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一百六十一章 争议

神都锦绣 第一百六十一章 争议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7 10:23:21 来源:顶点小说网

正当谢岩耐心等待皇帝召见的时候,“皇家卫岗学堂”放假了。

大唐的所有学堂,都没有寒假、暑假一说,谢岩原本打算按照后世模式设立寒暑假制度,然而出乎意料的遭到所有人一致反对,至于连理由也出奇一致,大家都认为,进学是神圣的,更是一生最重要的事,小孩子们多吃点苦是应该的。

如此理由,几乎和后世家长们的想法如出一辙,弄得谢岩不答应都不成。

幸好,由于新年和“上元节”的缘故,不放假那也是不可能,于是,谢岩给学堂定下每年十二月和来年元月,放假两个月的制度。

十一月二十五日,是学堂考试的日子。

当天,“羽林左卫”驻“洛阳”刘愣子所部,整装五百人,全部出动,将学堂周边进出所有路口完全封闭,禁止所有无关人等出入。

虽然说,学堂顶着“皇家”头衔,将所属范围列为“禁地”,平时极少有人进入,但真要是进了,最多也就是被学堂内专属巡逻队给撵出来而已,但考试当天,“羽林左卫”摆出的架势,分明是告诉所有人——谁敢进入,严惩不怠。

至于考试的规矩,谢岩没有考虑详细就走了,所以规矩是冯宝定的,要求可谓简单至极!就两条,第一,所有人的名字用白纸盖住,防止阅卷者徇私;第二,谁敢作弊,严惩,处罚手段是,打扫学堂卫生一个月。

初级班考的内容简单,上午是算学,大约相当于后世小学一到三年级的水平;下午考的是经史,也是极为简单的“论语”之类的注释,唯一有些奇怪的地方是,卷子上大部分考题都是选择、填空、判断题,默写和注释部分,仅仅只占三成。

冯宝听人说过,卷子是谢岩汇同先生们一起出的,期间发生过激烈争执,但最后还是采纳了他的要求,不用想也知道,一定是“强权”起了作用。

中级班不同,算学卷子是黄一清出的,冯宝看后吓了一跳,里面的内容居然达到了后世初中水平,有几题他都不会;至于格物学,那是谢岩出的试卷,包括了简单的力学和光学。冯宝知道,哪怕这只是最简单的,但却是大唐第一次有人将一些自然现象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并进行了解释,可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文章考的却是简单的很,就是一道论述题,名曰“论防灾、减灾与赈灾”。

冯宝仔细琢磨了一下谢岩的用意,觉得他是在刻意回避了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用了一个人人认可的事作为考试题目。

全部考试刚结束,整个学堂就如同炸开了锅一般,大部分学生们一起欢天喜地的跑出教室,去宿舍、去操场,找寻属于自己的快乐……

而少部分考得不好的学生,则是一个个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地走到最后。

冯宝很奇怪,似乎中级班的每个人都没有考好,全部耷拉着头,闷声不响的往外走着。

“都给我站住!”冯宝开口拦住他们,然后走近问道:“说说看,考的怎么样?”

十来个人你看我,我看你的,谁也没开口。

“石子,你来说!”冯宝开始点名问。

“校尉,我……”石子欲言又止。

“少废话!赶紧说!”冯宝对石子那自然是不需要任何的客气。

“题目太难了!”石子摸了摸脑袋,一脸痛苦的表情道:“算学,我只做出来一半多一点。;格物学,只作出来一小半。”

“你个没用的东西。”冯宝脱口而出:“要是最后你考不及格,就别放假了,天天给我上课。”

“啊——”石子脸黑的跟锅底似的,可偏偏不敢多说什么。

“韩跃,你呢?”冯宝气得看都不看石子,直接又问。

“禀校尉,算学、格物学做了大半,就不知道对不对。”

“嗯”冯宝脸色好看了点,然而,还没等他说话,韩跃突然又道:“可那篇文章,实在不知道怎么写,所以……没写完。”

“废物!”冯宝气坏了,大声斥责道:“平日不好好学,考试就不会,也是个没用的东西!”说完,还意犹未尽地加了一句:“放假后,哪儿也不许去,跟石子一块去补课。”

“你们几个呢?”冯宝盯着房元昭他们三个,眼神极为不善。

“师傅,我还可以。”房元昭率先道:“文章写完了,算学和格物学,也都做了一大半。”

萧越、杜风也相继说出差不多的话语。

冯宝的脸色终于好了一些,道:“好,只要最后全部考及格,你们仨徒弟我就认了。”

房元昭他们闻言,是喜出望外啊,虽然他们嘴上一直叫着师傅和先生,事实上冯宝从来没承认过,今天算是正式认可了,当然那也是有条件的。

“那你们又考的怎么样啊?”冯宝向其他学生问道。

几乎每个人都面带愧色,似乎大家考的都不太好。

“唉——”冯宝重重的叹息一声,摇了摇头,而后道:“回去休息吧,等分数出来后什么也都清楚了。”说完,独自离去。

批改考卷,那是先生们的事,冯宝唯一的作用就是监督,以防止有人情关系出现,他的古文造诣很差,因此,每当出现有争议的时候,他都本着和稀泥的态度,直到有一篇文章出现后,他再也无法用含糊不清的态度来对待了。

