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回家

神都锦绣 第一百六十九章 回家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7 10:23:21 来源:顶点小说网

“信任”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皇帝信任谢岩,所以有了“卫岗乡”、有了“皇家学堂”,更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

同样出于信任,王福来将自家最有希望的侄子送进学堂,那是因为他相信冯宝。

今天,他特意寻了个机会从宫里出来,为的就是和王禧见一面,好弄清楚他进学以后的情况。

王福来的小宅院里,有一间不大的书房,那是原先王禧读书的场所,现在虽然无人使用,却依然干净整洁,可见平日当有人常来打扫。

王福来坐在案几后,手拿王禧的“成绩单”仔细地看着……

当看到名次那一栏填写着“第一”时候,王福来不自觉地笑了,连连点头,显得非常满意。然而,当他看到分数一栏时,却发现王禧的算学、文和格物三项的分数依次为六十八、七十一和六十四时,王福来脸色又难看了起来。

旁人多半不知道这分数的含义,可王福来知道啊,王伏胜向皇帝禀报同谢岩聊天的结果时,他也在旁边,知道学堂的考试,每一项的满分为一百,得九十分者为优秀、得七十五分者为优良、而六十分者仅为合格,换一句话说就是,王禧的第一名,其实也不过仅合格而已。

“禧儿,为何分数不高?”王福来开口问道。

“回伯父话,文章一项,禧儿自问写的很好,唯有一个典故的运用在先生看来有些值得商榷,故而得分不高;至于算学和格物两项……”王禧停顿了一下,才道:“着实太难了!”说完还补充了一句:“冯校尉也有看过考卷,说有一些他也不会。”

听到冯宝有些也不会,王福来这才脸色好看一些,在他的心目中,能比冯宝强的人,那是少之又少,王禧仅仅进学一年,若说能够强过冯宝,王福来那是打死也不会相信的。

“如此说来,禧儿进学还是收获不小啊,好好用心,莫要辜负才是。”王福来勉励了一句,接着又道:“既然放假了,那就好好玩吧,若是缺钱,去找禄儿拿,尽管多拿些,当是伯父对你的奖励了。”

“禧儿谢过伯父。”王禧先是行礼谢道,而后又说:“禧儿得第一,冯校尉已经奖励过了,况且禧儿进学期间,几乎没有花费,伯父给的钱财,大半都在,足够用了。”

“进学一年没有花费?”王福来感觉不可思议地问道。

“正是,禧儿进学期间,吃住都在学堂,学堂饭食很好,收费也比外面低很多,尽管每七天有一次休沐之日,那也多在学堂之内,或者偶尔外出买些东西,伯父有所不知,在‘卫岗乡’内,凡是着学堂校服外出的,酒馆、马场、歌舞坊等处,一律不让进,听说是谢县男下过严令,谁敢接受学生进,罚款千贯!”

“那要是去‘洛阳’呢?”王福来好奇地问道。

“去城里自然无事,可是禧儿听同窗说过,整个‘洛阳’的商贾,大多和谢县男以及冯校尉交好,他们也多半在‘卫岗乡’置有产业,所以不愿意得罪谢县男,同窗有试过,去城里酒馆之类的地方倒是无事,但是青楼、赌坊一类场所,只要想进,就必须得换身衣服才行。”王禧将自己知道的事都说了出来。

王福来听得心里一惊,青楼、赌坊,那背后可都是世家大族啊,连他们也都对谢岩和冯宝有顾忌,这也太不可想象了。

实际上,那是王福来想岔了,并不是谢岩和冯宝有多大势力,而是利益关系决定的。

考虑到学堂的学生当中,寒门子弟占了绝大多数,加上谢岩有心在学堂里面营造一个“人人平等”的氛围,所以通过黄守义和洛克然以及当时在任的高长史,告诉各家不得接待身穿校服的学生,否则“卫岗乡”将中止与其的合作。

