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道途孤城:少年将军与北戎之谜 > 第19章 泰然蓝微议天下

那一晚,晓行夜宿,正值西梁历一六二年,北戎历鸿灵十三年八月二十七。金镛城被围,与此同时,西梁朝廷也在这个夜晚遭遇了困境。

永贞皇帝穆蓝微年迈体衰,重病缠身,无法起身。全国的名医良药都试过,也无法挽回他的病情。大柱国涂山伯庸暂时主持朝政,但此事并未公开,以免引起朝廷动荡。

子时,勤政殿内。

穆蓝微静静地躺在龙椅上,发出微弱的呼吸声。他的龙袍皱巴巴的,似乎很久没有更换。侍女们小心翼翼,不敢触动他,群臣则跪在台阶下,默默无声。

涂山伯庸立于大殿门外,身形挺拔,仿佛在等待什么重要人物的到来。他身边,一位睿智的老者低声细语。

“涂山大人,除了每日三次的药汤,陛下不能再进食任何东西。熏香之事,老臣再次叮嘱,陛下现在的身体经不起折腾。药浴恐怕不宜,那旧疾已侵入脾脏。老臣会与太医院的同事们竭尽全力,尽我们的微薄之力。”

涂山伯庸挥手让老者不必再言,显然他对这些无实质帮助的官腔已感到厌倦。老太医机敏地察觉到,行礼后悄然离去。

涂山伯庸依然持剑站立,凝视着勤政殿外的白桥和金色水流,直到月色渐淡,才等来一位风尘仆仆的半百之人。

来者身着东陈州特有的铠甲,脸庞瘦长,眉目清秀。鼻梁挺直,嘴角上扬,胡须浓密,延伸至耳后,环绕嘴唇,中间开天门。虽已近花甲之年,声音却依然洪亮,但满脸的皱纹揭示了他的岁月沧桑。

他走到涂山伯庸面前停下,二人行江湖礼,以拳掌相交的方式问候。

礼毕,涂山伯庸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来者的背部:“皇宫有皇宫的规矩,更何况是西梁朝廷。就算您是殿下的故友,带着三把刀进殿也是不合规矩的。毕竟朝廷是朝廷,江湖是江湖。”

来者闻言,冷笑一声:“李某清楚皇宫的规矩,然而知晓与遵守是两码事。技不如人,自然要尊敬强者;若技平相当,又何必降低自己的身份呢?”

来者笑而不语,有意轻触背后的剑鞘:“这规矩源于穆蓝微,他从没贬低我李岸然的武艺,故而无需涂山大人您多虑。况且您刚才的话语略显失当,朝廷已非单纯的朝廷,武林也已非昔日的武林。”

双方言辞间暗藏锋芒,但面上皆是和颜悦色。毕竟,他们都是行将就木的老江湖,谁也不想撕破脸皮。涂山伯庸权衡片刻,慢慢转身步入殿内,遣散众人,随后引领李岸然步入勤政殿。

“阁下,请随我来,令尊在南戎州也是这般肆无忌惮,你们父子二人真是官场武林双栖啊。”

听到李擎苍的名字,李岸然只是淡笑,并未回应。

涂山伯庸并非不愿阻止李岸然,而是不能。纵览整个武林,除去太京州那位,无人敢夸此海口。因此,面对可能丧命的固执,涂山伯庸明智地选择了放弃。

涂山大人的生命意识,西梁国柱可谓运用得炉火纯青。

李岸然紧了紧背上的三把朴刀,两柄刀柄上的印记已模糊不清,另一柄却仍崭新。毕竟其中一把曾绑在年幼的墨林手腕,如今新旧并列,显得有些不协调。

但他不在乎这些,昂首挺胸,如同胜利者般傲视一切,一如十三年前那般狂放不羁地带着刀步入殿堂。

涂山伯庸恭敬地上前禀报,然后站在穆蓝微右侧,继续保持笔直的身姿。

“我记忆中的穆蓝微,理应坐拥龙椅,即使是死,也要死在上面。你是第一个在龙椅上离世的帝王,我知道老友就欣赏你现在的模样。看看你的龙袍,已是皱痕累累,你贪恋这权柄的华丽,但这权柄同样污秽不堪。”

