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 第131章:电灯(感谢书友“红尘劫1991”的支持)

“租赁契约书”传到汉城之后,李倧先是惊怒,而后在众位臣子的劝说之下变得有些庆幸。

“如今大明不再攻打我朝,而是要覆灭后金,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这只是租赁而已,并非是割让土地,那里的百姓也可以继续生活, 大明将军还是比较仁义的。”

“崔大人此番出使,不仅让明国消除了对我朝征伐的想法,更是把契约上的土地面积从整个平安道缩小到只有平安道西道,这是有大功的。”

在这些臣子的言论之下,李倧和崔鸣吉都是有功的,避免了与天朝上国的交恶,保持了名义上土地的完整性,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于是, 这份契约书得到了李倧的承认,加盖印章,而后让崔鸣吉再次作为使者出使,一个职责是送去契约书,等大明皇帝盖印之后,拿一份回来。

另外则是让其过去帮助划分租赁土地的面积和范围。

而后,李朝将这件事宣布,尤其是通知平安道周边的人,配合大明军队的要求。

与此同时,平安道西道,利用煌夏印刷厂制作的专用身份证件纸张,以及特制的手摇式印刷机,整个地区的百姓被快速的登记造册。

其中汉人可以直接获得象征着大明百姓的户籍证件,而李朝的人,则是会被授予一份汉语和朝鲜文字双语制作的“许可证”。

很多的李朝人希望可以获得大明百姓的身份, 于是毛文龙宣布,只要是参军满一年,或者在这个地区落户满三年, 就可以由“许可证”申请转变为”户籍证”,当然,需要有一个语言交流的简单测试。

关于这件事的安排快速送往京师,而登莱水师收复金州和复州,曹文诏与茅元仪联手覆灭科尔沁部这两件事,也是传到了这边。

虽然先后行动的时间不一样,最后送到京师的消息,却是几乎在同一天。

第二天的朝会上,王承恩把三个消息宣读,朝堂上的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军需粮草供应的事务被军务兵团承办,而在外的这几个将领都有皇帝授予的特权,可以便宜行事。

这样一来,无论是行军还是部署,甚至最后的战果对方不汇报,他们这些大臣对此也是一无所知。

不声不响的,朝廷同时在北方进行了三场战役,关键是还都打赢了。

这更加凸显出他们这些文臣对军务行动完全没有任何作用。

“我朝连战连胜, 收复辽东指日可待,臣为陛下贺!”说话的是钱嘉征。

这位热血的年轻人自上次去巡查宗室,到了前几天才回京。

出去一趟,身上不再那么锋芒毕露,但仍然有着一种在朝老臣身上所不具有的昂扬。

众所周知,这位可是先灭阉党,后革宗室的大明第一“嘴炮战神“,这种吹捧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也是颇为稀奇。

不过,这种事情,有人带头,就不乏跟随附和的,一时间,朝堂上就满是大臣们的祝贺声。

朱由检闻言高兴说道:“好!曹文诏等人也有大功,传朕旨意,毛文龙升为东江侯,在平安道西道租地区建立平安都督府,以毛文龙为第一任都督,统管租地政务和军事。

袁可立封渤海侯,渤海水师提督,统管登州,莱州,金州,复州四地军务,以及渤海沿海水师军务。

曹文诏升为平辽侯,即日起总领辽西及辽东军务。

以原察哈尔西以及科尔沁部所在地区设察哈尔布政司,调任孙承宗担任布政使。

封茅元仪为靖远侯,一等武威将军,继续进行对其它依附于后金女真部落的征讨。”

一番封赏,不可谓不丰厚。

四个人全部封侯,这是多么大的恩宠,这么早就封侯,那么大的辽东之地还没有收回来,谁要是收回来了,岂不是封无可封?!

徐光启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劝说道:“陛下,几位将军功勋卓著,但一朝封侯,是不是有些赏赐过度了?臣之所见,赐予田地府邸,银两俸禄便可,待他日功劳再大,再行封侯,未尝不可。”

“朕不会吝啬爵位,武将开疆拓土可以封爵,文臣抚境安民也可以封爵,任何人都有机会。

以这三人之功,封赏侯爵虽然略显优渥,但也不会辱没了这等爵位。朕相信他们可以继续建功立业,让自己可以配得上朕给他们的封赏。

只要你的功绩足够多,侯爵可封,公爵可封,王爵朕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朱由检说道。

一时间,群臣心中思绪又多了一些。

大明自开国一来,除了随太祖征战的那几位,还没有其它的异姓王。

如今皇帝竟然还要封赏王爵,而且还不只是针对那些武将,文臣也是有机会的。

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机会,谁又不想搏一搏呢?

朝会很快就结束了,就在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一个小太监过来,给王承恩递了几句话,王承恩把话呈递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闻言顿时面色一喜,起身说道:“诸位爱卿,今天晚上大家都到外环东街,朕邀请你们看一看大明的第一盏电灯!”

这番话让诸位大臣一阵的发懵,不知道皇帝究竟在说些什么。

电怎么能够和灯组词呢?难道电还能够当灯使用吗?

但皇帝邀请,他们当然是在这天晚上早早守在了外环东街。

所谓的外环,就是原本的京师之外建立起来的住所构成的区域,以京师城墙为界,划分了内外环。

外环大部分都是工厂,商业街,新式学堂之类的新鲜事物,建筑风格以简谐为主,更加贴近于现代化。

外环东城区是有名的“学区房”,是京师大学堂所在的地方。

此时,就在东城区广场上,站满了人。

大家安静地等待着高台上的某个人,去做出一件事。

崇祯元年十月二十八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

不是因为这一天朝廷收到了三条北方的捷报,而是因为这一天,有个人会给大明带来光明。

宋世明感觉到很紧张,虽然已经验证过,但此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尤其是皇帝和朝堂上的大臣们也都来观看,还是让他感到有些压力。

直到他看到了人群之中对他微笑的萧升,而后镇定下来,开始摇动一个机器。

(sdingdiannn/ddk42309595/72116515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