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潜伏在大清 > 第567章 义务教育

潜伏在大清 第567章 义务教育

作者:好梦留君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0-18 19:42:37 来源:顶点小说网

乾隆这个刁钻的问题,一下子让在座的众人心中像吃了苍蝇一样腻歪。

想辩驳几句,可皇上说的又都是事实,无懈可击,只能都微红了脸不吭声。

乾隆自顾自的接着道:“朕说了,礼法没有错,但不能一成不变,要跟上这世界变化的步伐。”

“朕开设女子学堂,不只是为了让女孩子识几个字,会些算术,比睁眼儿瞎子强些就行了。”

“国家新添了这么广的疆域,都是地广人稀之地,现在到处都需要人口,都需要大量的劳力来做事情。”

“咱们不能再把那么多的女人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关在家里面。”

“要让她们出来到各行各业里做很多事情,就先拿做官开这个头,女人连官都能做了,那做其他的什么都顺理成章了。”

“为了表明朕的决心,朕要为全天下做个表率,着愉贵妃任学部尚书,专管女学司。”

“她的位份在那儿,吏部不够资格给她出票拟,朕不仅已经把名字给她取好了,还要发上谕,着愉贵妃海佳·芷兰任学部尚书,即日起到任视事!”

听皇上这已经不是商议的语气了,而是直接下了旨意,在座的众人谁也不敢再提出异议。

吴波道:“皇上,学部衙门的地方是足够,辟出一块独门独院的地方来也容易。”

“但毕竟需要一些时日先把地方腾出来,而且设立女学司是我朝前所未有的大事。”

“更有愉贵妃要到衙视事,臣以为要好生的修缮一下,装饰一新才好,皇上您说呢?”

“你说的在理,”乾隆道:“这事你来牵头,和陈世倌、明安图你们商议着办去,那就接着说第二件事。”

“朕想今年用一年的时间来准备,自乾隆十年开始,全国所有年满八岁的男童,无论是否上过私塾,必须进官办的学堂读一年书。”

“学费和住宿由官府提供,个人只需负担伙食费用,确有困难无力支付的,由乡里出具证明,可酌情予以减免。”

“家里有到了年龄的男童却不送官办学堂读书的,不管是做工、务农还是经商的,在征缴税赋时要加成征收,以示惩罚。”

“具体的办法你们下去议一议,拟一个条陈上来朕看,既要想的细,又要能做的实。”

“还不要给百姓增加过多负担,让他们明白,国家不是为了让他们多缴那点子税赋,只是为了让他们都知道读书识字的好处,慢慢的都愿意把孩子送来读书罢了。”

“皇上,”陈世倌道:“这一举措如果真的能落到实处,那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朕必然要把他落到实处!”乾隆笃定的道:“就因为怕百姓们一时转不过弯儿来,所以这学制才暂定为一年,以后会逐渐的延长到两年、三年、五年。”

“等女子学堂在全国都办起来了,女童也要和男童一样强制进学堂读书。”

“皇上,”张廷玉道:“其实大多数百姓都知道读书识字的好处,只是因为穷,送不起私塾,请不起教书先生罢了。”

“自打各县官办的学堂都设立起来后,入学读书的男童明显比以前多了。”

“你说的是,”乾隆道:“但朕要的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进学堂读书明理,能写会算。”

“现今还是有太多的人家拿不出钱来供孩子上学,这事就要多方想办法。”

“官府可以贴补一些,但这不是长远的法子,根本上还是要让百姓的日子慢慢的好起来。”

“让女子放了足,她们就能从事劳作,再让她们读书识字,能做的事就更多,到那时,家家户户不也多了一份进项?就有钱送孩子去读书了。”

“孩子们读了书,长大了有本事挣更多的钱,再送自己的娃娃去读更多的书。”

“这样几代人下来,百姓的日子都好过了,人人有知识,有技能,这社会、这国家就大不一样了!”

尽管知道皇上说的都在理上,但张廷玉一想到将来女人都能够登堂入室,进衙门做官,男男女女在一起处理政务,他心里就说不出来的别扭,于是就不再吭声。

陈世倌说道:“皇上刚才说在京师和广东、江南几处建女子学堂一事,臣以为其他几处都还容易些。唯独这京师,只怕是建起了学堂也不易招到学生。”

“不瞒你说,朕正有这样的担心,”乾隆道:“万事开头难,千百年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这不是钱的事。”

“别说减免花费,就是给银子让他们把女儿送来读书,只怕也是不愿意的人多,这事又断然不能勉强,你可有什么好的主意?”

“皇上,臣以为眼下的主意只能是引导和官府稍加干预。”陈世倌道:“有愉贵妃出任学部尚书专管女学,这就是最好的引导。”

“官府不能强制百姓,但能管得了官员和地主,还有开商铺办作坊的这些富户。在官员的考绩和地主富户们的缴税、操业许可上想些办法估计会容易些。”

“有了这些人家的女孩子先打个样子出来,百姓们慢慢的就转过弯儿来了。”

“以上说的这是眼下,你可还有长远的主意?”乾隆问道。

“回皇上,广东和江南几省是因为驰禁通商后,出去的国人和进来的洋人越来越多,西风东渐,洋人的风气对百姓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北京虽是煌煌帝都,但外国人到这里来毕竟不是很便利,不管是走陆路还是运河时间都太长。”

“本来坐海轮是很方便的,可天津的港口又改为了军港,不对民间开放。”

“适才听皇上说,要把北洋海军提督衙门设在威海卫的刘公岛,臣想可不可以将天津港涉及海军机密的设施及操演训练都移到威海卫去。”

“那样天津港就可以恢复对民间开放并开关通商,那样外国人必然来的就多了。”

“天津到京师很近,修一条铁路也花不了太多的银子,等铁路修成了,就可以和港口的海运连通。”

“到时不仅京师的往来交通便利了许多,各国的使节到京师来见了,也能彰显我泱泱大国的威仪。”

“这只是臣的浅见,是否可行,还请皇上裁夺。”

(sdingdiannn/ddk270742/196134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