李岸然直言不讳,涂山伯庸闻言皱眉。这样的言论确实触及了帝王的尊严,但穆蓝微却毫不在意。他确实老态龙钟,勉强开口,但吐字清晰。

“李门主依旧口无遮拦,不过你说的,让本王心生欢喜。只要我还坐在这龙椅上,内心就有无尽的安宁。”

“我只听说短暂的安宁,未闻永恒的不朽。老友勿怪我言语轻浮,毕竟你坐的是西梁的龙椅,而非十九国的。只是穆家能坐多久,老友还需看天意!”

此言一出,意味深长。三人面色如霜,都沉下了脸。

从北安王举旗起义至今,已跨越六个世纪的光阴,而在他之前,古老的须弥纪元从元年一直延续至须弥338年,那时,世间并立着二十七个国家。直至338年终,天下动荡,二十七国的格局土崩瓦解,新的行政划分“州郡”应运而生,最辉煌的时期竟多达三千有余。

李岸然声音洪亮地叙述历史,穆蓝微轻启唇瓣,低语:“那个三千州郡的时代啊。”

“没错,那时西梁城并未成为天夏公主。若非北安王在须弥340年率领西梁大军破渝门关,至须弥356年首次完成须弥的统一伟业,须弥历也不会被废止,西梁历也不会被推广,更不会有西梁元年的说法。我虽粗鄙,这些道理却了然于心。”

李岸然话音刚落,穆蓝微的神色愈发冷漠。

“李门主在此对本王品头论足,你明明清楚我今日召你前来的目的,何必拿北安王来嘲讽于我?即便本王不及北安王,至少能与长临王一较高下。何况长临王治下一片混乱,而我带来了中兴盛世!”

闻言,李岸然放声大笑,卸下背上的朴刀包裹,随手扔在地上,沉重的刀身撞击地面,回荡的空洞声响在大殿内久久不绝。

“当年北安王实行封建制度,未迁都中原,而是保全西梁城,使其成为天下共尊的第一都市。三千州郡按时进贡,一时之间,朝廷与江湖皆向其低头,西梁步入万国朝贺的鼎盛岁月!”

李岸然对北安王的崇敬溢于言表,他边说边注视着穆蓝微的神情。敢于在西梁君主面前直言无忌的人,世间屈指可数。

“北安王在位时,政绩斐然,是唯一接近朝廷与江湖并治的传奇君主。老友自然无法与之相比,我李某也认为无人能与北安王相提并论。西梁历56年他离世后,没有了他的治理,各州郡的自保之态显而易见。接任的长临王面对的是他二十七年的动荡,这并非他的过错,只因前者的卓越太过耀眼。”

“按照李门主的说法,那么本王的蓝微中兴,全赖于长临王的昏庸?要知道,三千州郡在长临之乱后重组为十九大国,西梁依然作为天夏公主掌控天下。三大会盟瓦解了桡唐与中都府的联盟,这些都是长临王的政绩!”

穆蓝微说完,剧烈地喘息,咳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继续说道:“今日邀老友前来,并非讨论其他,如你所见,本王已近暮年,十九大国也已羽翼渐丰。或许你已察觉,平静之下暗藏汹涌,风暴来临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无论怎样,本王必须为我的子民规划好未来的道路!”

