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七章 如实记录(二)

神都锦绣 第七章 如实记录(二)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7 10:23:21 来源:顶点小说网

林运很少见到谢岩,却时常可以看到冯宝。

作为“纠察队”队正,冯宝成天带着石子东转转,西看看的,还时不时地用他那支奇怪的笔,在一个小本子上写什么……直到一夜寒风带来暴雪,他才消停下来。

过去十来天中,林运经常可以看到士兵弯腰捡起地上的杂物,经常可以看到值守的士兵离岗回营时,带走自己吃剩的东西,还有不用的废弃物,很明显,这是“流动军旗制”实施之后产生的变化。

这十多天里,林运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越来越多的年青士兵,开始有样学样地跟冯宝、谢岩一样,隔上一两天,就用小刀修面,虽然他本人遵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之意,但是他不得不承认,对于年青人来说,修面确实显得更加精神。

两日暴雪之后,林运再看到冯宝时,他又发现了一桩怪事,或者说,是看到了一顶奇怪的帽子,圆不圆,方不方的带在他头上,用一根绳子把两个半截系在头顶。可是,他亲眼看到冯宝在起大风时,解开绳子,把两个半截放下来,绳子在颌下一系,完美地遮住了最容易受冻的耳朵,最后又拿出一个圆形的,大约比手掌还宽些的厚实麻布制成的东西,从头下往下一套,刚好把颈部包裹起来,按冯宝的说法,这叫“围脖”。

林运亲自试了试,感觉非常好,特别是围脖,只要再宽一些,就能遮挡大半面部。

林运非常兴奋,他知道,这种帽子配合围脖使用,对于士兵抵御风雪,意义非凡!即使用在民间,也可以让百姓们少受些冻。

“好东西啊!”林运顾不上冯宝了,他拿着帽子和围脖,就跑去找“仓曹参军”韩成,命令他立刻组织人手仿制,务必让堡中人手一套。

却不料韩成告诉他:“谢校尉已经让人把样品和制作材料送往堡外营地,交给那些妇人们去缝制了。”

林运闻言二话不说,又跑到堡外营地,亲自看到一个帽子制成后才安心离开。

谢岩从“营平寨”为什么要带回这五十一名妇人,对林运和其他军官来说,一直是个谜。

直到今天,林运才觉得,谢岩做的很对,有些事情,妇人们更加的适合,比如——缝制帽子和围脖。

晚上,林运和往常一样记录所见所闻,当写到妇人们缝制帽子的时候,他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好像遗漏了什么?

“究竟会是什么呢?”林运放下笔,苦苦思索起来。

他仔细回忆了一天里看到的事和遇见的人,最终发现,问题出在堡外营地那些妇人身上。

妇人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她们缝制帽子的速度,完成一顶帽子所用得时间实在太短了点。

林运是男子,也是官员,他没有做过针线活,可是他见过,见过母亲给自己缝制衣衫,很是费时费力,完全不像今天他看到的那样。那么中间一定有什么是他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过程!对,就是过程!”林运苦思很久,灵光乍现之下,嘴里不自觉地叫了出来。

他兴奋地站起来,一边在屋内来回走动,一边脑子高速运转,他想起了自己看到的情景——有妇人专门在剪裁布;有的专门缝;有的专门往缝好一半的布里填充保暖材料;有的专门把作好的部分合在一起,最后制成帽子。他当时完全没有在意,只走马观花一般看了一遍,现在仔细想想,这个缝制帽子的过程,简直不可思议!

走到炭盆前,林运伸手取暖,他需要冷静一下,好好整理思路,在他意识里,如此“过程”,一定是谢岩他们想出来的,他从不认为妇人们能够想出如此“绝妙”的方法。

思路清晰之后,他回到案几前,重新提笔记录,同时暗自决定,明日,一定要去找谢岩,当面询问。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冯宝搬去和石子同屋,而谢岩的房门前却多了一个把门的士兵,除了冯宝,其他人已经有很多天没有见过谢岩了,时间长到连林运自己都想不起来的份上。