因为名字被遮盖,所以文章不知道是谁写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作者来自中级班。

文中对于防灾、减灾部分,写的非常好,所思所想也很合理,而且可以看的出来,此人应该不知道谢岩曾有过这方面的论述和实践,所想的措施,有很多地方与谢岩不同,更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

比如说在灾后重建方面,谢岩的思路是官府给予百姓帮助,以较低的代价,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也就是与百姓为主,官府助力为辅;而此人提出,将受灾较重的地方百姓,暂迁到受灾较轻之处,然后官府组织专门人员去清理重灾区,等到条件好一点,再让百姓回去重建,其实上,大唐的官府,很多时候就是这么做的!这样做好处不少,唯一的弊端在于,当官府效率不高的时候,往往会耽误时间,尤其是影响农时。

然,文中真正引起巨大争议的,却在赈灾那一部分,此人于文中提出,上天降下灾害,是因为官府失德,施政不当所致,带有一定惩罚性质,虽然他没有明说是皇帝,但是大家都很清楚,而且也很认同这个观点,毕竟在历朝历代都是这么看的,倒也不新鲜,可是,此人提出,上天降下灾害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一些不适合生存的人,令其消亡,为此他还专门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躺在床上久久不离开人世,是对家庭的拖累,也是对国家的负担,上天带走这一部分人,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因此,赈灾物资,应当优先用于孩子以及身体良好者,最后再考虑这一部分人群。

此观点与儒家提倡的“仁、孝”可谓背道而驰,也与倡导以“孝”治天下的大唐国策背离,大部分先生一致认为,此人离经叛道,理应逐出学堂,可有三位先生认为,单就举个例子来说,很难判断此人的真实想法,因为,久病在床的老人,事实上确实给家庭带来巨大拖累,更为重要的是,老人自己活着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在民间,几乎每年都有病重老人自缢身亡的事传出,并没有人指责其子女,可见,百姓们对于此事也是有自己判断的,官府很多时候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极少主动参与,所以,据此而断定此人的真实想法,太过武断了。

先生的意见不统一,自然把事情推到冯宝头上。

冯宝当然很清楚,哪怕在千年之后,究竟是活着重要,还是有尊严地活着更重要,都没有能够整清楚,更不用说在大唐了。

在心里,冯宝将写文章的人祖宗十八代全都问候了一遍,暗想:“王八蛋,什么例子不好举?什么想法不好说?偏要搞出这么个玩意儿!”

不管心里再怎么骂,问题出现了,总归要解决,冯宝考虑再三之后,对屋内先生们道:“诸位先生,且稍安勿躁,我不管写文章的是谁,但可以肯定地说,他还是一个孩子,既然是一个孩子,就应该允许他犯些错误,更何况圣人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对于他的错误观点,应当严厉指责,但若因此而将其逐出学堂,似乎也不大合适,我以为,具体的处罚事宜,可以等谢县男回来以后再做决定,至于文章的分数嘛,我看马马虎虎给个六十分就可以了,怎么说,他前两个部分还是写的很不错,不知诸位觉得呢?”

“冯校尉此言差矣,文章千古事,立意最是紧要,此人观点完全背弃圣人教化,逐出学堂已是最轻处罚,若其年纪大些,当移交官府,明正典刑才是。”有一先生,显然是“圣人”之说的卫道士,张口道出自己的激进观点。

冯宝听得脸色一黑,心里骂道:“这家伙谁啊,整个没事找事呢?”

没等冯宝开口,另外有先生道:“楚兄所言过了,吾以为,冯校尉所言更加合适一些,怎么说,那都是些孩子,还是谢县男说的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吾等为人师者,未能教好学生,要说有错,也是吾等再先。”

说话之人,冯宝认得,他是谢岩第一个看上的先生,姓郭名永,才学很是不错。

“郭先生言之有理。”冯宝马上接过话道:“学生毕竟还是要靠教的嘛,不然何来‘师’呢?我看,还是从轻些好,楚先生以为如何?”

那位姓楚的,还想开口说,旁边一位先生轻轻扯了一下他的衣袖,应该是示意他少说两句好。

或许楚先生也意识到自己坚持的意义不大,也就闭口不言,保持沉默了。

冯宝又看了看其他先生们,没再发现有人提出异议,便赶紧道:“那此事就这么定了。”说完,走到门口,对屋外叫道:“方九,通知食堂,夜里加餐,我要宴请诸位先生。”

“知道了,校尉!”方九在门外应道。

冯宝于是回身对众位先生们道:“诸位辛苦了,等全部结束后,我请大家喝酒,吃肉!现在,请诸位继续,拜托诸位了!”最后一句,他是拱手向所有先生们致以谢意地说着。

(sdingdiannn/ddk245254/153331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