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道途孤城:少年将军与北戎之谜 > 第86章 银针验血辨真假

贺华黎听了,脸上挤出笑容,心里却不高兴。他给了宁远和另一个人一些疗伤的药,然后转身带着禁军走了,留下两人独自面对空旷的大道和呼啸的风声,显得格外孤寂。

然而道士却对此感到满意,招手让宁远跟上,两人走进皇宫,用力关上了沉重的宫门。外面的风声如同鬼哭狼嚎,像婴儿的哭泣,但这一切都与宫内无关。现在的长乐仙宫里,除了浓重的尸臭味,没有任何生机。

他们俩敷药包扎伤口,宁远先帮墨林处理,然后草草地给自己缠了几圈。墨林看着他,笑着帮他仔细清理了一遍伤口。

两人的伤都不轻,虽然都是皮肉之痛,但痛就是痛,得忍着。不过很明显,墨林的耐受力比宁远强多了。

"道长,这尸臭你能忍受吗?"

"我在蚕洞里浴血奋战,比这恶劣多了。所以这点死气,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那天那些百姓为什么会死,而道长你却活了下来。"墨林笑了笑:"你是希望我死在洞里吗?"

"不是,我只是困惑。"宁远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说实话,我也不清楚。我和墨旋从小在不周山上长大,每次遇到危险,受伤的总是我,但最后安然无恙的也是我。"墨林讲述着这些往事,像是在述说一种诅咒,但他的表情却很平静,大概是因为他是对着宁远这位将军讲述,除了眼前这个人,他不会跟其他人提起这些。

至少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告诉任何人。

"我来到人间后,也没能逃脱这个规律。我多次经历生死,无论是在蚕洞还是凤栖宫的古井,我都能够浴血重生,即使昨晚那样的情况,我们依然逃了出来。这真是命运的安排。"

"都是道长你有福气。"宁远让他别多想。

墨林摇摇头,指着宁远说:"我觉得是有贵人在帮忙。"

宁远大笑,随后皱起眉头:"不过说回来,昨天的羽人到底是什么来历,道长想清楚了吗?"

"不清楚,不过应该跟我有关,这种感觉没错。"墨林也在思考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是越想越觉得迷茫。

"我也想知道为什么,在凤栖宫的井下会出现师父留下的阵法,让我差点丧命,这也可能与我有关。但是这说不通,毕竟师父怎么会害自己的徒弟呢?再说,师父现在失踪了,我想找到他,他可能已经自身难保,哪有心思算计别人。"

宁远:"也就是说,除了我们现在调查的龙凤大案,还有其他的事情牵扯进来了?"墨林点点头:"所以,我们会觉得越来越混乱。实际上,宫里的案件是宫里的事,我身上的事情是我个人的事,分开处理就会找到答案。"

宁远问:“那我们就聊聊皇宫里的事情吧。陵阳城出现这么多怪事,道长有什么想法吗?”

墨林回答:“当然,我很明白贺华黎的想法。他也没料到事情会在短短十天内变得这么严重,否则他也不会这么慌乱无助。北戎国即将发生大事,这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和命运延续。所以在国家大义面前,案情的真相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但我还是要追查下去,因为这很重要!”

“是为了我们的太子吗?”宁远仍然一心一意地想着太子的安危。

“我不知道太子是否真的无辜。我这人很固执,只要心中有疑惑,就必须找出答案。如果太子真的是清白的,那么真相对他来说就至关重要。”

墨林并没有直接回答:“不久后,北戎国将大乱,太子到时候肯定会起兵参与。但赢得战争的关键不是军队的比拼,而是民心所向。他身为被流放的太子,如何能让天下人心归附呢?”

宁远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只要他证明自己没有杀害皇帝和太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太子之名起兵救国,而邺王和温侯俊则彻底成为乱党奸贼!”

墨林微微一笑:“就是这个道理。你的太子现在缺少的就是一个好名声,没有这个名声,他就无法继续这场战斗。”

宁远听懂后,恭敬地行礼:“多谢道长的指点!”