林运从侧面打听过,只知道谢岩从“六曹参军”处拿手了军中所有文书,然后就没再出现过,无人知道他看那些文书作什么?特别是,有许多文书都是陈年往事。

去谢岩住所,必须经过冯宝现在住的房间,路过时,林运瞧了一眼冯宝的房门,哪知道巧的不能再巧地是,冯宝刚好打开门准备出来,他一见林运,即道:“早啊,别将。”

“下官见过冯校尉。”林运职务和级别都比冯宝略低,只能依礼言道。

冯宝却是无所谓地道:“都是自己人,客气什么。你来的刚好,我让石子弄了‘正宗野生鱼汤刀切面’,快进来尝尝。”

正所谓盛情难却,林运只好道一声“谢了”,然后被冯宝迎进屋内。

冯宝嘴刁还贪吃,这在“武平堡”里人所皆知,正因为如此,他从来不去军营吃饭,而是让人在自己房间附近搭了一个小厨房,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偶尔也有人看到谢岩下厨。

虽说“君子远庖厨”,可这话对冯宝和谢岩似乎完全不起作用,反而是乐在其中的样子。

今天林运算是第一次受邀品尝。热呼呼地鱼汤入口,鲜美的汤汁,极大地提升了食欲,再从乳白的汤汁里,捞起几段面片,送入口中……

林运嚼了几下,仔细感受了一下鲜美汤汁中的面片,再吞咽下去,而后不吝赞美地道:“如此饭食,世间罕有。”

冯宝可没觉得这碗面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别人夸赞,他总是很开心的了,但他也没谦虚,直言道:“堡中材料不足,否则还能更加美味,算了,以后有机会再请你吧。”

“那下官可就等着了。”林运凑趣地说了一句客套话。

“对了,你是来找警官的吧?”冯宝一边吃面,一边随口问。

林运奉行“食不言寝不语”的圣人之说,原来不打算说话的,可冯宝这一问,令他不得不放下碗回道:“下官确有事欲当面请教谢校尉。”

冯宝浑不在意地道:“什么事啊,说来听听。”

林运无奈,只好把关于“妇人缝制帽子过程”的事情说了一下。

“就为这事?”冯宝似乎很好奇地看着林运问。

林运道:“正为此事而来。”

冯宝这时已经吃完了自己的面,他放下碗,抹了下嘴,接着起身,从后面案几上拿过一张纸,递给林运道:“我以为什么事呢,原来就是‘设置生产线’的事啊,这是警官写的内容,你拿回去看好了。”

等林运接过纸张,冯宝还不忘补充了一句:“很简单的事,一看就会了。”

“真的简单吗?”林运心中有些狐疑不信,打开纸张,展开细看,果然不难,他只看了一遍就明白了。

其实就是把一件看似复杂的事情,分解成好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交给特定的人去做,每个步骤上的人,从事的事情都很简单,由于熟能生巧的缘故,简单事情作上几次后,就会变得熟练,每个步骤上的人都熟练后,整件事情就会加快效率,提高速度。这就是后世著名的“流水线作业”。看似极其简单,但人类真正总结出这套方法,可是在数百年之后。

谢岩自己都没意识到,这种方法对于大唐的重要性!生产效率的提升,即意味着生产方式发生改变,而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变,又会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这种循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意义怎么形容都不过份。

林运看得眼都直了!虽然他不知道什么是生产效率?什么是生产方式?更不会懂得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他从这张“设置生产线”的文书中看出了一种可能,那就是这种“生产线”不仅仅能够用在“缝制帽子”上,应该还有更加广泛的用处——诸如生产农具、又如制作军服、再比如……

冯宝见林运有些神情恍惚,不得不说话:“别将、林别将!你在想什么呢?”

林运被打断了思路,却丝毫没有不悦,先是对冯宝歉然一笑,而后起身行礼道:“校尉的这份文书,下官一定好生保管,他日当定为校尉请功。”

“请功?”冯宝脑子有些不够用了,他看了看那张纸,心说:“就那破东西,有什么稀罕的,动动脑子都能想得出来。算了,还是别理会这些人,全都是一群傻子。”

冯宝无心再去理会什么“生产线”的事,他主动转过话题道:“别将现在还要去找警官吗?”

