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开启新时代

神都锦绣 第二百四十三章 开启新时代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7 10:23:21 来源:顶点小说网

唐人的酒宴通常耗时较长,当谢岩与冯宝在刘仁实那里饮宴结束,回到府中的时候,都可以赶上吃晚饭的时间了。

他俩喝了一肚子酒水,什么也不想吃,只命人去准备热水,打算好好泡个澡。

等热水的时间里,谢岩从冯宝那里知道了详细经过,不过他什么表示也没有,在他看来,这都是历史的必然,和自己关系不大。况且,他从来本着顺应历史发展而做些小改变和调整的思路,从不苛求自己能够重新创造历史,他始终坚持认为,刻意的追求改变,搞不好会让自己被历史潮流所吞噬。

历史的强大惯性,不是一两个人突然出现就可以改变的,比如“太子让位”,不论冯宝做不做,那都是历史的必然,最多也就是过程不大一样。

可事实上,真正的历史当中,太子李忠正是在恐慌之中提出了“让位”,只是最后的结局不大好而已。

但眼下却不同了,李治拿在手里的太子奏章,通篇就表达了一个意思——儿臣无力胜任太子位,做一富家舍翁足矣。

“忠儿到底是大了些。”李治似乎感慨了一句,随手将奏章递给武媚,道:“媚娘看下无妨。”

武媚大致看了一下,道:“陛下,太子似乎有意退居乡野?”

“是啊,忠儿懂事了。”李治跟着又道:“忠儿无过,仅凭一道自请奏疏,不免太儿戏了些,等等吧。”

李治的话意,那是太明显不过了,在皇太子没有明显过失的情况下,是不能够随意将之废除的,否则真是拿天家继承当成儿戏了。

“不过,朕倒是觉得,谢卿家他们,应当会处理好此事。”

李治此言一出,武媚算是明白了,原来皇帝一直以为是谢岩“揣测圣意”,主动去“东宫”解决这件难事。

当然,武媚不可能告诉皇帝,是自己派人撺掇冯宝去办的。

立“代王”李弘为皇太子,那是李治、武媚的共同心愿,只是,今太子李忠,年纪不大且从无过错,再加上武媚任皇后时日尚短,总不能立刻行“废立太子”一事,否则那个吃相也太难看了些,所以,李治的意思是等等看。

但是,武媚那是一天都不想等!皇宫大内的凶险,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不将儿子推上“太子”之位,她岂能安心!这才有了积极谋划,且付诸行动的事情发生。

对武媚来说,谁去办不重要,结果最为重要,因此,她更加关注“东宫”的一举一动,希望一切能够如自己所想那般继续发展下去。

间隔一日之后,太子李忠二度上表,坚持“退位让贤”,皇帝依然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是却派人给“东宫“送去了许多财帛。可以说,皇帝的举动无形之中代表了他的态度。

于是,太子李忠又连续两日上表,坚持“退位让贤”。戏演到这个份上了,李治不能再装作没事人一般了。又隔了一天,皇帝颁布《降太子忠为梁王诏》,诏书里大大夸了一番李忠,说他主动提出让贤,为成其美事,特封“梁王”,出任为“梁州都督”,同一天晚些时候,正式下诏,册立“代王”李弘为皇太子。紧接着,下诏大赦天下,并“新年后改元‘显庆’!”

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事情接连发生,许多朝臣们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东宫”已然易主!尽管此乃意料中的事情,然而,它却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乾纲独断,没有和任何人商量,直接颁布诏书,宰相们甚至连发表意见的机会都没有。

很快,到了“刑部”调查出结论的日子,正如李治预料的那样,“中书令”来济并不知道自家族人,暗地里以垄断新式农具在关中地区销售而获取暴利的事情。

然而,李治在武皇后的说服下,以及李义府、许敬宗为首的大臣们的弹劾下,没有轻易放过此事,以“与民争利,枉顾百姓困苦”为名义,将来济贬出“长安”至遥远的“庭州”担任刺史。

同时,李治当殿颁布圣旨——加封“新安县子”谢岩为“新安黜置使”,全权代表朝廷对“新安县”和“卫岗乡”两地进行施政,且授权允许试行“新商税”,具体税制及税率,先在“卫岗乡”试行,待有了详细而确定的措施拟定后,经批准后,再于“新安县”试行。

还没等谢岩完全领悟皇帝的意思,李治再颁下圣旨,任命李义府接替来济,迁“中书令”,进爵“广平县侯”,同时兼任“太子右庶子”职;任命许敬宗为“礼部尚书”兼任“太子宾客”职、“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当朝实权宰相之一。

就在众人以为皇帝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到此为止的时候,李治第三次颁下圣旨——加封“朝散大夫”冯宝为“新安副黜置使”,进爵“卫岗县男”,兼任“太子宾客”职。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冯宝听完宣读圣旨的宦官念完后,直挺挺的跪在那里面目瞪口呆,甚至于连“谢恩”两个字都忘了说,幸好有谢岩在一旁提醒,才不至于“失仪”。

此等普通宦官,自然有王三狗他们去应付,还不用谢岩他们亲自接待。

进了书房,冯宝立刻问道:“到底怎么一回事?我怎么突然就做官了呢?”

