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二百四十六章 布局(三)

神都锦绣 第二百四十六章 布局(三)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7 10:23:21 来源:顶点小说网

“诸位可以开始提问了。”

随着谢岩的话音落下,至少有二十余人同时举手。谢岩随意选了其中一人,但听那人起身道:“请问谢县子,税率如此之高,吾等升斗小民岂有活路可言?”

“汝是做何营生?”谢岩不认识那人,直接问道。

那人道:“家中经营‘打铁铺’。”

谢岩道:“汝家之铁铺,假设月卖出五十贯,汝当可获利一十三贯左右,其中缴纳的商税,差不多有八百文钱,本官说的可有错?”

那人想了一下后,大声道:“县子所说基本如此,可若是按一成缴纳,吾家铁铺就得缴纳五贯钱,那不如关门了。”

谢岩道:“汝之铁铺,月卖出五十贯,其中有二十五贯是购买铁锭的钱财,另外扣除铺面租金以及其他花销,从而获利一十三贯,在扣除八百文税,纯利为一十二贯又两百文;而汝不知道的是,‘新商税’的计算方式是,第三类是在扣除成本后,按一成征收,也就是说,汝家当缴纳税为一贯又三百文,请问多吗?”

“那吾家凭什么要多交五百文!”那人回答不了,突然大声反问道。

“汝且先坐下。”谢岩先是和颜悦色地对那人说道,而后环视一下所有人,等整个大教室都安静下来后,这才换了一副严肃的表情道:“本官相信,在座很多人可能都有如此想法,那就是凭什么要多交税?本官不知道如何回答此问题,可是本官想问一下在座的诸位,乡里如今人口过十万,且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人口多了,当然是好事,诸位不管从事何种营生,都从中获得利益,但是诸位想过没有,人口多了以后,各种问题也逐渐增多,不说其他,单就‘安境保民’一项,若不是陛下特准,以‘潼关’两千守军参与维持,请问诸位,乡里还能如此安全吗?再者,两千守军每年的开支多达十万贯,而这笔钱,名义上由‘冶铁作坊’支出,实际上,还不是陛下付出的吗?难道说,如此情形就应当一直下去?若是哪一天‘潼关’守军被朝廷调离,乡里可是没钱自行招募的,届时不知诸位,愿不愿意拿钱出来呢?本官以为,那是不可能吧!”

大教室里安静极了,谢岩一番话既牵扯到皇帝,又涉及每个人最关心的“安全”,令人无法反驳,再加上回答“铁铺”东家的提问时,已经给出了“新商税”的计算方法,众人无不在心中默默算着自家应该多交多少出来……

实际上,谢岩和冯宝有一个地方自己都忽略了,那就是“卫岗乡”里真正的产出大头是“砖瓦窑”、“冶铁作坊”等几处,而这几个地方,和普通商贾与世家大族并无多少关系,这也是他们对于“新商税”原则上来说,不是特别抵触的最重要原因。

虽然从表面上来说,他们是需要多缴纳不少税,但是那种扣除成本的计算方法,无形之中等于给了他们一个机会,那就是可以自行增大成本,来抵消实际税收支出,到最后,相信也不会比原先多出来多少。

谢岩可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他想的是,先把“新商税”的框架弄出来,并得到认可,至于漏洞也好,思虑不足也罢,当以后慢慢调整,反正他也不指望一次能把事情都做好。

冯宝的想法就更简单了,他就抱着一条信念——你谢岩想怎么干,我就怎么配合,至于是不是会搞砸了,那都没关系,完全一副游戏者的心态。

接下来的提问,那可就容易多了,大多数都聚焦于具体的层面,比如如何征收,谁人上门征收等等,而这些都不难以回答,谢岩和冯宝参照后世的经验,一一给予详尽回答。

下午,拿到分类文书的众人,又就分类展开了各种询问,简单来说只有一句话,谁都想自家产业分到税低的那一类当中……

任何新鲜事物,都是在讨论、争议和妥协中最后达成一致的,“新商税”自然也不可能例外。

经过十天当中,不少于四次的各方代表商议,再加上“卫岗日报”连续刊载详细情况和商议过程,整个“卫岗乡”又一次出现了全民热议的情况,好在时间不太长,就在正月十五“上元节”当天,“卫岗日报”全文刊登了有关“新商税”的详细全部正式内容……

同一天,官衙里成立了一个单独的部门——“征税监”,其主持事务的“税丞”一职由原“驿丞”老霍担任。

之所以选择老霍,那是冯宝推荐的,原因就更简单了,他主管“商税”,自己不想麻烦,便把计算的事情交给房元昭,征收的事交给对乡里事务、人头熟悉的老霍,就又可以逍遥自在了。

