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二百一十八章 选择(一)

神都锦绣 第二百一十八章 选择(一)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7 10:23:21 来源:顶点小说网

“听说窑上把水泥烧出来了?”谢岩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跑来找冯宝问道。

“唉,别提了!”冯宝叹息一声说道:“有两口窑专门实验用的,整天烧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止水泥,连玻璃也烧出来了,可是呢,无人认得,加上记录的人识字也不多,有些不会写的就用符号代替,结果时间一长,他自己都忘了,你没看我最近一直在忙着看记录吗?不搞清楚原料是什么,就算烧出来了也是白搭。”

“那能找得出来吗?”谢岩问。

冯宝道:“水泥还好些,听老头子提过,大概有点印象,现在我让他们去按比例实验去了,记录一事我亲自来,不信搞不出来。”

“那好,既然原材料找到,实验记录一事就交给别人来做吧,你得和我去一趟‘长安’了。”

“又去,为什么?”冯宝不解地看着谢岩问道。

“日前接到朝廷邸报,程知节被任命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征讨西突厥。”谢岩说完,凑近到冯宝面前低声道:“他可是从禁军统领的位置上被调开的。”

“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冯宝一脸迷糊地问道。

谢岩继续低声道:“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程知节被调离,应该就是皇帝打算动手的先兆。”

“你是说,对长孙他们?”冯宝总算是听出来了,

“应该不会错的,虽然我的印象不深,只是依稀记得,对付他们那与你我无关,但皇后一事上,咱们可不能缺席。”

谢岩一番看似含糊不清的话,冯宝却完全明白了其中含义,说穿了非常简单,皇帝与长孙无忌之间,那是权力的争夺,自然没必要搅和进去,可“废王立武”这事的确不能错过。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冯宝问。

谢岩道:“后天,不能再晚了,我记不清楚具体时间,可别去晚了。”

“行,那我准备一下,咱们后天出发。”冯宝不再多想,直接回答道。

谢岩的记忆确实没有错,把程知节打发去西征,是武媚提议,李治拍板决定的结果。这一对历史上最著名的夫妻,一个为了夺回皇权,一个为了自己的地位,在此事上形成了政治同盟,目标直指大唐权臣长孙无忌。

等到谢岩、冯宝刚进“长安”的时候,宫中又传出消息,说王皇后的母亲柳氏找巫师做法诅咒武昭仪,皇帝大怒,发出敕令禁止皇后的母亲进出皇宫,如此一来,王皇后事实上等于被软禁了起来。

一个月后,即“永徽六年七月”,皇帝借故又把王皇后的舅舅吏部尚书柳奭贬为遂州刺史。柳奭赴任路过离长安不远的“扶风县”时,对前来接待的地方官说了几句怨言,于是这个官员上奏称柳奭泄漏皇宫里的情况(柳奭所说应该是皇后废立之事),又贬为离京更遥远的荣州刺史。

连续不断的动作,终于让许多有心人意识到,在“废立皇后”的事情上,皇帝陛下的决心很大。然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班大臣们,却一言不发,仿佛和他们无关一样,至于谢岩和冯宝,则天天待在“谢府”里,足不出户,就好比没有这两个人一般。

七月十五日,望日朝参。

在礼仪结束之后,皇帝忽然提出,要册封武昭仪为“宸妃”,位列皇后之下,各妃嫔之上。

皇帝此言一出,那是众人哗然,要知道,唐朝的后宫沿用的是隋朝制度,设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都是正一品,皇帝提出的“宸妃”名号,不仅从没有过,更重要的是“宸”这个字,含义太特殊了。

“宸”字通常有两个释义,一个指屋宇,深邃的房屋;另外一个却是指北极星之所在,又借指帝王所居,从而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单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指“帝王之妃”,岂不是等同于皇后!

李治同意武媚提出的这个“宸妃”封号,其实也是想在不废后的前提下,折中处理,在他想来,自己已经让一步了,大臣们总应该不会再反对了吧。

然而,李治又一次料错了,“中书令”来济、门下省“侍中”韩瑗,先后出班,以不合制度为由谏止,理由出奇一致,且冠冕堂皇,令李治难以反驳,只能隐忍作罢。

可是,就在“望日朝参”后的第二天,“长安周刊”出了一期“特刊”,总共有四篇文章,第一篇讲了一个“家和万事兴”的故事;第二篇说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第三篇是说“农人尚有权换个婆姨,况天子乎?”;第四篇则更夸张,以洋洋洒洒近千字,详细列举了王皇后与武昭仪之间的优劣,最后指出,立武昭仪为后,乃是天下臣民共同所期盼的。

“长安周刊”是谁办的,谁又是幕后之人,在朝中那是无人不知,冯宝——这个很少出现在大唐朝臣耳中的名字,终于第一次震动了整个朝堂。

当然,在有些人看来,冯宝或许还不是真正的幕后之人,那个历来饱受争议的“新安县子”谢岩,应该才是策划者。起码在李治眼中就是如此。

“谢卿家来‘长安’了?”李治放下手里的“特刊”,问道,

“回陛下话,有一个多月了。”王伏胜低声说道:“谢县子一到就差人来告诉奴婢,说在如此紧要关头不能打扰陛下,并说他会在必要时候,站出来说话的。”

“谢爱卿还真是有心,这‘特刊’里面的文章倒是犀利得很,朕就不明白了,为何不能在朝堂之上说出来呢?”

