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 第373章 江陵的虹吸效应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373章 江陵的虹吸效应

作者:画凌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08 14:39:18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373章江陵的虹吸效应

考察了一圈回去后,李衡做了两件事。

一是安排人撰写《借贷法》,规定民间借贷必须签订契约,并且要求民间借贷月息不能超过五分。

五分是钱行的利息,但钱行不可能给任何一个人贷款。

因为钱行的钱,一部分是朝廷的,一部分是储户的。

钱行必须有风险把控,例如抵押物,资产评估等等。

仅仅风险把控这一关,屏蔽了很多人。

民间月息五分,也不算低了。

大唐时期,朝廷规定民间放贷月息不能超过六分。

大唐的官方公廨钱最开始的月息大概是八分到十分。

民间借贷恐怕从周朝就有了,毕竟民间有借钱的需求。

将小额借贷放给民间,做好相应的规定和监督,能有效提升民间资金盘活率,减轻钱行压力。

“丞相所言有理。”蒋琬又说道。

官方如果放宽借贷对象,将造成官方借贷审核流程的增加,进一步造成行政吏员臃肿,降低行政效率,反而影响到需要钱的大额借贷。

外界传闻是二十几万,但李衡认为远远不止。

长沙郡是荆州南部最富裕的一个地方,从田地开垦面积可以看出来。

据说东汉年间,长沙郡的人口已经破百万。

官方借贷和民间借贷的区别在于大额和小额的问题,也就是接待对象不同。

按照李衡这个官方与民间的规定,基本上算是比较合理的。

“丞相自然是不会有错的,纸钱的好处很多,臣没有意见。”

“但丞相说,是否造纸钱,造多少,需要各州刺史表决,按照人数来定,这一点你觉得呢?”

但控制借贷利息可能是历朝历代都会有的。

到了三国时期,长沙郡的人口应该比南郡的不少,具体多少人口,连孙吴自己也不知道。

如果能把长沙郡的人口吸一半过来,再将江夏郡的人吸一半过来,不仅能大大增加南郡的实力,加速商业生产,还能削弱孙吴西线防御。

若真有效,襄阳郡也可以照搬,甚至把军事堡垒修到新野,直接在新野一带修建产业,吸引人人过来。

二是让杜预赶紧召集更多商人,让那些走长沙郡的商人去长沙郡捞人。

“为何?”

总之一句话:抢人!

四月二十八日,成都,刘禅仔仔细细看完诸葛亮的奏疏后,问蒋琬:“蒋卿,丞相现在在关中使用纸钱效果甚好,他希望益州也用起来,你有什么看法呢?”

恐怕至少有五十几万以上。

“纸钱牵涉极大,关乎民生,不可不慎重。”

“但这种需要各州刺史表决的方式,朕倒是第一次听说。”

“因为纸钱造出来,会无差别地流通到各州,对各州都会有影响,所以共同表决也是合理的。”

刘禅不由得点了点头,但心里却在嘀咕着,那朕岂不是无权决定了?

习惯躺平的刘禅,也没有多想,既然现在关中都收回来了,应该开心才对。

“那就按照丞相的来。”刘禅说道,“不过朕最近有听到一部分人对大将军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这件事蒋卿如何看呢?”

“大将军无论做什么,他都是要匡扶汉室,而且取得了极大的功绩,有小人嫉妒大将军,这是正常的,陛下不必理会那些闲言碎语。”

刘禅却说道:“但他们说,这样下去,朝廷的威信将会变弱,是真的吗?”

“若大汉无法匡扶,王业只能偏安益州,朝廷威信算什么呢?”

刘禅又点了点头。

一边的董允说道:“陛下何必管那些人怎么说,大将军现在在荆州筹备事务,如今曹魏和孙吴都想要重新瓜分荆州,我们应该给与他最大的支持,而不是别的。”

“有道理!董卿,你多多联络大将军,务必要确保荆州无事。”

“喏。”

到了五月,荆州麦田已经变成金黄色,夏风一吹,麦浪沿着远方湛蓝的天幕滚滚而来。

农民一大早便拿住农具出门,跟着树林间的知了一起哼着不知哪里来的小调,踏着轻快的步伐。

狗子和小孩跟在后面,老母亲则在家门口开始制作纺织布的细线。

最近江陵城有许多商人在乡间收集这些细线,然后一起送到纺织厂去织布。

太阳刚刚升起来,在江陵城以东,士兵们便已经列队好,开始晨跑。

整齐的脚步声,震得地面砰砰作响。

李衡这段时间,一直关注铸造新的货币。

新的铜钱已经制造了一批,钱行也已经开始发行纸币。

到了五月底,桓范来找李衡:“截止到目前,已经兑换了两百万文钱,其中有一百六十万文钱存到了钱行,目前发行了三百五十万文的纸币,我们亲自扶持的商人,现在全部用纸币,而且数量不够,需要增加。”

“那就两手抓,一手大量铸造新的铜钱,一手大量制造纸币,随时做好持续投入的准备。”

“按照目前的情况,纸币的缺口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桓范说道,“仅仅是织造司的纺织工人就已经达到一千人,每个月三百文的俸禄,一個月的俸禄就是三十万文。物流商社和冶铁司的同样如此。还不算修路的和铸钱的,还有精盐这些。我做了一个测算,江陵官府的商社,一个月要发放两百万文的俸禄。”

两百万文,在唐宋的货币体系中,相当于2000贯,其实也不算多。

要知道,大宋朝在巅峰时刻一个月全国官员俸禄就有200万贯以上。

桓范继续说道:“目前民间商人借贷出去的钱超过三百万文,而且还在增加,要不要稍微停一下?”

“不需要,民间商社才是商业的主流,目前官府才招募了六千人就业,南郡至少有五万人可以从田地里和家里脱离出来,官府最多能养一万人,还有四万人,都需要靠民间商社养着。”

“五万人,一人一个月收入三百文,一个月工人的俸禄需要一千五百万文,这些算是商社的支出,南郡所有的商社加起来,一个月的收入能达到一千五百万文吗?”

“当然可以,五万人,相当于五万户,平均每一户一个月消费一百文,购买粮食、布匹和盐,就有五百万文,其余的卖往益州、长沙、江夏,还能去武陵与蛮夷兑换兽皮、药材。”

“而且目前长沙郡过来了不少人。”

说着,李衡望向杜预。

杜预说道:“一个月之内,从长沙过来了三千多人,而且我去了解过,人数还在增加,增加得非常快。都是悄悄过来的。”

桓范倒是颇为意外,那些人为了钱,真的能离开家乡啊!

(sdingdiannn/ddk27851611/3670548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