“我不是在帮他,我早就说过,如果你不忠于他,我不会插手他的事。”

墨林说完,便朝屋里走去,宁远振作精神紧跟其后:“道长,我们这几天都没怎么休息,要不要先休息一下?”

“这十天发生了太多事,谁能真正安心睡觉呢?”

两人边说边走到皇帝的龙榻前,一切都和平时一样。紫宸国公安静地靠在龙榻上,下半身盖着绣有龙的金色丝绸被子,身体僵硬,脸色苍白中透着微红,脸上充满极度的恐惧,难以形容。他的嘴角微张,流着口水,眼睛鼓出,圆睁着望向窗户的方向,半只手臂伸向空中,手指指向窗外,就这样,一动不动地停在那里!

墨林顺着紫宸国公手指的方向看去,目光落在窗户上。窗户半开着,外面斜斜地插进来一枝寒梅,末端落在桌子上的香炉孔里。香炉已经熄灭,后面映着一面古老的黄铜镜子。镜中的人影扭曲变形,无论谁照进去都会显得面目可憎。

墨林走近,和宁远一起向紫宸国公简单行礼,然后开始仔细检查房间的每一个细节。

“注意不要碰房间里任何摆设,任何一处都可能藏着破案的线索。”墨林说完,就站在原地,面朝紫宸国公,一动不动地开始仔细查看……

过了大约二十分钟,宁远见墨林还是一动不动,便走上前轻轻推了推他,结果只换来墨林一个白眼。

“将军,我还需要再看一会儿,你安静等着,别打扰我。”宁远低声答应,虽然不清楚墨林这样做的目的,但他一向都将墨林的话当作命令去执行。

过了一段时间,大约相当于一炷香的功夫,墨林开口说话:“帮个忙,让紫宸国公的身体往前倾斜一点,我要看看他的后脑勺。”

宁远惊讶地问:“为什么要这样做?”

“贺华黎之前提到,紫宸国公后脑似乎有伤,但又不敢随便碰,所以无法确定。如果不把尸体前倾,我们也看不出来。”

宁远疑惑地说:“可是这样尸体会移动位置,不会影响判断吗?”

墨林笑了笑:“将军照我说的做就行。我已经仔细观察了很久,记住了所有细节。我们稍微调整一下,检查过后,我能恢复现场原状的!”

听闻此言,宁远不再犹豫,两人找来白布包住手,以免留下指纹破坏线索。

紫宸国公的身体被小心地向前倾斜。然而,透过后脑的间隙看去,紫宸国公的后脑颅完好无损。

“怎么会这样,难道贺华黎在骗我们?”

“应该不会,就算只是随便说说,那个太监也应该有些依据。”

宁远问道:“道长还记得贺华黎当时是怎么说的吗?” 墨林回答:“他说的是尸检结果,应该是有太医检查过,可能用了银针探查穴位。毕竟那是北戎国皇帝,一般人不敢随便动他的身体。所以,紫宸国公后脑有问题,可能是颅内的问题。”

“从外表来看,紫宸国公的后脑没有任何外伤迹象。我是习武之人,如果有人动了手脚,我肯定能看出来。根据我的江湖经验,我不可能看错。” 宁远摸着下巴,十分肯定地分析。

“如果没有外伤,那就说明有别的原因。” 墨林毫不避讳地直接指出。

他站直身体,指示宁远把紫宸国公的尸体放回原位。接着,他沿着紫宸国公手指的方向看向窗外,走到窗前仔细查看每一个角落。

香炉已经冰冷,里面堆积着厚厚的灰尘,一团漆黑。一根寒杏树枝斜插在香炉里,香炉后面的黄铜古镜歪歪扭扭,工艺粗糙,映照出宁远和墨林模糊变形的影像,像极了鬼影。

“这里是暖阁对吧?” 墨林看着窗户前的灰烬,宁远点头确认:“紫宸国公的寝室,当然就是暖阁。”

“我想我大概明白紫宸国公的死因了!” 绿袍道士站在窗前,头上的簪子歪斜,嘴角勾起的弧度透着玩世不恭。

宁远倒吸一口冷气:“可你什么都没仔细检查啊!” 墨林说:“根本不需要,这个房间里到处都是破绽,答案就在眼前,无需再费心猜测。”

墨林指向旁边的桌子,慢慢解释说:“这桌子上的香炉,里面装的不是普通的檀香,应该是麝香加上砒石。砒石通常是装在砂罐里,用泥巴密封好,然后放在炉火里烧到通红,再拿出来冷却,接着和绿豆一起煮,最后磨成细粉,这可是剧毒的东西。”

宁远赞叹道:“道长知识渊博,真是学识丰富的人啊!”

