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四百一十七章 何为水师?(一)

神都锦绣 第四百一十七章 何为水师?(一)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18 21:47:14 来源:顶点小说网

花了三天时间,谢岩大致了解到朝廷对于“泉州”那场规模不算太大的动荡,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泉州”太遥远,且贼寇远遁,朝廷想要做点什么都难,只能日后再说。

至于“冯宝奏疏”,也没能掀起太大波澜,毕竟在大唐君臣心目当中,“水师”好像没多大用处,现有的几百条船,足够了。

理念上的差别,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谢岩考虑再三,觉得在一切都不明朗的情况下,还是先探一探皇帝的口风比较好,无论如何,在封建王朝里做任何事情,都绕不过“皇权”。

觐见皇帝,对于谢岩来说,并不十分困难,按常规程序,向宫里递了话。很快传到王伏胜耳中,并由其奏报皇帝。

李治也很给面子,于两日后,命一个小宦官宣召谢岩入宫。

“紫薇宫”,对谢岩而言是陌生的,好在有宦官领路不至于走错,且在行走途中大致浏览了一下这座看起来比“太极宫”还要略胜一筹的皇家宫殿群。

行至“贞观殿”下,谢岩忽见一名朱袍官员自殿内走出,尤为意外的是,竟然是王伏胜相送至大殿门口。

当朝能有此“礼遇”者并不在少数,但此人品级明显不是太高,会是谁呢?谢岩忍不住出言问身边宦官道:“可知王公公礼送者为何人?”

小宦官低声回道:“‘弘文馆直学士’、‘太子中舍人’上官仪。”

“哦——原来他就是上官仪!”谢岩心里感慨一下,跟着拾阶而上,与上官仪错身而过之际,略一颔首致意,也算是打个招呼认识一下吧。

上官仪并不认识谢岩,是以简单还了一礼,匆匆离去。

行至台阶顶端,大殿门口,谢岩紧走两步,至王伏胜近前,行礼道:“公公可安好?”

“咱家都好,县子请——”王伏胜说着,率先步入大殿。

谢岩紧随其后,至大殿中,依礼拜见皇帝,口中言道:“臣‘新安黜置使’参见陛下。”

“谢卿免礼平身。”端坐于龙椅的李治,看了看谢岩,道:“多日不见,卿家尚好?”

“臣一切安好,臣谢过陛下。”

李治微不可察地点了一下头,直接问道:“卿家前来,所为何事。”

谢岩道:“臣有听闻,冯县男上书陛下,奏请‘重建大唐水师’,故为此以求觐见。”

“哦?”李治似乎没有想到,片刻后,问:“卿家以为当如何?”

“臣以为,此事切不可行。”

“何故?”李治似乎没想到谢岩会如此说,便又问道。

谢岩道:“冯县男甚少理政务,不知朝廷财力,故想法虽好,却难实施。”

“想法虽好?不知卿家以为,好在何处?”李治顺着谢岩的话意问道。

“大唐自北向南,海疆过万里,自是需要‘水师’守护,想来臣没有说错。”

“卿家所言甚是。”李治肯定地说了一句,但双目一直看着谢岩,那意思太明显不过了,就是等他继续说下去。

“陛下!”谢岩继续道:“据臣所知,岭南、安南之地,历来不缺粮食,尤其在‘安南’,稻米一年两熟、三熟,可谓产量惊人,然中原、关中之地,人多地少,粮食总是不够吃,因此,自‘安南’运粮北上,看起来似乎合理,其实不然,陆地有千山万水;海上有洪峰巨浪,无论哪条路,似乎都走不通。”

李治没有接话,而是饶有兴趣地看着谢岩,一幅等待他继续说下去的模样。

既然皇帝不开金口,谢岩只得再说下去道:“陛下,日前冯县男差亲兵回乡,臣有询问过‘泉州之事’,当得知作乱贼人往昔依靠从‘安南’运粮得以积聚财富,臣忽然有些明白了冯县男本意,他那是找到了一条财路啊!”

“卿家所指,可是运粮?”李治有些不大相信地问。

“安南”粮食多,此事李治早已知晓,只是正如谢岩前面所说,光有粮食,无法运送,那才是原因,现在突然听说是条“财路”,怎能不好奇呢?

