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道途孤城:少年将军与北戎之谜 > 第81章 夜晚温府宴请宾客

审理案件的第八个晚上,陵阳仙宫中还有一个地方,此刻热闹非凡。

温府。

温侯俊曾经利用礼法爬上高位,表面上抵挡西梁的侵略,实际上却故意引狼入室。

他的家族地位显赫,在皇城中也有宫殿府邸,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官员待遇,在最讲究礼法的鸿灵年间出现了。这真是极大的讽刺,然而却没有人敢去讽刺。

渐渐地,这个没人敢讽刺的讽刺事情,就像普通的白开水一样平常了。

毕竟在北戎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没有人有空闲时间谈论家长里短。

今晚,温府大宴宾客,主宾不是别人,正是皇宫内务府的总管贺华黎。

宴会并不盛大,毕竟皇帝刚刚去世,宫廷人心惶惶,所以不讲究排场,没有歌舞,没有琴声。贺华黎明白这些,完全答应下来,给足了温侯俊面子。

显然,这次宴会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因为温侯俊家的菜肴可能并不合每个人的口味。

酒过三巡,温侯俊已有几分醉意,他还是那个样子,头戴一品乌纱帽,长须垂胸,眼睛像鹰一样锐利,嘴唇薄如柳叶,耳垂像剑一样招风,手指上的扳指光滑圆润,都是羊脂玉做的。

“我负责天文历法的兴衰,编写国家历史多年,最终让北戎国变成这样,我深感愧对先王,公公今天驾到,真是让我汗颜!”

贺华黎阴沉地笑了笑:“都是百里太后破坏了法纪,让大人和邺王受牵连。”

温侯俊:“公公理解我就好,我一直说,国家不能失去礼法纲常。我监管大戎皇家多年,制定礼仪法规,各行各业各守其道,妃子大臣各尽其责。百里太后四十多岁时,多年无子,将皇帝的床让给了三千嫔妃。加上她这样的年纪突然有了皇子,而紫宸国公又多年未曾亲近她,这样的荒唐事,说出来就是满城风雨!”

老太监掩嘴微笑,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

“我知道那孩子的来历不明,但现在故人已逝,大人还是先考虑紫宸先王的事情吧。毕竟龙凤大案一日不清,您和邺王的嫌疑也一日难消啊!”

温侯俊听了这话,拿起酒杯轻轻摇晃,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贺华黎接着说:“我今天来,就是打算直截了当地谈,你和邺王心里打的什么主意,我心里很清楚。当初你们守在养心宫外面,是想对那个孩子下手吧?”

“那个违反礼法的孩子,本身就是大逆不道,难道不应该除去吗?”温侯俊一脸理所当然的表情。

“那么对于先王的生死,你们又怎么看呢?”

贺华黎这么一问,温侯俊嘴角明显抽搐了一下:“公公这话是什么意思?”

贺华黎回答:“咱们都在宫里做事,就别绕弯子了。除了被流放的那位太子凉,你和邺王在朝堂上的争斗,我也看了这么多年了,所以你们想要什么,我心里有数。还是那句话,今天有什么话就直接说。”

“贺公公,凉现在已经不是太子了,你还这样称呼,不太合适吧!”温侯俊冷冷地说,但脸上还是挤出笑容,给贺华黎留了面子。

老太监见多识广,顺势说道:“那就叫他凉王吧,这样也符合温大人的规矩。”

两人举杯共饮,杯光交错。

贺华黎继续说:“百里太后去世的事情,我暂时不讨论是谁干的,但我清楚一点,百里一死,紫宸国公也不可能独自存活。毕竟,不管是温大人还是邺王,都不希望一个无能无权的老人长期占据那个位置!”

听到这里,屋内仿佛刮起一阵狂风,烛火摇曳,温侯俊浓眉紧锁,显然没料到贺华黎真的说到做到,直言不讳!

贺华黎却显得轻松自如,继续往下说。

“我不知道我是否触及到了温大人的痛处,不过在我看来,你们俩的想法已经很明显了,尤其是邺王正值年轻气盛,还有大好时光可以挥霍。而温大人您膝下无子,年过半百,也知道天命难违,再拖下去真是不值得啊!”

“贺公公的意思是,认为我是害死皇帝的凶手?”温侯俊摸了摸胡子,贺华黎的话确实刺痛了他。

“哪里,我是根据证据说话的。再说了,如果我怀疑温大人,怎么会单独来这里?我既然来喝酒,温大人聪明,应该能理解我的意图。”

贺华黎说完笑了笑,但温侯俊的脸色并未缓和:“贺公公,有一件事我不明白,希望能指点一下。”

“请说。”

“那个道士墨林,明明有很多疑点,为什么公公一直放任他,在宫里查案,反而对我们和邺王加以限制,这是否有些不公平呢?”

