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三百九十四章 策略(一)

神都锦绣 第三百九十四章 策略(一)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18 21:47:14 来源:顶点小说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匡兄近两日去‘洛阳’,孰为可惜。”

“许兄所言甚是,叹也!惜也!”

“匡某怎知……唉——不提也罢。”

说话的三个人,都来自“睦州”,依次是许恢、苏永兴和匡胜。他们平日里交集并不太多,只是今日非常凑巧的在“大宝茶楼”里遇上而已。

三人之中,匡胜无疑是郁闷的,皇帝陛下来茶楼时,近在咫尺,却未见着,等到皇帝出现在“知味楼”,且现身接受万民朝拜的那一日,恰巧又不在乡里,以至于错过大好良机。

那么,见到皇帝会有好处吗?这事可就说不准了,也没人能够回答。

不过,就在匡胜他们三个在“茶楼偶遇”后的第五天,皇帝李治于“洛阳紫薇宫”内颁布诏令——封赏“皇家卫岗学堂”内一众人等。

高远,官至“兵部左侍郎”,正式进入大唐朝廷的核心权力层;学堂先生,包括刘愣子、苏永兴等负责其他事务的人员,一体加“朝议郎”文散官衔,那可是“正六品上”官衔,距离拥有很多特权的“五品官”,仅有一步之遥,足见李治还是非常大方的!

高远离开,不论于公或是于私,设宴相送那都是必然,其过程自是无需多说。

“此刻时辰尚早,不知警官可有雅兴随老夫月下而行乎?”得谢岩亲自送出府门的高远,淡淡地说了一句。

“长者有令,岂可不从,请——”谢岩客气了一句。

两人缓步前行,高远道:“警官可知,老夫继任者何人?”

“尚不知晓,此事当由陛下圣裁。”谢岩实说道。

“老夫此去,陛下问及此事当如何?”

谢岩知道高远这是在向自己征询继任者人选,毕竟皇帝多半会问到的。

“不知高督学以为何人也好?”谢岩反问了一句,其实也难怪,皇帝给高远升官一事太过突然,致使谢岩来不及考虑此事。

“学堂‘督查’非朝廷官职,然有意者不在少数,警官若无合适人选,恐非上佳,还需多多费心才是。”

这下,谢岩算是完全明白了高远的意思。“皇家卫岗学堂”随着皇帝亲临,其地位和重要性与过往不可同日而语,那么,盯上“督查”位子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如果不主动向皇帝举荐人选,很难说何人出任此职,而学堂是“卫岗乡”最重要的地方,决不可交由“意见不同者”来主持日常事务。

在谢岩心里,学堂承载了太多希望,所以,谁来接替高远,事实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过去没有想过,那是因为在谢岩看来,没有人比冯宝更合适,他也有足够的把握说服皇帝,但是现在……不得不面对现实。

对于高远出任“兵部左侍郎”一事,谢岩大体上猜出那是“英国公”李绩的意思,既然把人从学堂弄走,那在“督查继任者”一事上支持自是理所应当,而高远在离开之前主动提及此事,也必定是想到了这一层,可问题是,谁合适呢?

权衡各种利害关系之后,谢岩方才言道:“于乡长勤勉忠厚,熟悉乡里与学堂事务,实为合适;苏永兴掌学堂财事,井井有条,未曾有任何差错,且新获官身,应报效朝廷才是,唯此方不负陛下隆恩。”

应该说,谢岩推出于辰和苏永兴二人,高远是非常意外,他们的地位身份都不高,出任“督查”能否获得皇帝认可,实在是太难说了,可不管怎么说,此乃谢岩本人意思,姑且试试也未尝不可,便应允了下来。

“紫薇宫”内“武成殿”,乃日常朝会所在,今日常朝结束后,李治忽然想起一事,便命王伏胜宣召李绩、李义府等几名宰相以及“兵部尚书”唐临和新任“兵部左侍郎”高远至“贞观殿”议政。

“给几位卿家赐座。”李治先是吩咐了一句,而后直接言道:“西域已定,‘突厥’远遁,我朝大军即将班师,不知‘兵部’可有行事之章程?”

