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道途孤城:少年将军与北戎之谜 > 第6章 道士下山,将军哀伤

墨林心意已定,背上竹篓,白猫安然入睡。手中握着一把桃木剑,剑柄上一朵未完全绽放的桃花,带着几分粗犷的美。

他向来行事果断,说走就走,毫无犹豫。

小和尚双手合十,跟在他身后,陪他走到下山的小径,轻声道:"我和师傅徒步而来,累倒了三匹骆驼,两只毛驴。你独自下山,没有坐骑,如何长途跋涉呢?"

墨林微启眼帘,神情平静如水:"这不成问题,山下有一匹老马,曾随家师走过红尘。小时候我喂养过它一次,自那次分别,已有十三年。这次重走旧路,它是最合适的向导。"

小和尚听后微笑,想问那老马还有多少力气,但终究没有开口。

渐离和他又交谈许久,小和尚不知老和尚身在何处,反正也没什么去处,便决定留下静修。渐离对此也感到欣慰,回去为他换了一身道袍。换装后的小和尚,光头青衣,渐离调侃道:"非佛非道,不伦不类!"

小和尚摸着戒疤,略带羞涩:"生者食米,死者化灰,有何区别呢?" 墨林点头赞同。小和尚指向白猫:"它有名字吗?"

墨林摇头:"我觉得它是我的猫,而我师弟坚持认为这是他的猫。他从小就爱抢我的东西,他曾给它取名叫麻仓,但我从不理睬,所以到现在它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既然以后要朝夕相处,有个称呼总是好的。" 小和尚坚持要给它命名,墨林看着白猫,略微思考:"那么,就叫它‘往复’吧。"

渐离闻言,指向无字碑的方向:"周师兄,你还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吗?"

墨林回答:"路还没开始,心中自然有疑惑。"

无需多言,墨林大步流星地迈向下山的路。回头望向灵山之巅,渐离和小和尚的身影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视线中。

山上,小和尚和渐离并肩俯视,看着那位年轻道士的青衫在云雾中渐渐模糊,直至消逝。小和尚模仿渐离做出道家的手印,一会儿又换回合十的手势,这才感到一丝自在。他指着山脚下问渐离:"你的周师兄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他的师傅要限制他的行动?"

渐离摇头:"无人知晓,墨林和墨旋师兄在我还是婴儿时就抱着我上山。我不清楚他们和师傅的往事。但他和墨旋师兄一样,也像葛师父一样,就这样突然出现,又突然离开。"

小和尚低诵佛号,朝下望去,只见雾气弥漫,再难寻觅踪迹。他凝视片刻,启唇诵读:“变幻莫测如云,法则无常,人非永恒,事无定数。”

“如此甚好。”小道童笑容满面。

下山途中,墨林轻轻抚摸着白猫,未对渐离留下一句离别的话语,更无矫揉造作的姿态。他就这样冷漠地离去,然而脸上却显露出与世俗红尘相符的平静。

行路间,他与白猫交谈,言语奇特,所幸无人能懂:“呵,若世人离别皆能如我般豁达自在,世间岂不是能少许多痛楚煎熬?”

归去来兮依旧沉睡,无任何回应。

然而,当墨林步出山岭,一股微妙的奇异气息扑面而来。

每下一层山路,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墨林足下,云雾消散,飞鸟奔逃;越深入山谷,烈日暗淡,星辰微弱;走到半山腰,山峦隐匿,猿啸虎吼,树木断裂!

这是不周山三十年一次的天灾,墨林避开灾祸,步伐稳健如初。他的发簪依旧歪斜,双眼半开半阖。白猫依然深睡,与周遭的混乱格格不入。

“呵,你说是我下山改变了滚滚红尘的潮流,还是这纷乱动荡的世界,刻意塑造眼前的景象以迎合我?”

归去来兮依旧沉睡,寂静无声。

山中时光静好,行路的日子单调乏味。他偶尔远眺日月交替,俯瞰江河蜿蜒。不周山是神州大地的峻峰,目光所至,尽是江山瑰丽。

在第五日的下午,他走到半山腰,遥望到一条壮丽的江流。江边孤城,大军环伺,气氛紧张如暴风雨来临前夕。

一道黑色的影子从城后蔓延而出,沿着江水直入黑压压的军队。他揉揉眼睛仔细看,原来是一具具漆黑的棺材,密密麻麻地漂浮在江面上!

接下来的数日,随着他不断下山,山下的景象越发清晰。江上的棺材奇观又出现了几次,道士并未在意。毕竟他曾做过挖师墓的荒诞事,这样的怪异场景对他来说早已不足为奇。

十三日后,墨林离开了不周山,在山脚下找到一个驿站,于马厩内发现一匹老马。

老马看到墨林,泪水盈眶,墨林轻轻抚摸它,感慨万分:“拐子,多年不见,你的体态依然那么迷人。”

老马轻嘶一声,马厩边站着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满脸油腻。他看见墨林,惊讶了许久,直到墨林轻轻拍打他的背部帮助他平息呼吸,脸色才稍有缓和。

“是谁让你下山的?我就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

壮汉叽叽喳喳喧闹,墨林淡然一笑,仿佛他们早已熟识:“初次相见,咱俩矮得连马棚的槛都碰不到。转眼间,我拔高了,你壮硕了,真是人向上攀登,脂膏横向流淌。”

“你这是胖得有福气,不过当时你满身伤痕,吓得我魂飞魄散。”壮汉抚摩着腰间的赘肉,脸上仍残留着惊恐的痕迹。

墨林闻言,面色稍显庄重,言语中少了些许戏谑:“你清楚,有些人的踪迹我必须追踪,有些责任我必须承担。”

壮汉深邃的目光中闪烁着理解,二人默契地相视而笑。他轻轻按住墨林的衣角,语气变得沉重:“别忘了找回真正的自己。别嫌这话多情,我也想了解你身上那些奇特的经历!”

