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 第243章 稳如老狗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243章 稳如老狗

作者:画凌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08 14:39:18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243章稳如老狗

三月初三,孙权提十万大军北上合肥的消息,快马加鞭传回洛阳。

这个消息在洛阳引起了轩然大波。

曹叡和他的臣子们并不是善良的小白兔,更不会天真地认为和孙权达成了纸张贸易,东南就完全太平了。

三国争霸的时代,也别谈哪个集团比哪个更高尚。

能成大事的人,抓准时机都会上。

自吴魏纸张贸易协定达成之后,双方一边微笑地做买卖,一边开始背地里磨刀。

但洛阳方面没有想到,孙权翻脸翻得如此之快。

此举引起了洛阳朝堂上下的愤怒,除了曹叡。

曹叡得知孙权发兵,不但不生气,反而有些开心。

原因有二:

一、他在年前就已经急召司马懿回来,将府兵制一事交给司马懿。

名义上是让司马懿立刻安排东南折冲府的设立,实际上是派司马懿进一步动员扬州的后勤兵力。

必要的时候,随时换司马懿都督扬州。

二、孙权发兵北上,必然给魏国内部造成恐慌。

原本魏国内部并不害怕孙权,毕竟扬州军镇布局已经成熟,从合肥到寿春有数百里的战略纵深。

从洛阳到寿春,又有密集的河运网做后勤运输。

可以说,寿春至合肥一带,是曹魏从曹操时代到曹叡时代,多次调整之后,形成了固若金汤的前线数百里大防线。

如果孙权单独作战,魏国上下不会有丝毫慌乱。

甚至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孙权三路北上,魏国上下也稳如老狗。

可今年不同。

因为诸葛亮在关中已经站稳脚跟,魏国的资源正在快速被迫西迁。

这样的局面,对人心也有极大的影响。

更何况,李衡还在重庆高调地扬言增兵。

恨不得那个大喇叭,怼到洛阳诸公的耳边:我现在要增加十几万大军去把你们摁在地上来回摩擦!就问你们怕不怕!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再提兵十万,魏国国内的压力瞬间爆表!

那为什么压力变得空前巨大,曹叡反而高兴呢?

因为这是转移矛盾的最佳时机。

当巨大的外患如同山岳倾塌而来,内部各个派系一般会有这样几种反应:

一、继续斗争,外部是外部的,老子今天就要弄死你!

例如北宋末年和明末。

二、有一部分人立刻暗中通敌,为自己留后路。

例如北宋末年和明末。

三、一部分大佬暂时放下矛盾,压制内部的反对声,全力备战。

例如唐初。

并不是什么时候都会发生前两种情况的。

之所以会出现前两种情况,是因为党争的矛盾已经尖锐化,且不可调和,内部积累的怨气笼罩了大部分人。

并且,自己本身已经被击败多次。

这个时候,就会有一部分人通敌为自己留后路。

但在这个时代,还不会有人蠢到曹魏东西线同时受敌,就开始暗中勾结益州或者东吴的。

毕竟伱在一个最大的公司做管理层,公司出了一点问题,你绝不会蠢到马上就跳到比自己公司弱许多的对手那里。

因为你无法确认你跳过去之后能受到什么待遇。

曹魏的体量是孙吴的数倍,是益州的近十倍!

就算诸葛亮在关中站稳脚,拿到了陇右,这依然不能撼动曹魏是当世第一大国的地位。

甚至哪怕诸葛亮把洛阳拿回去了,曹魏只剩下河南、河北、淮南这些地方,依然是第一大国。

原因很简单,河北、河南、淮南,就是这个时代最富庶的地方。

人口最稠密、资源最丰厚、粮食最多。

曹操晚年之所以迁到洛阳,是因为想要控制关中,进一步控制凉州,对季汉形成防御。

但是别忘了,当年曹操的霸府却在邺城。

曹魏的精锐兵力也都来源于河北。

至于为什么曹操晚年设立三线防御,不主动进攻了?

益州固山河之利,孙权守江南水道之险。

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地方世家极其强大。

无论是益州的世家,还是孙吴的世家,都为刘备、孙权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赤壁之战后,曹操就认识到有生之年,靠武力是没办法统一了。

所以曹操设立三线防御,将三国拖入了持久战时代。

曹操对北方人口、资源、经济等综合评估后,认为不出三代人,季汉和孙吴内部彼此消耗之后,北方必能一统天下。

但曹操却没料到,那时候的北方,已经不是他曹家的北方了。

从这些客观环境和历史发展来看,曹叡是手中的底牌是非常深厚的。

所以,他不着急。

接下来两日,孙权发兵的消息,在曹魏各地快速传播。

魏国朝堂上下立刻分出两派:

一派认为应该派使者去见孙权,和谈,在谈判桌上把矛盾解决了。

孙权去年还好好的,为什么就突然暴走?

还不是民间商人目光短浅,竟然不顾国家大义,自己赚起钱来了!

这些人眼中还有没有大魏?

还有没有朝廷?

难道不知道朝廷很难吗!

不能体谅朝廷,就都按照国贼的罪名杀了吧!

一派认为和孙权的矛盾,就应该硬刚到底,孙权就是个欺软怕硬的。

例如以刘放为首的一派,就认为应该跟孙权死磕。

甚至必要的时候,关中战局可以缓一缓。

接下来数日,以刘放为首的这一派,开始将东线战局的军事压力,转化成政治问题。

刘放不知从何处得来了一些文书,这些文书揭露了一些官员与孙吴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不仅在纸张买卖中收获巨大利益,还牵涉到倒卖魏国国家机密。

其中有牵涉到西平县李氏家族,这时李光的后裔之一。

还牵涉到沛国朱氏。

短短数日之内,廷尉就开始立案调查。

这个案子,引起的轰动,比孙权十万大军抵达巢湖还大。

被揭发后,一大批官员开始奏疏要求皇帝严查之前与孙权贸易之时,与吴国有过接触的官员。

这是一个风向标,几乎斩断了打算与孙权和谈的希望。

不过政治老手曹叡却没有继续追查下去,仅仅只是杀鸡儆猴而已。

通过这件事,他不仅让内部达成一致对孙权,也从中获得了两家的部曲和田。

曹叡似乎从中获得了甜头。

三月初七,曹叡发往寿春的命令到了王凌手中:积极防御,稳中求胜。

(sdingdiannn/ddk27851611/3670561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