贺华黎听后笑了:“原来温大人在意的是这个。说到这位道士,其实是我故意安排的!”

“此话怎讲?”温侯俊皱起眉头,紧紧盯着老太监...

贺华黎说:“这个道士确实很可疑,我看不透他。但如果他是真凶,为什么他还按照规矩来查案呢?从头到尾,我隐瞒了很多事情没上报,就是想看看这个神秘的道士还会搞出什么名堂来!”

“公公你隐瞒了什么呢?能不能告诉我们一些,让我们这些被软禁的人心里好受些。”

温侯俊微笑着问,贺华黎没有拒绝,立刻从怀里拿出两封信,让丫鬟递给温侯俊看。

“当初骅安和李顾分别给我写了封信,说有些难以启齿的事情,所以他们写了信。 温大人,你可以看看信里写了些什么。”

老太监笑得很开心,温侯俊迅速拆开信,只见每封信上潦草地写着一句话。看完后,他惊讶地看着贺华黎。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贺华黎的笑容更深了。

温侯俊手中的信都很简短,内容都是李顾和骅安临时写的,出奇地一致:他们在案件发生时看到了一个穿青色道袍、蒙面的人,然后这个人就消失了!

温侯俊问:“他们的意思是,墨林出现在了百里太后案发现场?”

贺华黎点点头:“不仅如此,他手里的那只白猫还在紫宸国公的案发现场出现过!”

温侯俊倒抽一口气:“这么说来,这件事就严重了!”

贺华黎说:“现在感慨还太早,温大人还有一件事不知道!”

“公公指的是什么事?”

贺华黎露出一丝阴沉的微笑,手指向窗外,苍白的手指像枯木上的霜。

温侯俊顺着他的手指看去:“白玉楼?我听说李顾和骅安的尸体挂在白玉楼上,现场还有墨旋道长的踪迹。公公是指这件事吗?”

贺华黎知道温侯俊的想法,毕竟墨旋是为了他进宫的,于是嘴角上扬,笑得更灿烂了:“墨旋道长是自愿赴死的,并不是我的意思。而且现场没有他犯罪的证据,所以在证据确凿之前,墨旋道长仍然是安全的。”

“西梁的客人成了阶下囚,我们北戎国真是大手笔啊!”温侯俊冷笑了片刻,虽然语气不重,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老太监也明白自己身在何处,立刻表明立场:“虽然北戎国在十九国中不算一流,但我们有自己的气质和风骨。温大人不必担心墨旋的安全,有我在,墨旋道长会一如既往地平安无事。”

“那么公公所说的白玉楼,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算不上是什么事,只是在那楼上,我们发现了些东西。”

“听说杀害百里太后的凶手躲进了白玉楼,难道是凶手留下的物品?”说完,他站起来,再次检查了四周的窗户,以防隔墙有耳,确保万无一失。

“凶手我们还没见到,但确实有些有趣的东西被发现了。”

贺华黎话音刚落,他伸手从袖子里抽出两条白色绸布,温侯俊和他的助手各抓住一角,平平展开,显露出布上蜿蜒复杂的精美图案。

温侯俊凝视许久,却一无所获:“这是什么东西?”

贺华黎盯着图案看了很久,才缓缓开口:“这是阵法!”

“阵法?道教的?”

“温大人可能不清楚,之前凤栖宫的枯井事件你应该听说过吧。现在这里留下的图案,和当时墨林道士在枯井中描述的一模一样!”

“竟然有这样的事?”

温侯俊再次仔细查看阵法,但由于不懂其中奥秘,根本看不明白。

“公公能明白这上面画的是什么吗?”

贺华黎尴尬地笑了笑:“我从不读书,哪懂这些复杂的东西?”

温侯俊接着说:“按照您的意思,两地都出现了混乱,又有道教阵法出现,难道你想怀疑司马国师?”

这个猜测确实合情合理,毕竟司马种道刚离开陵阳,而提到阵法就会联想到道教,提到道教就会想到国师和大道登仙阁。

然而老太监显然不是这个意思:“就算怀疑墨林,也不能怀疑道教的支柱。我的意思是,本来案子就没头绪,现在又出现诡异的阵法,还来了个奇怪的道士,一切看似离奇,却又巧合得无懈可击!”

“所以,贺公公为什么还不逮捕墨林?”温侯俊依然执着这个问题。

“不必急在一时,我想看看,如果放任这个道士,还能看到多少我想知道的事情!”

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法,温侯俊自然理解,他拿起酒杯轻轻摩挲嘴唇:“您不怕夜长梦多吗?”

