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四十六章 奏疏,又是奏疏

神都锦绣 第四十六章 奏疏,又是奏疏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7 10:23:21 来源:顶点小说网

数十名军卒押运九辆马车,浩浩荡荡地从营地大门口离开,守望的人不敢阻拦、不敢上到近前,有少部分人,远远跟在车队后面,直接回了“长安”。

两辆直去“通善坊”,三辆去了“大宝商号”,另外四辆直接穿城而过,一直向东。

跟着的人,一直跟出城十里,都不见有停下迹象,最后只能放弃了。

继续东行二十里,行至一无人处,冯宝脱去身上甲胄,换了一身衣服后,对随行的十余名军卒大声称“谢谢弟兄们啦!”然后又让石子他们,给每个军卒一坛酒、一包肉干,当是礼物……最后在一片相互“告辞”声中,禁兵军卒返回“长安”,留下四辆马车和冯宝他们五个人。

“走,我们去‘洛阳’!”

随着冯宝一声令下,四辆马车依次前行。

冯宝走时,除了带上一千贯钱外,更多是将库房里的“烧酒”给带走了,按照他的说法是:“去‘洛阳’试试市场。”

也就是因为有这些酒,他们一路上走的很慢,唯恐颠簸过烈,令酒坛破损,造成损失。

继续东行十里,天色已然渐黑,好在,王三狗记得,不远处应该有个驿站。

驿站是官方机构,也只接待官员,好在冯宝一直都有将官凭当身份证一样随身携带的习惯,此时刚好用得上。

驿长姓方,年约三旬,他验看一下官凭后,还给冯宝,吩咐一名驿丁带他们去房间。

从驿丁口中得知,今日驿站里,除了他们一行外,仅有另外一名官员携带家眷入住,而且因为赶上“上元节”的缘故,驿站才能有如此多空房间,平日里,一般官员都不够住的,更不用说还有房间提供给随从了。

冯宝给了驿丁一些赏钱以示谢意,另外还请他弄点热水和饭食过来。有钱自然好办事,驿丁答应的极是爽快,很快就把饭食端了上来。

冯宝看了一下,觉得自己多半是吃不下去,干脆不吃了,出门去叫石子,让他去把自己一口没动的饭菜端给在外面看守马车的王三狗去。

石子走后,冯宝又去了老张头房间,找他问了一下明日的行程安排后再回往自己房间,途中遇上一人,身着深青色官袍,品级不高,年纪大约三十上下,两人虽是擦肩而过,可冯宝总感觉自己好像在哪里见过,然而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更有意思地是,对方似乎也有这种感觉,甚至还停下脚步,或许是他也没想起来,仅停留片刻,又继续离开。

当晚,谢岩在营地,冯宝在驿站,都无所事事。

可是在宫里,大唐皇帝李治却是陷入了沉思……

就在刚刚,他翻阅了“波斯王子”卑路斯呈上的奏疏,里面洋洋洒洒近千言,详细阐述了“波斯萨珊国”自西汉打通“丝绸之路”以后,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睦邻友好的关系,通过“丝绸之路”,每年给中原王朝带来巨大利益,以及现在遭受“大食”攻击,几近灭国的情况,强烈希望大唐能够给予一定援助。

整个奏疏里,最令李治动心的是两点,其一,先皇帝李世民曾经有意援助,只是因当时大唐建国不久,国力不足,难以实施;其二,“波斯”提出的要求并不高,仅仅是希望大唐可以派出一支规模百人的“军官援助团”。

对于李治来说,若能做成父亲生前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那是极为“重要”的!他曾想过,努力超越自己的父亲,成为“汉武”那样一位千古帝王,这份诱惑力,那可着实是不小。更何况,“波斯人”的要求不高,可以说很低,尽管李治还弄不明白“军官援助团”是个什么性质的军队,然区区百人而矣,哪怕全部战死,对于整个大唐来说,都几乎算不上损失。

李治眼下思考最多的地方是,一百人的“军官援助团”能干什么?能有什么用?若是派去了,什么用没有,那将会有损大唐在各藩属国中的声誉,可要是派大军?那明显太不现实了,上万里之遥,光是路上走一趟来回,都得三年时光,更别提粮草供应等难题了。

左思右想之下,李治觉得,还是明日找些老臣,问上一问比较好。

次日早朝,是“上元节”后第一个朝会,三省宰相、六部大臣,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加上部分皇亲国戚全部到场。

