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骂谁实力派呢 > 第278章 《唐人街探案》系列和《庆余年》首

第278章 《唐人街探案》系列和《庆余年》首播

要说都市青年群像爱情电视剧,影响力最大的还得是2007年的《奋斗》。

《京城爱情故事》其实就摆明了瞄着《奋斗》的路子拍的。

不过《奋斗》虽然很多剧情后来被疯狂吐槽,但起码还有正常人,而且也包着一层真爱和自由的外衣,结局也算大团圆。

《京城爱情故事》就根本不演了,除了少数几个勉强还说得过去的角色,其他角色直接不断冲击观众和网友的三观。

陈思成饰演得的富二代男主,风流成性不说,还光明正大撬自己好兄弟的女朋友,美名其曰真爱,最后老爹破产,一个纨绔突然变成商业天才,最后爱情事业双丰收。

大黑牛饰演的另一个角色,绝佳舔狗,眼高手低,动辄道德绑架,典型的虚伪双标怪。

大蜜蜜饰演的大黑牛女友,拜金女,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让富二代玩完,大彻大悟,和大黑牛终成眷属。

童丫丫饰演的女主看起来无辜,但细节经过推敲,还是有些白莲花属性。

最有争议的就是张泽饰演的角色,出生贫苦,自强不息,却因为自己的好兄弟以及现实最终黑化,最终媳妇和事业都没了,自己还锒铛入狱。

魏阳上辈子初看这部剧的时候,还比较年轻,气的破口大骂,觉得这部剧太恶心人了。

后来年长,对圈子了解颇深,就大致能看出一些猫腻,陈思成这家伙就是故意的。

他不是不知道这些角色的行为恶心,但他就是这么搞。

富二代风流成性撬二嫂,结局美好。

农村小子现实摩擦黑化,凄惨收尾。

拜金女被富二代玩弄抛弃,备胎接盘。

金钱和面包的抉择,富人全都有,穷人啥也没有。

这些都是社会的痛点,以及让很多正常人失望的结局,最能够引起观众的关注和讨论。

故事不讨喜怎么了,火了就行了。

他要是让富二代破产,拜金女离开,穷小子双丰收,或许口碑好一点,但就会沦为“平庸之作”,绝没有现在的影响力。

就冲这点,陈思成精明且了解市场的商人属性就暴露无遗。

当然,坊间传闻这厮也另有私心,为了追童丫丫,改了不少剧情,抬高自己,贬低张泽的角色。

不带上剧情后半段走向拉胯,也指使张泽这个角色疯狂挨骂。

这引起了张泽的很大不满,后来公开抨击过此事,道自己以后接戏“先看剧本”,并且之后几乎和陈思成没有合作。

不过不管怎么说,《京城爱情故事》这部剧还真让他做火了。

几个主演都有了不低的曝光和热度,尤其是童丫丫。

借着这部剧和之前《宫锁心玉》几部剧的热度,以及同陈思成的绯闻,加之本身姣好清丽的容貌气质,人气和知名度大涨,俨然成了新的当红小花。

陈思成也一战成名,成了新的才子导演,还有人拿他和魏阳比较。

当然两者的事业成就差得多,主要是针对拍电视剧喜欢泡女主角这个行为,陈还被人调侃“小魏阳”。

天可怜见,这位可是比魏阳大了近十岁。

不过陈思成并没有反驳,反而在接受采访时要表示向魏阳这个优秀编剧 制片人认真学习,对于这个外号,甚至是有点认可的意思。

其实抛开年纪不谈,“小魏阳”这个名号对陈思成来说是个好事。

魏阳可是现在的小荧幕第一人,哪怕是盗版,陈思成刚刚从事幕后,巴不得能够借势一二。

对于陈思成,魏阳没什么想法。

虽说是个人才,但他不喜欢,而且两个人的能力性格相似,还都有点唯我为中心,他不喜欢对方,相信对方也估计对自己没啥好感。

不过虽然对这位没有招揽的意思,但魏阳对他的作品很感兴趣。

《唐人街探案》系列,百亿票房,再加上各方价值和开发,绝对是未来最值钱的华语电影IP。

而且魔改一下,也适合魏阳出演,有利于他的票房号召力和商业价值。

《误杀》系列也不错,魏阳虽然自己不太适合演,但能赚钱,也能冲奖。

魏阳不知道现在陈思成是否已经有类似的想法了,但现在,创意和剧本是他的了,未来1~2年就可以琢磨立项了。

导演慢慢找,男主肯定是他,唐仁不能换人,这是整个电影系列的灵魂。

王保强他不算特别熟,回头借着《泰囧》的机会,好好聊一聊。

魏阳心里盘算着计划,偶尔看几眼电视,荧幕里大蜜蜜为了钱和大黑牛闹,面对富二代却十分贤淑温婉,任凭嚣张的富二代欺负。

不知为何,魏阳莫名其妙有点被内涵了的感觉………

次日,魏阳在餐厅吃早餐,几个剧组主创都在讨论昨天的《庆余年》首播。

他们虽然参演,但每个人的戏份都不算多,也不知道成品模样,所以除了看过的魏阳,昨晚基本上都在追剧,

《庆余年》第一集魏阳一直到最后出场,主角是少年范闲,由吴三石主演。

主要是引出小范闲聪明,然后跟着五竹和费介学习本领,脱胎换骨。

吴三石别看年纪小,但早早就拍戏,表演经验丰富,把一个聪明认真的孩子演的很讨喜。

不管是和师父费介人小鬼大的互动,还是同祖母的祖孙情,都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而讨论度最高的,就是剧情开头加入的写小说背景,这段剧情由于是独立拍摄,又和正文剧本无关,不少主创都不知道,看到这一幕都懵了,然后拍案叫绝。

敢情还能这么玩?!