“陛下,臣以为,冯县男定是想要建造大船运粮,只因海上除了风浪,另有贼寇,故需加装军械,而诸如‘八牛弩’一类,朝廷断无可能出售,唯有‘水师’方可得到。”谢岩说到此处,微微抬眼看了一下李治,见其若有所思,便接着说道:“据臣所知,本朝‘水师’船不过千,兵不过万,难堪大用,若允了冯县男,船、粮,皆可得。然兵者,乃国之重器,怎可相授于个人?故臣以为,冯县男可领实事,不领实职。”

“此为何意?”李治有些弄不明白了。

谢岩道:“冯县男既然上书‘重建水师’,且有望从中获利,臣以为,不妨命其承担花费,如此朝廷不费钱财,水师又可得新建大船,此乃两全之事。”

李治琢磨了一下,有些听懂了,所谓“领实事”,即指“造船”以及日后之“运粮”,“不领实职”其实指的是“水师兵权”

也就是说,具体事务可交由冯宝,唯“兵权”除外。

“卿家所思颇为周详。”李治先肯定了谢岩的设想,跟着又道:“事涉兵者,当交付朝议。”

谢岩当然知道皇帝不可能只听自己一面之词,定会再三斟酌,从而最终决定。

实际上,有一件事谢岩并不知道,当日李治收到“冯宝奏疏”可是深感意外。在他看来,才华出众的“冯县男”破天荒地第一次正式向自己提出了“请求”。

要知道,对于帝王而言,臣子无欲无求并非好事,只有能做事,肯主动“揽事”的才是好臣子。

做不好没关系,还可以再来,但是什么也不愿意做,那可就头疼了,因为你想不起来他可以做什么,即使给其事情做,也很难确定是否尽力。

正因为如此,李治心里实则很是支持冯宝想法,并将此事交给了宰相们商议,只是未有结论罢了。

谢岩的觐见,虽在意料中,但君前奏对内容倒是大出李治所想,不仅没有替冯宝争取更多的权利,反而主动提出“限制”其权力的思路,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来了——“水师”,真有那么重要吗?

李治初时根本没有想到那么多,只是晚间与武皇后闲话时,无意中提及宣召谢岩一事,方才大致说了一下。

今时之武皇后,政事接触甚少,自然也谈不上有什么真知灼见,然或其天资聪颖之故,突然说出:“谢县子何故如此,莫非‘水师’另有大用?”

正是这一句话,让李治意识到,此事可能不是表面上的简单。

两日后,谢岩在府内用过晚膳,感觉实在有些无聊,便上街去走走。

天气依然寒冷,“洛阳”街面上也看不见多少人,显得很是冷清,也难怪,寒冬腊月,可没几个人愿意像谢岩那般无聊到出门闲逛。

坊内转上一圈,用时不少于半个时辰,谢岩觉着有些累了,便打道回府。

行至府门前,一名亲兵匆匆跑过来,道:“校尉,圣、圣人来了。”

谢岩听得吓了一跳,顾不上多想,赶紧加快脚步进府。

刚一进府内,即有宦官迎上前道:“谢县子入书房见驾。”

谢岩不敢怠慢,跟随宦官快步而行,直至入得书房。

“臣不知陛下前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李治坐在主位“太师椅”上,手里端着一盏茶,细细品茗一口,再放下茶杯,道:“此茶比宫里的还要好些,何故?”

“回陛下话,此茶新制,还需品鉴,方可进贡。”

“既如此,明年内府进此茶好了。”

“奴婢谨遵圣谕。”宫内总管宦官,王伏胜赶紧应道。

谢岩却是心中暗自郁闷,心知这产量稀少的“银芽”,日后怕是跟自己无缘了。

“来啊,给谢卿家赐座,上茶。”李治完全摆出一幅“主人”的姿态说道。

其实这也不奇怪,皇帝受命于天,拥有一切,此等说法已是深入人心,恐怕除了谢岩、冯宝两个“外来人”,无人会觉得不妥。

待谢岩坐下,李治直抒胸臆地地道:“朕此番前来,实有一事不明,故而相问。”

“陛下有不解,何需亲临,差人相询,臣亦当知无不言。”

“无妨。”李治道:“偶或离宫,亦是散心之举。”

“圣驾亲至,问事于臣下,古来明君难及,臣逢盛世,侍圣君于朝,实乃天之幸也。”

(sdingdiannn/ddk245254/211235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