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 第383章 我大吴要和李济安斗争到底!

第383章我大吴要和李济安斗争到底!

“陛下,叔嗣说得有道理,若这件事不严肃处理,必然会有更多人私通李济安,这等同于资敌啊!”

中书令孙弘出列,义正辞严地说道。

“而且一旦传到司马懿那里,司马懿必然会以此为借口,关闭马市。”

这时,太子太傅吾粲已经沉不住气了,他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卿且说来。”

“方才张叔嗣说臣资敌,臣以为不然。”吾粲辩解道,“臣之所以与江陵有一点点交易,其实是安排人去江陵探查敌情。”

“哦?”

“张叔嗣方才说江陵现在繁华,李济安在江陵推出的诸多新政,不仅仅把我们的百姓吸引过去了,还积累了财富,拥有了大量的军费。臣是觉得,我大吴可以效仿。”

孙权的脸色微微一变,道:“效仿什么?”

但你真的让他效仿李衡的策略?

什么策略?

分地?还是立法?

“陛下圣明!”张休继续添油加醋,“李济安那种策略,是把钱都给黔首!这不是荒唐吗!自古哪有把钱给黔首的!黔首若是得到了钱,生活好了,他们想法不就多了?”

“妄言!”孙权怒拍桌案,“我大吴哪里来的外忧内患!”

“这……”吾粲一时间不知如何辩解。

不会有任何人反对张休的说法。

吾粲怔了怔,想说什么,又没办法辩解。

听到这里,众人都开始点头。

“这……我不知,但江陵的策略……”

这时,陆胤站出来说道:“陛下,现在我们内忧外患,太傅他……”

商君不是已经把治国利器告诉在座的诸位了吗!

善于察言观色的孙弘察觉到了孙权微妙的情绪变化,他对吾粲说道:“太子太傅是认为我大吴还不如一个小小的江陵?”

孙权的脸色阴沉下来,他问道:“一个小小的江陵,到底有多繁华,还要朕去效仿它的诸多政策?”

“自然不是,我只是觉得江陵诸多策略不错,纸币咱们不是已经……”

张休继续说道:“黔首的想法多了,朝廷还如何治民?”

吾粲说道:“效仿李济安。”

“既然洛阳没有效仿,这其中自然有诈!”张休顺势说道,“司马仲达是何等人物,他难道看不出来江陵的变化?他为何没有效仿?”

不给吾粲说话的机会,张休问道:“请问洛阳可有效仿李济安江陵的策略吗?”

“不要说了!”

也许,他们彼此之间因为储君争夺有矛盾,但对待如何治理黔首这件事上,他们是出奇的一致。

显然,纸币是孙权看在司马懿也跟的份上,才跟的。

“李济安是倒行逆施!”张休语不惊人死不休,他锋利的目光瞬间扫在吾粲身上,怒斥起来,“太子太傅是想要把这些都搬过来,让那些黔首得到好处,等到有一天他们不再满足,就打到皇宫里吗?”

陆胤瞬间被堵住,连忙道:“臣不是那个意思……”

大殿内气氛紧张起来。

“朕已经明令禁止与李济安有任何往来!”孙权脸色难看到了极点,“来人,革去吾粲所有官职,打入大牢!”

外面的禁军立刻进来。

“陛下……”朱据也站了出来。

“此事不必再议!”

“陛下!”张休趁热打铁,“臣以为,一个吾粲,还只是查到的,会不会有很多個吾粲呢?”

“卿此话何意?”

“臣以为,从现在开始,应该下令全面禁止任何从江陵来的商品,凡是发现有人用江陵的商品,一律被定为有罪!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源上杜绝!”

“陛下!万万不可!”陆胤道,“如此,会引起混乱……”

“张叔嗣说的有道理!”孙权强势说道。

“陛下……”

孙权站起来,长袖一甩,便离开了大殿。

吾粲被带下去。

吾粲案从吴国内部的视野来分析,并不是与外敌私通,而是内部储君斗争的外相化。

也是储君斗争矛盾进一步激烈的表现。

作为太子的老师,第一个被搞下来,这让太子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件事并没有因为吾粲被下狱而结束,当天消息就在建业传开,引起了更大的轰动。

只不过,各方政治势力在这个阶段,还处于克制的状态。

三月十八日,江陵。

李衡读完诸葛亮的信,他从字里行间里察觉到了关中正在复苏。

与江陵一样,关中的人口在过去一年出现大量的新增。

主要是从陇右、司州、并州、荆州四地前来。

司州有河东郡、弘农郡,荆州有南乡郡。

河东郡的许多人是越过黄河过去的,弘农郡的则以洛水进入蓝田以东,也有穿越山川,进入关中的。

至于荆州的南乡郡,就简单许多了,过武关,穿越商县,抵达上洛,进入关中。

仅仅去年一年,关中平原的人丁就增加了近十万。

大头主要还是来自陇右,还有一些是从汉中郡迁移过来的。

据说今年从汉中郡过去的会更多。

至于去年下发出去的货币更是高达五千万。

李衡不禁感慨,按照这个进度,司马懿恐怕已经收到了河东郡、弘农郡人口迁移的消息。

甚至司马懿已经派细作去关中开始做详细的考察。

李衡自然不害怕司马懿学。

因为经济学理论不是万能药,它和生产力、意识形态、土地、人口息息相关。

生搬硬套是会出问题的。

例如关中和荆州,是两个独立的区域,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范围不大。

在古代使用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有一个致命点: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慢,朝廷印钱,市场反馈回来的消息具有严重的滞后性。

这种滞后性,与地域大小成正比。

地盘越大,消息反馈越滞后。

众所周知,印钱会造成通胀。

当通胀的时候,朝廷要采取货币紧缩的策略。

朝廷在采取行动之前,必须依照市场来定策略。

这就是消息滞后带来的执政缺陷。

所以,治理大国和小国,是不一样的。

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肯定会踩坑。

例如洛阳粮价低,司马懿继续印钱,但可能邺城粮价已经暴涨,而洛阳的纸钱却还在不断往冀州、兖州等地流通。

从而造成局部超级通胀。

(sdingdiannn/ddk27851611/3670547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