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许褚当小弟开始 > 第139章 兖州之叛真相!

刘铄实在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种几近于机密的话题,曹操居然会对他敞开心扉?

难道是因为酒喝多了,没管得住自己这张破嘴?

不应该啊!

不论从面相上,还是从目前状态上,曹操都不属于酒后吐真言的角色才对,莫非他当真是在为自己的前途考虑?

这一刹那,陡然间让刘铄生出一抹“这朋友能处,有事儿他真帮”的感觉,不过仅仅只是一瞬,便烟消云散。

曹操可是名副其实的大奸雄,跟一个才相处不足两月的陌生人推心置腹?

这种事情别说是曹操了,便是刘铄自己,也不可能干得出来!

事出反常必有妖。

不管怎样,刘铄还是决心留个心眼,这样的话听听就ok,充其量只做参考,但绝对不能太过当真,否则后悔药可没地儿买去。

当然了。

该配合的演出,总是要过得去的。

刘铄举起食案上的一樽酒,小呷一口,轻声回应:“孟德兄,你这话有些不太妥当吧?刘使君心怀国家大义,作为汉室宗亲,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前来讨董。”

“单凭这一点。”

言至于此,刘铄的声音变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我刘铄佩服!”

然而,曹操只是哂然一笑,双目炯炯地凝视着刘铄:“子明你不也是汉室宗亲?这句话若是用来形容你,自然毫不为过。”

“可是刘岱?”

曹操依旧摇了摇头,丝毫没把刘岱放在眼里:“勇气倒是有,可胆略与能力差点,压根配不上这句话。”

能得到魏武大帝曹操的认可,刘铄当真是受宠若惊,赶忙一揖:“孟德兄谬赞,铄如何承受得起?”

“不过......”

话锋一转,刘铄再次将话题引回到原本的轨迹:“铄依旧坚定的相信,只要咱们肯努力,盟军仍然可救,讨董虽然耽搁,但邪不胜正,胜利必将属于我等。”

“呵!”

曹操再次发出一声哂笑,捧起面前的酒樽,一饮而尽:“子明啊,该说的话,操已尽言,总之你自己把握,各路诸侯没你想象的那般简单,你切记小心行事。”

“也罢。”

言至于此,曹操腾地起身,朝刘铄揖了一揖:“今日酒宴甚善,皇宫食监的手艺不错,感谢子明盛情款待,天色已晚,操自回营休息。”

“孟德兄这是何意?咱们不是要不醉不归,抵足而眠吗?”刘铄赶忙起身挽留。

“再找机会吧。”曹操摆了摆手,婉言拒绝,“今日差不多了。”

“孟德兄—!”刘铄急忙追出去。

“子明放心,我没喝多。”曹操笑笑,一步一晃悠地走着。

“哎呦。”刘铄搀扶着曹操,“在我营中住下便是,现在回营,岂不让你营中的弟兄笑话我刘铄不懂待客之道?”

“他们敢!”

曹操这张嘴是真的硬,俩眼珠子本来就小,在酒精的刺激下,更是疲沓地快睁不开了,即便现在努力瞪着,依旧只是一条狭窄的线而已。

“好好好。”

刘铄勉力答应着,招呼许褚准备马车,亲自将他搀扶上去后:“仲康,务必要把孟德兄平安送回大营,交给曹仁,明白吗?”

“主公放心,交给末将便是。”

许褚把车帘放下,坐在马车前,拍着胸脯保证道。

“快回去吧。”

刘铄摆了摆手,示意许褚离开:“慢点,别把孟德兄颠着。”

“好嘞。”

许褚简单答应一声。

旋即。

掌中皮鞭震响,策马扬蹄而去。

望着马车缓缓驶出辕门,直奔曹军营地而去。

刘铄长舒了口气,径直返回中军大营。

今日与曹操的会面,现在仔细回味,才真正感觉对方话中有话。

曹操虽然说了很多不应该说的话,但实际上,全部避开了重点,而真正涉及到要害的点,却又浅浅提及,不做过多解释。

显然!

他是在提点自己。

虽然,刘铄不知道曹操是出于何种目的,但不得不承认,曹操看问题的抢点很准,全都是极其致命的问题。

如果不是刘铄对自己的处境心知肚明,这些打着哑谜的暗语,他还真的有些听不明白,跟这帮三国大佬沟通交流,可真特么费劲。

“曹老板。”

刘铄回到内帐,躺在床榻上,翘着二郎腿,盯着漆黑的军帐顶棚,脑海里不断翻腾这段历史,同时结合曹操的那番话仔细揣摩。

历史上的东郡从来都不太平,自从桥瑁与刘岱火并后,王肱便成了东郡太守,后来遭遇了黄巾围城,王肱不敌,最终被曹操钻了空子。

要知道,曹操东郡太守的职位,可是袁绍表奏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个时期的曹操,是袁绍忠实的马仔,相当于袁绍在兖州扶持起来的小弟。

而曹操能在兖州混得风生水起,最终令刘岱忌惮,被迫与百万黄巾决战,不幸战死沙场,从而令曹操一举登上兖州牧的位置。

这似乎......

也不应该是巧合。

而成功晋升兖州牧的曹操,野心同样膨张起来,南征北战,攻城略地,实力竟是一天强过一天,一日赛过一日。

或许,便是在这个时候,袁绍产生了养虎为患的隐忧,想要更换自己在兖州的代理人,因此这才有了曹操职业生涯中的滑铁卢:

兖州之叛!

从表面上看,引发兖州之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曹操诛杀了名士边让,但若当真是这样,按理来说,兖州之叛的发生会更提前才对。

可偏偏,直到一年以后,在曹操倾巢而出攻略陶谦时,兖州才发生了叛乱,这样的规模根本不像是在为边允报仇,明显就是一场政变。

再从参与的人员上来分析,东郡守备陈宫、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人,尽皆谋反叛变,迎立从河北南下的吕布为主。

可惜,那个时候袁遗已经战死,否则必定还会增加一个重要的成员,届时的成功率必将更大,或许曹操当真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仔细分析上述人员,张邈、张超自不必说,从讨董时起,便是袁绍的铁杆粉,而吕布则是从河北南下,他若没有袁绍的人脉,怎么可能得兖州全体拥护?

至于州牧府的某些属官,毫无疑问,是袁绍安插进来的人,至于陈宫如何,刘铄暂且不太清楚,但他与边允关系密切,或许当真受了边允的影响。

......

总之,在刘铄的心里,曹操诛杀边允,只是兖州之叛的导火索,幕后真正的操控者,必是袁绍无疑。

正如曹操所言,自己只有背靠袁绍这杆大旗,才可能在东郡站稳脚跟,跟着刘岱这个光杆司令,前途必定渺茫。

(sdingdiannn/ddk29405083/8271132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