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三)

神都锦绣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三)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18 21:47:14 来源:顶点小说网

“大宝茶楼”一如既往的繁华,由于生意太好,以至于“卫岗乡”里,陆续又有人新开了两家类似的,生意同样红火。

下雨天,很多人无处可去,在“茶楼”里听书歇息也就成了为数不多的活动之一。

刚刚获任“太子左庶子”的高远,非常难得地走进了“大宝茶楼”。

作为“皇家卫岗学堂”的实际掌权者,高远如今可是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凡是想要安排孩子进学的人家,无不想尽办法和其套近乎,各种请托那是让其烦不胜烦,结果就是,如无必要,他甚至都不想走出学堂范围。

可是今日不同,“司农寺卿”刘仁景差人邀约,特地提到了“陛下有口谕”,如此一来,想不去也不可能了。

高远的到来,在茶楼里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许多认识的人,纷纷上前打个招呼;而一些来自“长安”的人,同样发出了邀其一同品茶叙谈的请求,只是无一例外,均被其婉拒。

刚上得二楼,一名刘家仆役即匆匆走进包间,向刘仁景禀道:“高督学已到了。”

刘仁景二话不说,起身走出房门,迎着高远走过去,待到近前,笑而言道:“久违了,高兄。”

“一别经年,刘正卿风采依旧,可喜可贺啊。”高远很是客气的回道。

刘仁景“呵呵”一笑,抬手做了一个“请”的动作,跟着亲自引高远进入包间。

二人分别落座,自有仆役沏好热茶。

刘仁景道:“据掌柜所言,此茶曰‘雪毫’,乃是作坊新品,不可不尝。”

高远颔首言道:“老夫亦有所闻,只是听说其产量稀少,故未尝得见。”

“既如此,还请高兄品之。”

高远也不客气,端起茶杯,闻了一下,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轻啜一口,而后,缓缓闭上眼睛,一手放下茶杯,一手轻抚长须,片刻后言道:“微甘不涩,齿间留香,果然好茶。”

刘仁景笑而不语,很显然,客人能够满意,他感同身受之。

“刘正卿”高远睁开眼看着刘仁景道:“不知陛下有何喻示?”

刘仁景不慌不忙的先喝了一口茶,然后缓缓说道:“陛下知老夫来此地观礼警官婚事,故命老夫代询一事。”

“何事?”

“陛下问‘高卿家有意朝堂乎?’。”刘仁景一边说,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高远。

很意外,高远似乎毫无惊讶、喜悦之色,反而是微微皱起了眉头,半晌后方道:“老夫离开朝堂久矣,何德何能有劳陛下挂心。”

这个问题,刘仁景可不敢替皇帝回答,而是继续说道:“陛下有言‘新修长安至玉门关大道,需有如高卿家之重臣主持’。”

此言一出,高远算是彻底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究其根源,那是谢岩回到乡里以后,就“修路”之事,详详细细写了一份文书派人送往“长安”,呈报皇帝。

其在文书提到:“修路牵扯多地官府,需由重臣领衔出面协调……”

大概正是因为如此,皇帝才想到了目前位高而名义上没多少事务的高远。那么,究竟要不要接下这份差事,就成了一件令头疼的事了。

从内心来说,高远并不想接下此事,原因倒也简单,他并不想离开“卫岗乡”,更不想离开“皇家学堂”。

每日在学堂里走走转转,听听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别提有多么的惬意和悠闲了。虽说没有多少权力,但也少了与之相对应的各种麻烦,尤其远离朝堂那个巨大漩涡后,人活得轻松不说,还受人尊敬。相比而言,那个劳心劳肺的“修路差事”,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

不过,朝中大臣们人人皆知,“修路”是当今天子心目中的头号大事,谁能够主持并按期完成此事,那必定成为朝堂重臣,日后位列宰相,也是可以预期的。

成为宰相,几乎是每个官员梦寐以求的事情,哪怕名利心并不重的高远,当机会放在眼前的时候,要说一点不动心,那也是不可能的。

此为大事,刘仁景也没指望当时能够得到答复,两个人接着不免聊起明日谢岩的婚事,只不过他们都是观礼宾客,对此事仅是泛泛而谈,以作为闲聊之资罢了。

茶楼另外一个包间里,赶回来参加谢岩婚礼的罗汉易和杨登,正在和几名昔日同僚聊着闲话,除了有关婚礼的话题外,他们所说最多是两件事,一个是“冯县男能否赶回来”;另一个则是眼下乡里官员们最关心的“涧河”水位暴涨的事情。

