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道途孤城:少年将军与北戎之谜 > 第36章 虎踞龙盘眺北戎

提到巨阙,张太白的神色未有明显变化,他静静地撕扯着羊肉,边嚼边摇头:“只是一把剑罢了,两派多年交情,老友何故突然提起?”

显然,他有意避开关于门派禁剑的话题。孔慕贤察言观色,手腕一抖,毫不顾忌地拿起一块羊肉。

“我已遣大弟子文般若前往北戎的京都陵阳。这孩子资质出众,近年来在江湖上也闯出了些名堂,颇有些你当年的风采,尤其是他继承了你的剑。有时看着他,我不禁想起你。”

“想起我什么?当年不过是个肆意杀伐的浪荡子。巨阙剑因我沾染了过多的煞气,老友若真的关心这个弟子,最好劝他别对这剑太过执着。”

张太白的目光中透出一丝落寞,显然不愿回忆过往。孔慕贤闻言,嘴角含笑,略带玩味地摇摇头:“雏鹰已展翅成为大鹏,他如今已是杀人书生,一直仰慕着你。若他知道你出关入世,必定会随我一同前来。”

“老友莫要戏言,今日饮酒吃肉,我罪孽深重,早已无心下山。”

张太白扔掉啃净的骨头,卷起袖子,不停地往火堆里添柴。孔慕贤看了看天空,微微一笑:“天色尚早,老友的话不必说得太绝对。”

二人相视一笑,彼此间似乎都有所保留。

“你当年没收般若为徒,却把剑传给他,我明白你的意图。但这孩子年纪轻轻,已经背负太多。除了剑门和儒门,我还为他安排了其他事务。”

孔慕贤说完,目光转向西方。张太白闻言,首次露出惊讶之色,但转瞬即逝,恢复平静:“多些经历对他有益,江湖广阔,才能理解世事的深远。”

“我们暂且不论后辈,即使你已无心天下,刀门的旧伤仍需关注。你在此处青灯古雪,不理世事,南戎州的墨衣人可不希望剑门安宁!”

孔慕贤话语中藏有深意,张太白闻言眉头微蹙:“阁下说笑了,无论是剑门还是太京州,此刻都不安宁。旱灾五年,朝廷无力扶持,百姓流离失所,老友你身处水乡,难以体会这种苦楚。”

“十三年前,我就告诉过老友,与其放任诸侯残害百姓,不如像我一样反叛自立,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孔慕贤的目光充满挑衅,张太白却轻松摆手,对此毫不在意:“毕竟我们都是读书人,诸侯的领土由西梁朝廷决定。私自封地建国,就是背叛正统,不论西梁如何衰败,我绝不做有悖公正之事。”

这番话直截了当,不留情面,尤其对于儒家来说,他们以礼法为根基,如今却有儒门中人首先背离,这无疑是极大的讽刺。而孔慕贤不仅做了,还以此为理据教诲他人。

“太白兄或许久居山林,世道已混乱不堪,权谋高于道义才是生存之道。你若看透一切,我不干涉,但结果只会让太京州日渐衰败,任人欺压。就连当年被你驱逐的刀门流寇,如今也卷土重来。你只能在望鹄楼上聆听刀剑的哀鸣,空自叹息!”

他所提及的,正是李擎苍,关系到剑门的存亡,张太白再清高,也无法忽视:“陆儿曾提过此事,听说是李岸然狂妄之子,在此楼清洗我剑门分支。”

他的语气平淡如水,山上的北风刺骨,随着张太白的气场变化,孔慕贤感到更寒了几分,紧了紧身上的长袍,将手伸向篝火取暖。

“此事关乎剑门的荣耀与生命,太白兄岂能坐视不理?”

“当然不能轻易放过。我听说不仅是那个年轻人,李岸然也不满足于在南戎州安度晚年,竟想在我这冰雪之地清算旧账。江湖事,江湖了,如此也好,出关不远行,一并解决,求个心静。”

火光照亮张太白的眼眸,跳动的火焰在他深邃的眼中闪烁,孔慕贤望着他布满岁月痕迹的脸,心中涌起一丝苦涩:“我们都已老去,但无论是朝廷还是江湖,都缺乏接班人。李岸然北上,老友不可轻视,他在森罗大地上杀出一条血路,被你逐出后,带领刀门残部坚韧生存至今。即使他是你的手下败将,每个经历过生死拼杀的人,都值得我们重新评价!”

他的话语出自真心,然而这片大陆上的每一位霸主英豪,都不喜欢别人这种怜悯弱者的口吻。

“老友是在质疑我是否老矣,无法对抗李岸然的刀?”

