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四百六十二章 征辽军略(二)

神都锦绣 第四百六十二章 征辽军略(二)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25 10:33:58 来源:顶点小说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不久,屋外传来脚步声。

很快,两人先后入内。

为首者,“学堂军事院”主事许恢;跟随者,“军事兴趣班”成员,今年刚刚考上“学堂高级班”的学子,徐有功。

说起徐有功,那是谢岩在看到今年“中年级班”毕业考试成绩册时,此人排名第一,是以印象深刻,加之依稀记得后世某部反应“武周时期”影视剧里听过这个名字,故专门了解过,从而得知,其生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今“显庆五年”初,整二十岁,乃“偃师县”人,祖父徐文远,为“高祖”时期“国子监博士”,可谓家学渊源。自考入“皇家学堂中级班”,几乎年年成绩位列前五,先后加入“算学”、“格物”和“军事”三个“兴趣班”,且皆写有文章,堪称“学识不凡”。

因“学堂高级班”学子,自动获得“先生”资格,所以,在许恢举荐下,徐有功在“格物院”进学之余,成为“军事院基础课业先生”。只是,谢岩并不清楚,许恢缘何带徐有功一起过来?

待谢岩引领许恢、徐有功分别拜见诸位“大将军”后,“英国公”李绩看了一眼苏定方等人,言道:“‘兵部’下发诸军之‘骑兵作战手册’与‘野战据守要义’,皆许恢先生之功也。”

“老夫亦有拜读,的确不凡。”苏定方微微笑道。

大将军契苾何力更是“哈哈”笑言:“某家一直以为,许先生年事不低,怎知如此年青?大丈夫功名马上取,何必屈于‘学堂’,不如随某家从军,岂非快哉!”

“慎言——”李绩淡淡地道:“‘皇家学堂’先生,乃五品官,汝之军中,可安何职?”

“啊——”契苾何力似乎不知道此事,张开大嘴合不拢,显得极其震惊。

“昔日,老夫领‘大总管’职,尚且难以留下一兵一卒,况‘先生’乎?”苏定方接着话道:“后,老夫听闻,‘卫岗乡’内,无论‘府兵’亦或‘辅兵’,皆家境殷实,为国征战属份内事尔,无关财帛。至于功勋,陛下赏罚分明,从无怠慢,故,自乡里请人,难矣!”

“契苾大将军领军征伐于外,有些事不知情,实属应当。”高远打个圆场,而后道:“许先生推演‘辽东兵事’久矣,依下官之见,不妨请其叙说一番,或有新意,也未可知。”

李绩微微颔首,显然是同意此说法。

至于苏定方、契苾何力他们,也都看向许恢,意思也很明了。

“今日得见诸公,实乃下官三生有幸,所言倘有不足,还请诸公指正。”许恢说着,向在座每一位大人物,分别行礼,接着挺直身躯,朗声言道:“征辽东,乃国策,世人皆知。‘学堂军事兴趣班’数年间,确商讨甚久,推演多次,且据朝廷武备,多番调整,以当下而言,有两策或可行之。”

“汝且坐下说话。”李绩在许恢说话间隙道。

“多谢英公,下官站着即可。”许恢多少还是有些紧张,觉得站着,心理压力会小一些。

李绩不置可否地微微一笑,当是允了。

许恢继续道:“起大军征讨‘辽东’,最大难处在于路程遥远,粮草接济不易,加之冬季酷寒,行军作战皆极为不便,致使中原王师,数度无功而返。如若破局,唯‘徐徐图之’亦或‘速决’两策。”话到此处,稍作停顿,许恢又道:“有功推演王师战法多年,‘徐图之策’由其详说更佳,不知诸公允否。”

李绩等人并不在意何人讲述,均以颔首回应。

或许是徐有功早有准备的缘故,故不显慌乱,深吸一口气,镇静地将“徐徐图之”的军略缓缓道出……

所谓“徐图之策”,实则为古代常规战法。起大军、征民夫,劳师远征。

根据徐有功的说法,用兵“高句丽”分三步走,首先是跨海征“百济”,其国勾连“高句丽”,攻伐大唐藩属“新罗”,必先灭之,同时绝“高句丽”退路和援兵;随后,唐军立足“百济”,自南向北直取“高句丽都城平壤”,期间另遣大军,攻占“卑沙城”(今大连市附近),而后顺沿海而行,直扑“平壤”,与“百济”方向大军完成对“平壤”合围,并攻占之;最后一步,即大唐“辽东方面驻守大军”,全线出击,彻底消灭“高句丽北方大军”,从而以竟全功。

