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家祖左宗棠 > 第19章:经济情况,海防建设

家祖左宗棠 第19章:经济情况,海防建设

作者:白社桑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03 13:14:29 来源:顶点小说网

新婚的左念微回了1趟娘家,但却不是为了其他,而是来关注纱厂的建设情况。

张善若很漂亮,知书达礼,性情温和,对于新事物也不排除,短短的几天相处中,左念微心中的担忧也彻底消除了。

而来到南通拜访了各路亲戚之后,左念微就迫不及待的找到了张謇,向他咨询江南纱厂的情况。

不过好在张善若并没有对他这些动作抱怨什么。

至少,左念微没有看出来,但左念微也不会就这么把张善若留在家里,这样对她并不好,对自己也不好。

没有好家庭,不会有好的事业,2者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左念微准备在上海开1座女校,让张善若去学习学习,也好创造1些共同语言。

而左念微的工作重心依然是在工商业上,如今南洋靠洋务1年的纯收入大约是200万圆,即33万英镑,完全比不上两位财神爷胡雪岩和张振勋。

左念微本身也并未对洋务的“求富”抱有什么希望,所谓的官督商办,实际上只不过是以官侵商、以官压商的1种手段,商人和工厂主无法获得独立自主,就更遑论发展进步了,这与国家资本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官督商办,实际上还是两千多年前周代的那套逻辑,即“工商食官”,民间商业遵循的是官场规则,而不是市场规则,因此商人追求的是垄断和地区隔离带来的收益,而不是物质生产本身的收益。

因此,这次左念微来这里,除了视察纱厂的建设工作,也有意继续推进监管制度的改革。

自由主义在后发的被殖民国家是行不通的,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须有国家力量的强力干涉,但这个干涉的度该保持在什么地方,还有待继续观察。

与日本的战斗中,最关键的其实就是3条,军事、经济和外交。

而其中,对于南洋来说,经济又是最为关键的。

南洋不是日本,我们不能发行债券,我们能依靠的只有地方财政、自己挣钱和借钱。

地方财政最多只够海军平常的训练和开销,装备的维护和更新都要靠南洋自己。

但有明确目标的战争,往往不是1条单行道,我们除了让自己加速,还可以猛踹瘸子的那条好腿,让对手慢下来。

日本的经济支柱就是他们的纺织业,同样,这也是南洋的优势项目。

历史上,日本的纺织品大量使用中国原材料,在1886年后,这个数字将达到50%。

也就是说,日本近1半的原材料来自于清朝,并且大量返销至清朝。

这对于我国,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纺织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不亚于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英国人带来的冲击。

南洋与东南亚的华商关系密切,如张、黄、林等诸位南洋大华商都在福广两地拥有1定数量的企业,主要行业为纺织和制糖。

他们这些企业在名义上都属于南洋的1部分,所产生的利益都会上交1部分给南洋,算是另类的保护费。

但这些企业的数量还是非常少的,往往都要南洋出面,由南洋银行领头投资,然后分股。

这些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还要给大量地方官吏贿赂和当地手工业者的攻击,同时承受着3座大山的压迫。

不过,随着台湾建省,左念微又想到了1条生财之道。

由于闽台等地要防备日本,所以左宗棠上书请求截留1部分地方税收以练兵,朝廷在原则上是同意的。

同时,由于台湾刚刚建省,岛内建设不全,所以免除了当地3年的税款。

在这种情况下,左念微就在台湾扶持了1些企业,主要进行制糖、烟草、葡萄酒和纺织,引入了大量的南洋资本。

至于销路,那也不是什么问题,对于现在孱弱的工业来说,东南亚和国内的市场足够解决问题。

随着这些经济建设的开始,为了沟通闽台,大清第1家现代邮轮公司也成立。

光绪十2年(1886年)4月,台湾巡抚刘铭传组织了3艘300吨的货轮,往返闽台两地,传递公文信件。

随后,在左宗棠的主导下,上海海关第1次尝试与上海工部书信馆合并,成立上海邮政馆,同时任命薛福成兼管,原海关文案李圭、徐兴主持具体事务,开通了“上海—苏州—江宁”、“上海—天津”、“上海—厦门”、“厦门—广州”和“上海—香港”,这5条线路,同时还令电报局,轮船招商局和南洋航运公司1起承办。

