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三国:我要一步一步,成为最高 > 第109章 处置扶余

想着即将就要有一位王者陨落在他剑下,这让史阿十分的兴奋,他迫不及待地冲进去,追到逃跑的扶余王。

“不......不要杀我!”

“扶余的珍宝和女人随你挑选,不要杀我!“国王尉仇台面对史阿的夺命剑,连连退步,身体颤抖着。

“大王!”

这时,扶余王妃跑出来,来到国王尉仇台身边。

史阿长剑毫不留情,刺向国王尉仇台。

咻!

清脆的剑啸声乍起,长剑在夜空中闪耀,锋芒毕露,杀气腾腾!

千钧一发之际,尉仇台把他的王妃一推,撞向史阿的长剑。

刺啦!

扶余王妃,即公孙度的宗族之女被刺穿胸膛。

“啊!”

“你给本王死吧!”国王尉仇台趁此时机,挺剑劈砍向史阿。

史阿拔剑出来,扶余王妃倒地而去,他身影一闪,避过尉仇台一剑,反手一剑划过他的脖子。

唰!

冷冽的剑光闪过,一抹血花在夜空绽放,一代帝王就此殒命!

此时,外面的护卫营杀进来。

“史阿统领,你那边如何?”

“我已解决扶余王-尉仇台,你们的情况怎么样?”

踏踏踏......

几十护卫营蜂拥而至。

“典将军与高顺将军所向无敌,正在绞杀王宫抵抗分子。”

史阿听罢当机立断,“砍下扶余王与王妃脑袋,前去告知扶余国,都城已被我们大汉军队征服,立即投降,不得反抗!”

士兵砍下两人脑袋,清洗干净后骑马游城,所过之处扶余士气全无,纷纷放下武器等候审判。

当然,也有负隅顽抗的,被李三带人当场斩杀,血溅当街,无人再敢反抗,毕竟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当夜晚,整个扶余王城尽在掌控,百姓和贵族瑟瑟发抖。

他们仗着地域偏远,肆意进攻大汉,如今却是被李轩以雷霆手段收拾。

......

两日后。

辽东襄平城。

李轩在城里接到李三加急军报,请问如何处置扶余国王城?

他把书信递给旁边的戏志才,“志才,你来说说看,我们应该如何处置扶余?”

戏志才见李轩胸有成竹,忙拱手道:“还请主公示下?“

对于这些边境小国,李轩想的是殖民。

至于像很多三国小说里的纳为大汉的领土范围,开疆拓土,可如此一来扶余百姓也成了大汉百姓,他治下的子民。

自己治下的百姓都吃不饱饭,大汉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李轩可没空去养扶余的百姓。

再加上扶余属于侵略者,凭什么对他们仁慈?

且扶余地域严寒,人口数量少,也无人踏足,根本发展不起来,如同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等哪天他一统天下,大汉人口膨胀,再移民过来,把扶余纳入统治范围不迟。

“志才,我是这样想的,把扶余的金银珍宝、粮食全部运回辽东,毕竟咱们不能白白出兵灭国后什么都不干。”

“还有扶余贵族的钱粮全部清剿,务必不留一颗粮食给他们;扶余的百姓全部成为奴隶,一年耕种土地,只留自己的口粮。”

戏志才听后还能接受,他不是腐儒,不会变通。

就是......还是惨!

“另外一件事,由你来封写奏章呈给朝廷,就说公孙度自立为王,不听号令,攻击大汉州郡,已被我军剿灭,表崔琰为辽东郡守。”

“意思就是这个,但是你要发挥想象力,把公孙度写成比纣王还恶毒,比费仲还奸佞。”

戏志才嘴角抽抽,“诺!”

他下去挥毫泼墨,把处置扶余的方式写下,让锦衣卫送去给李三,又写一封奏章送去长安城。

李轩则是去查看心爱的马匹。

自从戏志才和徐晃、张辽回来,他整日里就看那些牛羊马,乐得合不拢嘴。

这天,右北平太守公孙赞也来信,要与李轩交好,共同对抗乌桓。

“公孙将军深明大义,令我佩服,他的好意我知晓了,请使者回去转告公孙将军,我与公孙将军本是盟友,理应互相照应。”

“李使君之意,定回去转告公孙将军!”

“......”

见过公孙瓒使者,下人又汇报,半岛各国使者到来。

自从扶余被灭之后,消息传开,令各国惶恐不安,纷纷遣使朝贡。

“李将军威震海内外,比公孙度更甚,我等心悦诚服,愿意就此朝贡,缔结双方友好。”

李轩面无表情,“双方确实可以友好合作,你们国内都不能阻止我方商人入境做生意,若是发现对我方商人不公,大军即可进发!”

“还有,今年的收成日即将到来,年底之前把今年的供奉送来襄平城,由崔琰太守负责与你们交接。”

崔琰站起身来示意,而后李轩就撤了,让崔琰和戏志才去应付使者。

总算是拿下整个辽东,还把周边异族慑服,可以安心发展了。

虽说辽东是苦寒之地,人口稀少,但黑土地遍地,土壤肥沃,很适合农耕。

李轩打算在辽东推广水稻种植,把整个辽东打造成为“北方稻米之乡”。

当然,这些都慢慢试验,试验出在辽东种植的水稻才能大规模推广,明年就先搞试点,后年就大规模发展。

想着辽东的发展之事,李轩伸了伸懒腰,终于把辽东战事结束。

会见各国使者后,他和崔琰、戏志才商量关于辽东的发展问题。

种水稻?!

崔琰和戏志才面面相觑,水稻那不是南方才有的吗?

“主公,虽然说辽东也有水稻,但那是少数部分,不成气候。”

李轩笑道:“正因为是少数,才要发展成大多数。”

“辽东这地方,4、5月开始插秧,10月左右可以收割水稻,一年种一季。”

“咱们可以这样,水田种水稻,旱田种黍米,都不耽误。”

说到这里,他看向崔琰,“季珪,明年你任务重,把南方各种稻种带回来,春耕时都要实验一下,看看哪种水稻适合在辽东种植,后年大规模种植。”

“诺!”崔琰知道李轩不时有惊人之举,但是往往都很合理,因此答应下来。

(sdingdiannn/ddk59272556/3670575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