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道途孤城:少年将军与北戎之谜 > 第63章 明镜高悬 心思乱

西梁历一六二年,北戎历鸿灵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孔慕贤在太京州对剑胄王骑感到震惊,而在万里之外的陵阳城,此刻也非常热闹。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各种各样的人开始涌入,除了无人攀登的三千琉璃大道,其他地方都已经面目全非。

江湖中的游侠来来往往,生活无定,他们没有做官的野心,也不懂策略布局。陵阳城热闹时他们前来参与,热情消退后便挥刀骑马离开,随意选择一个方向继续他们的流浪生涯。因此,陵阳城的江湖像一潭活水,每天都充满过客,也从不缺乏故事。然而,每当江湖中有动静,总会有人紧随其后。

这已是审案的第四天,大象载着一队商人进城,接着是骆驼和高大的马匹,天空中一只色彩鲜艳的孤鹰翱翔,官道上挤满了穿着奇异服装的队伍。巷子里,一些小丑踮着脚抬着红色的轿子,偷偷笑着。鸿楼上的太阳炽热,大风吹过市场,破碎了寒杏的宁静,义庄里,棺材被打开,所有的陪葬品都被盗走,古井中,流血的孤魂伸出半只胳膊。接着,大雪覆盖了整个城市,无论是罪恶还是准备犯罪的人,一切都变得安静。这份寂静并非因雪而来,而是城中的人已从江湖回到了庙堂。

喜欢热闹的江湖人逐渐离去,善于权谋的人开始崭露头角。相较于江湖人的散漫无序,陵阳城的新居民显得井然有序。毕竟,他们都是熟读兵法、受过私塾教育的知识分子,自然比那些以刀口舔血为生的江湖人士更有风度。无论是勾结外敌还是趁火打劫,他们都比江湖上的访客显得更加礼貌。就像“打一巴掌给颗糖”,这些新来的家伙都是讲究文明强盗行为的违法者。当然,这种先报告再作恶的行为,比直接动刀剑更为狡猾。

宁远扛着红缨枪,静静地站在东门的人群中。形形色色的人挤在他周围,将每条街道堵成了腥臭的血管。人潮不断地碰撞着他的枪,宁远却像根深植在土中的钉子,纹丝不动。他在等待他要等的人进城。不久,城外涌进了一队穿红衣的人。他们全身披着红色的连体长袍,只露出一条眼睛的缝隙,手里握着细长的镰刀,刀刃微微卷曲,正是当初跟随宁远进京的金墉城的壮丁。只是现在,他们又换上了服部兵乙的装扮,显得奇特而应景。领头的人三十多岁,挂着一串骷髅,看见宁远就笑,他是唯一没穿服部兵乙衣服的人,就是晓行夜宿的少主丑时生。

丑时生说:“将军,人都带来了,不多不少。”

宁远微笑:“辛苦了,我会带你们去见我的八师兄,他会送你们去工作的地方,以后安分守己,没有我的命令,不准惹是生非!”

“将军,为何你不与我们同行?”丑时生听出了言外之意。

宁远挥手,转头望向城中央那座直入云端的大山:“我要去另一个地方!”

在淑刑院内,墨林三人设立了一座公堂,这已是审理案件的第四日。文般若与墨旋坐在一起,而墨林和灵瑜则坐在对面,贺华黎则坐在中央的太师椅上。原本灵瑜不应参与,但由于镇远将军是邺王的亲信,而灵瑜是将军之女,贺华黎深谙世故,自然懂得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只是不明白,为何墨林这个没有任何家族背景的云游道士,能一直得到灵瑜的青睐。但这与他无关,毕竟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奴仆,从不懂得何为得罪人。

文般若的神情显得有些沮丧,自他在钰璟宫遇袭以来,这位白衣侠士仿佛失去了灵魂。他的伤口已经没有血迹,面色苍白而紧绷,嘴角抿成一道细线,眼神中充满了游离不定。本应先审问他,但他似乎陷入了某种迷障,无人能理解。众人畏惧他的武艺,也不敢轻易逼迫,只让他抓住墨旋的黑衣弟子,接着传唤了百里太后案的目击者。

灵瑜注视着文般若许久,用肘轻碰了下墨林:“他为何变得如此不同?是被棺材里的刺客吓到了吗?”墨林摇头:“不完全是,更多的是被自己吓到。书生被人杀害,善骑之人被人骑,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有恐惧的一天,但这一天就这样突然降临,毫无预警,毫无防备,然后他就败下阵来,甚至连逃跑都未曾熟练。”

