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 第八百一十一章 三年平稳,十年大治

天下诸侯混战数百年,从几百个国家打到就剩两个国家(赵国和卫国),没有尚武精神,早就被扫入历史的尘埃中了。

如果不是内部还没有整合完成,连度量衡都没有统一、田亩也没有重新测量划分,各地官吏也没有安排齐全,天下制度仍然处于混乱,赵国早就主动打过去了,还会等到孔雀王朝打过来?

现在赵国什么都不缺,就缺时间。

只要给赵国足够的时间,将内部问题解决好,至少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反观孔雀王朝,虽然比赵国早统一了近二十年,但是内部隐患并没有得到解决,人种、思想、制度、宗教等等,每一样都是足以毁灭一个帝国的隐患。

虽然在阿育王的压制下,这些隐患暂时潜伏了起来,但早晚会爆发。

到时候,就算神仙来了都救不了。

“大王,或许可以给孔雀王朝施加一些压力。”魏无忌说道。

“施加压力?派使者谴责吗?”赵括一时间没理解,他可不觉得孔雀王朝会吃这一套,而且两国距离太远了,派使者有些浪费时间。

“提高丝绸、陶瓷、纸、茶叶的出售价格,降低香料的收购价格,就以孔雀王朝挑起两国事端为由,如此,孔雀王朝贵族自然会想办法给朝廷施压。”魏无忌说道。

丝绸、陶瓷、纸、茶叶等等,都是硬通货,赵国掌握全部的定价权,而且一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就算赵国和孔雀王朝真的爆发帝国大战,也不愁销量。

孔雀王朝朝廷更不可能禁止和赵国贸易往来,断绝国内贵族的财路,那样只会激发矛盾,甚至将这些贵族推到对立面去。

“孔雀王朝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我赵国啊。”乐毅有些疑惑,他对商业不是太了解,但仅凭直觉也知道这么做是两败俱伤。

“不一样的,我赵国主要从孔雀王朝进口的有三种商品,香料,棉花,粮食,以前还有玉石,不过后来发现西域也有很多玉石,而且价格很便宜,从孔雀王朝进口的就少了。”

“粮食和棉花我赵国本身就能自给自足,从孔雀王朝进口,主要是因为便宜,不仅可以用来做战略储备,还能够建设养殖场。至于香料,我赵国在中南半岛也有种植,虽然产量不高,但也能满足一部分国内市场。”

“如果孔雀王朝提高价格,我赵国可以减少进口,甚至不进口,来反制孔雀王朝。反观丝绸、陶瓷、纸、茶叶、漆器,只有我赵国才能生产。只要孔雀王朝还需要这些商品,就只能从我赵国进口。时间长了,最先承受不住的,肯定是孔雀王朝。”魏无忌说道。

总而言之,赵国在和孔雀王朝的贸易往来中,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

没了孔雀王朝,赵国只是会受到影响,而且赵国有商会,可以调动所有商人共同进退。

但没了赵国,孔雀王朝的经济将会伤筋动骨。

“那就按信陵君说的来,给商会传信,所有出口孔雀王朝的商品,价格全部上浮百分之三十。香料的收购价格下调百分之三十,棉花和粮食下调百分之十。以孔雀王朝擅自挑起两国战争为由,让那些贵族给孔雀王朝施压。”赵括说道。

