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潜伏在大清 > 第144章 国之柱石

潜伏在大清 第144章 国之柱石

作者:好梦留君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8-29 02:57: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乾隆接着道:“昔日孔子到卫国,冉有驾车,问夫子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富之,教之。意思就是国家人口众多了,要让百姓日子过得好起来,再教会他们诗书礼仪。”

“管仲也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孔夫子和管仲的话说得对不对?朕要说,很对!但那是以前。”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岁岁年年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一手种田的技艺,祖传父、父传子。不拘好坏,但有一口饱饭吃,就心向教化,安居乐业。”

“而到了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时移世易,这世界早已经大不相同了!学术、技艺都不可同日而语了。”

“你们都见过不少西洋货了,远的不说,朕问你们,就是这个东西,”他掏出怀表略扬了一下:“是父子、爷孙口口相传能造出来的吗?更不要说各种机器了!”

“若是百姓只知道守着土地刨食,读书人只会凭着八股制艺去考取功名,再过些年,慢说想过上好日子,只怕连穷日子都过不安生了!”

“正因为如此,国家才大力兴办新学,让士子们不要都钻到四书五经里,还要有人学技艺,学习和研究实用的学问。”

“何为实用的学问?《九章算术》、《水经注》、《齐民要术》,还有前明的《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这些都是。”

“过了这许多年,现今这样的学问就更多更新了,涉及天文、地理、算学、农矿、工程、商学、兵学、医学等等不一而足,哪一样都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对国家百姓都至关重要。”

“就说以上说的这些书,成书晚的也有上百年了,早的有上千年了,却一直坐着冷板凳,没有士子愿意去读它们,为何?”

“就为沿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有死读四书五经,苦练八股制艺才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

“现在朕要说,这条路现今已经成了死路,再也走不通了。不是说四书五经不用去学了,而是说仅学这些已经远远不够了。”

“《管子》书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意思原本是士农工商四民无分轻重,都是国家的柱石之民,是国家的根本所在。”

“可到了后来,竟成了区分贵贱尊卑的依据,真真是荒唐可笑!今日朕就要在这里为此言正名,以前国家是以农为本,今后,农工商皆为国家根本,无分贵贱!”

“自今日起,废除朝廷一切捐纳,著为永例!如此做,不是朝廷言而无信,朝令夕改,而是要明明白白告诉世人,若是学问好,能为国家百姓实心做事,就可以学而优则仕。”

“若是学问不好,也不必费心钻营,种地的把地种好,做工的把工做好,行商的把商行好,就如同有了功名一样,国家一样爱重你,不会让官吏随意折辱你!”

“王阳明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积习难改就会致使积弊丛生。”

“朕要在这里晓谕诸臣工,若还顾惜这顶戴袍褂,就要切切体念朕锐意变革之决心,勿要再重名节而轻实务,狐疑观望,甚或阳奉阴违。”

“转过年,朝廷还有一批新政要颁布下来,都察院十三道都察御史尽数裁撤,向各省委派人员,成立都察司。”

“各省都察司人员比以前多出十倍不止,与省里不相统属,只要是省内事务,无论军政、民政,无论盐务、漕运,也无论宗人府、内务府,满员还是汉臣,均在都察之列!”

“望诸臣工实心任事,好自为之,朕说到这里,谁还有话说?”

站在前面的讷亲灵机一动,拱手道:“启禀皇上,奴才有个想头,可否将皇上刚才的训诲整理出来,就取名为《御驾南巡圣训》,呈皇上御览后,刊在邸报上,昭告天下?”

这正合乾隆的意思,于是道:“准了,就由你来整理。”

见众人再无话,乾隆问道:“学部分司郎中可来了?”

“臣在!”有一名中年官员走到中间跪下叩头道:“学部江苏分司郎中,臣姚德年恭叩圣驾!”

“平身。”

待他起身站了,乾隆道:“姚德年,朕在京时就听明安图说过,江苏的新学堂办得很好,堪称典范。这有赖于通省吏员的上下一心,你学部分司也功不可没。”

“明日起这江南贡院交由你接管,朕要在这贡院再建一所大学堂,规格和京师大学堂一样,就叫江南大学堂。”

“大学堂隶属学部,你即日行文给明安图,就说朕的旨意,让学部及京师大学堂即刻差人来江宁,实地查勘规划,详细写出条陈奏上来。”

“年后即让工部来人画图样,筹备建造。江南大学堂建好后,很多江南的士子就不用大老远的北上到京师读书了。”

姚德年见皇上说罢,思量着问道:“皇上,明年是已未会试之年,因还没有明诏是否开闱,若要开,这贡院改了大学堂……”

“你只管按朕的旨意去做,其他的事情,朝廷自有主张。”

“臣领旨!”

第二日,乾隆携江宁所有七品以上官员隆重的去祭拜了明孝陵。

之后的几日,奉着皇太后去鸡鸣寺上香,又登了紫金山,游了秦淮河以及江宁各处的风景名胜,乾隆照例抽出几日时间看了绿营、学堂、集市及各类作坊。

如同在杭州一样,按照讷亲拟出的名单,召见了一些休致回籍的老臣,还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去城外看了几处农田及水利工程。

转身间就到了十一月底,皇太后对乾隆道:“咱们出来也有些时日了,眼瞧着就要进腊月了,再不回转,怕是年前赶不到京师了。”

“真要在这过年,扰得地方上的官员也不安生,忙了一年,谁个不想松缓松缓?不如咱们这就回吧。”

乾隆道:“成,既然皇额娘如此说,儿子明日就吩咐下去,咱们后日起程回京。”

(sdingdiannn/ddk270742/149565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