“他怎么像个孩子一样?”灵瑜俏皮地偷笑。墨林笑着轻点了一下灵瑜的额头:“在某种程度上,他确实是个孩子。”

谈话间,堂上站起了三个人,都是仆人的装扮,两男一女,年龄不等。贺华黎开口:“这三人是当日除了邺王三人外的幸存者,两位道长可以开始提问了。”

墨旋立刻伸手打断了贺华黎:“邺王和大礼官现在仍被软禁?”这是直接向贺华黎索要人。贺华黎面露愁容,但言辞间没有丝毫破绽:“恕老奴无能为力,若帝后的真相不能公之于众,老奴就不会解除对邺王府和大礼寺的戒备。这是关乎国家兴衰的大事,交给明智之人并无差别。但若交予杀害忠良的凶手,将是国家的灾难,所以还请两位见谅。”

墨林闻言挥手不再理会贺华黎,冲着三人眨眼说道:“你们三位,自我介绍一下。”说完,三人纷纷跪下,各自陈述身份:“我叫骅安,是钰璟宫的马夫。”说话者年过半百,相貌平平,实在不起眼,平凡得有些动人。“我叫李顾,是钰璟宫的禁卫。”此人身穿内甲,身材瘦削却无精打采,与宫外的禁卫并无二致。“奴家庄秦氏,是陵阳城的接生婆。”

“最后一个没什么可说的,平凡无奇,没有一点特别之处。”

墨林逐一扫视了一眼,不再多看,转而看向贺华黎:“邺王和温侯俊为什么不来接受审讯?”

这话一出,贺华黎的脸色明显僵硬,墨旋瞪着眼睛,其他人纷纷避让,只有文般若像是没听懂似的,假装疯癫,扯着墨旋的衣角发呆。

贺华黎干咳两声:“无论怎么解释,邺王毕竟是紫宸国的公子,大礼官也是朝廷重臣。道长这次代表太子凉,本就身份敏感。况且哪里有百姓审问上官的道理,此事实在不妥,您还是先看看庭中之人吧!”

对于这种袒护的言辞,墨林当然不予理会:“那我问你,如果我查明真凶是他们两人之一,贺公公你会公正执法吗?”

老太监拱手行礼:“老臣遵照先皇的旨意,自然不会辜负使命!”墨林:“好听的废话,那我不审问邺王,你把司马种道给我带上来!”

“司马道长?”贺华黎再次被问得一愣。

墨林嘴角微扬:“没错,大黄鼠狼我审不了,大牛鼻子我得挖一挖!”

墨林明指司马种道,暗讽温侯俊,贺华黎脸色阴沉,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司马种道是温侯俊的门客,关系密切。如果就这样把他叫上堂,为了这个青衫道士得罪当朝大礼官,实在是不划算,但如果直接拒绝,又显得过于偏袒,有失公正。毕竟,司马种道确实在案发时在场,墨林传唤他也算是合理。

贺华黎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心中烦闷。

正在犹豫之际,墨旋冷言道:“师兄你的目的很明确,先审问我这边的人,真是不忘师门之情啊!”

墨林不理会他,半睁着眼睛看着贺华黎:“贺公公,你怎么看?”

贺华黎微微苦笑:“这还要看大礼官的意思,道长可能不清楚,司马道长是我们大戎的新晋国师,掌管天文历法,运筹伦理道德,不是这些卑贱的下人可以相提并论的。”

听到“国师”二字,墨林立刻大笑起来:“好一位运势国师,治理有方,进退有度,皇后死了,皇上丢了!”

贺华黎闻言大怒:“道长,在朝廷之上,不可胡言乱语!”

墨林冷笑,毫不畏惧:“无知的人才会提问,但问的是真话。你们这些有知识的人什么都知道,却说什么都是假的。”

话音刚落,黑衣的墨旋立刻冷笑不止。

“师兄,真话不是不能说,而是不应该说。假话不是必须说,而是要看是否适宜说。再说现在这世道混乱不堪,龙蛇混杂,草莽占据山头,真的未必是真的,假的也不一定是假的!”

墨林闻言,给他一个大大的白眼:“你说的我听不见,我从下山以来只相信一件事,这世上的因果都是有道理的,不管是正理还是歪理,都有它的道理。”

墨旋:“身为道士,我自然明白,然而我同样深知,世间所有道理的背后都有其规则!让我们先听听贺公公的意见吧!”