棉花和粮食价格本来就很低,没有太多下调空间。

不过赵国和孔雀王朝贸易大部分都是采用以物易物,这一来一回,涨价都快五成了,足够孔雀王朝喝一壶了。

孔雀王朝拿赵国没有任何办法。

八月初,赵括终于抵达邯郸。

蔺相如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道路两侧站满了一同前来迎接的赵人。

赵国一统中原的消息在朝廷的主动散播下,已经传遍了整个河北,赵人皆以此为荣,自发性的前来迎接赵括。

甚至有人从百里之外赶来,只为见赵括一面。

他们经历了赵国这十几年的变化,深知这一切是多么的不容易。

十几年前,他们饱经战乱,朝不保夕,从来不敢相信自己能够过上现在的生活。

“辛苦相国和诸位了。”回到大殿,赵括先是对蔺相如及所有朝臣施了一礼。

“大王言重了,大王出征在外才是真的辛苦,我们不过是坐在后方喝喝茶聊聊天罢了。”蔺相如等人连忙回礼道。

“大家都坐下吧。”赵括伸手道,“都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这天下算是打下来,如何治理,就要靠诸位齐心协力了。”

“臣等竭尽全力。”蔺相如等人齐声说道。

“诸位听说孔雀王朝的事情了吧,都说说想法吧。”赵括说道。

“臣等以为,孔雀王朝轻易恐怕不会放弃攻打我赵国,但我赵国刚刚一统中原,内部还在稳定中,短时间内不宜主动发起进攻。臣等建议,可以先将这里拿下来,作为日后进攻孔雀王朝的桥头堡。”蔺相如指着缅甸平原说道。

这里距离孔雀王朝很近,但是有若开山脉将两地隔开。

只要占领若开山脉,进可攻,退可守。

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同时,避免和孔雀王朝不断消耗。

而且此地气候温暖湿润,有大河从中间穿流而过,开发出来之后,足以活民千万。

“臣听闻孔雀王朝南部还有几个小国?”虞信眼睛一转,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他就不信朱罗等国对富庶的孔雀王朝没想法。

就像北方的胡人,会对中原没想法吗?

他们每天做梦可都想着南下中原,只不过是实力不允许罢了。

但是实力,赵国可以提供给他们啊。

“以那几个小国的实力……恐怕很难对孔雀王朝造成威胁……”蔡泽说道。

孔雀王朝为什么没灭掉南方几个小国,不就是因为他们又穷又弱,没有威胁,也没有价值嘛。

“虽然弱了点,但是我赵国可以帮助他们啊。不求能够起到多大作用,只要能够牵制一部分力量足以。反正府库中还有很多淘汰的武器兵甲,堆在那里也没用,都快发霉了,还不如便宜卖给他们。”虞信说道。

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哪怕到时候朱罗等国被孔雀王朝灭了,赵国也可以打着为他们复仇的旗号,招揽当地人继续和孔雀王朝作战。

赵国暂时无法派出太多大军,但只要随便派出一个名将,率领一些当地人,就能在南方不断给孔雀王朝放血。

若是打输了,把士兵丢了,主将自己溜掉就行了。

反正不是自己的士兵,死再多也不心疼。

而且赵国最不缺的就是名将。

“那就先派使者和朱罗、阿伊等国接洽一下。”赵括点了点头,若是能成功最好,失败也没什么损失。

“这件事交给臣来负责。”虞信说道,只要赵国派人前往朱罗等国,那剩下的就不是这些小国能够决定的了。

野心是随着实力增长而增长的,他就不信等到国家强大之后,能够安分守己。

只要有一个有野心的,就足够了。

“接下来就是国内的事情了。天下历经几百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寡人欲免除农税五年,免除徭役五年,让大家尽快从战乱中恢复。”赵括说道。

秦楚齐燕韩魏六国立国数百年,在各地确实有不小的根基,但只要让大家吃饱穿暖,大家很快就会忘记六国,认可赵国。

至于少部分贵族,没有百姓作为根基,是成不了事的。

“同时,赵国很多地方地广人稀,需要大量人口,但百姓每年的收入就那么点,很难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钱粮养育子女,从今日起,六国故地,和赵国一样,全部免除口赋,也就是人头税。”赵括继续说道。

众人一脸苦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国家敢一次性免除五年农税和徭役,更是直接取消了口赋。