“不必了,不必了!谢校尉一心为国操劳大事,下官还是不去打扰的好。”林运随意回应了一句,他现在就想赶紧回去,再仔细琢磨琢磨这个“生产线”。

“你怎么知道警官在忙大事?”这次轮到冯宝吃惊了。

“还真有大事?”林运眼中一亮,急忙问:“下官只是猜测,却不知谢校尉在筹划何等大事?”

“猜得啊——”冯宝心中念道,不觉暗自松口气,随后说道:“具体事我也不知道,反正他天天对着那些军中文书看,也不知道看出什么东西来,昨日才问过,他说他在考虑一件大事,就快想好了,到时候自然会说的。”

“哦,却不知会是何事?着实令人心急啊。”林运不无遗憾地道。

“管他呢,反正大冬天的也打不了仗,他再怎么折腾,最多也只能在‘军士操练’上作点文章。”冯宝不负责任地信口说道。

“操练?”林运耳听冯宝说出这么个事,心头一动,倒还真就信了。

数日前,堡中发生一件事——作为“纠察队”队正,冯宝按惯例前往各处检查,却不知怎地转到了校军场,当时雷火正在操练军士,冯宝要是光看也就罢了,可是他偏就不省事,和身边的几个士兵道:“如此操练,练一百年也没用。”这话后来不知怎么就传到雷火耳中了。

身为“武平堡”第一猛将,又历来负责操练军士的雷火,自然是闻言勃然大怒,就去找冯宝理论了。

可军中严禁私斗,两个人没法争出个结果来,最后不知怎么地,又把操练军士的矛盾变成了争论兵器的优劣。

过程旁人不知道,但结果就是,堡中现在人人都知道,冯校尉有一件“神兵利器”,以至于石子现在天天抱着“工兵铲”,睡觉都不放手,就怕给人偷了去。

林运曾私下问过,雷火告诉他,当时争论操练事时,谢岩来过,就操练一事谈了谈他的理解,其见识之广,理解之透彻,让雷火佩服的五体投地!至于兵器之争,纯属意气,可结果同样让雷火难以置信,大唐最优质的横刀、陌刀,加上素来以质地著称的倭刀,都无法在冯宝那奇怪的铲子上留下痕迹,相反,只要以刀刃和铲子右边的刃口对撞,无一例外地都断了,而铲子的刃口却是丝毫无损。

由于不是亲眼所见,林运从来都是半信半疑,可是今天从冯宝嘴里说出“操练”来,林运还真就信了!或许这变化,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吧。

林运走了,他得去堡外营地,用文书对照实际情况验证一下,对他而言,这才是大事!至于谢岩在筹划什么,他毫不在意,反正应该知道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迟早而已。

又平静过去四天,林运都快忘了谢岩在筹划的大事情,然而该来的总会来。

当天晚上,林运回到自己屋里,刚刚坐下,有士兵前来禀报:“校尉有令,明日午时饭后,全体官员前往‘议事房’议事。”

“哪个校尉?”林运多问了一句。

士兵道:“是谢校尉。”

林运道:“本官知道了,你回去吧。”

打发走士兵,林运坐到自己的案几后,继续每日的记录工作,他写完今天的见闻之后,提笔写下一行字“明日将有大事发生!”

次日午时,林运吃过饭后,准时出现在“议事房”门前。

门外负责迎接的士兵一见到他就走上前去,行礼道:“请别将跟随小的来。”

士兵将林运迎进房中,他看到有许多人先到了,而且这些人都已经在屋中分成三排的小板凳上坐好了。

他以为自己也应该是坐在中间,哪知道士兵示意他从右侧空着的地方绕过这三排板凳,最后来到房中正中墙壁前的一排长桌前,他看见,长桌后有四张凳子,而对应每一张凳子的桌面上,放有一个小木片,其中一个写着“别将林运”,不用问,他也知道应该坐哪儿了。林运又看了看其余三个木片,不出意外地分别是雷火、谢岩和冯宝。

更让林运有点好奇地是,在长桌后面墙上,挂着一条横幅,横幅由麻布制成,上面粘有一些纸张,而每张纸上都写有一个大字,把所有的字合起来就是——“武平堡出征动员大会”。

林运有些晕了,出征?往哪出征?这大雪纷飞的寒冬,别说是打仗,露天多站一会儿都会冻死人的!