听到这话,墨林的脸色反而沉了下来。他沉默了一会儿,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宁远见他表情不对劲,关心地问:“道长,你怎么了?”

“没什么,我只是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就是我刚下山时,为什么会知道这么多东西,我自己都不明白。”

宁远听了也没说话,因为这确实是个问题。

墨林想了想,还是想不通,干脆不再想了:“每个人都有秘密,这句话说得没错,我觉得我更厉害,把自己的生活都变成了秘密。这样说可能不对,准确地说,是我自己都不清楚,不清楚我是否真的活着。”

“那就别乱想了,我们说说刚才的话题,那些砂罐和炉火是从哪儿来的?”宁远有些担心,赶紧换个话题,不想让道士多想。墨林明白了,立刻指着香炉说。

“都在这里,你过来看看香炉里还有什么?”墨林揭开盖子,拿出一把灰烬,轻轻地吹气,灰尘飘散,留下了一些较大的颗粒。

宁远走近观察,但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墨林又开口了:“这里面还混了几种其他的东西,分别是火硝、硫磺、樟脑和松脂,这些都是易燃物!不过这些东西平时不会燃烧,但有了这面黄铜古镜,就能点着了!”

宁远疑惑地问:“道长的意思是镜子能聚光?但这镜子是紫宸国公的,如果早就知道危险,怎么会随便放呢?”

墨林回答:“这屋子正对着太阳,镜子能聚集阳光,很容易点燃香炉里的东西。你说得对,香炉里的东西加了易燃物,这镜子怎么可能没有玄机呢?紫宸国公生前已经病重,不能下床,所以身边总有人照顾,这很合理。凶手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悄无声息地杀害了紫宸国公。所谓的凶器,就是这面古镜、一支冷杏花和这个香炉!”

“会不会只是巧合呢?”宁远显然心存疑虑,毕竟这些东西看起来太普通了。

墨林却十分肯定:“这镜子根本不是紫宸国公寝宫的东西,你觉得这可能是巧合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宁远惊讶地问。

“非常明显,镜子的质量很差,根本不是用来使用的级别,能放在这里肯定有别的目的。一个皇帝用这么寒酸的黄铜镜,说出来也是流传百年的笑话,这是原因之一。”

宁远感到惊奇,接着指向那根冷杏枝:“这个又是怎么回事呢?”墨林说:“香炉里放的是易燃的东西,你还记得吗?”

宁远点点头。

“那些易燃而且剧毒的东西,离紫宸国公那么远,怎么可能会对他造成伤害呢?”墨林引导宁远思考。宁远回答:“是不是烟雾弥漫在房间里,就是这个道理?”

墨林纠正道:“不完全正确。如果是干燥的香炉,烟雾不会升腾,不会毒害到紫宸国公,也就是说,它的力量不够。将军,你想想平时行军时有没有生篝火?篝火旺盛时烟雾的气味是怎样的,篝火被水浇灭时又是什么感觉呢?”

宁远听了,顿时明白过来:“用水扑灭火,烟雾变得又浓又黑,闻了几乎让人晕倒!”

“就是这样。阳光照进镜子,加热了香炉,杏枝伸进香炉,外面虽是冬天,但暖阁里四季如春。冷枝受到暖和的温度凝聚成露水,露水沿着枝头流进炉内,表面上看起来诗情画意,但实际上,时间久了就会熄灭炉火,毒烟蔓延开来,紫宸国公无法下床,只能坐以待毙!”

宁远听完,又仔细查看了一遍桌上的物品。他微微皱眉,轻声惊叹:“一切都合乎情理,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但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墨林笑了笑:“将军变得更聪明了。没错,如果事情这么简单,就只有两种可能。”

“哪两种?”