由于是节后第一次朝会,积压多日的奏章等,均由相关各部上奏,李治除极少部分当场表态外,绝大多数都是“再议”,这也符合他登基以来的一贯作法,很是平常。

当李治离开“太极殿”,“散朝”声响起时,所有人都以为这和往日一样,朝会只是过场之时,突然有宦官道:“陛下有旨,宣长孙太尉、‘英国公’李绩、‘河南县公’褚遂良、‘燕国公’于志宁、‘北平县公’张行成、‘蓚县公’高冯,前往‘两仪殿’议事。”

几位被点到名字的大臣们,相互间看了一眼,似乎谁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但是不管怎么说,去还是必须的事情。

几位大臣进入“两仪殿”后不久,李治换了一身龙袍走了进来,直接在龙椅上坐下后,大臣们同时行礼道:“参见陛下。”

李治很随和地道:“从卿家免礼,来人,赐座。”

等他们都坐下后,李治开口道:“请几位卿家来此,实为一件要事。”说着,他对身边侍候的王伏胜示意了一下,王伏胜立刻将卑路斯的奏疏取出,恭敬地首先递给长孙无忌。

在长孙无忌翻阅之时,李治说:“这是‘波斯萨珊国’王子呈上的奏疏。其国是我大唐友邦,现正遭受敌国入侵,其父曾数次派使节来我大唐求助,此事,想来众卿家都有所耳闻吧?”

一瞬间,几位大臣都在不经意之间扫了一眼褚遂良,毕竟到了他们的地位,如果还不知道一些事情,那就太可笑了。

殿中一时寂静无声,除了奏疏在大臣们手中传阅的声音,再无其它。

李治倒是很奇怪,眼见平时口若悬河的重臣们,今日一句话都不说,不禁心想:“难道还有什么事是自己不知道的吗?”

差不多等每个人都看过后,李治再次问道:“众卿家以为此事当如何?”

等上片刻,还是无人开口,李治无奈,只得点名问道:“阿舅以为如何?”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又是托孤重臣,身为百官之首,如今李治点名相问,他无法推托,只得道:“陛下,臣以为,‘波斯’太过遥远,无论成否,与我大唐并无益处,先帝时,以建国日短为由拒之,实因也是如此。”

李治听明白了,长孙无忌的意思是,“波斯”太远,不论援助一事成败,都对大唐没有实际好处,先帝也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才拒绝的。

这个道理,李治当然清楚,但是他总觉得,卑路斯在奏疏里提及的“丝绸之路”给大唐带来的利益不是空穴来风,所以,他还想再问问。

“禇公,你以为如何?”李治问。

褚遂良直言道:“启奏陛下,老臣不赞成。”

“因何?”李治又问。

褚遂良道:“以区区百人,妄想撼动一国,简直是痴人说梦,无稽之谈,既无用,何必去?”

李治点了点头,其实他心里也是想不通的,仅一百人,如何算得上“援助”呢?

此事,关乎军事,李治想了一下,再次问:“不知英公有何看法?”

自“卫国公”李靖去后,“英国公”李绩成为大唐军方第一人,事关军事方面问题,他想不回答也难作到,只是,他实在不想掺合朝廷里的事,只想当个“泥菩萨”一般的高官,因此,李绩短暂沉吟后,说:“老臣以为,单凭军力,我大唐威慑天下,然而‘波斯’万里相隔,完全依靠武力,怕是力有不逮。”

李绩的意思显而易见,那就是——因为太远,想靠武力解决,根本不可能。言下之意是,既然武力无法解决,那就和军方没什么关系了。

三大重臣,一个没态度,一个反对,一个不支持,按常理来说,李治多半会搁置此事。

然此事不同,李治事先对他们的态度,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波斯”太远,最关键还在于,谁也无法相信仅凭一百个人,能有何作为。李治真正想问的事情是,此事若成行,对大唐有何好处,又有何坏处,只有计算好得失,分清楚利弊,才好决定。

接下来,李治没有问了,而是将目光投向其余三人,意思很明显,同样是征求他们的看法。

于志宁、张行成、高冯三人不同于别人,他们原先都是“东宫”属官,可谓“从龙之臣”,是以他们对李治也更为了解。

如今在三大重臣都有态度的情况下,李治还相询问,那说明,他一定是有其它想法的。只是,他们谁都不想得罪褚遂良,尤其还是为了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什么“波斯”。

于志宁首先道:“臣以为,‘波斯’最多为我朝友邦,适当帮助并无不可,陛下可赐予‘波斯’王子官职,令其以我大唐官员的身份回国抗击敌寇,想来以我大唐之威,定可助其一臂之力。”

“臣附议。”张行成最简单,直接以赞同于志宁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

李治听懂了,他们两个人的意思其实就是给点惠而不费的口头帮助。

最后一个开口的高冯,说:“诸公所言俱是老成谋国之道,臣别无他议。”

就在李治略感失望的时候,高冯突然又说:“老臣非常好奇的是,波斯王子怎会认为区区百人足矣?”