中止合作,那可是一件大事,“卫岗乡”出产的铁锭、香水和烧酒,那都是畅销品,谁也不愿意为了几个学生损失惨重,因此,这才是各家商号能够做到的根本原因。

王福来问得仔细,那是出于好奇心,毕竟很清楚,王禧本人年纪还小,却少年老成,也很懂事,即便“卫岗乡”没有那么多奇怪的规矩,王禧也不会如纨绔一般大手大脚地乱花钱。

可是对于房家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房崇德领着“奉议郎”的散官头衔,经营着数家米铺、杂货铺以及关中良田数百倾,可谓家财丰厚,他对现状很满足,唯一闹心的就是那个独子房元昭。

当初在“长安”时,房元昭堪称极品纨绔,每日里饮酒作乐,夜宿青楼,那都是家常便饭,房崇德打也打过,骂也骂过,更数次想要断其钱财供应,无奈老母总是阻拦,最后不了了之。

因此,当房元昭说自己想要去“卫岗乡”进学的时候,房崇德差点以为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几乎没有考虑就答应了。

这一年当中,房崇德曾两次派人去“卫岗乡”,试图打听儿子的现状,可派去的人回来都说:“‘皇家学堂’是‘卫岗乡’禁地,进学期间,不得邀请不可进入,且只要踏足学堂范围,就会有人出来警告,根本就进不去。”

无奈之下,房崇德只好等待,前两日,有人告诉他,说是看见其子与一些少年同游,且有男有女,好不热闹。

房崇德闻言之后,不禁对天长叹,暗想:“自己究竟是造了多大的孽,生出如此一子,进学一年后,居然不回家,又跟人跑出去玩了。”

就在房崇德对儿子极度失望,不抱希望之际,有下人匆忙跑来禀道:“少郎君回来了,老夫人命小的请郎君回府。”

不管对房元昭有多么的失望,可那毕竟是房崇德唯一的儿子,他顾不上其它事了,马上道:“快快,打道回府。”

房府正厅,房元昭依礼拜见祖母与母亲。

在两位夫人眼里,房元昭还是孩子,过往些许玩闹也是寻常事,现在又大了一岁,举止言谈发生一些变化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她们倒没有发觉出什么,除了问问进学、生活一些琐事外,别的都没过问。

直到房崇德回府,他第一眼看到儿子,就感觉出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少了一些纨绔子弟常有的轻浮,多了一份稳重感。

“孩儿拜见父亲。”房元昭依礼拜道。

“起来吧!”房崇德等儿子站起来后,道:“进学一年,昭儿好像壮实了一些。”

“回父亲话,学堂除了授课之外,还有锻体及劳作课业,令孩儿收益良多。”房元昭说着,自怀中取出一张纸,递到房崇德面前,道:“这是一份成绩单,是孩儿进学一年,最后的考试结果,请父亲过目。”

不管房元昭考的怎么样?房崇德起码对儿子现在表现出来的知书达理,那已经是很满意了,哪怕考得很差,在房崇德看来也就那么回事,反正自己的这个儿子,当官是不可能的,只要能够守住家业,就对得起祖宗了。

仅仅看了一眼,房崇德“霍”地一下,站起来,冲着房元昭以不可置信的口吻问道:“你、你考了第二名?”

两位夫人听得也是一惊,同时看向房元昭,眼神里充满了不信之意。

“孩儿的确考了第二名,为此,师傅还奖励孩儿一辆新式马车。”房元昭回答道。

“昭儿拜师了?”房老的夫人问。

“奶奶,孙儿一直欲拜在冯宝校尉门下,这您是知道的,此番孙儿考了第二名,校尉终于答应收下孙儿了。”房元昭恭敬地回答道。

“好好好,昭儿如愿以偿,好事!崇德啊,拜师之礼,可不敢废,改日去一趟‘卫岗乡’,得好好谢谢冯校尉才是。”房老夫人后面那是对房崇德说的。

拜师,那可是件大事,房崇德当然知晓,马上应道:“母亲放心,孩儿不日启程。”