“启奏陛下,‘兵部’自知晓‘西突厥’大败远窜之后,已拟定章程,只是尚未成文,再有两日,当可呈报陛下御览。”

“甚好。”李治接着又道:“章程既定,唐卿家不妨述之?”

“陛下,西域广袤,乃新拓疆土,老臣以为,苏大总管麾下大军,应留下半数协助地方,以防‘突厥人’卷土重来。”

“半数?”李治口中念了一下,而后微微皱起眉头,旋即又问道:“众卿家以为,‘兵部’所奏如何?”

“陛下,臣以为,唐尚书所言有‘误国’之嫌。”

“哦——?”李治看了一眼说话的李义府,心说:“汝不知兵,怎有此说?”不过嘴上却道:“唐卿家忠勤王事,何来‘误国’之说?”

李义府起身行礼道:“朝廷支应大军,耗费巨大,今得胜回朝,实为理所应当,若留下半数,多出来的一万大军,粮秣从何而来?西域贫瘠,难以自给,从关内运送,运十存三,途中损耗太大,长此以往,朝廷难堪重负,此举万万不可。”

在场的每位大臣其实都知道,李义府和唐临很不对付,二人之间久有嫌隙,只不过皇帝不表态,李义府也动不了那位历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的老臣唐临,此刻站出来说话,明是“议政”,实为指责,可偏就说的很有道理而已。

李治对唐临谈不上好感,只是碍于其是先帝留下老臣,常规使用罢了,然对适才那一番话,着实有些不满,毕竟在他的心目中,谢岩当初提出的“减少驻军”才更合心意。

“既然李卿家以为不妥,可有良策?”李治问道。

李义府哪里懂得军事方面的事务,只是在其站出说话前,心里早有想法,故而回道:“陛下,‘兵部’高侍郎曾追随‘卫公’、‘英公’多次出征,屡立战功,臣以为,高侍郎定有良策献于君前。”

“无耻!”差不多殿内每个大臣都在心里骂出这两个字。

要知道,身为宰相,君前指责其他大臣本就不合常理,且指责之事自己还答不出来,并推给旁人,如此做法简直令人不齿。

可是,皇帝李治倒没有这个看,在他眼里,李义府是“自己人”,无论“废王立武”,还是对付长孙无忌,都是毫无保留地按照自己的意思办,至于指出唐临的策略“不妥”,那也是出于“公心”,回答不了更好理解,指望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军务的宰相能够提出更好的军略,本身就不现实,况且其还举荐了人选,算是尽了宰相的职责,因此,李治几乎没做多想,转而看向高远,道:“不知高卿家有何良策否?”

皇帝主动问及,高远想不回答也不可能,可关于西域之事,他真是两眼一抹黑,几乎什么也不知道,然此刻开口说“不知道”,似乎也太不给皇帝面子了,那应当如何是好呢?

“陛下!”李绩适时开口,算是解了高远之困。

其实,这才是李义府心中本意,高远入朝,无人不知那是李绩的举荐,所以,高远答不上来的时候,李绩当然会站出来的解围。

果然,李绩继续说下去道:“西域初定,自是需要防备‘突厥’余孽,然大军在外征战久矣,理当回朝休整,故老臣以为,制定方略之时,所虑者有三,其一,大军回朝后,如何掌控西域;其二,西域各州府驻军,存留多少合适;其三,倘若发生叛乱亦或其他战事,各地驻军能否应付?此事重大,不宜操之过急。”

“依英公之见,需多久?大军在外日久,徒耗钱粮矣。”许敬宗算是替皇帝问了一句。

“十日吧。”李绩淡淡应了一句,紧跟着,他突然转首对高远道:“不知高侍郎以为,十日,能成否?”

高原怎么也想不到李绩会有此问,可不管自己能不能够做到,先应承下来,是唯一的选择,不管心中有多少困惑,也只能事后询问。

李治见高远满口答应,不禁颔首言道:“甚好,按‘英公’所言,十日为期,此事便交由高卿家了。”

李治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李义府意识到——唐临,已然失去圣眷,只要再找一个机会,将其贬出朝堂,怕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sdingdiannn/ddk245254/209972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