这个问题,是李治最想知道答案的,于是他顺着高冯的话问:“不知哪位卿家可以为朕来解惑?”

无人开口。

李治或许也觉得这个问题实在有点为难这些老臣,只得叹道:“众卿家先退吧,此事日后再议。”

“臣告退。”众大臣一起行礼告退。

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李治心里还是很无奈的,在殿中坐了一会儿后,感觉烦闷,便起身向外走去,他打算走一走,散散心。

“两仪殿”外,除了负责宿卫的禁兵,别无他人,李治负手站立于大殿门口,极目远望,无人可知他在想些什么!

一阵风过,带来些许寒意。

“陛下,外面风大,还是进殿里歇息好。”王伏胜唯恐李治被寒风侵袭,赶紧建言道。

李治微微点下头,刚准备转身之际,殿前空地来了一队执戈巡逻的禁兵,这在宫里是寻常时,本不足以为奇,然而李治忽然发现,这一队禁兵有些特别,几乎每个脖子上都好像围着一圈“布”。

李治大为好奇,当下说:“王伏胜,去把那队禁兵的队正叫过来。”说完,先反身进入殿中。

这种小事,自然轮不到王伏胜亲自去,他跟随李治进殿服侍,另有一名小宦官前去办事。

很快,小宦官领着一名披甲军官走进殿内。

军官一见李治,立刻行大礼道:“某将‘左骁卫’队正程务忠拜见陛下。”

“起来吧”等程务忠站起来,李治问:“汝脖子上为何物?”

“回陛下话,此物名‘围脖’。”

李治道:“哦,呈上来给朕瞧瞧。”

程务忠问言马上将围脖取下来,交给走过来的王伏胜,再由他转呈李治。

接过来看了一眼,李治就明白了,随口问道:“保暖效果如何?”

程务忠答道:“可减低寒风侵袭,作用明显。”

李治点点头,又将围脖递给王伏胜,示意他还回去。

“汝名程务忠,那程务挺是你什么人啊?”李治随意地问一下。

“那是家兄。”

“哦,原来是‘东平郡公’之子,将门之后啊。”

李治随即又问:“既然是将门之后,那朕来考考汝。”

“请陛下出题。”

李治稍加思索,问:“给汝一百精兵,汝能干些何事?”

程务忠道:“可干之事很多,需由陛下指明。”

李治道:“攻城略地如何?”

程务忠如实道:“兵力太少,不足以完成。”

李治又道:“冲锋陷阵又如何?”

程务忠答:“可以,只是如此精兵,用于此,浪费了。”

“哦,那汝说说看,怎样使用合适?”李治有些好奇心起。

“若是在正面战场,一百精锐起不了太大作用,最合适的用途就是找寻敌人主帅、或者粮草辎重所在,实施‘斩首’,突袭,伏击等;如果是敌后战场,那能干的就更多了,除去上述所说以外,还可以探查敌人动态,传播虚假消息,动摇敌人军心等。”程务忠很是认真地说。

李治见他说得头头是道,不觉很是满意,信口再问道:“如果是一百人去其他国家呢?该当如何?”

这一问,令程务忠彻底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陛下说的可是‘军官援助团’?”

李治闻言脸色一变,问:“汝是如何得知此事?”

程务忠不明白皇帝意思,直言不讳地道:“此事最先由‘左武卫’戍边校尉谢岩提出,并交由‘左右骁卫’一众军士讨论,而且据某将所知,谢校尉曾有上书陛下详述,此事知者甚众,不足为奇。”

“什么?”李治“腾”地从龙椅上站起来,看着程务忠,问:“汝是说,有人曾经就‘军官援助团’一事上过奏疏?”

程务忠感觉到气氛不对,连忙跪下道:“某将不敢欺瞒陛下,此事千真万确,骁卫之中,所知者不下二十人,陛下一问便知。”

“奏疏,又是奏疏!”李治十分恼火,在龙椅前来回踱了几步,还是冷静下来,坐回龙椅,而后道:“程务忠,你起来回话。”

“谢陛下!”

李治道:“汝将此事详细与朕说来。”

程务忠不敢怠慢,立即将自己知道的事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sdingdiannn/ddk245254/153319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