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四百二十七章 造船作坊(三)

神都锦绣 第四百二十七章 造船作坊(三)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18 21:47:14 来源:顶点小说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尊父命是为‘孝’,不欲为官当得一个‘忠’字,只是……”冯宝边说边想地接着道:“老先生可有想过,以前隋之强盛,若非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岂会亡国?大唐承天命建国,拯救黎民于水火,方有今百业复苏,天下太平之局面,冯某请问,对百姓而言,大唐与前隋,可堪比否?”

苏汉雄默然不语,此问题人所皆知,根本用不着回答。再者说,“先父遗命”虽然不假,但本质只是一个托词,之所以不愿意应承下来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不相信!在他看来,除了朝廷,任何人都不可能在营造“海船”一事上获利,既然无法获利,那么“设立造船作坊”的动机自然不纯,在无法弄清楚详细原因前,他是决计不想卷入,只是这番话没有法子对别人说而已。

冯宝无法弄清楚别人想法,不过他终究比唐人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对于苏汉雄这样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来说,始终不曾放弃“造船手艺”,那就足以说明,“造船”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挚爱,就如同后世那些科学家一般,不为名利,只因喜爱。那么,“投其所好”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冯宝想了想,忽然张口问道:“苏老先生,汝平生建造过最大船只为何?”

苏汉雄尽管心中不解,依然回道:“老朽少时,曾随先父建造‘五牙大舰’,迄今仍可。”言语间隐隐有些“傲然”,也难怪,毕竟当世还能够建造“五牙大舰”的人,已寥寥无几,且多在官府之中。

冯宝笑了笑,微微颔首,以示回应。紧跟着突然问:“不知老先生可有意督造两千料、乃至五千料大船否?”

“两千料?五千料?”苏汉雄闻言大惊,急忙追问:“世间有如此大船?”

“现在没有,不过,某欲建之。”

冯宝说的那叫一个风轻云淡,但是在苏汉雄听来,却如同天方夜谭,尽管嘴上没有说,脸上却写满“不信”二字。

冯宝未做解释,却对刘长河道:“取纸笔来。”

冯宝始终用不好毛笔,所以自制“炭笔”一直交由刘长河保管,而且,在多年不断改进之下,越来越有点“铅笔”的味道,使用很是方便。

在屋内所有人关注之下,冯宝先是闭目长思,随后睁开眼,提笔在纸上“画”了起来……

冯宝不是谢岩,他没去过“郑和宝船造船遗址”,更没有看过详细资料,可是他看过电视啊,见过“郑和宝船”大致模样,甭管正确与否,画出来蒙人,那绝对没问题。

没用太长时间,冯宝笔下出现了一艘唐人从来没有见过的“巨船画样”。

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方九、刘长河和铁男惊叹于冯宝的画功;而苏汉雄就不同了,他第一眼就被这种从来没有见过的船只给深深吸引住。

“这、这船竟有九桅十二帆,还是尖底?”苏汉雄一脸震惊地自言自语。

“那是自然,此船长百余步,阔(宽)四十余步,底尖上阔,舱分多格,各有妙用。”

冯宝自己所知有限,但依然一幅胸有成竹的样子。他的话说的其实很模糊,可听在旁人耳中,那是字字珠玑,哪怕是对“造船”什么都不知道的刘长河等人,也无比震惊于“长百步,阔四十”的说法。那是怎样的一艘“巨舟”!完全颠覆了他们对于“船”的认知。

“唉——”冯宝暗自叹息一声,心说:“真没见识,那要是告诉他们航空母舰,还不得吓死他们啊。”

“这——这船,能造出来?”苏汉雄惊愕半晌后,问。

“当然可以!苏老先生若是有意,某当请老先生主事作坊。”冯宝说着看了一眼苏汉雄,又道:“此,应当不算为官吧。”言下之意,那就是给自己效力,与朝廷无关。

等了片刻,苏汉雄尚未表态,可是铁男却有点等不及了。如此闻所未闻的“巨舟”,建造起来,必定耗费无数,若是在“铁家村”开工,全村人的饭碗可不就有了吗?此乃头号大事,定要争取才是。

所以,铁男急切地道:“苏伯,此事不违先人之意。不如……应了吧?”

苏汉雄没作任何表示,而是看向冯宝说道:“老朽初步估算,此船花费至少三十万贯,如此巨量钱财,不知从何而来?”