说完之后,房崇德坐下对房元昭道:“为父听闻,‘卫岗乡’甚是繁华,昭儿在学堂进学,可莫要浪费光阴,以免将好不容易得来的进学成果荒废才是。”

房元昭知道父亲意思,那是生怕自己回到过去,于是赶紧道:“父亲请放心,孩儿如今一心求学,心无杂念,况且,乡里再繁华,也与吾等学生无关。”

“哦,此话怎讲?”房崇德闻。

房元昭先用手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衣服,而后道:“此校服为‘皇家卫岗学堂’独有,凡身着此衣者,进不得赌坊、青楼和马场,真要进去了也会让人给撵出来的。”

“竟有此事?”房崇德实在是难以相信地问。

房元昭道:“此事千真万确,不光是乡里,‘洛阳’也是如此。”

房崇德知道,在这件事情上,儿子想说谎也不可能,他唯一想不通的就是,向来见钱眼开的赌坊、青楼,是如何甘愿放弃的?

“看来,‘卫岗学堂’还真是个好去处啊!”房夫人发出了一声感慨。

是啊,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希望自家孩子成才,而不是成废柴!

“父亲,孩儿有个请求,还望允许。”房元昭看着其父言道。

“说吧,只要不过份,为父都答应。”房崇德今日心情大好,看儿子的眼神都和过去不一样了。

“孩儿日前回到‘长安’,与几位同窗,一直住在谢县男府中,孩儿如今回家,心中甚是不舍,想请父亲允许孩儿将他们接来小住些时日。”

房崇德很是震惊地看了一眼儿子,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儿子是个什么德性了,过去要么是不回家,要么就是偷偷的带帮狐朋狗友在自己院子里花天酒地,还以为自己不知道,如今,居然正式提出请求,可见其真的懂事了!

“同窗之谊,弥足珍贵,昭儿之请,为父准了,需要什么,尽管去账房支取。”房崇德那是头一次对儿子说出“尽管支取”的话来。

哪知道房元昭却道:“孩儿不缺钱财,进学一年,几乎没有花费,带去进学的钱财此次又带回来了,足够孩儿花用了,父亲能够允许,孩儿在此谢过父亲。”说着,行了一礼,接着道:“若没有其他事,孩儿想先去接同窗过来,不知可否?”

房崇德张大了嘴,都不知道怎么说了,这还是自己儿子吗?才一年多,变化却如此之大,简直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

两位夫人那却是笑逐颜开,喜上眉梢,她们可不管那么多,房元昭变好了,那就是天大的喜事,至于其它,那都不是事儿!

“去吧,昭儿记得早些回来,奶奶等你一起吃饭。”房老夫人直接就替房崇德作了主。

“孙儿谢过奶奶,孙儿告退。”房元昭分别向父母以及祖母行礼后,这才离去。

望着房元昭的背影,房崇德半晌才说了一句话:“昭儿,终于长大了。”

房家的一幕,同样发生在萧家和杜家,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萧越和杜风在家族里面的地位不高,所以引起的反响自然也小了不少,但是,“皇家卫岗学堂”育人有方的传闻,却渐渐为人所知……

初始,仅在小范围之内,所知者不多,然而,随着皇帝的一道圣旨下来,许多人忽然意识到,“皇家卫岗学堂”恐怕真就是不简单,要不然,皇帝又怎会任命前“洛阳留守府长史”高远,领四品“正议大夫”衔,出任学堂“督查”呢?

于是乎,许多有心人开始调查了,这一调查,更多的人都知道了,房元昭、萧越和杜风这三个昔日“名满长安”的纨绔子弟,居然都去了“卫岗学堂”进学,而且变化很大,不仅改掉了过往陋习,更变得知书达理起来。

有些神通广大的人,甚至还弄到了考卷,通过考卷上的内容,所有人发现,在算学和格物两项上,还真没几个人敢说“吾都会”,可见,房元昭他们取得的成绩,并不是侥幸得来,那是有真才实学的。

(sdingdiannn/ddk245254/153332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