谢岩一脸苦笑地道:“我还很奇怪呢!莫名其妙的你我全升了官,而且更弄不懂的是,陛下等于是把‘新安县’囊括进了乡里,我都不明白,陛下怎么会突然如此决定?”

“不行,你去找王伏胜,我去找王福来,咱们得弄清楚,陛下为何如此大动作?”

“别问了!”谢岩叹息一声道:“问清楚又能怎样?陛下是不可能收回成命的。”

“唉——”冯宝重重的叹息一声,重新坐回椅子上道:“这谁出的馊主意呀,非要让我当官。”

两个升了官儿的人,坐在书房里那是长嘘短叹,谁也高兴不起来,弄得王三狗他们一众护卫,都不知道是应该庆祝呢,还是当做不知道才好呢……

次日,一大清早。

守门的护卫刚刚打开府门,即有人前来递送请柬,先将来者安排到门房休息,然后进府将请柬交给高大棒。

拜帖出自“周国公”府,高大棒不敢自作主张,赶紧送到冯宝面前。

“谢府”有个小饭堂,距离厨房不远,冯宝此刻刚坐下来准备吃早餐,见到高大棒送来的请柬,大致看了下,随手递给谢岩道:“看看,当官的麻烦事来了吧。”

谢岩看也不看,直接道:“去不去由你。”说完只顾埋头喝粥、啃馒头。

还没等冯宝想好,老张头突然匆匆走了进来,且同样将一份请柬递到谢岩面前,并道:“此为李中书府上送来的。”

冯宝先一步拿过请柬,粗略看了看,再对谢岩笑道:“原来你也跑不掉啊!”说完,回首冲着高大棒道:“去,告诉国公府来人,我午时必到。”紧跟着将请柬放到谢岩面前,道:“他们那里委屈你去一趟喽。”

谢岩依旧没有打开请柬,却道:“只要在‘长安’,类似的事情就少不了的,想不去都难。”

“那咱们什么时候回去?”冯宝问。

“新年后吧。”谢岩道:“其他的你都可以推掉,不过,改日与我一起进宫面圣谢恩,别不去就行了。”

“知道的,放心好啦!”冯宝说完,开始吃起自己的早餐,至于那些应酬,并不着急于一时。

早餐之后,谢岩与冯宝各自做些准备,然后出门各奔东西。

李义府发的请柬可不是只请谢岩一个人,只不过当他听说冯宝赴约“周国公府”,只能含笑以示理解,毕竟凡事都有一个先来后到嘛。

同样是“午时”,皇帝在“清宁宫”用完午膳后,道:“忠儿已经搬离‘东宫’,媚娘打算何时让弘儿过去啊?”

武媚道:“听说,‘东宫’年久失修,不少地方时有砖木掉落,妾身以为,还是稍加修整后,再让弘儿过去为好。”

“媚娘言之有理。”李治随即对王伏胜道:“传朕口谕,着‘工部’负责修缮‘东宫’,尽快拟定章程,不得有误。”说完,李治似乎又想起什么,再道:“王伏胜,昨日命人宣旨,那冯卿家有何表示啊?”

王伏胜道:“启禀陛下,据说冯县男当时就惊呆了,若不是谢县子提醒,连‘领旨谢恩’都差点忘了说。”

“哈哈哈哈”李治轻笑言道:“朕一向赏功罚过,若不是媚娘提醒,差点忘了冯卿家于国亦有大功,且一直能够安于幕后,殊为难得,如此贤才,岂可放任于乡野乎?”

“陛下英明,唯才是举,我大唐想不兴盛都难。”武媚顺着李治的话逢迎了一句,紧接着说道:“陛下,原‘清宁宫’总管宦官离职,妾身觉得,王福来还算得力,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媚娘乃是后宫之主,此等小事自行安排便是。”李治压根儿连想都没有想,非常随意的回复了一句。

至此,王福来成为“太极宫”中,仅次于王伏胜的第二号人物,达到了一个宦官所能企及的最高地位!

纵观整个“新商税”以及“废立太子”两件事情当中,凡是跟随皇帝心意行事的人,都得到了升迁,唯有昔日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一派得到了重大打击,继失去了褚遂良之后,又失去了来济,先后两位宰相被贬,让所有大臣们都真正意识到,眼下的皇帝,权柄之重,已不弱于先帝了。

应该说,李世民留下的烙印已渐渐淡去,而且想来用不了多久就会逐渐消亡,大唐即将迎来一个完全属于李治的新时代!

(sdingdiannn/ddk245254/184716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