望着皇帝有些困惑的表情,王伏胜道:“陛下,要不奴婢去问问?”

李治轻轻地点了一下头,什么也没说。

皇帝不说等于是默认了,王伏胜当然不能派别人去,此等大事必须亲自前往才行。

次日一早,王伏胜带着两个小宦官离开了“太极宫”,直接前去“谢府”。

等王伏胜向谢岩道明来意后,谢岩回答道:“王公公啊,有些话在朝堂上说会引起巨大纷争的,一个不好会使得和气的朝堂变成争论之地,况且还不是为了政务,故谢某以为,声势造出来后,只要有足够多的支持者,陛下当可以顺势而为,乾纲独断。”

“顺势而为,乾纲独断。”王伏胜轻轻地念了一遍,跟着望向谢岩问:“此为何意?”

谢岩道:“相信很快便有官员正式上书陛下,届时陛下只需‘千金买骨’,当可以令官员们意识到怎样行事方为正确,如此必定应者如云,则大事成矣。”

这段话,王伏胜是完全听懂了,只不过他还是疑惑地问了一句:“难道不是县子上书吗?”

谢岩摇首道:“不可,吾乃陛下一手提携,吾上书易给他人误会,认为是陛下授意,公公放心好了,肯定有人会的。”

望着谢岩一脸笃定的表情,王伏胜忽然想到,眼前的这位已经不是当年那位“校尉”了,他业已有了自己的一定势力,很多事情不需要直接出面了。

之所以谢岩能够如此的有把握,原因在于,冯宝今日去见一个人,而那个人正是历史上真正的推动者——李义府。

王伏胜进门的时候,冯宝已经离开“谢府”,按照和李义府的约定,前往“大宝商号”会面。

这一次提出约见的人是李义府,他一看见冯宝便大倒苦水,说“赵公不喜自己,排斥异己云云……”话里话外,都流露出一个意思,那就是希望冯宝请谢岩帮助,在皇帝那里说说好话,拉自己一把。

冯宝却佯装不知,除了表示同情还是同情。其他多余的话一句也没有说,他在等,等李义府正式提出请求帮助。

果然,李义府见冯宝不主动表态,只好明言道:“谢县子乃是陛下近臣,校尉与县子又为同窗,不知可否代李某美言几句,如若可行,某感激不尽。”

“李舍人言重了。”冯宝接着道:“警官为陛下近臣,不假,然此事,根源于‘赵公’,昔日之‘吴王恪’旧事,李舍人忘记了?”

耳听冯宝提及“高阳公主谋反案”里的无辜者“吴王”李恪,李义府瞬间明白了,在长孙无忌的威势下,皇帝陛下连自己的亲哥哥都没有能够保得住,更别说自己这么个小人物了。

“难道自己就只能任由别人摆布?”李义府心里想着,脸色难看至极,他不甘心啊!李义府出生贫寒,好不容易寒窗苦读学得满腹经纶,又得名臣马周、刘洎推荐入仕,一步步爬到“中书舍人”的位置上,虽说是“中书省”里打杂的,好歹那也是朝廷里最紧要的地方,真要是被长孙无忌最后打发了,那恐怕此生将再无机会爬起来了。

看着李义府脸色忽青忽白地变幻,坐在那里傻不愣登的模样,冯宝心里暗笑不已,只不过他很清楚,有些事、有些话,自己不说,日后总有人会告诉李义府的,所以,冯宝等上一会儿后,先起身给李义府杯中加了一些热茶,而后坐下道:“李舍人莫急,不知李舍人可还记得,当日你我于‘卫岗乡’初次见面之时,冯某曾有说过的一句话吗?”

李义府想了片刻,似乎并没有想起什么,只好道:“李某想不起了,还请校尉告知。”

冯宝道:“我当日曾有说过,李舍人日后必定位极人臣,眼下不过小小挫折而已,不值一提。”

“唉——”李义府叹道:“李某但求平安,岂敢奢望。”

冯宝道:“李舍人以为,走出当下困境,或是他日位极人臣,最需要什么呢?”

“自是需陛下赏识。”李义府嘴上说着,心里却想:“这事儿还用得着问嘛。”

冯宝知道是时候直接说了,再绕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直言不讳地说道:“陛下欲立武昭仪为皇后,此事天下皆知,然屡次三番被阻,陛下甚是不喜,若舍人能够振臂高呼,当为陛下瞩目,不仅困境可解,料想也有意外之收获,不知舍人以为否?”

李义府是个聪明人,他早就揣测出皇帝的心意,只是此事的机遇与风险同在,尤其是在长孙无忌把持朝政的情况下,他实在是不敢啊,唯恐成为出头的椽子,被人打压。今冯宝直接提出此建议,究竟是他本人的意思,又或是谢县子的意思呢?李义府有些想不出来,而且他也知道问不出来结果,那么剩下的就是一个选择题了,做?还是不做?

李义府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直到离开“大宝商号”,他都没有能够拿定主意。

(sdingdiannn/ddk245254/153337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