林运放下心中疑惑,先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毕竟他知道很快就会有答案的,此时没必要多说什么。

落座,林运面对离长桌有几步之遥的三排板凳上的官员,忽然觉得,原来当官的感觉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他当然不会知道,这是后世开会时候的标准安排,谢岩不过是拿来借用一下而已。

很快,雷火也进得屋中,林运本想招呼他过来坐下,却突然发现,自己右面的墙壁上,似乎挂着一幅地图模样的东西。他定睛一看,上面有图有字,还有他看不明白的箭头等标识。

雷火是从地图那一边过来的,他走过地图时,停下看了半晌,好像也没看明白,在他身后,坐在板凳上的不少官员也发现了地图,纷纷过去细看,并且小声议论起来……

等所有官员到齐之后,谢岩和冯宝这才姗姗来迟地走进“议事房”。

他们两个人走到自己的座位前,冯宝坐下了,而谢岩没有,他站着对众人道:“人应该都到齐了吧,现在请诸位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吧。”

等上片刻,见众人全部坐下后,谢岩最后一个落座,而后道:“今天请大家来,是想商议一件事,是一件大事。”说着,他停下话,扫视了一眼,最后目光停留在那幅地图上,口中道:“这幅地图,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在我说之前,先请大家说一说,看过这幅图之后的想法?”

冯宝也是第一次看到这张地图,他来自后世,一眼就看懂了,这是地形图,按照图上设置的比例,范围大约是“武平堡”往东两百里,南北宽一百里的区域,而且还用了不同的颜色设置了不同的区域,有本方控制区,也有“高句丽”控制区,还有无人区等等。另外画了一些箭头,似乎是代表行军线路,即使在后世,也算是很不错的军事地图了。

然而,冯宝先是看到雷火一脸茫然的样子,又发现林运好像不懂的模样,他忽然明白了——这里的人,懂军事的不认识字,认识字的,不懂军事,搞不好就没人能够真正看懂这地图!

“警官,你怎么想起来弄地图?他们看的懂吗?”冯宝凑到谢岩身边,用很低的声音道。

“没办法啊,没有地图,我想说的事,它说不清楚啊!”谢岩冲着冯宝苦笑道:“我当然知道用沙盘更好,可是那种模型我不会作啊。”

冯宝道:“那东西多复杂,还要懂什么等高、等深之类的,你就没有其它法子?”

谢岩见众官员依旧没有说话的意思,他也不着急,先低声对冯宝道:“你说的那个是标准的军用沙盘,在这用不着的,有个模型就能凑合了。”

“那你不早说?”冯宝的声音有点大,引得众人一起把目光投在他身上。

“咳咳”谢岩故意咳嗽了两声,把全部目光吸引到自己这儿后,然后说:“刚刚冯校尉说了,这地图太复杂了,恐怕大家都不大明白吧?”

“是太复杂了!”雷火是个直肠子,立刻就接过话来道:“这图比‘都督府’的行军图还要复杂,末将反正是看不懂,你们呢,有哪个看明白了?”他最后一句话,是对着所有官员说的。

“谢校尉有话直接说就是了,这东西太难懂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啊。”有下级军官直接叫出声来。

“你需要多长时间弄出模型?”谢岩面对众人,保持微笑,话却是对冯宝说的。

“最少两天。”冯宝压低了声音道。

谢岩微一点着,表示知道了。

等下面众官员声音完全消失了以后,谢岩这才起身说道:“既然大家都说地图太复杂难懂,那么我要说的事情自然无从谈起,所以,我宣布,今天的会议到此为止!”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他加重语气又说:“今天虽然结束了,但不代表这事结束了,两天之后,还是午时饭后,请大家还到此处,如有不来者,军法从事!”

“散会咯!”冯宝站起来大叫一声,然后他第一个从长桌后走出来,直接去墙壁上取下那地图,叠好之后,往怀里一揣,招呼也不打,径直离开了“议事房”。

“这就算完啦?”所有人都蒙了。

在大家还没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谢岩也离开“议事房”,到此林运才意识到,今天的事,真就结束了!作为在场的最高官员,他只能出面招呼众人道:“都散了、都散了啊——”

稀里糊涂的开始,莫名其妙地结束,这就是谢岩在大唐第一次正式亮相的结果。

(sdingdiannn/ddk245254/153316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