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道途孤城:少年将军与北戎之谜 > 第73章 古井无波囚龙术

月光如霜降临枝头,灯火映照着黄昏后的人家,画面极美,却有人破坏了这份宁静。墨林注视着古井边的那个红色身影,她的背影并不驼背,但即使只是静静地站立,也透露出无尽的岁月痕迹。

这种感觉难以言表,仿佛看见了一位追溯根源的古人,又像看着一个流离失所的悲伤者。老妇人的头巾色彩鲜艳,喜庆的服装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她就这样不合时宜地站在朴素的月光前,像是在哭泣,又像在风中领悟了什么。

墨林看了半晌,竟渐渐看得入迷,邺王则显得十分着急:“道长,我们应该阻止她吗?”墨林回答:“殿下想做就去做吧,我只喜欢观察事情自然发展,但殿下插手也没有太大问题,毕竟世事无常,人之常情。”

“那本王要和大娘谈谈,本王等不及了!”邺王加快了步伐,墨林微笑着说:“急于谋生的人,做事都喜欢迅速行动。”

话音刚落,邺王已经赶到了女子面前:“大娘,您为何来到这里?”被称作大娘的人没有回应,只是微微向前倾身,看向井口,头巾轻轻扬起,但天色昏暗,看不清她的面容。

“大娘,您看这口井做什么?”他尽量压低声音轻声问道,然而红衣女子似乎充耳不闻。墨林走到邺王身后:“这口井,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邺王回答:“不太清楚,小时候和弟弟来这里玩耍过几次,那口井很古老,早已干涸。”

墨林接着说:“但她如此专注地看着,就不正常了。疯子特别在意的事物,我们更应留意。她忘记了想要忘记的一切,那么剩下的,即使是痴傻也不会忘记的东西,就是真相的一部分!”

两人交谈之际,井边的大娘突然开口,念出了一句诗:“三千珠帘弃置身,华春槛里出凡尘,露华浓重霜秋色,隔世不愿生凡人!”

这句诗韵味悠长,起初充满哀怨,接着高昂激昂,继而感怀春天,最后竟然是声嘶力竭的呼喊!邺王不懂诗,但墨林热爱诗歌,听到这里已经听得如痴如醉。

邺王推了推他:“道长,这是什么意思?”墨林没有回答,目光痴迷,喃喃自语:“华春槛里,三千珠帘!”

“道长,你怎么了?”

墨林不理他,继续自言自语:“露华浓重,霜秋色啊!”

邺王见到这种情况,只好独自思索,突然心中一动:“道长,这首诗我很久以前就听过!”

墨林闻言,目光顿时清明:“你在何处听过,何时听的?”

邺王一脸忧郁:“本王一时想不起来,你刚才为什么不回答本王的问题?”墨林愣了一下:“你刚才问的都是废话,当然不答。”

“道长,你这是第几次欺骗本王了?”邺王微怒,墨林冷笑:“殿下,你这是第几次对我说废话了?”

二人针锋相对,毫不相让,就在这时,井边的人猛然跃起,直接跳进了井中!

两人皆是惊讶,邺王首先回过神来,冲上前去却什么也没抓住。墨林也赶了过来,古井边缘雾气缭绕,井外只剩下那顶鲜红的头巾静静地躺在那里,姿态难看,显得有些嘲讽。

“她究竟是何人?”道士自言自语,站立不动。

“我怎么会知道!”邺王心慌意乱。他对着井底大声呼喊,但除了回荡的回声,没有其他回应。下面传来的嗓音沉闷,似乎并不简单。

邺王见状更加焦急,抬脚就要下去救人,墨林连忙拉住他,责备道:“慢着,有古怪!”

他举起手,在空中轻轻挥动:“这雾气从何而来?”

“人命关天!”邺王仍然关心着老妇人的安危。

“北戎国的天已经塌了,她倒头下坠,活下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你现在下去也来不及,何必急在这一时!”墨林边说边挥动衣袖。

“那你倒是说说,哪里古怪?”邺王话到一半停下,他看见墨林挥手,空气中泛起淡淡的雾气,手指间扬起尘埃,月光下如同水面的涟漪。

“你仔细想想,刚才这里有没有雾气?”

见他冷静下来,墨林继续引导邺王分析,邺王听了摇摇头,然后抬头看看天色:“确实没有,但现在接近辰时,晨露初现,也算正常。”

青衫道士对此表示异议:“殿下此言差矣,这雾气并非霜华,朝露霜华由初升的太阳造成,如今残月未落,日光未起,不可能有晨露,所以这雾气绝非自然形成!”