如果不是赵国还有丝绸,茶叶,陶瓷,纸等对外贸易,食盐、煤炭、铜铁、金银、棉花、毛皮、药材、酒等对内贸易。

免除农税之后,连官员和工人的俸禄都发不起,更别说维持几十万大军。

若是换做以前,国君敢这么干,掌管国家财政和税收的内史非和国君拼命不可。

“剩下的统一度量衡货币,重新丈量划分田亩,清除所有隐田,按照之前的规划,按部就班进行即可。对了,从明年起,朝廷会在三年内累计铸币十亿,供六国故地的百姓兑换新币。这件事要发在诋报上,让天下人都知道。”赵括说道。

这些赵国都有经验,当年在燕地做过一遍了,虽然现在地盘变大了,但归根结底还是一样的。

“诺。”蔺相如说道。

“寡人听说六国故地有不少私学,多为当地贵族或名士开设。寡人不禁止私学。但从今以后,不管是官学还是私学,必须使用官方统一教材,不得使用私人教材,违者抄家。”赵括继续说道。

教材是统一文字、文化最重要也是最有力的武器,这个年代真正识字的终究是少数,只要赵国能够大体上普及教育,很容易就能够统一文字。

赵国河套和河北地区,学院基本上普及到乡了,至于其他地区,或因为发展较晚,或因为人口密度太低,没办法普及。

赵国的目标,人口密度高的地方,普及到乡,人口密度低的地方,一个县有一个学院就行了。全部普及到乡,赵国确实做不到,有的地方人口实在太少了,适龄儿童就几个,学院倒是建的起,但是老师招不起啊。

如果不是赵国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搞教育,现在就算想普及教育,老师的数量也不够。

“对了,国家字典编订好了吗?”赵括看向荀子,这玩意他几年前就让编订了,就是为了今天做准备的,可别掉链子了。

“禀大王,已经编订好了。”荀子说道。

“尽快刊印,下发到各个学院。以后所有文字书写,必须按照字典,一切以字典为准,禁止异形字异体字。”赵括下令道。

“已经在刊印了,河北所有地区的学院都已经下发字典,其他地区的还在发放中,绝对不会耽误学院开学。”荀子说道。

六国故地大部分地区的学院都还没有建呢,时间上怎么也来得及。

“还有就是村寨合并的事情,一些人口过少的村寨,连一百户都没有的,全部进行合并。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也给迁出来,由我赵国给他们划分土地,建造房屋,编户齐民。”赵括说道。

过去大家为了战乱躲避到大山中,现在战乱结束了,也该出来了。

赵国可没办法像后世一样,山里面只有十几户人家都能给修一条水泥路通到家门口。

赵国连中原的村子都做不到通水泥路,只能做到给每个县通官道,更别说深山老林里面了。

说句实话,这些地方赵国连税收都懒得收,因为不够成本。

收税的小吏跑了一天,终于到地方了,收点粮食,还不够路上消耗的。

这还是能收到税的情况下,还有收不到税的……

全部迁出来,给地给宅子,他们生活变好了,赵国的人口和税收也增加了。

双赢!

赵国又不是没有足够的土地。

不说每个村子一千户,至少也得一两百户吧。

几个村子靠近一点,组成一个乡,以县城为中心分布,赵国也就有了建学院、医院的必要。否则真的没办法管。

赵括不仅是对朝堂大臣说的,第二天更是把所有即将前往各地上任的官员叫了过来。

“这些任务很难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各地驻扎军队的帮助,寡人会让他们配合你们处理政务。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寡人都会站在你们后面。”赵括对所有即将上任的官员说道。

虽然地方官员插手军权是很大的风险,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天下初定,如果没有军权作为压制,想要推行政令是一件很难事情,你不能指望所有的官员都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手段,孤身一人到任上就能完成所有任务。

这是不现实的。

“寡人的目标,三年平稳,十年大治。望诸位与寡人共同努力。”赵括说道。

(sdingdiannn/ddk50497650/3588058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