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 第210章 大汉土地新政之争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210章 大汉土地新政之争

作者:画凌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08 14:39:18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210章大汉土地新政之争

“陛下,臣有事启奏。”

孟光盯着两个黑眼圈说道。

显然,他昨晚没睡好。

或者说,他昨晚一夜未眠。

“孟卿且说无妨。”

“陛下,请过目。”孟光从袖口抽出一份文书,伸出手。

伸出去的手,似乎有些微微颤抖。

到这个时候,大殿内的气氛还是比较正常的,大臣们可能还不知道孟光这份文书代表了什么。

黄皓接过来,随后呈递给刘禅。

刘禅也像往常那样打开观阅。

但观阅到一半,脸色已经变了,他目光诧异地瞥了孟光一眼,然后说道:“孟卿,此事恐……”

“陛下,自纸张在朝堂上下推行开以后,各地已经完全可以做到对当地人丁户籍的精细化记录,其中包括初步统计,然后朝廷再派官员复核,甚至多批复核,反复校对。”

孟光此话一出,朝堂的气氛瞬间变了。

孟光这是要干什么?

刘禅想说点什么打断孟光的话,孟光却继续说道:“臣发现,蜀郡、巴郡各县,皆有良田亩数核对不清的问题,而且相差巨大,是以臣以为,朝廷应该派出更多官吏,对两郡田地再做仔细核查。”

说到这里,大殿内的氛围更加诡异。

这不就是度田吗?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敏感到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经颁布政令度田,结果十几个郡的太守全部呈递假的上来。

那可是开国皇帝!

刘秀一怒之下杀了十几个太守,强行度田,之后就引发了地方作乱。

最后,刘秀的度田,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算是有了一个平衡局面,但对世家豪族却并没有多大影响。

明帝以后,地方豪强的扩张开始完全不受控制。

以至于整个东汉王朝,几乎都笼罩在世家豪强之下。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规则。

也就是说,人们已经从心底接受并认可了它的存在。

认为天下的权力结构就应该如此。

这个问题,到了东汉末年的战乱后,曹操等人依然要遵守。

曹操年轻的时候是想要遏制世家豪强的,结果很快他发现这样做可能会把自己玩死。

于是,曹操也与世家豪强达成了妥协,形成了曹魏现在的格局。

孙吴就更加严重,孙策本只是武将出身,不是什么郡望,孙氏雄踞江东之后,便只能更加依赖江东豪族。

季汉相对来说算是比较缓和,因为季汉有一个吏治顶级天才诸葛亮。

诸葛亮动用了一切能够动用的手段,在益州做到了各方势力的均衡。

诸葛亮颁布多项律法,严格执法,根本目的其实是遏制地方豪强。

但诸葛亮并不能消灭豪强,这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决定的。

最根本的原因是土地和人口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豪强的利益就是土地和人口。

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没有办法除掉豪强。

本质来说,豪强是加强版的地主阶级。

不断吸食人口和土地,是他们的底色。

所以孟光提出这件事后,朝堂上的气氛就完全变了。

“诸位卿以为如何?”刘禅立刻把这个难题抛了出去。

朝臣们商议起来。

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刘禅为难起来。

他左看右看,然后点了个名:“杜卿,你意下如何?”

杜琼出列,立刻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杜琼不仅仅是谏议大夫,他还是太常。

太常是九卿之首,而且他是成都本地人,在当地士族中,威望极高。

这也是刘禅问他的原因。

杜琼说道:“回禀陛下,臣以为,度田之事,自然是为了朝廷,为了天下,不过臣以为,在陛下和丞相的励精图治下,并不是想大司农所言,朝廷与地方官府所核实的田亩有一定从出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有问题就改正,大可不必小题大做,以免影响人心,丞相北伐捷报连连,若这个时候有些人想要谋私,而影响复兴汉室的大业,便是我大汉的罪人!“

杜琼的音量倒是不大,但说话的语调却抑扬顿挫,语气沉着,气势十足。

而且他说话很有技巧,他并没有否认孟光提到的度田。

不否认的原因也很简单,这是光武帝曾经颁布过的策略,否定度田,岂不是否定光武帝?

季汉以大汉正统自居,否认光武帝岂不是在政治上落人口实?

他没否认度田,但他否认了孟光。

他说孟光是小题大做,益州隐田远远没有达到需要度田的地步。

他还说有些人想要谋私,意思是孟光趁着现在纸质化办公普及,觉得自己能够掌控地方了,就想没事找事。

其真正的目的只是为了从中谋取私利。

最后,他将这种行为和诸葛亮的北伐强行挂钩,上升到政治正确的层面。

这一套连环拳下来,还有谁敢接招?