邺王闻言立刻警觉:“你的意思是,这雾气是有人故意放出来的?”

“不清楚,但必须谨慎行事,接下来你听我说,步步为营我们才能继续调查!你仔细回忆一下,刚才你是否亲眼目睹此人跳入井中?”

邺王:“红衣一闪而过,周围有雾,看不太清楚,但应该没错。”墨林:“殿下这么说,那就是不确定了,不确定的事,我们不能乱说。”

墨林如此一说,邺王更加不确定了。毕竟刚才两人还在争执,天黑雾浓,事情又发生得太突然。墨林越怀疑,邺王的立场就越动摇:“你是说,大娘她并没有跳井吗?”

“我也不能肯定,所以我才说殿下别急,我要下去看看!”

这话让邺王大吃一惊:“你一个文弱的道士,怎么能做这样的事?”

墨林一脸严肃,没有开玩笑的意思:“这是万全之策。如果雾气真的有问题,殿下下去查看,万一我遭遇不测,到时候井口一封闭,我们就都死无葬身之地了!”

邺王当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当下只能同意,再三叮嘱:“道长千万小心!”

墨林笑了笑,举起手中的链条:“殿下不用担心,您只要记得答应过帮我洗清冤屈,帮我解开这链条就好。”

闻言,邺王也笑了,只是笑得有些勉强。他从腰间抽出一把三尺长的小剑递给墨林:“道长拿着防身,如果井壁光滑,还可以借助一些力气。”

墨林接过剑,握在手中沉思片刻,然后毫不犹豫地跳入井中,双腿抵住两侧井壁。古井不大,但内部深邃黑暗,他的身材不算胖,在井中还有些活动的空间。就这样,他一寸一寸地往下爬,很快就消失在视线之外。

邺王瞪大眼睛站在井边,周围的雾气越来越浓。他抬头看天,月亮逐渐消失,真正的朝雾和清雪即将来临。

四周一片寂静黑暗,作为多年的将领,邺王并不觉得等待是孤独的。他静静地注视着井口,聆听大风吹过井边的声音,像是孩子的哭泣,又像是猴子的叫声。

红色的盖头紧贴在井沿,没有被风吹走。邺王盯着盖头看了一会儿,突然井下刮起风,呼啸旋转,接着传来鬼哭狼嚎的各种声音,混杂着向上翻涌。邺王迅速趴到井口仔细倾听,耳边响彻轰鸣,闭上眼睛仿佛看见了一场惨烈的古代战场!

而下面,似乎正发生着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

具体是什么事,却难以断定。

此刻,邺王的心情如同这口古井一样波涛汹涌。

他听不到墨林的声音,井里只有呜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叫!

他很想立刻下井,但墨林的话确实有道理。四周雾气弥漫,如果这雾气是人为制造的,那么一旦井口无人,就无法防止手段的施展。邺王出身将门,擅长用兵计谋,让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境地,他从来不做这种亏本的买卖。

而且从根本上说,他和这位青衫道士之间只是互相欣赏的情感,立场上并无共同之处,友情上也没有酒肉之乐。以往看他恃才傲物或许可以夸赞一番,但现在这种处境,真的不值得他为他赴汤蹈火。

换句话说,他们本来就没有牵扯。

又过了片刻,远处的雾气中透出一抹淡黄,邺王坐在井边,大马金刀的姿态毫不在意井中的怪声,反而那抹黄色渐强,最终穿透雾气,显露出一盏造型精美的红木宫灯。

提灯的是个年轻的黄门小厮,早已学会了低头做人,撅着屁股为身后的锦衣白面太监照明,此人正是贺华黎。

两人见面,皆是惊讶不已。贺华黎惶恐不安,上前恭敬行礼,他的屁股撅得比身旁的小黄门还要高,腰弯得更低,不得不承认,在卑躬屈膝上,贺华黎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远非周围的年轻人可比。

小黄门低头看着,啧啧称奇,心中也颇有感慨。毕竟各行各业都有其门道,贺华黎是逢迎拍马的前辈,年轻人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毕竟太监是个有编制的正式职位,需要岁月的磨砺才能具备专业素养和基本技能。邺王看着眼前低头哈腰的人,目光在他们高翘的屁股上扫过,嘴角微微上扬,脖子挺得更直了。

这是流淌在骨血中的皇家傲气,即便贺华黎如今权倾朝野,骨子里的卑微习性依然浓厚。

十九国都是如此,每个人从出生就知道自己是抬头望天,还是低头看地。

只是如今的北戎国,天与地已经模糊不清了。

贺华黎问道:“殿下,您为何在此处?”

