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潜伏在大清 > 第363章 知己知彼

潜伏在大清 第363章 知己知彼

作者:好梦留君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8-29 02:57: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当然是陆战!”吴波不假思索的道。

“咱们新式的蒸汽机战船还没造出来多少,原有的战船与欧洲人的风帆战列舰相比差了一大截。”

“现在水师的人数也不多,而且从未经过实战,战斗力究竟如何还有待检验,这时候根本不足以拉到远洋去进行大规模海战。”

“陆战就不同了,满州人就是靠陆战起家的。就是不算旗营,再减去派往澳省的兵力,本土至少还有近七十万的绿营兵。”

“这些绿营兵常年的操练从没松懈过,按新军制改编后的军队战斗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很多绿营配备了来复枪,新式的臼炮,又几次大幅提高了月饷和月米。”

“加上刚刚在准噶尔的大捷,现在的绿营战力空前,士气正旺,哪是水师能比得了的?”

“对呀!”乾隆道:“所以我们必须扬长避短,现在能和我们打陆战的,就只有北边接壤的这一个强国了。”

“不仅是因为它卑鄙贪婪,实在欠揍,也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力量最适合揍它。”乾隆接着道。

“我们绝不能再让罗刹国牵着鼻子走,必须借着他们占领了小玉兹这个由头,狠狠的揍他们一顿。”

“这样一则可以彻底震慑住欧洲那些强国,为我们换来几年的和平环境,把澳省和国内的事情做好。”

“再则也能收复一些这么多年被罗刹人鲸吞蚕食去的西伯利亚土地,可谓是一举两得。”

“你准备怎么揍那个罗刹娘们儿?打算从她手中收复多少土地?”吴波问道。

“这一场仗要么不打,要打就必须全胜,容我再把细节好好的斟酌斟酌。”乾隆答非所问的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必须要重视他!”

“现在,不要说平民百姓和普通的兵丁,就是朝廷的官员和军中的将佐都对罗刹国知之甚少。”

“不仅对他们国家的历史、现状、国情及军队的情况几近一无所知,就连名字都叫得一片混乱。”

“从元朝、明朝一直到现在,连官方的公文上都乱写一气,罗斯、罗刹、罗叉、罗车、罗沙、罗禅、斡鲁思等等五花八门。”

“了解他们就先从统一称呼开始。”

“十三世纪末期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分封出了十几个小国,其中有一个叫作莫斯科大公国,于1283年正式建立,都城就在莫斯科。”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俄罗斯国家诞生。”

“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这个国家的正式名称定为俄罗斯帝国。”

“以后我们就叫他们俄国斯或俄国。”

“你让我们在那边的人尽快把他们国内的情况,尤其是海军、炮兵、步兵、哥萨克骑兵的详细情况弄清楚,禀报上来。”

“各地、各要塞、各兵种的驻防情况,人员、武器的配备,军需物资的储备等等这些,越详细越好。”

“明白了,我马上布置下去。”吴波道。

李侍尧那日领了乾隆的旨意,第二天头晌早早的来到了兵部,见过了几位满汉尚书,只禀说了奉旨要征调大车的事。

兵部上下都知道他在天津的差事是直接听命于皇上的,几个尚书谁也不便多问,只让他自行布置即可。

李侍尧遂命人将车驾司的郎中找来,将征调车马的事细细的安排了,命他即刻着手去办,筹集齐了马上差人送往天津。

自兵部出来,他又赶去了西华门,进了大内到军机处候着张廷玉。

不多时,西暖阁的会议散了,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军机上的王大臣们自乾清门西侧的内右门鱼贯而出。

有几个人径自出宫去了,张廷玉、刘统勋、讷亲三人依次走进了军机处。

原本在椅子上坐等的李侍尧听见动静便起了身,见他们进来,忙给几位中堂爷见礼。

“是钦斋呀,”讷亲问道:“有什么事?”

“回讷中堂,卑职来找张老相国回事情。”李侍尧笑着道。

张廷玉也不说话,摘了顶子放在几案上,然后缓缓的走到大炕前。

坐在炕沿上脱了靴子,双手摁住炕沿,有些费力的想将双腿挪到炕上来。

李侍尧见状忙走上前去,弯下腰双手托住张廷玉的腿,轻轻的用力,帮他将腿挪了上去,又将他的一双靴子规规矩矩的在炕边立好。

张廷玉在炕桌上盘膝坐了,轻叹道:“唉,人老了就不中用了!”

“张相说笑了,”李侍尧垂手站在地上笑着接道:“有多少六十岁的人,身子骨比您老还差得远了呢!”

张廷玉是个深沉人,只微微的笑笑,问他道:“是不是天津那边儿军饷和粮草的事儿?”

“回张相的话,正是。”

“嗯,皇上有过旨意了。”

一定是乾隆吩咐过不要声张,张廷玉便再无更多的话,拿起茶盏向砚台里倒进了点儿凉茶。

李侍尧忙拿起砚台边上放着的半截墨,沾着水研磨起来。

只一会儿就磨好了墨,张廷玉援笔在手,在砚台里濡了墨,左手轻按在了纸上,笔走龙蛇,行云流水的写好了一张字条。

写罢将笔放下,拿起纸来略吹了吹墨迹,递给李侍尧道:“去到户部办吧。”

李侍尧双手接过了字条,捧在手中边轻轻的吹干墨迹,边欣赏张廷玉超凡脱俗的一笔好字。

片刻后将字条折起来小心的揣了,辞了张廷玉,又赶往户部,拿出张廷玉的字条接洽好了大军的粮饷。

这时已近午正时分,他回府吃过了午饭,辞别了二老,带着从人骑马出了永定门,向天津疾驰而去。

回到天津,李侍尧只说是水师学堂和造船厂全体奉旨迁移,却绝口不提迁往何处,只是督着上下人等紧锣密鼓的着手准备。

天津机器制造局库房偌大的院子里堆满了征调来的车辆马匹,天天都有水师兵丁将各式武器弹药装到车上,捆扎牢靠。

半个月后,这天一大清早,吃过了饭,六千五百名水师学堂的官兵,一千多造船的工匠,都上了马车。

(sdingdiannn/ddk270742/171323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