“因此,你选择了刀门,认为我会站在西梁这一边。”李岸然嘴角含笑,轻踢一脚,从包裹中抽出第一柄刀。长刀在风中啸叫,落入他手中,他凝视着刀刃的寒光,语气更加深邃了。

“回顾我进门时的言论,江湖自有江湖的法则。既有恩怨相抵,也有以怨报德,既有感恩戴德,也有一笑泯恩仇。我李岸然有权选择其中一种行为,且均符合江湖道义。至于具体采用何种手段,就要看故友口中的‘子民’所指为何了! ”

西梁城,勤政殿内,夜色深沉如海。

空气沉重,仿佛预示着风暴来临。李岸然注视着年迈的穆蓝微,仿佛又看见了那个曾经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

如今的穆蓝微已无帝王之气,昔日的豪杰风范也消失无踪。这让李岸然心中略感失落,轻轻一叹,手指拂过额前的碎发,刀身重重弹响三次。

“本王的子民,当然是指天下的平民百姓。四海之内皆王土,凡土地所及皆王臣。无论如今各国局势如何,这片土地始终属于西梁的智者。”

穆蓝微说完,剧烈喘息,胸膛起伏不定,全身颤抖如秋叶。然而,他毕竟是一生征战的刚毅君主,即使遭受如此折磨,话语依旧坚定。

这是穆蓝微独特的性格坚守,他厌恶含糊其辞,同样不允许自己在任何时刻语无伦次。

李岸然的目光充满怜悯,他与穆蓝微相识多年,深知他的习惯。只是如今时过境迁,看着他强撑的模样,这份执着显得既可敬又可悲。

“老友直言无妨,其实坦诚心系子孙也并非羞耻之事。人皆有私心,毕竟别人有的我们没有,难免会吃亏。老友直言不讳,李某也好判断是否帮你完成心愿。”

穆蓝微点头,瞥了一眼身边的涂山伯庸。涂山伯庸心领神会,悄然退下,不久便呈上一个巨大的羊皮卷轴。画卷在大殿上展开,赫然是一幅十九国的疆域图。

穆蓝微勉强起身,涂山伯庸急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扶持,却只能保证他不倒下,离开龙椅已是力不从心。

不过,幸运的是,穆蓝微从未有过离开西梁龙椅的念头。过去没有,现在和未来也不会。

“如今的十九国各怀鬼胎,表面臣服于我,暗地里却玩弄权谋,干尽卑劣勾当。各国税收逃避严重,当年叛乱的桡唐和中都府又蠢蠢欲动。我明白他们认为我穆蓝微已无当年的锐气,但西梁城自古以来都是威武不屈,怎能容忍这些鼠辈小国嚣张跋扈!”

涂山伯庸附议道:“微臣赞同,这些年游历北方各国,发现武林势力的渗透日益显着。各诸侯国纷纷拉拢八方十门作为谋士,助其建立宗派,山门林立,宗族繁盛,自然而然效忠于封国。久而久之,形势如龙盘虎踞,势力膨胀的迹象昭然若揭。”

提及八方十门,涂山伯庸的目光不经意地掠过李岸然。李岸然沉默不语,握着刀柄,穆蓝轻轻摇头,又是一阵轻咳:“这是潮流,无法阻挡,不容抗拒,更不能逆流而上!”

李岸然凝视着江山图,低沉地说:“江湖如江河湖海,依山而生,自然需要靠山。有诸侯庇护,便能直上云霄,无依无靠,只能落草为寇,自立为王,这是世人皆知的规则。”

这时,他的目光柔和下来,望向穆蓝:“当年,李某与众刀门弟子被张太白逐出北境,过右江,越苍梧,来到南戎州,多亏永贞老友的收留,才能在南戎州立足。所以,若说这种风气起源于何处,当属西梁无疑!”

涂山伯庸了解这段往事,便不再多言。穆蓝看着李岸然,眼神深邃,嘴角微动,似乎带着一丝怒意:“所以,西梁对你、对刀门有恩,你必须报答这份大恩大德!”

李岸然向前一拜,双手合十:“理所当然,若非感恩图报之人,李某今日也不会涉足这孤寂之地。长临镖局改组后,镖门脱离西梁,迁至兰陵,山门退出江湖,隐居岭南,道门在中都府崭露头角,魁门在北戎州渐渐淡出。”

他突然停顿,眼神瞬间变得锋利如剑:“剑门在太京州根基深厚,儒门在东陈州声名赫赫。峨眉在桡唐国备受尊崇,fomen在九江州建立起小西天。再加上李某在南戎州新开的刀门,如今八方十门已与政界交融,江湖与庙堂的界限模糊不清,混乱不堪!”