而在北方,李鸿章也任命盛宣怀主管天津邮政馆,开通了“天津—上海”、“天津—济南”、“天津—西安”、“天津—盛京”、“上海—武汉”和“天津—京师”这6条海6线路。

李圭本热曾在光绪2年至美国参加费城赛会,在费城见识了美国的邮政系统,并与南洋组织的留美学生徐兴1起潜心考察,指出邮政“裕国便民”。

为了办洋务,朝廷曾经派遣了1批留**童,但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各地督抚大员也渐渐招揽1些留洋学生来帮助办理洋务和海关等内容。

于是,在左念微的推动下,光绪5年(1879年),1批船政学堂的学生赴美留学,随后李鸿章等人也及时跟进,将同文馆、天津学堂等新式学堂中的少量优秀学生派出去学习。

徐兴就是这些人中的1个,在结识李圭后,两人就1同考察了美国的邮政系统,并且在光绪十年(1884年)翻译《香港邮政指南》,准备以香港的邮政为师,建立新式邮政。

但朝廷的反应很冷淡,直到最近开始大办海防、重整武备,朝中财政捉襟见肘,这才想起邮政“裕国便民”的好事,想要建立中央邮政局,试图以此来增加收入,维持海防建设。

但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赫德又跳出来了。

第2次鸦片战争后,在清廷与各国签订的《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中,均有清廷需为缔约国代递信件的条款。

此举不仅使清廷逐渐接触现代国家义务观念,亦促使其开始在体制内增设新的功能、催生新的体制以应付困境。不过,新知新制与传统体制之间甚难前后接替、1蹴而就。所以,总理衙门最初选择由海关兼办使馆文书传递,既保证由清廷职官体制对使馆文书传递的掌控,又避免主管邮驿的兵部对此事的抵拒。

而就是这1权宜之计,最后导致外籍税务司长期掌控邮政利权,现在特意跳出来指手画脚,最后,由于朝中的反对派和外国因素,在中央设立邮政局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只保留了上海和天津的邮政馆,其余地方的邮政依然由海关进行,民间不准开办邮局,津、沪两馆盈亏自负,朝廷不会拨款,也不过问经营,只抽1成收入作为税收。

不过唯1的好处就是把海关的邮政体系给捅出来了,总税务司除了关税,还要再往户部交1笔邮税,尽管不多,但每年也有十几万两。

但邮局的建立还是对传统的驿站体系造成了1定的冲击,兵部虽然名义上仍然谴责天津、上海两处邮政馆“每每侵夺官驿之权”,但实际上身体却很诚实,天津邮政馆运行不到3年,就在盛宣怀的带领下暗中接手了直隶、山东、陕西、山西和河南5省4成以上的驿站的传递任务,同时开通了天津至宁波、杭州、福州和长崎这4条海上线路,每年为户部和地方节省了数十万的开销,并贡献了十多万两的税收,得到了户部的大力支持。

而在南方,到了光绪十4年(1888年),长江沿岸和东南沿海十多座大城市几乎都有上海邮政馆的分馆,电报甚至直接从上海沿江架设到了武汉,相比于北方的6路交通不便,南方几乎全是靠水路运输,远比北方方便。

同样1起发展起来的,还有南洋航运公司,作为创立于1885年的实业,它在左宗棠和南洋华商的支持下迅速崛起,短短两年就拥有了十多条海运轮船,资本接近百万两,但相比于轮船招商局这种拥有数百万两资本的巨头来说,南洋航运公司只是刚刚会走路而已。

而津沪两地邮政在每年为户部贡献3十多万两白银税收的同时,也有力的支持了海防事业的发展,因此光绪十3年(1887年)4月朝廷决定在1888年进行1次阅舰式,并且规定3洋海军每隔3年要进行1次联合演练,称之为小阅,每隔5年进行1次海上阅兵,称之为大阅。

届时,朝廷会专门委任大员前往观看,3洋水师也需要进行1次演练。

为此,北洋、南洋和粤洋都保持了高度的关注。

1887年底,南洋海军的两艘巡洋舰宁海、平海抵达上海,南洋水师提督杨昌濬带领南洋水师全体官兵两千余人,在江阴军港欢迎。同时规定宁海号为南洋水师旗舰,任命南洋水师右翼长邓世昌代理宁海号管带;南洋水师左翼长萨镇冰代理平海号管带。

