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黑夜将尽 > 第217章 反转(七)

黑夜将尽 第217章 反转(七)

作者:沉默似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2-04 19:24:54 来源:顶点小说网

吴淞口。

位于长江和黄浦江交汇处,这里是上海第一道门户。

今天是公休日,江滩上游人很多。

外地游客比较少,大部分都是上海本地人。

带上水桶和铁铲,欣赏风景之余,还能赶在涨潮之前,到海里挖到一些鲜活的贝类。

吃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挖海鲜的过程,充满着欢乐的气氛。

站在堤坝上,放眼望去,海里到处都是人。每人一把铁钩子,手边拎着小水桶,挖出来的贝类扔进桶里。

若是有人挖到罕见的贝类,立刻会引来小范围的围观,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羡慕嫉妒兼而有之。

看到这样的情形,即便没准备挖海鲜的工具,顾倾城也能积极参与其中。

她本就是一个爱热闹的姑娘。

时不时的还要摆上各种造型,让徐思齐在一旁负责拍照。

这是开心的时刻。

徐思齐很享受这样的时刻。

人毕竟不是机器,任谁也做不到时刻神经紧绷。

顾倾城直起腰身,低头看了看水桶——这是徐思齐擦车用的桶,一直放在后备厢里。

挖了半个多小时,桶里只有少量的蛏子、蚬子和海螺。

顾倾城叹了一口气:“嗳,失误了。”

“怎么了?”徐思齐问道。

“你看看人家,拿的都是钩子,随便一钩,就能钩到贝壳。我这个不好用。”顾倾城甩了一下手里铁铲。

徐思齐笑道:“这还是花了高价买的。要不然,小姑娘肯定不能卖。”

距离顾倾城不远处,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学生,用一个绑在树枝上的铁片片,仔细搜索躲在沙滩下面的贝壳。

她就是那个卖给顾倾城铁铲的小姑娘。

顾倾城大声问道:“小妹妹,你挖了多少了?”

“差不多半桶了。”女学生头也不抬的回答道。

顾倾城顿时语塞。

看来不是工具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回到了堤坝上,徐思齐拎来干净的海水,帮着顾倾城冲洗脚上的沙子。

再有一个小时左右,就要涨潮了。

徐思齐看了一眼手表,现在是下午三点钟,说道:“倾城,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去了。”

“好吧。”

顾倾城意犹未尽,这种乐趣在上海是体验不到的。

十几分钟后,轿车进入了吴淞镇。

顾倾城四处看了看,问道:“思齐,怎么进镇子里来了?”

徐思齐说道:“没看报纸上说嘛,郊游吴淞口,必尝红烧鱼。吴淞镇的红烧鱼,据说是当地一绝,既然来了,怎么也该尝尝鲜才对。”

顾倾城也想起来,父亲曾经也提到过,吴淞镇的红烧鱼确实很有名。

吴淞镇滨临黄浦江,是渔船的停泊点和渔贩的落脚地。

因地制宜,食材得天独厚。

鲫鱼上市,烹制红烧鲍鱼。

刀鱼上市,烹制红烧刀鱼。

鲍鱼上市,自然就是红烧鲍鱼。

由于往来长兴岛和崇明岛的乘客,都在吴淞镇上下船,镇上餐饮业十分兴旺。

合兴饭馆位于吴淞镇临近黄浦江一侧。

相隔不远是吴淞制钢所东门。

若是从东门进去,步行用不上十分钟,很快就能走到实验中心。

继续往厂区深处走,是吴淞制钢所的核心部分,包括像电弧冶炼车间、动力车间、水处理车间等等。

进了合兴饭馆,徐思齐选了靠窗的桌位。隔着玻璃窗,远远的也能看到侧门情况。

门口有警卫站岗执勤,工人出入都要出示入厂证。

两人点了一份红烧鲍鱼,一份红烧鮰鱼,外加一份银鱼炒蛋。

这都是当地饭馆的拿手菜。

进入11月份,正是鱼类大量上市的季节。

肉质鲜嫩可口,最是美味。

很快,伙计端着大托盘,一路吆喝着上菜:“红烧鲍鱼一盘、红烧鮰鱼一盘、银鱼炒蛋一盘、白面馒头一屉。”

顾倾城掩嘴笑道:“思齐,我们点的菜,全都是鱼。”

“到了吴淞镇,就是来吃鱼的。要是想吃鸡鸭肉,何必跑这么远……”

徐思齐的目光,看向了吴淞制钢所东门门口。

一辆黑色道奇轿车开到门前。

其他的出入工厂的车辆,不论是货车还是小轿车,一律都要出示证件,货车还必须打开车厢查看。

这次不同了,看到道奇车开过来,站岗的警卫立刻开门放行。

很显然,这应该工厂内部车辆。

从警卫的态度来看,车主人的身份还不能低。

徐思齐留神看了一眼,道奇轿车车牌:沪30575。

顾倾城吃的津津有味,不住口的夸赞。

桌位距离柜台很近。

听到客人夸赞饭菜可口,老板心里很是得意。

眼见两位客人衣着光鲜,而且开着小轿车来的,身份非富即贵,反正不可能普通老百姓。

对这类客人,自然是要巴结一番。

生意人都有趋利之心,老板的想法很简单。

这二位要是吃的满意,以后呼朋引类前来捧场,那可就不是一顿饭的问题了。

吩咐厨房加了一道菜,老板亲自端了过来,说道:“两位,这是小店赠送的辣椒炒鱿鱼。以后要是方便的话,还希望能常来捧场。”

“谢谢了。菜味儿都不错,尤其是这道红烧鮰鱼,鲜嫩可口,真的是太棒了。”

出于礼貌,徐思齐顺嘴夸了几句。

红烧鮰鱼是招牌菜。

听徐思齐夸这道菜,老板立刻来了精神,说道:“先生,不是我夸海口。整个吴淞镇,合兴的红烧鮰鱼堪称一绝!远的不说,前两天,制钢所的矢川课长尝过这道菜,说这是世间少有的美味,还当场做了一首诗。”

徐思齐笑道:“看起来,那位矢川课长还是一位才子。”

老板从柜台里拿出一个本子,翻到其中一页,说道:“我当时心里高兴,就请矢川课长写在本子上。先生,一看你就是文化人,首诗写的咋样?”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这是宋代苏东坡的《戏作鮰鱼一绝》。

估计矢川课长也只是为了应景,多少有心存心戏耍饭馆老板。

让徐思齐惊讶的是,这首《细作鮰鱼一绝》,竟然是伊藤商社社长伊藤正刚的笔迹。

怪不得这家伙销声匿迹,一点消息也没有,原来是改了一个名字,躲到淞沪制钢所来了……

(sdingdiannn/ddk260662/65556946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