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六十三章 奏对(三)

神都锦绣 第六十三章 奏对(三)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7 10:23:21 来源:顶点小说网

军官援助团一事,李治暂且放过不提,转而问道:“朕还想知道,若卿家为‘一乡之长’,当如何牧民?”

谢岩道:“臣以为,陛下施政,恩泽天下,然有些新事物、新变化出现,需要验证时,臣愿试之。”

“卿家之意,还请详说?”

谢岩道:“一乡之地,地小民寡,以此地做些实验,成功当可广而告之,失败,不会给大唐带来伤害,哪怕出现最坏情况,朝廷应对时,也会容易许多。”

李治一边思索一边又问:“卿为一乡之长,当如何为之?”

谢岩道:“不外士、农、工、商四样。士,为教化百姓,提高百姓认字水平;农,为发展农桑,提高粮食产量,养活更多的人;工,为提高匠人技艺,为军队提供更优良的兵甲,以及造就更多大匠;商,为提高货物运送速度,以此为基础,再进行提高。陛下,冯宝校尉在‘洛阳’购置了一个小庄园,正在做类似的尝试,至于效果,时间尚短,无法体现出来。”

李治又问:“依卿家之见,此处验证地,设置在何处合适?”

谢岩考虑一下后,才说:“依臣愚见,最合适之地,当在‘长安’与‘洛阳’之间。”

“为何?”

谢岩解释道:“两地间,官员来往频繁,可在路过时,发现或者指出问题,又可以在发现有益处的地方时,得到借鉴或开拓思路,更有利于臣及时向陛下汇报情况。”

“卿家看来想得很周到啊。”李治满意地说了一句,而后又问:“那卿家眼中,可有合适地方?”

谢岩怎么也没想到,历史上优柔寡断的唐高宗居然会如此上心,大有立刻决定了意思。

只是谢岩来到大唐,时间虽不短,可是去过的地方却极少,既然皇帝问起,他怎么样也得说出个地方来,行不行那就不是自己管的了的事了。

搜肠刮肚地想上一番后,谢岩道:“臣昔日自‘洛阳’来‘长安’,途中经过一个县,好像叫什么‘新安县’,距离‘洛阳’很近,官道也从中穿过,极为便利,是一个好地方。”

李治并不清楚他说的地方在哪里,却开口问道:“朕可以把那块地交给你,然而,你需要多久,能够给朕一个怎样的交待?”

谢岩发现,李治似乎没有开完笑的样子,于是他又花了一些时间仔细考虑,正所谓“君前无戏言”,他必须想清楚,才能够说。

李治并不着急,他坐在龙椅上,默默地注视谢岩,心里也在想着:“朕倒想知道,你究竟能够做些什么不一样的来?”

差不多过去有半个时辰,谢岩终于开口道:“启奏陛下,微臣先前所提士农工商,臣都可以做到,但是臣需要陛下给予臣一项权力。”

“说,要何权力?”

谢岩道:“臣之行事,有许多地方,与其他人不同,甚至可能会引起一些误会,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臣请求陛下给予臣,在那‘一乡之地’内,除陛下圣旨外,臣可以不接受其他任何人的命令,也就是说,臣只受君命管辖,不受旁人约束,陛下给臣十年时间,臣一定交给陛下一个完全不同的‘一乡之地’!当更多的类似地方出现时,我大唐自然可称得上‘民富国强’,陛下文治武功,将史无前例。”

李治微微一笑,他可没有被谢岩的豪言壮语给“惊”到,而是开口问道:“天下政令,皆通过三省,你想绕过三省?”

“正是,只有独立于三省管辖外,才能够不受干扰,否则光是应付各路官员,也将耗费微臣绝大多数精力。”

李治很清楚,谢岩要的到底是什么?他要的就是想在那“一乡之地”里,拥有绝对的权力,避免来自其他地方的掣肘。

李治道:“此事非比寻常,朕需要仔细想想,卿家还是先把‘军官援助团’的事办妥,两个月后,他们出发的时候,就是朕给你答复的时间。”

谢岩立即道:“微臣遵旨。”

“卿家莫要让朕失望,朕还是很相信你的!”

“多谢陛下!”谢岩道。

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谢岩与皇帝陛下的正式奏对,又一次迅速传遍大唐官场……

“洛阳”城里,冯宝站在小院里,拿着一份信在仔细地阅读。这是谢岩派人给他送来的,信里详细说明了最近发生的事,并且告诉他,自己和雷火,带了两百多人要进行四十天的“魔鬼训练”,暂时会联系不上……

信是用拼音写成的,可谓万无一失,因此,谢岩在信中毫不隐瞒地说:“武则天将于近期离开‘感业寺’,李治最近发生的一些变化,应该就是受其影响。”

冯宝将这封信,一点一点地撕的粉碎,他回到屋里,独自坐了一会后,刚想出门,黄守义忽然走了进来,一见面就直接问道:“听说,谢校尉打算出任什么‘一乡之地’的县令,此事当真?”