“要么事情本来就没那么简单,要么就是有人故意让我们觉得事情很简单!”说完,墨林看着紫宸国公惊恐的脸,再次陷入沉思。

墨林静静地站在窗前,微风轻轻掀起他的袍角,如同云朵般飘荡。宁远没有打扰他,识趣地守在门口,不知何时手中多了一半的酒壶,他揭开壶盖,独自大口喝酒。

墨林闭上眼睛,片刻后慢慢睁开,看向紫宸国公,两人的目光交汇,一个充满恐惧,一个平静如水:“你看他的眼睛,我们刚才分析的逻辑,很多人都能看出来。那根冷杏枝肯定是人为放进香炉里的,而放树枝的手,是从打开的窗户外面伸进来的。”

宁远说:“这一点很明显,紫宸国公僵硬的手指正指向窗外,仿佛他已经看到了凶手。”

墨林接着说:“所以,凶手的逻辑我们已经分析出来了,但真正动手的人还得从紫宸国公身上找线索。”这话让宁远困惑了:“怎么找?人死了就像灯灭了,凶手也逃走了,哪里会有线索?”

“从他的眼神里寻找。仔细看看紫宸国公看窗外哪个位置的眼神。你出去站在窗外,朝里看,面对紫宸国公。”

宁远答应后,很快来到了窗外。他看着紫宸国公紫青发黑的脸,看了一眼就移开了视线:“他看见了谁,为什么会这么绝望?”

“那不是绝望,是震惊。”墨林神秘地笑了笑。

“他看到了他从未想过的人?”宁远试着问。

“他看到了他根本想不到的人。”墨林笑着回答:“这只是个猜测,还需要你来证实。你看着紫宸国公的眼睛,看看在哪个位置,你们正好四目相对。”

宁远一听,顿时明白过来,立刻开始对比。过了片刻,他踮起脚尖,眼神也稳定下来:“道长,就是这里,四目相对!”

“保持这个姿势,这就是凶手的身高!”

“这么魁梧的身高,凶手应该是个习武之人。”

“你想一想,我们认识的那些人,能悄悄来到这里不被禁军发现,又有这样身高的,会是谁?” 宁远毫不犹豫地说:“邺王!”墨林:“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又觉得不可能是他,因为一切都太顺理成章了。事情太顺利,往往有古怪。”

“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凶手没有亲自出现,而是找了江湖高手代劳?”李觉的推理有道理,但墨林坚决地否认了。

“应该不会,即使是江湖高手,要完全避开禁军也很困难。再看紫宸国公的表情,毒性是慢慢发作的。他不是因为中毒而惊恐,完全是看到凶手才感到惊讶。这其中包含了感情,如果是随便找的江湖人,和紫宸国公没有任何关系,他的表情不该是这样,应该是悲愤交加才对。”

“但从身高来看,肯定是邺王没错!”

宁远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墨林听后更加肯定:“你越这么想,我越觉得不可能。很可能凶手故意布置现场,就是为了让我们怀疑邺王!”

“但是证据呢?虽然紫宸国公确实朝这边看了。”宁远坚持自己的观点。

“所以,真相还是要从紫宸国公身上找!”墨林说完,回到了紫宸国公的身边:“将军,我的拐子马现在在哪?我的桃花剑呢?”

这个问题来得突然,宁远的回答也一样直接:“在鸿楼的马厩里,我师兄已经妥善安排了。桃花剑在我八师兄手上,他在taizi凉身边,taizi凉现在在陵阳城,在道长吩咐的店里。”

墨林点点头:“我的老马上有个竹匣,里面装着我的银针卷轴,我现在需要这些。”

宁远:“这个简单,道长稍等片刻,我马上就回来。”

说完,宁远不顾伤势,施展轻功,半个时辰后再次出现在窗外,手里多了一个锦囊。他递给墨林,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闪亮的医用银针。

“从太医那里拿来的!”宁远咧嘴笑了,笑容格外灿烂。

“好一个机智的强盗将军!”

“真是个受了不少好处的道士啊!”