话题再次转到贺华黎身上,老太监咳嗽两声:“还是听从墨旋道长的建议为妙。各位先审问这三人,如果问不出结果,我再为各位召唤国师也不迟。”

灵瑜脸色绯红,正要对贺华黎发作,却被墨林制止:“如果你想为太子洗清冤屈,就安静地坐在这里听我说。”

说完,墨林抬头朝贺华黎微笑:“文郎已疯,谁来为邺王辩冤?”

贺华黎闻言陪笑道:“道长这话问得奇怪,文郎只是受了惊吓,不久就会恢复,没什么稀奇的,不必在意,你还是照常行事就好。”

墨旋应声而笑,墨林看着他们二人的表情,又看了看呆滞的文般若,面无波澜。

“我明白了,开始审案。”

墨旋拿起惊堂木,对着堂下的三人:“首先说说案发时,你们都在做什么。”

首先发言的是马夫骅安,他不懂行礼,慌乱地摆摆手,膝盖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引得贺华黎一脸嫌弃,墨旋则不予理会。

“禀告各位,我是岭相城人,岭相城的镖局业务一向与陵阳往来,官道上的大商队,物资至少两千石起,我就是负责陵阳线的马夫。”

“事发当天,我正在后院马场,有位刘公公叫我过去结算路费,我就跟着去了账房。谁知走到养心宫时,突然听到异响,刘公公冲了进去,我不知所措,也跟着跑了进去,结果半路上撞到了邺王。”

“然后呢?”墨旋瞥了他一眼。

“没了,我没看到里面的情况,邺王把我喝退了,刘公公却闯进了内院。”骅安说完,贺华黎立刻神色哀伤:“这位刘公公是咱家的人,他已经死了,你们在停尸房见过他的尸体。”

黑衣道士闻言又看向墨林,笑容中带着一丝得意:“既然提到了死人,之前验伤时已经看出不是文郎的软剑所伤,那么魁门的嫌疑何时才能洗清?”

“别急,绣花将军马上就到,你还是先说眼前的事吧。”墨林随意回应,接着转向骅安:“你运送的货物是什么?”

骅安摇头:“我不知道,我只是个脚夫,不能看客人的货物,这是规矩。宫里有数千人,吃穿用度都有需求,送什么都不稀奇。”

墨林:“话虽如此,并非所有货物都能送到内宫,尤其是送货后去账房司的途中能经过养心宫,这就更少见了!”

听完此言,墨旋心中一震:“此言不虚,养心宫位于乾阳宫主轴后方偏南,要穿过这样的后宫深院,你的送货地点必然也在后宫。说吧,你将货物送到了何处?”

骅安闻言沉默,显然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不敢轻易开口。贺华黎看出他的顾虑,脸色微沉:“你尽管说,我为你撑腰!”

骅安目光闪烁,瞥了眼文般若:“小人送货之地,正是东沅邺妃的府邸!”

这话一出,贺华黎立刻怔住。东沅邺妃是邺王的正妻,与百里太后关系密切。紫宸国公为了方便她们姐妹交往,特地在后宫挑选一处府邸赠予东沅邺妃。

在整个大北戎国,享有如此待遇的唯有温侯俊。温侯俊倚仗西梁势力影响朝政,紫宸国公虽心有不满却不敢直言,破例在宫内为他安置产业。这两人都是打破了北戎国的传统规矩,然而无人敢对此指指点点。

墨林浅淡地询问几句,了解了东沅邺妃的身份,脸上依旧毫无波澜。

贺华黎接着说:“既是邺妃所需,此事就不多言了。你说说,谁能证明你没有看见养心宫发生的事情?”

骅安颤抖着手说:“是邺王亲自赶走小人,小人不敢欺瞒。公公如果不信,可以去向邺王查证。”

贺华黎眼神阴沉,骅安被看得心惊胆战。墨林的目光清澈,不解地看向贺华黎:“为何不再追究?邺妃也是案件中的人物,所有可能涉及的人,都应该彻底调查!”

贺华黎犹豫不决:“道长,这就让我为难了。毕竟她是邺妃,地位摆在那儿。我这边还没定论,怎能随意猜测?”

墨旋大声笑道:“贺公公这话就偏颇了。如果不查东沅邺妃的府邸,万一真有问题,岂不是对我大礼寺不公?”

两人步步紧逼,贺华黎反而笑了:“既是大礼寺和太子的意思,那我就当作是行路人,代你们问清楚这件事。骅安,你先随侍卫出去,去邺妃府查证那批货物,确认无异常后,将货物带回来让大家见识见识!”

(sdingdiannn/ddk58196305/3670579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