这下轮到冯宝被人问蒙了。

从小到大,他还是头一次被人询问自己有没有钱?一时间竟然忘了回答,

苏汉雄以为是钱财的数量过于巨大,让冯县男“吓到了”,不免叹道:“县男之高义,老朽心领,然无足够钱财……”

“不不不,老先生错会了。”冯宝急忙出言打断道:“钱财不是问题,别说三十万贯,五十万也不是大事,冯某只是没想到老先生会为钱财担忧。”

冯宝唯恐苏汉雄不信,接着补充道:“初期建造两千料大船,耗费不会超过二十万贯,待成功后,扩大作坊,再造五千料大船,所需花费,皆由冯某名下产业支应,断不会出现支应不上的情形。”

实际上,花多少钱都不是事,因为他知道,这作坊,早晚都是朝廷的,就算未必是“卖”给皇帝,那也一定能够换来超值的利益,所以,他根本就不在乎。

冯宝有多少钱?连他自己也不大清楚,反正他知道一样,在大唐,只要想挣钱,那会有数不清的方法,只看自己愿不愿意用了,所以,他“视钱财如粪土”的做派,那是没有半点伪装。

苏汉雄可不知冯宝底细,但是他能感觉到对方那种气魄,一种“只要是钱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说到底,他只是一个有“理想”的匠人,如今有一个天赐良机放在眼前,不去抓住那才是愚蠢。

冯宝上门的诚意,加上铁男一旁的劝说,苏汉雄应允下来,实属一件必然的事情。

只是当问及“五千料大船”详细资料的时候,冯宝仅仅表示:“待作坊设立,人员、物料齐备后,自然会有。”

话说的极其笼统,冯宝似乎也不愿多说,旁人自然不便追问,只得做罢。

不过,当得知此事的明崇俨好奇地问及之时,冯宝却是没有隐瞒,直接道:“为师哪里懂什么造船,更不知所谓详情,但汝之师伯谢县子知晓,他会安排好的,咱们等着便是。”

明崇俨实在想象不出,相隔数千里,师伯是怎么知道的?又能怎样安排?不过他猜测,应该和高破军去“卫岗乡”有关。想通了这一点,他也不再追问,一切留待日后自知。

随着日子一天天地推移,冯宝发现,自己找来的苏汉雄其人,还真是个人“人才”!会“造船”,其实不算什么,充其量不过是技艺精湛的“大匠”,但是,他能够从作坊选址,到人员招募,以及订购物料等方面,全盘掌控,且丝毫不乱,那可就是一件“了不起”的本领了。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具有组织领导才能的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是稀缺的,所以,冯宝几经斟酌之下,决意“搞一把大的”。

洛川没有住在“馆驿”,那是因为他来到“广州”以后,需要处理一些家族生意上的事物,总是进出“官府馆驿”不大方便。

冯宝自“育种中心”回来后,洛川本有意住进“馆驿”,可是当他听说“育种中心”种植一种名为“甘蔗”的东西颇为成功时,他动了一探究竟的心思。

可是很意外,冯宝似乎不愿意提及此事,几乎没怎么说。

不过,洛川当日也不是一无所获,冯宝知其有心脱离“洛家”,另立门户,便主动告诉洛川:“甘蔗之事,吾也不是特别清楚,需回乡由警官斟酌处置,然六郎日后自成一家,少不得些许本领方能立足,甘蔗不成,那便换成‘制盐’。”

自古“食盐”制售皆由官府垄断,其中利润简直大的不可想象,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够参与其中,想不发家都难。

“海水晒盐法”,那是冯宝小时候看的《十万个为什么》里知道的事,长大也有从网络里粗略了解过,所以,他向洛川详述了自己所知,最后明确告诉他:“方法肯定对,但需要验证,汝花一些时间去做,肯定能成,不过切记,务必做好记录,唯有精准的步骤,才能保证品质,若有不懂,可找方九相助。”

洛川很早以前就从兄长洛克然那里知道谢、冯两人的“神奇”,因此,他对“海水晒出食盐之法”,那是如获至宝,确信不疑!当然,代价也不是没有,那便是在三个月内,帮冯宝筹集十万贯钱财,至于用处,不可知也!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sdingdiannn/ddk245254/211885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