有道是“水火无情”,罗汉易等众官员们都很清楚,按照目前雨势,只要再有两三天不停,恐怕大水就会漫出堤坝,乡里情况可能好点,但是村里以及“新安县”境内的,恐怕就不乐观了。到底是将部分百姓撤到高处,又或者是组织人手加固堤坝,官员们的意见很不统一。

主持“新安县”政务的罗汉易和杨登认为,县里大部分百姓都在乡里从事各种活计,加上河道两岸百姓稀少,完全可以将百姓撤离后再看情况而定。

但是以陈佑和范大宁为首的乡里官员却认为,应该组织人手加固堤坝,怎么说河道两岸也不少良田,如果被水淹了,甚是可惜,且日后还得花时间和人手清理。

双方各有各的理,谁也说服不了对方,罗汉易只好道:“咱们都别争了,还是等校尉大婚后,由校尉定吧。”

哪知陈佑却道:“校尉前两日说过,此事他不管,必须让吾等自己决定。”

“那位于乡长呢?难道不应当由他操持定夺吗?”罗汉易很有些奇怪地问道。

“咱们这位乡长,自接手乡里事务以来,除了管些小事,大事一律推给校尉。”

听了范大宁如此说法,罗汉易和杨登不免互视一眼,或许在这一刻,他俩也都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卫岗乡”里大大小小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要么出自“武平堡”,要么由“吏部”直接委派,一般情况下,于辰在大事上根本说了不算,久而久之,他干脆大事不再过问了。

于辰的情况,谢岩也知道,并不是说官吏们有意架空他,确实也是其适应能力有限,“卫岗乡”里所有政务几乎都是以文书来往布置和传达,而且时间长了后,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格式,已经很接近后世的应用公文。然于辰依然喜欢用口头形式,即使使用文书,用字遣句过于精炼,以至于读书不多的官吏们看不懂,当然也就没人理会他了。

幸好于辰为人秉性刚正,官吏们依旧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所以他虽然不管事了,但是名声却很好,在百姓眼中,称得上是个“好官”。

谢岩对此也很满意,不管怎么说,能够不添乱、不惹事,那就是不错的官员,安安稳稳在任上干几年,最后升迁他处,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了。

富裕的“卫岗乡”是“盛世大唐”一个最好的代表之地,而“大宝茶楼”就是“卫岗乡”的一个缩影。从一楼大堂里听说书的普通百姓,到各个包间里商谈事务的官吏、商贾和大户之家们,每一个阶层的人齐聚一地,互不相扰,各行其事,让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和谐!

室外的雨,仍然不见小,进出茶楼的人依然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显得很平和、很有礼,他们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着一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别人怎么看,怎么想谢岩那是既不知道也不关心,今天的他,堪称是来到大唐以后,最郁闷的一天了。

在罗兰的安排下,谢岩不仅要试穿结婚的衣服,还得试戴各种配饰……

谢岩就弄不明白了,好好的一个大男人,头上要戴花干什么?还有各种繁缛礼节,简直令人抓狂!他本就对大唐礼仪知道的甚少,更别说专有的结婚之礼了。

不懂没事,罗兰早就问得清楚,于是带着谢岩一样一样的试,直到他能够明白怎样做才不算失礼,才符合大婚之礼。

王三狗、老张头两个人,知道自己婚期也不远,本想跟在谢岩后面学习一下,也算是提前感受,哪知道看见谢岩练习的是一头大汗,二人不约而同地暗自决定,不管怎么着,那也得想法子说服自己的“准夫人”,能简单的绝不搞复杂,能省略的坚决舍去,要不然一场婚礼下来,没病也会给折腾出病来了。

《神都锦绣》来源: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sdingdiannn/ddk245254/203754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