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潜伏在大清 > 第572章 舆情暗战

潜伏在大清 第572章 舆情暗战

作者:好梦留君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1-24 10:21:46 来源:顶点小说网

“差事当然要有人干,”乾隆道:“但不能再用这个尚虞备用处的名号了。”

“那你的意思是?”吴波问道。

“它毕竟不是国家法司衙门,却有搜查、捕拿、羁押、问案的权力,说到底就是和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一样的特务机构,拿不到台面儿上来。”

“局面危急时,采用这种办法排除异己,打击政敌收效最快。但国家的政局稳定后,这种法外之权还是越少用越好。”

“当年朱元璋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曾经下令焚毁锦衣卫的所有刑具,将所押囚犯移交刑部,全部的案件交由三法司审理,锦衣卫就这样被裁撤了。”

“靖难之役之后朱棣夺了天下,出于现实的需要才又恢复了锦衣卫,又设置了东厂,后来朱见深又增设了西厂。”

“以致于法外行权、宦官干政的弊病愈演愈烈,一直伴随着明朝亡了国。”

乾隆喝了一口茶,接着侃侃而谈:“经过九年的努力,咱们的权势和声望与当初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再没有谁能撼动咱们了!”

“一边三令五申的让下面的各衙门秉公执法,咱们却在上面视律法为儿戏,这不成。”

“这几年来,已经有几个御史上折子说过这事了,虽然更多的人是敢怒不敢言,但无不是一肚子怨气。”

“不把这外名声转变了,你就是办了再多的差事,为国家出了再大的力,也终究落不下好来。”

“所以我想在刑部下面设立一个舆情司,将衙门的匾额堂堂正正的挂出来。”

吴波听明白了,接茬说道:“既然这样,这舆情司就不宜再设在雍和宫,不然终究脱不去粘竿处的影子。”

“你说的对,”乾隆道:“舆情司的差事隐秘又特殊,不能和刑部衙门搅到一起,你留心找一处地方用来做舆情司的衙署。”

吴波道:“既然划归了刑部,这应该是刘统勋的差事了吧?我再插手,怕不合适。”

“刘统勋是个黑脸包公,刚直不阿,秉公断案找他没错,但舆情司的差事他干不了。”乾隆道。

“这事我去和刘延清说,这舆情司还由你来兼管,他不过问。”

“人员和机构上要做一些调整,把对内的力量削减一些,充实到对外事务上去。”

“咱们驻欧洲几个大国的公使馆人员就快启程了,你挑一些机敏干练的人手补到这些人当中去,在外面的力量要逐渐的加强。”

“同样,那些国家驻中国公使馆的人员也快要到了,这些人明面儿上是外交官,暗地里都干着刺探情报,窃取机密的勾当。”

“你是一手执矛,一手拿盾,国外的要进攻,国内的还要防守。”

“这些人披上了外交人员的外衣,做起事来更加方便了,对咱们的渗透也会越发的无孔不入,咱们要把这张网密密实实的织起来!”

“处置这样的事情还要慎之又慎,稍有疏忽就容易引起两国间的纠纷。”

“所以,粘竿处改为舆情司后,你肩上的担子不仅一点儿没轻省,反而比以前更重了。”

“话又说回来,任何时候打击敌人才是最重要的,舆情司是堂堂正正的国家法司衙门,依律法办案,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该抓的抓,该关的关,该出手时就不要犯嘀咕!把案子办下来,依律法治罪,看谁还有话说?”

“我明白了,”吴波道:“但有一件事我必须先说到明处,粘竿处以前隶属内务府,人员和支出都与吏部、户部没有关系。”

“既然变成了刑部下属的清吏司,就必然要有一些人到吏部记名,然后领正项的俸禄。”

“但粘竿处里这样的人只占少数,多数人是不能见光的,既然不能由吏部出票拟,自然也没有俸禄可领,到时还得由内务府管起来。”

“这是自然,”乾隆道:“你回头拟个名单出来,有多少人可以去吏部记名的,就从内务府划转到刑部去。”

“其他人统都编入内务府七司衙门,仍旧归你掌管。”

乾隆转了话题:“今年在日本那里的活动突然增加了许多,没出什么纰漏吧?”

“大的纰漏没有,”吴波道:“小来小去的有几件,但都抹平了。”

“日本德川幕府虽然闭关锁国,严禁出海,其实派到咱们这里来的细作也不在少数。”

“有很多事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谁也不会轻易的撕破脸皮。”

“好,”乾隆道:“只要不让他们对明年的行动有所察觉就成。”

“你再让人放出风去,就说俄国在陆上败给了咱们,为了防备他们心有不甘,串通欧洲的盟国对我澳省不利,新编练的海军是准备去那里驻防的。”

“明白。”吴波道。

公元1744年,清朝乾隆九年,日本是延享一年,在位的是二十五岁樱町天皇,但他只不过是摆在那里供人们膜拜的牌位而已。

自从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今东京)开设幕府,拜领征夷大将军后,就开始了德川幕府对日本的统治,也称为江户幕府。

幕府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的城镇,其他地方则由两百多个大大小小的藩来分治,藩的首领大名必须听命于征夷大将军。

此时掌控日本最高权力的是江户幕府第八代征夷大将军,已经六十一岁的德川吉宗。

德川吉宗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统治者,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恢复鹰狩,尚武崇俭,开垦农田,稳定米价,使社会趋于稳定,人口也大幅增加。

自1633年起,江户幕府实行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将所有的外国人驱离本土,在外的日本人也不得回国,私自出海或与他国进行贸易都要被处死。

但因为有许多诸如生丝、绸绢、砂糖等物品对中国的强烈依赖,并没有完全禁止与中国的贸易,但只开放了长崎一处地方作为贸易的口岸。

江户幕府向来非常重视对中国情报的搜集,每当有中国商船抵达长崎后,即派遣“唐通事”向商人们询问中国的近况,作成“唐船风说书”寄往江户。

这还只是明面儿上的,暗地里派到中国来的自不必说了。

(sdingdiannn/ddk270742/196713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