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698章 弃稻种桑,弃田打工

云逍在次辅李标以及阁臣王应熊、毕自严的陪同下,前往严州府。

一行轻车简从,除了护卫之外,只带了浙江布政使司一名分管粮储、屯田事宜的参政,充当向导。

离开杭州后,却并未直接前往严州。

而是绕道徽州,从钱塘江上游进入衢州,再顺江而下去往严州。

李标等人意识到,云真人此行绝非视察灾情那么简单。

衢州府,是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下辖的十一府之一。

自靖康之乱后,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宋高宗南渡,经过长途跋涉落居衢州。

数百年来,衢州成了理学中心,号“小邹鲁”。

衢州还是自古有名的粮仓。

朱元璋起事之初,正是因为首先占领衢州,获得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这才奠定根基。

然而此时的衢州,已经没了粮仓之实。

云逍等人沿途所见,田地中极少有耕种粮食的。

绝大多数都种的是桑、棉、甘蔗等经济作物。

王应熊不解地问道:“据我所知,前宋初期自安南引进水稻后,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为何到如今,反倒没人种稻了?”

那浙江布政使司的黄参政一番解释,毕自严在一旁加以补充。

其实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受利益驱动罢了。

种水稻一年又能挣几个钱?

而种植经济作物,获利巨大,是种植水稻的数倍。

“蓬头垢面四十日,油头光脸整一年”。

蚕农们在养蚕季节,经过40多天的昼夜劳作,就能过上一年的富庶生活。

而种植粮食,一年到头都在忙碌,等缴了赋税之后却所剩无几。

此时江南的土地,有九成是掌握在豪绅、地主的手里,他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自然是弃稻种桑。

不仅是衢州,也不光只有浙江,整个江南、东南地区,全都是这种状况。

江南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有十之七八。

苏州、杭州、湖州等地区主要养蚕桑棉。

福建以种植甘蔗和荔枝、龙眼等水果为主。

广东因糖利厚,开糖坊者居多。

河南、山东则广植棉花,成为新兴的产棉区。

而江西和陕西则改田种烟,成为重要的产烟区。

云逍没有作声,眉头却不由得皱了起来。

接下来十几天,一行又陆续走访了衢州治下的几个县,情况又有所不同。

在一个相对比较贫瘠的县,看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

大片大片的田地,竟然无人耕种,方圆数十里全是荒茅白草。

随意找了当地的百姓问了一下,一行都是吓了一跳。

该县超过八成的耕地,都是这么荒着的。

既不是因为灾荒,也不是官府、地方乡绅盘剥。

而是百姓们都跑到城市去‘打工’了。

毕自严一眼看出其中的根源,叹道:“这是一条鞭法留下的祸患啊!”

一条鞭法大致意思有三点。

一是取消徭役,农民上交银两就可以了,然后由政府出钱雇人应役。

二是取消杂税,原先的杂税折合银两,分摊到田亩上,与田赋相合并。

三是将以前的田赋、杂税和摊入的役银共同合并为新的田赋,一律以银两的方式进行征收。

总体来说,一条鞭法当然是好的,否则大明绝对苟延残喘不到现在。

然而问题也十分明显。

条鞭征税,给了地主商贾们更多“甩锅”赋税的空子。

种粮食能挣几个钱?

既然缴纳赋税只需缴银子,不需要缴粮食,种经济作物不就行了?

结果就是“农困而商宽”。

商业的发展,让有地的农民也找到了机会。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使城镇化加剧,给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大批农民扔下土地涌进城里去打工。

那农业赋税怎么办?

既然折合银两征收,自然不必种地打粮,到时交白银不就行了?

云逍摇头笑了笑。

这个锅,不能让张居正背。

而是那个‘宅男天子’、废物皇帝万历留下的祸根。

一行一路探访民情,这一日来到西安县(衢州附郭县,非陕西的西安府)。

天下起了雨,云逍等人来到一座破旧的道观中躲雨。

道观年久失修,只剩下主殿能够容身。

护卫们在殿内生起火,云逍等人围着火堆而坐。

李标几人谈及衢州种桑弃稻,以及百姓弃田进城做工的事情。

正谈论之间。

一群路人途径这里,想要进入道观中躲雨。

乙邦才等护卫准备将他们挡在外面,被云逍阻止。

这些人为首的是一名七品官员,看他一身泥泞的样子,显然是从乡下归来。

另外除了几名差役外,还有三个身穿黑底云纹道袍的青年。

这年头,穿女装的不一定是女人,穿道袍的也不一定是道士。

江南盛行年轻男子穿女装,涂脂抹粉,有很多人不脱衣服难辨雌雄。

道袍则是这个年代普遍流行的男士休闲服装。

穿在身上,不拘谨,不邋遢,自然有一种飘逸的神韵,自帝王将相到文人士庶,在非正式场合,几乎人人爱穿。

云逍等人围坐在火堆旁,自然不会邀请官员一行过来烤火。

那官员以及随行人员见状,自然很是有些不忿。

只是见云逍等人气度不凡,又有大批护卫,不敢过来招惹,于是在另一个角落里生起火堆。

毕自严叹道:“良田不种稻米,却改为种桑,甚至抛弃田地去做工赚钱,非江南百姓之福,也非朝廷之福啊!”

大明言路开放,在江南尤其是如此,百姓议论国事是常有的事情。

因此这时候有外人在,毕自严并未避讳,也只是说的稍微隐晦一些罢了。

他以前担任过户部尚书,此时又是负责朝廷财政方面的阁臣,自然是看出了江南农业存在的巨大弊端。

王应熊正要接话,那边的一名年轻人忽然一声嗤笑:“简直是胡说八道!”

王应熊面露愠怒之色,问道:“看你也是读书人,为何如此无礼?”

那年轻人站起身来,朝着云逍等人拱手一礼,“在下昆山顾绛,刚才无意听到这位长者所言颇有谬误,因此一时激愤失口,还请见谅。”

云逍心中一动,忍不住多看了这人几眼。

顾绛?

云真人知道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云真人剽……咳咳,借鉴他的。

顾炎武,本名顾绛,苏州府昆山人氏。

(sdingdiannn/ddk39910030/3670516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