

而反观其他人,不仅写得不成样子,只是也不生气,只是温和的说道。

“人字,汝入堂学第一字,先见识之,则书且著。”

最后做完所有步骤,先生给他们讲解,方才这一系列的过程叫做开笔礼。

开笔礼共分为分为:正衣冠,拜孔子,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和启蒙开笔。

开笔礼,俗称“破蒙”,是古代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

学童通常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

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方可入学读书。

忙完这些过程,已是正午时辰,先生便让他们回去吃过午饭罢,午时午时七刻到这就好。

同时告诉他们,学堂这边是有管饭的,只是要收六钱银子费用。

“凌云,你是在学堂吃还是回家?”

这时刚想出门的凌云,身后突然传来罗虎的声音。

“我家离这近,自是要回家吃的,已经同家人已经打过招呼了。”

“那好吧,那我们去吃饭了。”罗虎听到他的回答,有些失望。

“赵龙,我们走吧。”

说罢,他跟罗虎道了别,就出门了。

凌云发现,除了他跟同村的赵龙,其他人都在学堂吃。

凌云慢悠悠地刚出大门,就瞧见大娃在门口等他。一见他出来,就开心上前问道。

“四郎,你放学啦?”

“阿姐,你怎么来了?”

瞧见大娃,他内心自然欢喜。

“爷爷说你识得路,要自己回去。但阿姐闲着无事,就顺道过来瞧瞧四郎上学的学堂,阿姐还没来过这呢,不曾想凑巧碰上我们四郎放学。”

大娃解释着,一副要告诉他不是特意来找他的模样,只是顺路。

凌云知道,大娃肯定是特地在这等着他放学咧,不过她既然不想承认,他也不戳破,铭记在心上就好。

而后反过来向她介绍,今天在学堂认识的同窗。

“阿姐,这是我在学堂认识的同窗赵龙,跟我们一个村的。赵龙,这是我阿姐。”

两个人互相点了下头,表示已经知道。

“赵龙,我们先走了。”

“好的。”

跟赵龙打过招呼,凌云就跟着大娃向东走。

“啊姐,我们走。”

因为赵龙家在西边,而他家在东边,故一出门两人就分别回家了。

“四郎,今日进学怎么样?有没有被老夫子打手?”

一边走着,大娃突然伸手过来抓着他的手,上下查看,似乎担心他被老夫子打手。

“没有,阿姐,其实老夫子人挺温和的。”

看着一脸担心的大娃,凌云很耐心的讲解,为的是让她不要过于担心。

“我从小花那边听过,老夫子可凶了,动不动就打手,动不动就罚站。”

大娃可不相信老夫子温和的性情,似乎在想着万一把她弟弟给打了,打疼了该怎么办。

“阿姐,放心啦,弟弟很乖的,老夫子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舍得鞭打我呢。”

“也是哦,四郎向来乖巧,向来老夫子也不会这般无理。”

苦口婆心的一通话,才让大娃消除了她的担忧。

“对了,阿姐,你出来了,谁在家里准备饭菜呀?”

凌云突然想到,大娃出门了,那家里的饭菜怎么办。

他不是放心没饭吃,他是放心待会如果大人们回来没饭吃,影响下午干活,怕是又要打她。

“四郎,别怕,饭菜差不多已经备好了。我出来时让二娃帮我看着,稍加加的火热一下就可以了。”

看出他的担心,大娃调皮的说道。

“对了,阿姐,今日上午我们拜了孔夫子,还学了个人字。待到晚上弟弟教你写字。”

“好呀,好呀。”

听到凌云教她写字,一脸开心的看着他,眼里充满了期待。

(sdingdiannn/ddk78900862/8601862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