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潜伏在大清 > 第158章 医宗金鉴

潜伏在大清 第158章 医宗金鉴

作者:好梦留君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8-29 02:57: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医者父母心,吴谦是位仁心仁术的医中大家,自然希望世上少些病痛,有病之人都能得到救治。

听到皇上如此说,他激动得拱手道:“若真能像皇上说的这样,那真是天下苍生之福啊!”

乾隆接着道:“朕已经与诸王、大臣们议过,这医部设立势在必行,医部的衙门就设在太医院。”

“礼部汉尚书任兰枝年事已高,上书请辞,朕没准,就让他去做医部尚书。太医院原就隶属礼部,让他去当这个尚书正合适。”

“他六十有三的人了,又不通医术,去了也管不了太多的事,朕让你来做医部的侍郎,这担子主要由你来挑了。”

“皇上,”吴谦惊道:“臣只会医病,当不得官员,况且臣这个院判只是六品小吏,骤然超擢为三品大员,臣实不敢当!”

乾隆道:“国家部堂大员,又事关天下苍生,朕岂肯轻授于人?若不是经过深思熟虑,也不会选中了你。”

“你入太医院多年,去年又随驾南巡,朕自问还是了解你的,还有那个刘裕铎,医术精湛,曾被先帝爷称为‘京师第一好医官’,这样的人才也不能埋没了。”

“不能只是局限在宫中和朝廷里,要为国为民做更多的事,你也不要辞了。”

“朝中比你会当官的吏员数不胜数,比你懂医术的人却找不出几个来,政务上的事让任兰枝提点着你,你就放心做去。”

吴谦年已五十一岁,最大的心愿是安安稳稳的把这个六品院判做到休致,归隐田园,就心满意足了。

自古医者做高官者凤毛麟角,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已能一下子升为三品的侍郎!

他强自平抑了一下狂跳不止的心,颤声说道:“既然圣意已决,臣只能尽心竭力,以效犬马!只是臣还有一请,乞皇上恩准。”

“讲。”

吴谦道:“现今存世的医书,有的成书较早,有的是一家之言,其中颇多词奥难明,传写错误之处,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

“若臣只为医者,则全凭自已多读医书,博采众长,互为印证,以期去伪存真。”

“皇上既命臣担负如此重任,则不能不将现有的医书重新编纂,分别诸家是非,改正注释,才好供天下医者习学。”

“好,你的想法与朕不谋而合!这才真正是大家风范!”乾隆道。

“行医诊病只能功在当代,著书育人才是利在千秋。不仅要编纂一部集大成的新医书,医部还要成立一个学堂,为国家作养出无数像你和刘裕铎这样的好医家!”

“这个学堂就叫做京师国医院,国医院边教学生边为百姓治病,诊金和药费都比外面便宜些,又有全体御医坐堂,还愁病人不踏破门槛儿?”

“到时百姓得了实惠,国医院里赚到了银子,御医们俸?之外多得了一份诊金,学生们也可稍稍贴补用度,还可用来救助穷苦的病人。”

“学生们还有了实地习学的机会,这个买卖划算不划算?”

“圣虑高深,臣感佩莫名!”吴谦道:“千百年来,医者都是师徒父子相授,代代相传。”

“只是这师父的技艺参差不齐,所研修的医书也各不相同,国家又没有一个考核的制度,其中难免有滥竽充数,误人子弟者,故而庸医害人之事也时有发生。”

“若是有了这样一个国家学堂,有了精心编纂的医书,规范的教出医者来,那能多救了多少人命!”

“就是这话!”乾隆放下手里的茶盏,兴奋的说道:“你提醒了朕,这医部及以下各级的衙署建起来后,就要设立医师、药师制度,对所有的操业者进行考核。”

“合格者发给许可,才准许行医抓药,没有许可者一律视为非法行医,依律惩处!”

“就这样定下来,”乾隆道:“你任医部侍郎兼新医书的总编纂,刘裕铎任御医司郎中兼京师国医院总教习,新医书的副总编纂,赏四品顶戴。”

“皇上,既要着手修新医书,请皇上为新书御赐书名。”

“嗯,就叫《医宗金鉴》吧。”

“皇上,恕臣直言,这个书名似乎有些大,臣等有些担当不起。”

“书名起得大,你们才能更加勤勉努力,编出一部配得上这个名字的书来,朕瞧着挺好,就是它吧。”

“遵旨。”

“这个京师国医院就不能再去西边园子里凑热闹了,把医馆开到那么远,不但御医们要两头跑,百姓来瞧病也是跑不起,所以只能在城里。”

“只是现今太医院的地方,又要做部堂衙署,又要开学堂,设医馆,那就不够用了。”

乾隆沉吟着道:“干脆这样,原来也有人提议,要将钦天监归到京师科学院下的天文学院去。”

“明日朕再和王、大臣们议一下,把这事做实下来,钦天监搬到园子里,它原来的衙署正好和太医院毗邻。”

“索性就都给了医部,这样地方就足够用了,至于如何安排规划,那就是你们的事了。”

“国医院招学生要和京师大学堂有所区别,不能只一味的择优录取,那样偏远省份的学生一定是少之又少。”

“要给每个省都分配名额,让学部分司负责初试,然后到医部来复试,只要是可造之才,多多益善。”

“这样,学生们学成后,顶尖的人才继续留下任御医兼做教习,其他的回原省医务司或府县的医务署里。”

“有不愿在衙署供职的,自已回乡开个医馆,也一样方便百姓,造福乡梓。”

“京师大学堂的学生是三年结业,国医院的学生至少要五年才能结业,这期间朝廷发给月例,这样穷苦人家的孩子也上得起学了。”

“每年招一批学生,一年比一年招的学生多。照这样推算,十年以后,国家就有足够多的医者,在省、府、县里都设起官办的医馆。”

“官府支付医者的薪俸,诊金和药费就可以收得少些,不仅方便百姓看病,有赤贫无钱治病者,也可代官府加以恤闵。”

(sdingdiannn/ddk270742/149567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