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潜伏在大清 > 第610章 坑惨蒙元

潜伏在大清 第610章 坑惨蒙元

作者:好梦留君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1-24 10:21:46 来源:顶点小说网

“臣看弘历是鬼迷了心窍,痴心妄想!”松平乘贤恨恨的道:“曾听到有人说他熟读史书,我看也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或者他是被对俄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全然忘了几百年前蒙古人的教训!”

“上样您一定还记得,文永、弘安年间两次元寇来袭,都是气势汹汹,不可一世,却都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日本国有天照大神庇佑,绝不会让异族入侵的企图得逞!我们神圣的日出之地、扶桑之国,怎么可能会让满清那些夷狄禽兽染指?”

“上样不必过虑,说不定很快就会再刮起一阵更猛烈的神风,把敌军的战船都刮翻沉到海里去!”

松平乘贤的话,让灰心丧气的德川吉宗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混浊的双眼似乎都明亮了一些。

“但愿如此吧!”他欣慰的道。

“上样,臣想应该选出德高望重之人去伊势国宇治山田的神宫(今伊势神宫)和下野国的日光东照宫祭拜祈福,祈求天照大神和东照神君庇佑日本国安然无恙!”

“好!”德川吉宗道:“趁着酒井还没出发,你去与他商议一下,选出合适的人选,尽快启程!”

“遵命!臣这就去办!”

望着松平乘贤离去的背影,德川吉宗感觉呼吸都畅快了许多。然而,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美好梦想罢了。

松平乘贤说的也是事实,元世祖忽必烈的确曾两次派出大军渡海进攻日本,但最终都大败而归。

但若是因为几百年前元军的两次失败就寄望于此次清军也会一败涂地、铩羽而归,那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几百年前的1271年,忽必烈将大蒙古国中自己掌控的地域改国号为“大元”,并于次年定都大都(北京)。

这时的高丽王朝早已经向忽必烈称臣,成为了他的东藩之地。

元朝建立两年后,忽必烈两次命高丽派使者代表元朝前往日本,名义上是希望“通好”,实则是招降。

当时的日本正是镰仓幕府执政,但当时的第七代征夷大将军惟康亲王已经被架空,实际权力掌握在权臣北条氏手中。

时任镰仓幕府第八代执权的北条时宗严辞拒绝了忽必烈建交、纳贡的要求,恼羞成怒的忽必烈决定出兵攻伐。

渡海出兵日本就需要大量的战船,蒙古人只会骑马,列祖列宗都没有一个懂得造船的。

当时中国造船业最发达的江南沿海地区还都被南宋控制着,不可能为元朝建造战船。

而且造船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消耗大量的人力。

当年隋炀帝为征高丽,逼迫造船工匠在东莱赶造战船,工匠们日夜泡在水里,许多人下半身被海水泡烂生了蛆,后来成了杨广昏庸残暴、穷兵黩武的又一明证。

蒙古人定鼎中原不久,江南的广大地区还被南宋政权掌握着。

具有雄才大略,作为蒙古统治者中极少数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皇帝,忽必烈也不想因为大举造船而在中原地区弄得怨声载道,让刚刚建立不久的元朝失去民心,于是就把这个苦差事摊派到了倒霉的高丽国头上。

至元十一年(1274年)正月,忽必烈下旨命高丽王造舰九百艘,并明确定于正月十五日动工,六月底之前必须全部完工。

高丽国上下对于造船十分反感,因为元朝出兵日本不仅要借道高丽,而且一定会要求高丽出兵参战,势必给高丽国带来沉重负担。

但迫于元朝的淫威又不敢不从,只能屈服。《高丽史》中记载:造船“期限急追,疾如雷电”,“民甚苦之”。

高丽国造船的技术本就比中国江南沿海差了一大截,再加之时间紧迫,全国上下又被逼无奈,心中都是老大的不情愿,造出这船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1274年10月3日,征东元帅忻都统率蒙汉军两万人、高丽军五千六百人、水手六千七百人,自高丽国合浦(今韩国庆尚南道昌原市)出发攻日。

由于元军甲轻善骑、力大勇猛,战争最初还算顺利,打得日军连连后撤,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战绩。

但不擅长山地作战的元军却在九州岛崎岖的地形中受阻,在日军的顽强抵抗下损失惨重,征东左副都元帅刘复亨中箭受伤,元军只好撤到船上。

谁知当夜突然刮起猛烈的台风,一夜间竟然刮翻了元军两百多艘兵船!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海上又一片漆黑,落水的士兵根本无法相救。

主帅忻都怕日军乘机来袭,下令冒雨撤军回国,此战元军死亡士兵一万三千余人。

战事失利的元朝转变了态度,派出使者前往日本谈判。

但日本的态度却非常强硬,两次下令将元朝派来的使者杜世忠、何文著等人斩首。忽必烈气急败坏,开始积极筹划第二次进攻日本。

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崖山海战后,南宋政权灭亡,蒙元最终统一中国。

这一次忽必烈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从江南沿海地区募集了大批造船工匠,让他们带领着高丽的民夫再次建造战船。

可是这些来自江南的工匠刚刚经历了锥心刺骨的亡国之痛,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为蒙古人造船?

于是,江南的造船工匠和高丽的民夫们把为元朝造船当成了泄愤解恨的好机会,携起手来狠狠的摆了忽必烈一道。

蒙古人对于战船几乎是一无所知,但是没有一个造船工匠告诉他们什么样的战船适合海上航行。

中国的造船技术在宋朝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造船的规模、质量和数量都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宋代时技术已经很成熟的那种“上平如衡,下侧如刀,贵其可以破浪而行”的福船一艘都没有造,造的全都是平底河船。

这种船虽然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水密隔舱设置,但却没有横向肋骨结构,强度相对较差,遭遇剧烈撞击极容易解体。

此外,船只还采用了“鱼鳞式”船壳结构,船壳板采用搭接方式,这种结构在巨浪冲击之下就会成为一堆木板。

这样的船型再加上造船工匠们故意的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一艘又一艘的战船就这样造了出来。

虽然元军第二次进攻日本也使用了许多从南宋水师那里缴获来的战船,但宋朝水师从来不曾出海远航作战。

屈指可数的几次海战也都发生在近海,所以他们的战船也都是以平底河船为主。

(sdingdiannn/ddk270742/67401138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