刘禅点了点头。

孟光却说道:“陛下,臣绝对没有谋私!臣是为了大汉江山!”

他此话一出,李衡心中就忍不住道:孟孝裕,你这张嘴,怎么可以这么笨!你丫的洛阳人,跟着刘备过来,资历那么老,混不到太常,是有原因的!老子都教伱怎么说了!奏疏里都写的一清二楚了!

李衡朝鲁芝使了个眼神,鲁芝心领神会,他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鲁卿,你但说无妨。”

“臣以为,度田的目的在于清查人丁户籍,在于税赋,这是大司农需要考虑的,是他的责任,臣以为他提出这一点并无不妥,不过杜公所言也十分有道理。”

鲁芝不急不缓地说道。

“那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呢?”刘禅问道。

他顿时觉得这个鲁芝不同寻常,说话井井有条,不偏不倚。

鲁芝说道:“杜公说隐田并不算严重,朝廷与地方有误差是正常的,臣也以为一定的误差是正常的,只需要户部的人根据这些误差修补,大可不必小题大做。”

刘禅立刻说道:“那这件事就不必商议了。”

“不过毕竟有一些误差,这说明确实有一小部分人存在隐藏田地而偷税,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有更多人争先恐后隐田。”

刘禅立时点了点头,问杜琼:“杜卿以为如何?”

“世英所言有理。”杜琼道。

他也实在找不出鲁芝这话的漏洞。

其他大臣似乎也点头,没有表示发对。

既然只是一小撮人,这事就不会扩大,那就没有问题咯?

“孟卿呢?”

孟光道:“臣附议。”

“那就没问题。”刘禅松了口气,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岂料孟光说道:“陛下尚未看完臣的奏疏。”

“嗯?”

“陛下看完后面便是。”

刘禅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确没有看完,只看到度田这一部分就忍不住要问话了。

他继续看,看到后面,有些诧异:“孟卿之意是,查出有隐田者,补齐过往赋税?”

“是的,这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倒也有道理,但是你这里说超过一百亩地者,纳税七成,是何意?”

刘禅此话一出,杜琼心头一跳,不过也没有太过惊讶。

刚才这个问题已经商量了,隐田只是一小部分。

这就意味着这件事,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就算要查,也查不出多少来。

“目前大司农所统计之田亩,百信家中的田产大约在三十亩到百亩之间,超过百亩的极少,臣以为能超过百亩的,那必然是隐田了。”

“所以你要收税七成?”

“臣觉得没有问题。”

“为何?”

“这一部分田是隐藏的,为何要隐藏呢,担心交税,那之前是多少田呢,之前可能没有那么多,是强行并过来的,既然存在隐藏和强并的行为,臣以为朝廷征收重税,增加国库收入,是合理的!”

“陛下,臣有话要说。”这个时候又一个人站出来了,是右选郎王祐。

右选郎是什么官?

隶属于尚书台,尚书台的官员是皇帝的内臣,这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是为了剥夺丞相的权力。

当然,在季汉,是外重内轻。

外重内轻的意思是外臣的权力很重,外臣是指外朝的臣子,丞相和九卿。

这是季汉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历史上,等诸葛亮死之后,就不设立丞相了,其实是刘禅在收权。

蒋琬后来的职位是尚书令,尚书令在尚书台,是台臣,属于内朝臣子,因为不能开府。

“王卿且说无妨。”

王祐说道:“七成过重,并田的确违反律法,臣以为罚过去漏的税即可,以后严格按照税赋纳税,没必要擅自修改税政,否则会因为大乱。”

王祐此话一出,立刻赢得了不少人的赞同。

“陛下,臣也觉得不能贸然改变税政,这是大汉国策,擅自修改,恐引发大乱。”左选郎常勖也站出来说道。

立刻又有几位大臣站了出来,表示同意。

“陛下!”这个时候,一个很大的声音在大殿响起。

众人看去,却是侍御史马颙。

“陛下,隐田、并田,都是违反律法的,是要治罪的!”马颙道,“现在陛下仁慈,才只收七成税,他们应该感谢陛下才对!”

马颙这么一说,众人顿时有些懵。

他妈的!

你这七成和抢劫有什么区别!

你抢我,我还要感谢你?

(sdingdiannn/ddk27851611/3670565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