冯宝说“没错啊,这是好事啊。”

“好事?”黄守义瞪大眼睛瞅着冯宝,半晌后才说:“谢校尉和你的本事,旁人不知道,老夫我可是清楚的很,区区一个小地方的县令,太屈才了啊。”

冯宝不以为然地道:“谁说屈才了,我就觉得很合适,他还能当个县令,换我,当个村长就了不起了,官再大点,保证干不了。”

黄守义怎么都想不到冯宝会这么说,想看怪物一般的盯着冯宝道:“你二位都是干大事的人,可怎么偏偏就……唉!”后面他都不知道说啥是好。

“谁跟你说,当个村长、县令就不能干大事了?”冯宝反问了一句,然后又说:“官职大小,屁用没有,想干大事,得靠脑子,得靠陛下的支持。”

黄守义对冯宝总能说出自己听不懂的话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反正他是理解不了,干大事,不做大官的想法。

冯宝也懒得解释,直接问:“老黄啊,还有没有其他事?如果没有,我得出去一趟,下午还得赶回来给孩子们上课呢。”

黄守义道:“谢校尉君前奏对,说什么士农工商分别发展,老夫想问问,如何一个发展法?”

“这有什么好问的?”冯宝想都没想,直接说:“兴办教育、开办学堂;搞农业改良,蔬菜大棚;提高科技水平,通过商人整合各种资源,发展经济,没什么好奇怪的。”

冯宝平时和黄守义说话太随意都成了习惯,故而随口说出一串后世才有的名词,听得黄守义张着大嘴,看着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冯宝从来就是别人不问,他也不说,这会看到黄守义那模样,刚想开口笑他两句,突然觉得,事情好像哪里不对,从来都不关心政治的黄守义,怎么会问起这事来的?

“老黄啊,你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想问?”

黄守义道:“老夫我哪有什么事儿?校尉多虑了。”

“那是别人托你问的?”

黄守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老夫就答应了。”

“那赶紧说啊!”

黄守义道:“就是想问问,咱们商人能有什么机会?”

冯宝道:“那机会可就多了去了,不过你就放心啦,机会来了,自然不会少了你那份。”

黄守义连忙道:“那老夫就等校尉的好消息了。”

“一定一定,现在没事了吧?”冯宝问。

“啊,没事了,校尉有事请自便。”

冯宝不做多想,起身就走,看样子是真有事!

“长安”,关于奏对的事,依旧持续发酵着,许多世家大族或者高官,都在私下议论,激进一点的,甚至派人去“洛阳”,看看冯宝的那个“庄子”,他们也察觉到了,皇帝陛下对这件事情似乎极其在心,如果不搞清楚皇帝想做什么,那以后可怎么立足于朝廷。

“夔国公”府,应该是大唐对谢岩他们最为关心的高官,当奏对内容传出来后,刘仁实马上就派人去“洛阳”,看看“宝庄”到底干什么,也好判断出。

“父亲,派去‘洛阳’的人回来了。”刘仁实说。

刘弘基道:“怎样,那个冯小子,都干了什么?”

刘仁实道:“他买下庄子的时间不长,目前主要是酿酒,其他就是在庄子里大兴土木,建房,平整道路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真的没有?”刘弘基眉头一皱,道:“谢小子可是在陛下面前说过此事。”

刘仁实仔细想想后,道:“对了,好像是有一个地方不大一样。”

“说!”

刘仁实道:“冯宝给他身边所有的人,都发工钱,每月一贯,至于农户,好像每家每月两贯,但是订了很多规矩,由于太多了,派去的人也记不住,不过他听庄户们说过,叫什么‘发的钱多,扣钱的地方也多’,听说连喝水出恭,都有规矩,做不好,也要扣钱。”

“对嘛,陛下要的就是这个不一样!”刘弘基说完,又问道:“仁实,上次让你去找几个‘武平堡’回来的府兵问问情况,结果如何?”

刘仁实道:“结果不好,他们都不知道是不是中了邪,问其他的都说,就是关于‘武平堡’里面的事,说的极少,能知道的事,早就知道了。”

“呵呵,想不到啊,两个毛头小子,居然如此厉害,连人心都可以向着他们,做到这一点,可是非常难得的事。”

“父亲的意思是,他们在收买人心?”刘仁实非常吃惊地问道。

刘弘基白了儿子一眼,不满地说:“收买人心,那是图谋不轨者才会为之,再者,人心岂能收买?仁实啊,能够买来的东西,都不是最珍贵的,你千万要记住这一点。”

“孩儿受教了。”刘仁实也觉得自己说错了,但是他还是不能理解地问道:“那些退役府兵,为什么不肯多说呢?”

刘弘基道:“为父以为,一来他们对那两个小子心存感激,二来,也是我们问的,可能对府兵们来说,也很重要,他们不愿意说罢了。算了,此事不用多想了,为父已经命人前往‘武平堡’,必须要弄清楚那里发生的事,才好知道谢小子他们想干什么,也好知道陛下究竟需要什么。”

效忠当今皇帝,紧紧跟随皇帝的想法,就是刘弘基一直以来的生存之道,也是他为刘家定下的“家规”。

(sdingdiannn/ddk245254/153321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