1888年1月,在福州船政局建造的龙威号岸防铁甲舰正式宣告建成,次月入役,陈英担任龙威舰代理管带。4月朝廷的任命书下达,3位管带转正。

1887年6月,粤洋水师旗舰广清号与同级舰广济号前往福州船政局加装铁甲,更换武备。广清、广济,即是开济、镜清两艘铁肋木壳巡洋舰,这次前往福州船政局附加了舷侧铁甲,这些铁甲由徐州煤铁总局生产钢—熟铁装甲,尽管看起来还很落后,实际上也很落后,但配上这1艘落后的混合动力木壳巡洋舰,还是足够的。同时,两艘战舰还加上了两门47mm哈奇开司机关炮和6门11mm十管格林机关炮。

1888年1月,粤洋水师订购的广元级鱼雷巡洋舰广元、广亨入役,4月,程璧光担任广元舰管带,林国祥担任广亨舰管带。

而甲午战争中逃跑的广甲舰管带吴敬荣,现在是粤洋水师广武号巡洋舰的管带,即原南洋水师超武号巡洋舰,不过巧合的是,超武舰与历史上的广甲舰可以算是同级舰,只不过广甲是威远级的改进版。

而北洋水师作为前5年朝廷的重点扶持对象,声势最为浩大。

随着1887年底,经远、来远,两艘装甲巡洋舰的归国,北洋水师也宣告成立,丁汝昌担任水师提督,但副提督却有两人,分别是英国人格雷森和德国人汉纳根。

1887年12月,北洋水师例行前往江南造船厂和福州船政局检修和维护战舰。

每年秋冬时节,北洋舰队会由旅顺和威海卫南下,驻泊厦门等地过冬,这也是为了方便舰队中大批的闽籍官兵返家省亲。

此外舰队有的时候还会南下至广州、香港、坤甸等地。

这时候的兰芳共和国虽然在实质上已经被灭国,但依然还有1个傀儡政府,名义上向清廷朝贡。

而到了春天来临时,北洋舰队便从南方北归,往往会顺道访问朝鲜和日本,甚至是海参崴。

南洋海军很少北上,但每年都会南下前往越南,并在岘港停留1段时间,以威慑法国和越南的亲法派,同时,每隔两年还会继续南下到访坤甸、新加坡、巴达维亚、旧港等地,以保证南洋(东南亚)华侨华商对于南洋海军的信任和资金支持。

而粤洋水师缺乏太多的远航能力,最多也就是远航至南海边缘。

面对南下的北洋海军,南洋海军也表示了充分的善意,海军的高级将领们大多认识,私交也都不错,所以相比于南北洋糟糕的关系,海军之间倒是关系不错。

南洋海军特意派出了,宁海、平海、龙威、南琛、南瑞5舰,列队于吴淞口外,对北洋定、镇、致、靖、经、来、济7舰进行对等接待。

“丁军门,欢迎欢迎啊,哈哈。”杨昌濬跟丁汝昌抱拳道。

“我们这些大雁又来叨扰你们啦。”丁汝昌也与杨昌濬寒暄道。

而他们身后的左念微、邓世昌、萨镇冰、刘步蟾、林泰曾也相互敬礼。

在1阵商业吹捧之后,北洋舰队在左念微和领航员的引导下进入江南造船厂,刮底刷漆,检修船身。

在这1系列舰船养护工作进行的同时,丁汝昌等人也在杨昌濬的带领下前往江阴军港游览参观,交流训练作战心得。

北洋拥有定镇这两艘铁甲舰、战列舰,所拥有的经验是南洋水师不能比拟的。

晚上,杨昌濬还组织了1场宴会,为北洋的官兵们接风洗尘,宴席上,众人把酒言欢,其乐融融。

【作者题外话】:这边本来还有些内容,但是我想了1下,还是将具体的种田剧情给隐去了,满清治下没有大的动作,逃不出1个基本框架

(sdingdiannn/ddk12767391/3670584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