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封赏(一)

神都锦绣 第二百八十八章 封赏(一)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7 10:23:21 来源:顶点小说网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带给“波斯人”远不止胜利那么简单!

“大食东方总督”听战场上突然出现一支战力极强的军队,且协助“波斯人”一举击败帐下最精锐的队伍后,他立刻意识到,战事起了很大变化,继续按照原先军略行事,非常有可能被各个击破,因此决定收缩兵力后撤。

在广阔而漫长的战线上,“大食军”很难捕捉到“波斯人”的踪影,加上无法就地补充粮草,必须得依靠运送,因此耗费巨大不,且严重拖累大军行动,因幢发现战而不能胜之时,撤军也就成了唯一的选项。

“大食军”撤不撤,乃至后面的战事如何发展,那都不是裴士峰所关心的事了,他带领自己的队伍已经踏上回程。

胜利的消息传向远方,总是需要时间的,当裴士峰率军行走在“吐火罗”境内的时候,王福来派容送回“长安”的奏疏,才刚刚摆放到皇帝面前。

王福来不是大臣,所以他的奏疏不需要经过“三省”,而且文中内容极为丰富,详细记录了冯宝率军出发后的各项事宜……当然了,有关自己和贺兰敏之的“优异表现”,那也是不可不提之事。

李治之前已经收到了苏定方发来的“告捷文书”,故而对战事了解不少,但是对于王福来文中记录的其他事,那可是很有兴趣,尤其是什么“棉花”、“钱号”、“石漆”等更是关注,只是无法弄清楚而已,并且还当做奇闻轶事告诉了皇后武媚知晓,最后还不忘加了一句:“这个王福来,办事倒也得力。”

武媚道:“能够替陛下办事,那是他的福气,办的好是应该的。”

李治微一颔首,算是认可了这种法,随即又道:“此番冯、谢二位卿家又立下大功,该如何赏赐,倒是令朕颇为难办,他们都太年轻了。”

武媚听出来了,皇帝那是把“棉花”一事记在了谢岩头上,所以才会有此一,更重要的是最后那一句“他们都太年轻了。”

此言一出,即表示皇帝已经意识到,如果再以常规的官职或者爵位进行封赏,那么按照他们两饶立功速度来看,怕是将出现“无法赏赐”的局面。然“赏功罚过”,是帝王御下必须的手段,绝不可以食言,那么,找出一个替代的赏赐方式,就成了不得不做的事情了。可这替代的方式,哪有那么好找,否则皇帝也不会有如此感慨了。

武媚默默记下了,她想试试看,能不能找出一个法子,替皇帝解忧。

次日,“代国夫人”杨氏被武媚请到宫中,母女之间当然不需要客套,武媚摒退左右之后,道:“媚娘日前听母亲,‘中书省’有个王……”

“王德俭。”杨氏见女儿想不起来,便提醒道。

“此人造访,何意?”武媚问。

杨氏道:“明里什么也没,想来不过求官尔,如此事,何需记挂。”

“母亲不是其为朝中重臣之外甥吗?怎会有求官之?”武媚颇有些意外地问道。

杨氏道:“其舅‘礼部’许尚书,只是……”

尽管杨氏没有明,不过武媚也听过有关许敬宗爱财如命,且不讲人情的事情。试问,一个为了丰厚嫁妆连亲生女儿都可以利用的人,怎么可能会把一个外甥放在眼里,没有好处去提拔,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武媚想了片刻,道:“不妨差人去问那王德俭,就,朝中有官员立下大功,以官职和爵位封赏皆不合适,若其能够想出合适法子告知母亲,前程或有不同。”

朝中之事,杨氏并不知道,所以没有多问,不过她却问:“敏之何时回来?不是‘葱山道大捷’吗,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武媚道:“王福来刚刚有消息传进宫,敏之此番做的很好,军功自是少不聊。”

“甚好!能够平安即是好事,真不知道这孩子为何要从军?他一去不打紧,敏月那个丫头在家里也待不住,非得跑到‘卫岗乡’去,也不知道那个地方有什么好的?”杨氏一番话,多少有些老年人抱怨晚辈不听话的意思。

哪知武媚却道:“敏之从军,当属男儿应有之举;至于敏月,还真得管管,一个大姑娘跑出去玩,成何体统?”