“外面的夜晚确实漫长。”老太监咧嘴赔笑。

“但每个人剩下的时间都不多了。”温侯俊举起酒杯敬酒,指向窗外高悬天空的月亮。“那就更不能活在梦中,你看我,我可没睡,我清醒得很!”

温侯俊望向长乐仙宫的方向:“您是清醒的,可先王却糊涂了!”

听到这话,贺华黎的笑容瞬间收敛,皱纹满布的脸上泪水纵横。他摇摇晃晃出门,没跟温侯俊告别。

小黄门上前想要搀扶,却被贺华黎推开,独自走出庭院,身上没有任何遮挡,就这样一个人走在月光下,穿过高大深邃的宫墙,只有寒风和月亮陪伴。

先王啊,先王。

老太监的哀叹随风飘来,温侯俊站在风中,遥望着北方。刚才还是英雄姿态的老太监,此刻又让人难以揣测他的心思。

无论是温侯俊还是贺华黎,他们都是多年的老臣,尽管各自有野心或想法,但他们对朝廷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忠诚仍然是沉甸甸的。

同一时刻,在邺王府内。

邺王坐在太师椅上,身边有一位裨将,已经脱下盔甲,恭敬地侍立一旁...

他连续喝了好几壶酒,依然精神饱满,手腕灵活地转动着一枚白玉扳指,不停地玩耍着。

他正在等人。

过了两个小时,王府门外响起了脚步声,一群人抬着一个装着人的布袋,气喘吁吁地走进了他所在的东阁。

“砰——”

布袋被放下,沉闷的声音回荡,邺王站了起来,眼神锐利,示意手下把东阁的门窗都关紧。

“来的时候,禁军说了什么?”

邺王问的是一个胸毛浓密的壮汉,壮汉恭敬回答:“按照殿下的吩咐,他们真的没有阻拦我们。”

邺王笑了笑:“贺华黎仗着禁军支持,软禁我,但他的行为阻止不了我的思考!”

他起身轻轻踢了踢布袋:“打开看看。”

壮汉答应了,招呼其他人帮忙把布袋彻底拉开。顿时,一股刺鼻的恶臭弥漫开来,还没看到里面的东西,气味就已经直冲云霄!

邺王站在最前面,仿佛没闻到臭味似的镇定自若,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情绪。相反,一众侍女和小厮忍受不住,纷纷呕吐,被邺王喝退,瞬间东阁里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邺王身经百战,曾经壮志凌云地吃着敌人的肉,这种尸体的臭味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那些壮汉也强忍着不作声,看向邺王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

地上多了一具满身伤痕的女性尸体。他命令副将拿来灯笼和火钳,仔细检查了尸体一番。然而,看得越仔细,他的眉头皱得越紧。

过了一会儿,邺王挥手让一个壮汉留下,其他人把尸体抬走了。他疲惫地瘫坐在太师椅上,眼神迷茫,更加困惑了。

“殿下,你怎么了?”壮汉轻声询问。

邺王没有回答,直接问道:“这具尸体是从哪里找到的?”

“按照您的指示,从凤栖宫的井里找到的。”壮汉声音低沉地回答。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会这样?那个女人在哪里,我要再去看那个女人!”

他起身,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让他如此心烦意乱的原因,正是刚才从凤栖宫井里打捞上来的这具尸体。壮汉和副将跟随在他身后,几人在黑暗的王府中疾行,暗红色的灯笼显得阴森恐怖,伴随着若有若无的腐尸气味,营造出一种诡异的氛围。

“你们去的时候,井边的血水退了吗?在井下有没有发现什么阵法?”

壮汉点点头:“水确实退了,也看到了阵法,但是我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邺王不再说话,一直走到府内的杏树林深处才停下。这里是他以前和墨林喝酒的地方,那具尸体此刻静静地躺在那里,微微肿胀,但身体轮廓仍然清晰可见。

他走近,看着她的脸,嘴角微微颤抖。

“这个女人,为什么穿着那天跳井时那个女人穿的衣服?”

他喃喃自语,声音破碎,仿佛陷入了疯狂:“道士跟我说井下有阵法,阵眼有个涂了红粉的骷髅,伪装者不见了。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道士下井看见了她,为什么上来后不告诉我?他还隐瞒了我多少事情呢?”

正当他深思之际,天空中忽然飘来一件白色的东西,轻盈地落在了邺王的肩膀上。他心烦意乱,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片羽毛,美丽修长,他的见识也无法辨认出它来自哪种生物。他抬头望去,发现周围的人都抬头看向天空,明亮的月光下,羽毛纷纷扬扬,像河流般随风飘散,越飘越远,仿佛没有终点。

邺王盯着羽毛飞去的方向,眉头紧锁,神色更加忧虑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总是牵扯到白玉楼?”

(sdingdiannn/ddk58196305/3670577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