张太白眉毛一挑,目光紧锁孔慕贤,孔慕贤则镇定回应:“我了解他这些年所为,只是善意提醒老友谨慎行事。你的剑术虽已登峰造极,但尚未达到太京前辈开创州国的境界。如果你掌握了他的剑意传承,我才会真正安心!”

话音刚落,张太白突然起身,让孔慕贤大吃一惊!

尽管孔氏家族在江湖朝廷中握有重权,但若论单人之力能震撼一国,张太白无疑是声名显赫的一位。因此,孔慕贤此刻的惊惧显露得如此自然,毫不做作。

“我祖先张太京开创这片疆土所依赖的至上剑道,是我剑宗世代秘而不宣的瑰宝。你是如何得知这个秘密的?”

显而易见,除非孔慕贤给出满意的解释,否则张太白不会轻易罢休。

“太白兄,请稍安勿躁。如此至关重要的剑道既然外泄,泄露的消息就可能流传开来。剑宗未能妥善保护,现在来质问我,是否有些操之过急?”

这番辩解无懈可击,张太白毕竟老谋深算,立刻冷静下来沉思。片刻后,他轻声道:“是我过于执着了,过错不在好友。好友儒门掌控天下情报,既然提起此事,是否已有了一些线索要告知在下?”

孔慕贤闻言大笑:“确实有些头绪,但要看太白兄之后的态度。我将在太京州逗留一段时间,今日之事到此为止。我一直希望得到好友的帮助,如果你有所决定,可到府邸来找我详谈。”

说完,他取出一封密封的信函,显然是早有准备。张太白默默接过,匆匆浏览,眼睑微颤,抬头看见孔慕贤微笑的嘴角。

“无论消息真伪,好友先在府邸安顿,我要在这山中好好思考一番!”

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北戎州金墉城失陷的消息不久便传遍全国。

庐陵境内发生的蚕洞事件,也落入了一些高官显贵的耳中。

然而,消息传来,有人听过即忘,随风消逝。有人欣喜若狂,召集会议,眉飞色舞宛如春风拂面。有人悲痛欲绝,奔走相告,鞠躬尽瘁却无法激起一丝涟漪。

对于刚刚回到陵阳城的宁远而言,他就是那个无能为力的悲天悯人者。

西梁历一六二年,北戎历鸿灵十三年十二月初三。

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他终于回到了北戎州的核心地带。

陵阳城,北戎州的首都,也是大国之一,因与西梁接壤,商贸频繁,久而久之实力渐增。

陵阳城历经历史变迁,不断扩大,如今已是名声显赫的广阔之地,虽不如西梁城那般无边无际,但在城墙下仰望,看不到天际的人不在少数。

毕竟,陵阳城太大了,大到遮蔽天日,大到包容万象。

这也是宁远对陵阳城一贯的初步认识。十二岁从军,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骧兰军的统帅,又得到魁门的赏识,踏入江湖高层。年纪轻轻,他已经游历了许多封国。虽然大多是领军征战,但这些年来,能与陵阳城相提并论的都城,在他心中不超过三个。

在这四方天地,除了陵阳城,还有江河郡的中都府署,南平京的桡唐国都,以及已被遗忘的苍梧古国之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余各国的京城逊色,只因宁远尚未涉足。他的视野仅限于渝门关之外,直到不渡江的中部,因此他所认知的世界也就这么大。即使是被誉为天朝之首的西梁,他也未曾涉足一步。

这仅仅是由于见识的局限,再正常不过。毕竟,红尘世界广阔无垠,寿命有限的凡人,无法洞悉其全貌。

所以,各地人们的视野差异也可想而知。然而,单论陵阳城,依旧是一座雄伟之城。宁远对它的样貌了如指掌,只是此刻,他的兴致并不高昂。

他将兵马驻扎在城外,独自进城。然而,他发现自己已变得平凡,即使高声呼喊,最多也只是引来温侯俊的手下追逐。无法为百姓发声,只会招致无尽的麻烦。

宁远并未愚笨,加上对酒的渴望,他找到了一家常去的酒馆,一进门就点了数大碗烈酒。

这家酒馆名为鹤鸣楼,装饰精致,历史悠久。

宁远头戴斗笠,薄纱垂下,藏身于角落,不再坐在他往常喜欢的栏杆旁。毕竟,如今局势微妙,他的身份敏感,低调行事,避免曝光,是他生存的基本策略。

此刻,那个他钟爱的栏杆位置,坐着一位年轻的公子。

正值青春年华,容貌出众,五官比女子更显细腻,长发披肩,编织成细长的辫子,月白色的长袍配上云靴,衣摆上的淡蓝丝线如同画出的线条。他一边饮酒,一边粗声叹息,手指轻轻敲打着一把饰有云纹的古剑。

公子周围聚集了一群食客,他们围绕在他身边,仿佛星辰环绕明月般闪耀。

公子开口道:“曾经在八千年之前,我爱上了一个人。”

食客问:“公子,您今年多大了?”