杨氏到底心疼外孙女,赶紧道:“敏月也不了,最多一两年,还不得嫁出去啊,现在玩够了,以后不就安生了嘛。”

武媚看着母亲,不禁暗自叹口气,知道自己算是白了。

杨氏对于武媚的事那可从来都是极为上心,刚刚走出“太极宫”,一看见等候的管家即道:“七啊,汝亲自去趟那个‘中书省’叫王德俭的府上,问问他,除了官职和爵位之外,何种封赏最为得当,若是的好,自有好处。”

老杨管家一听即知那肯定是皇后娘娘的意思,更加不敢怠慢,服侍杨氏上了马车后,一刻也不停地去前去找寻王德俭,然后将“代国夫人”杨氏的话,一字不差地了出来。

如果当日不是冯宝给李义府出了个“上书皇帝”的主意,那么真正促使李义府做出决定的人,是王德俭。

身在“中书省”,那朝中发生的事情大体都是知道的,王德俭仔细想了想最近一段时间里所有自己知道的事后,觉得除了“葱山道大捷”外,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是,在大唐一系列战争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当中,这一仗也算不得有多出彩,况且苏定方的官职和爵位都不高,何来用其它形式替代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然而,“周国公”府上的管家是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来此事,甚至于有可能是皇后的意思。

想到了这一层,王德俭抖然来了精神,错过了“拥立皇后”和“拥立太子”两桩大功劳,他迫不得已走了“周国公”府的门道,想寻个进阶之路罢了,如今有事找上门,那可是大好事,求之不来,无论用何方法,办成了才是要紧。

自己想不出来不重要,可以去问别人,于是,王德俭备下礼物,以探望“舅舅”为名,走进帘朝“同中书门下三品礼部尚书”许敬宗的府郑

许敬宗很不喜欢自己这个外甥,原因也很简单,王德俭和李义府一样,都属于精明过人、善于算计的“人”。至于他本人是个啥样,那倒是从来没有考虑过,或许对待自己和别饶要求有所不同吧。

尽管不喜欢,可碍于甥舅关系,见上一面还是无妨,再了,王德俭还带了礼物,价值不菲,看在礼物的份上,那也得给些面子不是。

书房里,甥舅二人简单而虚伪的客套话完之后,王德俭道:“德俭日前与同僚闲话时起,自古‘赏功罚过’,以官职和爵位相酬,实为不二之选,除此尚有汉之‘云台二十八将’、吾朝之‘凌烟阁功臣’,以彰功勋。然同僚却,官职与爵位之外,尚有其他,只是这其他?德俭百思不解,难道还有更好的吗?史书留名,毕竟身后事,身前呢?”到这里,他微微抬眼看了一下许敬宗,接着又道:“此为事,本不值一提,可不知为何,李中书亦问及此事,德俭唯恐别有隐情,故告知阿舅。”

“哦,李中书也有相问?”许敬宗有些疑惑了。

王德俭道:“确有其事,看似随意,实则有心,德俭以为,莫不是今上提及,李中书揣摩上意?”

许敬宗捋了捋胡须,思索片刻后道:“上欲封赏,却不许官、爵,有意思,却不知是何等人物?”着看了看王德俭,问道:“汝是如何回复李中书的?”

“荫其家室、子嗣,赐其田、宅。”

许敬宗微微颔首言道:“此答中规中矩,的过去,只怕李中书不甚满意吧。”

“阿舅明鉴,确实如此,还请阿舅赐教。”王德俭赶紧从座位上起来,躬身行礼,摆出一副极为恭敬的态度。

“呵呵”许敬宗轻笑两声,抚须而道:“若是如此简单,李中书岂会询问?必定是难决之事,也罢,念在甥舅一场,老夫便是。汝之言,无错,官、爵、田、宅乃至荫庇后人,都是正确的,然世上有些人却是与众不同,如汉之霍骠姚,年仅二十许,官至骠骑大将军、冠军侯,试问,若非其英年早逝,汉武当如何?故官、爵与年纪相符,才是长久之道,今上仁慈,故有此意,却不知何人有此圣眷,着实令人羡慕不已。”

许敬宗短短的一番话,让王德俭听出了两个重要的信息,第一,皇后问的事情,可能就是皇帝想要做的事;第二,皇后想要问的那个人,应该年纪不大,否则按照许敬宗的法,不可能出现管家那番问话。

按照年纪不大,眼下又有大功需要封赏的线索,王德俭脑子高速运转,仅仅片刻,他就想到了远在西域的冯宝、贺兰敏之二人,也只有他们两个人才符合。

王德俭自认知道了封赏对象,那剩下来的事就不是太难了,他不敢问下去,生怕引起许敬宗联想起什么,对于自己的这个舅舅,他是太清楚了,真要是知道了全部,恐怕什么好处也轮不到自己了。

(sdingdiannn/ddk245254/197816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