老霍从一名无品级的胥吏,一跃而成官员,对冯宝那自然是感激涕零,拍着胸脯打包票地道:“校尉且请放心,老夫保证不出任何差错。”

冯宝道:“是不是出差错,没那么重要,不过老霍啊,汝可千万记住了,对于普通百姓,绝对不可以强行征收税款,必须要弄清楚他们不交税的原因,然后再决定如何行事,至于那些大户们,嘿嘿,谁若是胆敢不交,尽管放心的去登门催收,我倒想看一看,哪一家敢如此行事。”

“校尉,‘征税监’可只有十个人啊,还多是……”

“放心!”冯宝打断老霍的话道:“乡里已经正式行文‘巡逻队’,如有必要,可随时听候调遣。”

“那就太好了。”老霍咧嘴一笑言道。

安排好“商税”的事务后,谢岩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乡里的建设上。

重中之重当然是“大作坊区”,谢岩首先找来常远,让施工队开始先建一条简易道路通向“大作坊区”的最南端,然后同时开建“水泥作坊”和“冶铁作坊”,等到“水泥作坊“有产出后,再重新铺设道路。

对于施工队来说,乡里的建设那比什么都重要,常远领命之后,马上下令停止接新订单,将所有的人力物力腾出来,全心投入到乡里新一轮的建设中去……

乡里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可是“商税”的征收却是一刻也没有耽误,自“显庆元年”二月起,“征税监”开始正式行动起来,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老百姓的日常交易,比如在集市当中卖各种物品等等,至于商铺和作坊,冯宝采用的是后世常用的“自我报税”的制度,然后由房元昭带上学堂“中级班”的学生,利用晚间进行计算,因为有原先的普查数据可以参照,基本上可以大概估算出每家应交的税额,若有明显减少,即安排人登门调查;与此同时,还按照每天一家的频率进行抽查,以杜绝“逃税”的可能。

“新商税”的施行,带来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首先是一些小商铺以及某些不愿意缴纳“商税”的商号,开始陆续关门歇业;其次,是原先一些百姓自发形成的市集,他们受到商税的冲击最大,毕竟是小本经营,收入有限。

然而,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许多受影响很大的百姓,开始将自己的售卖摊位搬到了“洛阳”与“卫岗乡”搭界的“洛阳”地面上,以至于那一带,仅仅十天,就形成了一个更大的集市,加上原有“洛阳”的赌坊设有的“马场”投注点,一个小小的集镇,隐约之间逐渐形成。

有了变化自然会带来一些后果,小商小贩以及一些小商铺的大量减少,直接造成普通人家的各种生活不便……很快就有人在“卫岗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新商税”罔顾百姓生活,致乡里百业凋敝等等。

洛克然与黄守义,不仅是谢岩和冯宝的铁杆支持者,同时也是乡里的商家领头人,对于“新商税”的实施,他们的态度也极为复杂,不管怎么说,他们两家每个月那可是都要缴纳巨额税款的,哪怕再怎么提高成本,最后所交的也比原先多出一倍有余。

“卫岗日报”那篇反应“新商税”带来的影响文章刊载后,洛克然主动找到黄守义,邀其与自己一同去找冯宝,一来说一下当下的实际情况,二来也想弄清楚,自己缴纳那么多的税,要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岂不是白交了。

黄守义也正有如此困惑,当下两人一拍即合,联袂前往官衙去找冯宝询问。

洛峻在“卫岗乡”算是个“外人”,虽然他全程参与了“新商税”的讨论,可除了自己记录并回去研究之外,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在洛峻看来,“新商税”显然有利弊,但是他更加佩服的是谢、冯两人的勇气和魄力,在几乎没有多少支持者的情况下,愣是说服陛下,得到了朝廷授权,并能够大力推动,且还没有出现什么大乱子,能够做到此步已经极为不容易。

至于自家兄长去官衙询问一事,洛峻打心眼儿里并不认为会有什么结果,他仔细盘算过各种可能,最后认为,换做自己,恐怕除了在其他地方给予一些优惠外,别无他法。

天黑时分,洛克然依旧没有回府,洛峻一个人坐在客厅里,享受着温暖,品着热茶。

望着杯中翠绿的茶叶,洛峻暗道:“这可真是一样好东西,若不是兄长与谢县子先一步相识,洛家可就失去了‘茶叶’买卖,谁又能想到,此物已是洛家最大的进项呢?”

放下茶杯,洛峻又抬首看了看客厅大门,他就不明白了,兄长到底去哪儿了呢?难道说,“新商税”一事还能有何变化不成?

(sdingdiannn/ddk245254/186927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