公子瞥了他一眼:“年轻人,别乱问,她是我一生中,爱过的第六百四十二个人。”

食客戏谑道:“真是厚颜无耻。”

公子回应:“你们年轻人不懂,每段感情结束,我都会忧郁三年。”他看向栏杆外,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烁着星光,泪光闪烁。

食客又问:“那么,公子您今年到底多大呢?”

公子再次瞪了他一眼:“年轻人,不懂就别乱问,我每失去一个人,就会去弥丘山比试剑法,至今已是三百次了。”

食客不解:“你告诉我们这些,究竟有何深意?”

公子答道:“至少证明,我曾深爱过。”

公子沉浸在哀愁之中。

食客不罢休:“好吧,公子您今年到底多大?”公子被问得不耐烦:“我才二十出头,名叫鸿武陵!”

众多食客嗤笑一声,纷纷扬扬地离去,片刻间,鸿武陵独自留在那里,显得有些孤寂。

他扫视一周,起身提剑,走到宁远对面,豪爽地坐下:“侠士,这顿我请了。”

宁远指向鸿楼的招牌:“酒楼是你父亲的,借你的地盘尽我之情,何等畅快!”鸿武陵微笑着承认:“瞒不过大侠的慧眼。”

宁远笑道:“这座城里,唯有你们鸿家,我可不是愚笨之人。”鸿武陵微笑回应:“聪明与否,一看便知。”

宁远淡然一笑:“我头戴斗笠轻纱,你怎么能辨别?”鸿武陵摇头:“识人,不单靠视力。”

宁远好奇:“难道还有其他途径?”

鸿武陵:“自然有,只是你未曾听闻,所以才说你不懂。”

宁远洒脱地笑出声,没有生气,反而举杯共饮,两人干了一杯。鸿武陵:“侠士风范独特,与这世俗人间众人迥异。”

宁远:“你的话语,让我想起一位故友。”

话音刚落,宁远又饮下一碗酒,酒入愁肠,忧郁更甚。

鸿武陵指向宁远的斗笠:“敢问,江湖人是否都钟爱这样的装扮?”宁远轻轻撩起面纱:“并非如此,多数人刻意神秘,少数人身不由己。”

鸿武陵若有所思:“这样说来,我遇到的那些江湖人士,都在装模作样了。”

宁远淡笑:“所以他们只是平凡之辈。”

两人相视而笑,但宁远心中满是忧郁,笑声短暂,酒却饮得深沉。

鸿武陵唤来小二,挥毫泼墨,不知写下何事,宁远未加打扰,静静品酒观其笔迹。不久,鸿武陵写毕,取信封,封蜡密封,交还给小二:“还是那个老地方,快去,别错过了时辰!”

小二恭敬应声,接过信便疾步离开,鸿武陵伸了个懒腰,脸上带着古怪的表情,似笑非笑。宁远:“公子此刻是喜是忧?是否也有一份挂念?”

鸿武陵瞥了他一眼:“喜忧参半,望眼欲穿,求而不得!”

宁远安慰道:“不必沮丧,有缘无分总好过无缘有分!我正在寻找一个旧识,他曾声名显赫,现在却藏匿江湖。”鸿武陵:“为何寻他不着,是刻意隐藏,还是身不由己?”

宁远:“这个我不清楚,虽然我一心追随,但我并未真正理解他。”鸿武陵闻言叹了口气,仿佛触动了深藏的情感:“大侠的话,直戳我心!今日有事在身,改日大侠再来,武陵必陪你共饮。”

“我本就是无趣之人,公子请自便。”宁远挥手示意。

鸿武陵淡然一笑,起身拿起饰有云纹的古剑,跃向栏杆外,白衣蓝带随风飘动,宛如天际的白鹤。

宁远立于栏杆旁,俯瞰鸿武陵,只见那位翩翩公子如同江中的白鹭,于繁华人群中穿梭,转瞬即逝,只留下对面几位佳人,胸口起伏,尚在惊魂未定之中。

宁远微叹:“分明是红尘战场上的巾帼英豪,却在这点涟漪面前矫揉造作,大北戎国的民众素养,确实有待提升啊。”

口中虽如此,宁远并未忘却正事。他离开鸿楼,在大门左侧的赤柱上绘出一只朱雀图腾,随即低垂斗篷,持红缨枪开道,也迅速融入京城的喧嚣人群中。

那只朱雀,静静地等待了三日,迎来了粗糙有力的手掌轻抚其身!

(sdingdiannn/ddk58196305/3670582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