他挺直了身子,毕竟现在他掌握了禁军的兵权,对邺王表面上仍是恭敬。邺王看出他的不满,立刻出言讽刺:“贺公公的屁股还是那么挺,看多了真是越看越顺眼!”

贺华黎抿嘴,他的忍耐力已经修炼得非常到位,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殿下还是回答咱家的问题吧,夜深风高,您来凤栖宫有何事?”

“贺公公,本王倒是要问问你,只要本王不超出宫廷禁闭的范围,想去哪里难道不应自由吗?”邺王据理力争,寸步不让。

“按理说是的,但现在紫宸国公和百里太后的冤情尚未解决,您和大礼官都有嫌疑,咱家限制您的行动也是为了皇家的声誉。您不仅不听劝告,还执意来到这个禁地,确实让咱家为难了。你看大礼官,现在乖乖待在府中,足不出户,真是遵守礼法的好臣子。”

邺王瞥了一眼古井,井中的呜咽声依旧强烈。他转头看向贺华黎,老太监阴郁的眼神盯着他,发出瑟瑟笑声。宫灯只能照亮贺华黎的下巴,他洁白的牙齿在黑夜中若隐若现,咧开的嘴角让人感到讨厌。

“温侯俊习惯当狗了,被责备就乖乖束手束脚,但你觉得本王也是条狗吗?”这话无礼至极,贺华黎谨慎地回应:“岂敢岂敢,您是皇族,温侯俊不过是一介平民,自然无法相提并论。”

“贺公公,我曾听先皇提起,宫中的太监屁股抬得越高,站直时腰杆就越挺直。以前我不太相信,但现在我深信不疑!”

邺王放声大笑,眼角的余光却始终留意着井下的动静。

一旁的小太监微微一笑,还没来得及收敛,贺华黎已经甩出一巴掌,打得他掉了两颗门牙,满身是血地倒在一旁!

宫灯摔在地上破碎,贺华黎的脸消失在黑暗中,邺王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平静地质问:“我也要问问你,贺公公为何会出现在这里?难道是要亲自押本王回府吗?”

“岂敢,紫宸国公吩咐我,虽然凤栖宫是个荒凉之地,但也需有人定期查看,以防火灾。我一向遵从先皇的教诲,所以常来这里巡查。况且先皇的遗体尚未安葬,我日夜忧虑,无法入睡,唉声叹气。无论是亲自接殿下回府,还是派人调查此案,都是为了大戎的复兴,为了江山社稷啊!”

“好一个江山社稷,好一张巧舌如簧的嘴!”邺王故意阴阳怪气地说。

贺华黎笑了笑,指向身后的井:“殿下还是不愿意告诉老臣,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吗?”

“我纠正过你,你是奴才,不是老臣!”邺王继续贬低他,贺华黎尴尬地笑着,低头附和:“是是是,您说得对,奴才是奴才!”

看着老太监如此顺从,邺王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这口井我也一无所知,井下有一位青衫道士,你可以派人下去看看。”

贺华黎听到这话,立刻明白井下的人就是墨林。前几天他才宣布了墨林侮辱王妃的罪名,现在却看到邺王和他在这诡异的地方,尽管心中有无数疑问,但他知道当事人没说什么,自己也不便多言,装作糊涂罢了。

“这井中的异象我从未听说过,况且我年迈体衰,手下小太监更是无力,如何能胜任这样的力气活呢?”

“推诿的本事真是炉火纯青,贺公公果然经验丰富!”邺王说完,又看向井中。

贺华黎拱手道:“殿下也不要对我冷嘲热讽,殿下身强力壮,下去看看也是可以的,何必为难老朽呢?”

邺王剑眉一挑,瞬间怒目圆睁:“你在命令本王?”

“不敢不敢,恐怕人命关天,墨林道长处境危险!”

邺王见话已挑明,便不再看他的脸色,直接趴在井边向下张望:“照我看,墨林生死,贺公公根本不在乎!”

贺华黎冷冷一笑:“彼此彼此,他的生命对殿下来说,不也是无关紧要吗?”

两人说完,便陷入了沉默,各自揣摩对方的心思,心里都有话,但都藏而不露。

邺王内心焦虑,贺华黎的话不可全信。如果换成其他人,或许可以下去救人,但贺华黎则不行,不能轻易下井。然而贺华黎所说也有道理,墨林若死,无足轻重;若他还活着,道个歉也就罢了。毕竟,道歉无法挽回一切,而伤害有时能得到宽恕。毕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sdingdiannn/ddk58196305/3670578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