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三百八十九章 白龙鱼服(十四)

神都锦绣 第三百八十九章 白龙鱼服(十四)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18 21:47:14 来源:顶点小说网

许恢转过身,由于讲台比地面稍微高出一些,所以他能够看到高远以及李绩等人,只不过哪怕心里再奇怪,面上那也是若无其事,正式开始讲课……

假设谢岩坐在屋里听课,他一定会十分感慨——冯宝在“睦州”,真的是捡到宝了!

谢岩用“壕沟”,辅以各种器具形成的“野战工事”,固然能够有效抵御骑兵冲击,但是此方式有两大弊端,其一,挖掘“壕沟”需要计算工程量以及根据地形进行布置,考虑的方面比较多,对于带兵将领的要求比较高,而且需要有一支专属的“施工队”,单单依靠军卒,速度慢了些;其二,大军行动时,需要携带很多器具,不仅不太方便,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行军速度。

西域归来途中,许恢与一些军官们闲话时,说起过“野战工事”的事宜,只不过所有人都认为,除了“卫岗乡”出来的“武平特混营”外,大唐其他军队,都很难娴熟运用或者效仿这一战法,因为财力和人才都远远比不上。

多数人,都会认为此乃“武平特混营”之“独家战力”,不仅不可外传,还需保密才是要紧事,执此想法者,包括许恢在内,当时在冯宝军中不在少数。

可是,冯宝知道后却告诉许恢:“‘野战工事’弊端太明显,并不具有太多实用性,事实上,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方法。”

许恢根本理解不了这些话,只好询问详情,他哪里知道,冯宝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但是却给了他一句提示:“在野外构建防御,其实和修路、建房的道理相通,理当有更快捷的法子,若是想不出来,回乡后可以去‘施工队’那里多问多看,相信定有所获。”

许恢牢牢的记住了这句话,回到了乡里以后,前前后后跑了不下于十趟“施工队”,通过询问和观察,他发现,工地上每次运来红砖的时候,都是用“滑轮”加“行吊”从牛车上卸装,而那些红砖,事先都是放在一个方形的木架(托盘)上,如此搬运,不仅省力,而且快速。

许恢初时只觉得新鲜有趣,等到他看见每四个人一组,将红砖一块块从大木架移到小木架上,最后用木杠套绳肩扛的方式往施工现场搬运的时候,他忽然感觉,自己好像摸到一些窍门了。

当又看见两人一组,用同样方式搬一包包水泥的时候,许恢终于意识到,其实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搭建“野外防御”。

刚开始的时候,许恢设想的是用麻袋装泥土,通过堆放形成类似“城墙”一样的“防御工事”,结果发现,所需要的麻袋数量太过庞大,且尤为重要的是,大军辎重本就携带数量有限,不可能有单独的运力来装运空的麻袋,所以实用性几乎为零。

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只有弄出一种装具,既可以给大军用来装运粮草以及其他物品,又可以在战时充当装载器具,唯有如此,才可能实施设想中的“野战防御”。

有想法是好事,可实现所想就不容易了,许恢自己想不出,便将此事作为课业布置给了“军事兴趣班”的学子们。

人多力量大,那可不是“吹”出来的!

在众人集思广益之下,一种“方形装运袋”问世了。

所谓“方形装运袋”,其实是普通麻袋的一个变种,非常类似后世常见的“方形收纳包”,其最大好处在于,无论装运的是粮食还是饲料,乃至泥沙或碎石,当装满后,相当于一块块方形的“大石”,非常便于码放,更重要的是,它比麻袋用起来方便,而且由于缝制了提手的缘故,搬运起来可以两人一组,效率大大提高。

谢岩听说了此事后,特意去看了一下,当时就明白了许恢的设想其实是一种极为超前的思想,那就是“标准模块化应用”,简单而言就和“搭积木”差不多,是一种很高级的应用模式,即便在后世,那也是大型工程机械普及以后才出现的。

谢岩当时什么也没有说,他想看一看,古人的智慧究竟能够走到哪一步?

结果又一次给了谢岩惊喜,在学习了“力学”和“数学”的学子们帮助下,许恢一步步完善了自己设想……

比如,大军出动时,每日粮草消耗惊人,自然会腾空出许多“方形装运袋”,等到了战时,用空袋装泥沙和碎石构筑“防御墙”以替代“壕沟”,如果数量不够,可以用装粮食或者饲料的进行补充。由于每个袋子装满后,分量接近百斤,用它们垒起来。有个三排即足以抵御骑兵了。

但是,有一位学子却认为,无论怎样码放,这一道人为的“墙”,都是一种方形结构,而这种结构稳定性较差,也就是说,在抵抗骑兵冲击时,并不能保证不出问题,因此他提出,在构筑时,应当是下宽上窄的“梯形”样式,因为更接近“三角形”,所以稳定性以及抗冲击性远远强过那道“墙”。

与此同时,又有学子提出,应该计算清楚大军在野外时,构筑一道“防御墙”最少需要多少个“方形装运袋”,以便在出发时准备好。

这是一道并不复杂,但计算量比较大的题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淳风听说了“野战防御”一事。

到了后来,学子们提出的建议就更多了,其中最吸引许恢注意的是一名学子认为,“野战防御”除了突出一个“防”,还应该考虑到“攻”,即“攻守兼备”才是最佳。而李绩今日听的正是怎样有关加装“攻击器械”一趟课。

李绩戎马一生,经历过无数战斗,若论战场之经验,恐怕没有人比他更强,饶是如此,他也想象不出来,那些脑洞大开的学子们,提出的各种匪夷所思、五花八门安装攻击器械的方法。

比如,“梯形防御墙”的顶端,以间隔一步的方式摆放装有泥沙和碎石的“方形装运袋”,军卒居其后,以“强弩”招呼敌军;弓箭手居于墙下,以密集阵形仰天放箭,最后形成“抛物线状”的箭雨,可以有效阻隔跟在骑兵后的步兵。再比如,还有学子提出,大军出发前,可以携带一些铁链,如此可根据敌军的重点攻击方向进行加固或修补损毁的防御缺口……

总之,学子们的建议,有的合理,有的则是条件不允许,考虑的不够周到,但是,李绩听得出来,坐在这间屋里的每个人,都有不低的军事认知,而且对于一些军械的熟悉程度,似乎还超过了普通军官,特别是“卫岗乡”独有的一些军械,连他都不是很清楚。

只不过,李绩从整个讨论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军事兴趣班”的学子们,对于作战而言,总体来说,继承了谢岩和冯宝在“军队精锐化”方面的想法,高度依赖于武器装备,对于真正的战术和战法,似乎无人提及。

想到这里,李绩转首对跟随而来充当护卫的“千牛备身”李聪低声说了几句话……

很快,李聪如其他学子一般,举起了右手,要求发言。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sdingdiannn/ddk245254/209627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