两人相视而笑,墨林随即收起笑容,一脸严肃地开始给紫宸国公施针。全身施针完毕后,墨林挑出三根针递给宁远查看。

宁远仔细观察,发现这三根针上都沾有血迹,而且血迹各不相同,深浅不一:“这意味着什么呢?”

墨林解释道:“我就说这件事没那么简单,紫宸国公的尸体被人动过手脚!”宁远一听,惊讶地问:“我们刚才不是动过了吗?”

“没关系的,紫宸国公已经死了很久,我们现在动他不会影响判断。毕竟他体内的血液已经变质,组织也腐烂僵硬了。我的意思是,在紫宸国公刚死不久,尸僵还没完全形成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动过他的身体!”

宁远好奇地问:“请详细说说!”

“人死后,体温会逐渐下降,通常是从上到下,有的也会从下到上,这叫逆温。”

墨林指着手中的三根银针:“这三根针分别位于头部、丹田和脚踝,里面的血样都不一样。人死后血液会下沉,皮肤内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斑点,医生通常称为尸斑。如果尸体被移动过,尸斑的位置会改变,通过血样可以看出这些变化。因此,通过尸斑的分布和程度,我们可以推断出尸体被移动的程度!”

“那我们之前那次移动呢?”宁远看向墨林的眼神变得有些奇怪。

“没关系的,尸斑一般在人死后十小时内形成,十小时后就不会再变化。所以我才说你可以动紫宸国公的尸体,不会影响调查。”宁远追问:“那么道长,你快看看,从这些尸斑中能看出什么秘密?”

墨林回答:“死后十二小时内,按压尸斑会有些褪色,这就是尸斑因移动而位置变化的原因,因为它们很脆弱。从这三根针的血样来看,原本应在丹田处的尸斑血现在出现在臀部下方,丹田处的尸斑血和颈部后面的尸斑血相近,所以可以推测,尸体被人抬高了。紫宸国公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坐得这么直!”

宁远闻言大吃一惊:“也就是说,实际上紫宸国公并没有看到邺王!”墨林点头:“我们根据尸斑移动的幅度,把尸体恢复到相应的位置,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凶手的真实身高!”

宁远欣喜若狂:“我已经有点紧张了,道长,你说这个人会是谁呢?”

“先恢复再说。”

说完,宁远按照墨林的指示开始移动紫宸国公的尸体。但由于尸体已经僵硬,整个过程并不顺利。加上尸体已经腐烂,表皮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尸蜡,触感难以形容,即便是久经沙场的宁远,眉头紧锁,脸色也越来越沉重。

“再往下一点!”...

"再稍微降低一点,就在这儿,别动!" 宁远按照指示行动,摆好了姿势。紫宸国公半躺在床上,身体呈现出一种奇特的角度。

"好像不太对劲吧?"

"就是这样没错。"

"为什么姿势这么古怪?"

墨林回答:"因为尸体已经僵硬,不能完全复原了。你去窗户边看看,比较一下现在的身高是多少。"

宁远答应了,按照之前的方法检查,结果反而更加困惑。墨林看到宁远不再踮脚,反而几乎是半蹲着,眉头微皱。

"道士,这结果和刚才完全相反啊!"

"这次才是正确的,这就是凶手的真实身高。"

"但是,凶手会是谁呢,这身高太矮了。"

确实,根据宁远现在的估算,凶手身高不足六尺。墨林也走到窗外仔细测量,然后两人回到宫殿,对着紫宸国公沉默了很久。

宁远:"五尺七寸,难道凶手是个孩子?温侯俊、邺王和我家太子都不符合,就算知道了这点,又能有什么大用?"

墨林:"你先四处找找,看看有没有其他线索。我在这儿思考一会儿,你别打扰我。" 宁远点点头,拱手开始搜查。过了一会儿,他带着一幅画回来了,看见道士嘴角含笑,正盯着窗外的杏树枝,笑容持续了很久。

宁远没有打扰,静静地站在后面。墨林笑了半天,挥袖向外走去,宁远紧随其后,两人匆匆离开了长乐仙宫。

(sdingdiannn/ddk58196305/3670577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