对于数十万大军的征战,谢岩完全不知,不过有一样他很清楚,那就是“高句丽”眼下国内情况有点“乱”!“权臣”渊盖苏文,依靠掌控“北方大军”,事实上成为“主政者”,可“高句丽宝藏王”,也不完全是傀儡,同样具有一定势力,所以,徐有功所说的“军略”,是基于对方国内实际情况所作出。简单来说,即,“高句丽大军”,不可能回援“平壤”,或许在渊盖苏文看来,“王室被灭”,更是一件好事,毕竟没有人会相信,大唐会彻底占领“高句丽”全境。

谢岩很难判断徐有功说出的“军略”正确与否。而且他也不记得,大唐灭“高句丽”详细过程,只是按照他的经验来看,且不论这场战争的最后胜负,有一点很肯定,那就是“费时费力且费钱”。只不过,战争本身是一个耗费民力和财富的“大事”,只要能够胜利,一切不是问题。

屋子里很安静,似乎每个人都在思索着什么。

没过多久,苏定方率先打破沉闷,抚须淡然言道:“依国力呈碾压态势,分段进击,步步为营,确实稳妥,纵有波澜,亦可掌控。‘学堂’诸位,有心了。”

“苏公所言甚是。”老将军梁建方附和道:“灭国之战,尤忌操之过急,稳些好。”

“英公以为如何?”大将军契苾何力不擅韬略,故出言以问。

李绩并未作明确表示,反而看向许恢,再道:“不知‘速决’,又当怎样?”

“回英公话,所谓‘速决’,乃力争一战而定!”

“老夫愿闻其详。”李绩很平静地道。

“禀诸公。”许恢道:“‘速决之策’基于‘军械、粮秣丰沛’与‘大唐水师’新建大船……”

许恢在侃侃而谈,谢岩也在认真听着,这是他第一次听“古人”畅言一支强大海军的作用。

在许恢的构想当中,第一步是在“百济熊津口”(今锦江入海口)附近登陆,驻五千战兵,利用“野战工事器械”构筑“军堡”,以囤积粮草,威逼“百济”,声援正饱受“百济”入侵之困的“新罗”;与此同时,跨海进“鸭绿水”,于南岸驻军五千,同样构筑“军堡”,囤积军械、粮食等;第二步,利用“两千料大船”巨大装载量,向两地军堡运送军需,以最短时间,完成不少于两万大军作战物资储备。第三步,即集结最精锐大军于两地军堡,两军南北夹击,突袭“平壤”。第四步,“大唐水师”于“鸭绿水”北岸登陆,配合“辽东大军”前后夹击“高句丽北方大军”,无论其是否回援,均将其堵在“鸭绿水”一线。最后一步,那就要看南北两个战场,能否取得胜利了。

战争本身有很大不确定性,胜负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是,只要“高句丽大军”敢于正面应战,大唐军方有十足自信战而胜之。

以往的战事之所以不顺,非战力因素,问题主要出在天气和补给,而许恢给出的“军略”,恰恰是利用“水师运送能力”,做好战前准备,从而留下更多作战时间。

而且,此“军略”中,南北两个战线几乎同时开战,等同于事实上阻断对方相互间增援可能。

换句话来说,这对双方而言是完全公平的,任何一个战场上的胜负,都决定了整个战争的胜负。考虑到唐军强大作战能力,最终获胜的可能性非常高。

如果说,许恢提出的“军略”,听起来“省时、省人力”的话,那么,此“军略”当中,有一个最大问题,即“高句丽”或者“百济”,怎么可能任由唐军随意构筑“军堡”,若以大军攻伐,五千军卒,能否“守得住”呢?

对于苏定方提出的这个问题,许恢回答道:“以熟悉各种军械之‘羽林左卫’为主,辅之精兵悍将,足矣!”

此言一出,屋里又一次陷入沉寂。

在座之人,无不知“羽林左卫”之战力,可是,若调集全部,不仅太耗时日,更有违“分驻各州,以震不臣”的本意。但除了这支军队之外,繁杂的军械操作,以及一些新式器具使用,无论边军或“十六卫大军”都不会,如此,该当如何呢?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sdingdiannn/ddk245254/212618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