提及剑门和张太白,李岸然的神情变得复杂。一贯傲气的他竟流露出一丝胆怯,穆蓝明白他的心思,不愿在刀剑两门的恩怨上纠缠,于是转移话题。

“本王并不认为当年的镖改是错误,更何况镖门的存在本身就是错误。若本王仍年轻二十载,依旧会阻止它加入十门之列!”

涂山伯庸回应:“当初中都府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令敖嵩真人带领道门弟子墨林列国。实则与镖门一样,走的是叛逆之路,世间唯有西梁城才能独树一帜!”

说完,他微微低头,向李岸然行礼:“如今武林涉足朝廷之事日益严重,新的联盟战争预兆初现。陛下召你进宫,你心里清楚原因。身为一门之主,今日就表明你的立场。犹豫不决,非君子所为,难以踏入西梁朝廷!”

“哐——啷”

言罢,李岸然拾起地上的第二柄刀。他肩扛双刀立于大殿,脊背挺直,目光如冰凝视涂山伯庸。涂山伯庸不敢再言,侧目瞥向穆蓝微。穆蓝微冷笑,与李岸然对峙片刻。

僵持未久,李岸然启唇:“天下皆以利为先,此言放诸四海皆准。你对李某有恩,报答自是应当。只要不损害刀门利益,我可答应你三个请求。如此,你九泉之下也可安息,不必再向李某索求恩情。”

穆蓝微闻言,面色稍霁:“既是故友如此言,本王也不再赘言。故友可知,本王膝下有四子,长子青候在军中居高位,统帅西梁黑军,又有公孙将军为后盾,是我最放心的一个。”

“次子怀北,举止无礼,更名念花,此事暂且不论。此子心系北安,但行事过于激进,经验不足又自负才情,与青候在朝堂上多有冲突,若我离世,还请故友多加关照。”

“青候天资过人,若故友不嫌弃,可收为门徒。怀北一事,还请故友多加劝导,用兵之事,切勿急于求成。”

李岸然闻言,微露惊讶,轻轻点头:“李某从未见过穆蓝微如此谦和。此事我可应允,无碍。还有两事,你继续。”

“本王便恭敬不如从命了。本王第三子,女儿身,名为念安。虽聪慧过人,却偏爱戎装驰马。若她日后欲随青候征战,还请故友阻止。青候尊师重道,为人忠厚。若收为弟子,他必对你恭敬有加。”

李岸然淡笑:“自然没问题,第三件事。”

穆蓝微闻言,满脸忧郁,似是触及心酸往事:“提及此事,实感羞愧。本王在知天命之年,尚有一子,只是他在幼时失踪于北戎州,至今下落不明。若佘老太君日后攻克陵阳,还望故友能借助命刀门之力寻找。有江湖刀门相助,或许能找到我的小儿子。”

穆蓝微说到此处,声音颤抖不已。涂山伯庸和李岸然显然首次听说此事,皆面露动容,却未表露。

李岸然沉思片刻,点头示意:“我此生必赴天柱山,无论为何事,我与张太白之间尚有一战未了。如有缘相遇,自会见到令郎。但李某不会动用刀门全力寻找此人,毕竟故友之利已不再。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能帮的我定会尽力,不能帮的,我也会直言相告。虽非君子所为,但至少坦荡。”

“我们之间的交情,并非君子间的坦诚,而是基于利益的牵绊。故友的抉择,本王完全理解,因此不再强求。我尚有些棘手之事,日后你必定会途经太京州的北戎陵阳。如若你抵达陵阳,恳请你务必把这封信转交给赵星阑。其余的事,你不必过问,我也不会透露,更希望你不做私自拆阅之举。”穆蓝微示意,涂山伯庸随即解开衣衫,从中取出一封密封的蜜蜡信,李岸然静默接下,脸上尽是难以置信。

“赵星阑,北戎州的紫宸国公?”

(sdingdiannn/ddk58196305/3670584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