他们也明白为什么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禁穿越题材的前提下,《庆余年》还能播出,这招真的风骚至极。

不过魏阳还好,就是个小聪明,而且他刚刚才知道,《宫2》死丫头也玩了类似的招数。

《宫2》发生的故事,并不是真实发生,而是第一部女主晴川编写剧本写出来续集,然后拍成电视剧,最后大结局揭露剧组在拍摄,大蜜蜜和开着跑车的冯少峰前来客串。

如此以来,集合第一部形成剧情关联,也不涉及穿越和历史虚无主义,反正是剧中剧。

这种擦边球,就是可管可不管,没人没背景挨收拾,死丫头有湘省台护着,上面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之前上京公关一事,让魏阳有了很多新体会,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世界的参差。

幸运的是,他应该算是良好且正面的“参差”………

而《庆余年》第二集,终于换上魏阳当主角,斗管家、败刺客、别祖母、上京城。

别看只有两集,但干货多多,毫无尿点,人物感情方面也很出彩。

范闲大礼拜别祖母,还来了个西式的吻礼,放话混出头接人,看着不知所措又欣慰落泪的老太太,既搞笑又让人感动。

坦白说,看过《庆余年》原著的都知道,范闲在澹州的剧情有几十章,不下十几万字。

电视剧把这些剧情压缩在一集半,既要给人物成长,还要有重要线索和剧情,还要分一部分给配角,难度还是很高的。

尤其是主角和祖母之间的感情,剧中细节着笔不多,铺垫是不如原著的,之所以出彩,仰仗两个演员发挥出色和镜头BGM的渲染,这也是影视的优势。

目前,《庆余年》剧情只是刚刚开始,但口碑还是很好的,除了魏阳,少年范闲、费介、五竹、祖母等几个配角也颇受好评。

有人还专门给魏阳看了一些专门搜集的评论,好评居多,还有不少原著粉的夸赞。

抛开剧情砍的太严重,这两集其实感觉不错,很多人也懂,影视改编是要做出取舍的,不是特别挑剔的书粉,都能看出剧组的用心。

当然,一些差评也拿不到魏阳跟前,那不是找不自在的吗。

不过魏阳会自己看。

以前魏阳看评论,都会挑一些夸自己的,看着舒服,现在也会看好评,但更多的还是关注差评。

不是魏阳犯贱,喜欢看别人喷自己,而是在用这些差评来提醒自己。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魏阳身边听到的好话越来越多,下属、粉丝、女友都是夸赞和褒奖,一些逆耳的建议都越来越少,更不用说是直指要害的批评了。

这种情况很常见,因为魏阳的成就和才华,很多人对他是有滤镜的。

比如刘施施和小赵,她们有时候并不一定是有意讨好魏阳,而是确实觉得外面的些许批评,都是鸡蛋挑骨头。

人无完人,不能拿完美的标准来要求魏阳。

即便没滤镜的,一些合作方和下属也不敢当面冒犯他,省得惹了魏阳生气,自讨苦吃。

魏阳曾记得上辈子看过一个黄小明的采访,他说在身边人很难得到准确的信息。

唱闹太套的时候,所有人都夸他唱的好,演那些油腻偶像剧,也都说他帅演技好,给他看的网络风评,也都是粉丝彩虹屁。

在这样的氛围下,他自己其实很难准确作出判断,也没觉得哪里不对劲,就是被全网群嘲的时候,身边人也都会以别人嫉妒、对家黑他安慰。

人都是爱听好话的,魏阳也不例外,如果有可能,他也喜欢屏蔽那些差评,活在鲜花和掌声当中。

但魏阳还算清醒,他读过《邹忌讽齐王纳谏》,也知道一些明星膨胀后的下场,明白一味的听好话,只会让人迷失自己。

所以他会强制看那些不喜欢的差评,不管是生气还是破防,进而逼迫自己冷静思考,作出更清醒准确的判断。

《庆余年》的好评让他欢喜,但差评才是他更能清楚全面评估整部剧的关键。

豆瓣看了不少的一星差评,魏阳其实心情很不好,即便有人拍马屁也没有缓解太多。

知道首播收视率出来,魏阳心里才算是阳光一些,口碑固然重要,但成绩才是关键。

平均收视率2.42的首播收视率,让《庆余年》剧组主创们为之一振。

妥了!

魏阳出品,必属精品,这次仍然没有砸招牌………

(sdingdiannn/ddk11798241/14165738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