墨林微笑回应,随即翻身上马,不再注视壮汉。他手持桃花剑指向南方,策马疾驰,离开了驿站。

“拐子,咱们去富饶的中原!”

墨林没意识到,自他离开不周山的那一刻,天际降下三千火流星,人间遍地绽放莲花。

世道,已然变迁。

不周山,自古以来就是支撑天地的地方,山脚下,广阔的世界各具特色。

这是西梁历一六二年,北戎历鸿灵十三年。红尘世界以长江为界,北有十二国并立,南有七雄割据。十九个国家大多以州府为名,共同尊崇西梁城为天夏公主。

墨林离开不周山一个多月后,中原的琅琊山。

琅琊山下有一座城堡,位于北戎国的边界,名为金镛。

西梁城,是中原的第一大城市,十九国皆以其为首。金镛城则是北戎国的边陲,由于北戎国的大礼官冰变背叛,不再臣服西梁,于是,在北戎历鸿灵十三年七月,被西梁军队包围,至今已逾两月。城内资源殆尽,却仍无法摆脱困境。

西梁历一六二年,北戎历鸿灵十三年七月五日,烈日炙热。

城墙之上,躺着一名年轻将领,身披白色绣花的红袍,未披铠甲,豪饮三桶酒。身旁立着一根红缨枪,腰间挂着一支判官笔。喝完酒,他将坛子扔向城门口堆积如山的尸体,悄无声息地滚来滚去,最终停在一颗头颅的嘴边才停止滚动。

将领:“我的士兵牙齿真好。”

城下,五万西梁铁甲军冒着严寒,长矛如林,遮天蔽日。人群中走出一员将领,胡须飘飘,身旁立着一杆乌黑的钩镰枪,枪尾深深插入土中,地面龟裂。老将将胡须放在钩镰的锋刃上举起,随后微微抬头,丹凤眼清澈明亮,墙上将领的形象清晰可见。

老将:“宁远,还认得老夫吗?”

宁远倚靠在城墙边缘,邪魅一笑,瞥了老将一眼,接着打开另一壶封存的酒:“佘老夫人,怎敢忘记。”老将闻言颇为欣慰:“既然认得我佘穆庄,为何还要如此固执?”

"你认为我除了顽固之外,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宁远斜睨着佘穆庄,后者深思熟虑后,摇头回答:"这座城已经腐朽至极,你明白吗?"

宁远大口吞咽辛辣的白酒,三杯下肚后,言辞更加坚定:"我清楚这城无法坚守,但如果我放弃它,那就更加无力了。"

"总比丢掉性命要强。"佘穆庄流露出惋惜之情,而宁远却无所谓地晃了晃酒壶:"淡如水的三担酒,不如烈酒的一勺!"

佘穆庄凤眸微眯,注意到将军手中的酒壶:"你喝的是城中的酒?"宁远毫不在意,只是看着佘穆庄的目光中带着一丝寒意:"当然,我平时别无所求,唯有这烈酒,始终品味其源头!"

他特意加重了最后一句话的语气,佘穆庄听出了弦外之音:"那么你觉得,这酒的根源品质如何?"宁远听到这里,语气转冷:"后劲深厚,难得一见!"

老将军对此显然很满意,他轻抖手腕,身边的长枪嗡鸣颤动,自沙地中跃出。挂在钩镰上的半截胡须被利落地割断,佘穆庄面色平静,右手接住,身旁副将恭敬接过,立即上马离去,将胡须展示给全军。

佘穆庄:"老夫一生敬重忠勇之人,你的日子不多,我会给你几分面子。一个月后,老夫会来夺取此城,希望到时你能举杯共饮,将军的牙齿和你的士兵一样坚硬!"

宁远醉眼迷离,倚在城墙上,指着佘穆庄狂笑不止。他笑了许久,也喝了许多坛酒:"你在可怜我?"

"多心了,老夫是要让后世人记住,金墉城上有一位绣花将军,曾经醉卧城墙,狼毫红缨守护边疆!"

当天,西梁军后撤十里,扎营安顿。宁远在城墙之上借酒消愁,足足喝了三天。

第三天,金墉城门前,一匹拐子马静静地站立。马背上坐着一位年轻的道士,怀中抱着一只白猫,慵懒地对着城头喊话挑战。

"道士墨林,欲过金墉关,前往厚土诸国,还请通行便利!"墨林说完,温柔地抚摸着白猫:"兮,你看城墙上的那个醉汉,他活得比你还糊里糊涂……"

话音刚落,一支金翎箭稳稳地插在墨林面前的土地上,接着传来一声回应:"丧家之犬确实该如此,不过自家人说说无妨,外人讲究起来,我可就不客气了!"

墨林抬头微笑,眼睛半开半闭:"既然你是个讲究的人,那么你的这座城池,值得我好好讲究一番!"

(sdingdiannn/ddk58196305/3670585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