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 第371章 民间高利贷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371章 民间高利贷

作者:画凌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08 14:39:18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371章民间高利贷

李衡眺望过去,前面有许多人正在排队,而且不止排了一条。

“前面去看看。”

不多时,李衡带着人到了前面。

人群还在议论,每一个人脸上都有着紧张之色。

“老丈,这是作甚?”李衡上前询问道。

那个穿着破旧布衣的老头转身打量了李衡一眼,有气无力地说道:“当然是借钱。”

“借粮?”

“没饭吃了。”

说完,就不理会李衡了。

佃客按照提成分一部分粮食,但这部分粮食很少,根本不够吃。

所谓籴米就是抬高粮价。

青苗法就是朝廷通过建立常平司,囤积大量储备粮。

在丰年适当抬高价格籴(di)米,防止谷贱伤农。

只不过他所建立的常平司,是用来平衡货币过量导致粮价暴涨的。

李衡从关中回来之前,就跟诸葛亮提到了建立常平司。

民间高利贷的对象就是老百姓。

也就是“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

在宋朝小农经济发展之后,地主和农民变成了佃租的关系,地主不需要像三国时期这样养着佃客了。

在荒年适量降低价格粜(tiao)米,平抑物价,拯济百姓。

李衡倒是想起来了,古代这个时候的确有这种现象。

诸葛融眯着眼睛看着前面的麦田,说道:“现在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去年存的粮食大概是吃完了,新的麦子尚未成熟。”

唐朝建立的青苗法主要还是为朝廷创收。

例如纸钱发行过量,粮价大涨,常平司就向民间出售大量粮食,回收一部分货币,增加民间粮食量。

创收的利润点来自民间高利贷。

王安石改革青苗法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为大宋朝廷创收。

这样粮价就会有所下降。

等到宋朝王安石变法的时候,重点改革了青苗法。

等到唐代的时候,出现了青苗法。

等到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没有粮食吃的农民,就只能找地主借钱买粮食。

在粜米时价格不能低于本钱,有可能会有所盈利。

地主一般给的月利息是百分之三十以上。

佃户知道还不起,但又必须得借。

地主知道佃户还不起,没指望全部还,能还多少还多少,不能不还。

地主利用这种方式把佃户固定在自己的田里,让佃户终身无法脱离。

所以,这是控制佃户的一种经济手段。

这在唐庄园经济崩溃之后的宋明清是非常常见的。

王安石的青苗法是从民间高利贷那里把贷款权抢过来。

王安石讲究利出一孔,由各地官府给百姓贷款,百姓把钱还给官府。

官府从中赚取利息。

青苗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大宋王朝的权力者得到了一个敛财的工具之后,就变成了嗜血的怪兽。

李衡看了一眼诸葛融,疑惑道:“之前荆州也是如此吗?”

“每年如此。”

李衡道:“编户齐民的粮食也不够吃一年?”

大宋朝那是小农经济时期,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兼并前所未有,大部分人沦为佃户。

佃户粮食不够吃,可是这個时代,除了编户齐民就是部曲,没有佃户。

怎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诸葛融说道:“按理说编户齐民的粮食够吃一年,但江陵是对抗曹魏的前线,税收繁重,有些事,在所难免。”

“叔长这话违心了吧?”

“大将军何出此言?”

“是真的在所难免,还是有些官员、大族故意如此,让编户齐民找他们借贷粮食,方便掌控这些人?”

诸葛融眼角抽搐了几下,苦笑道:“大将军既然知道,何必问下官。”

“叔长不是一直以天下为己任么?”李衡反问道,“不是读了民贵君轻么?”

诸葛融沉默片刻,突然说道:“大将军还真相信民贵君轻?”

“我相信。”

“没想到在益州大开杀戒,又数次击败曹魏和孙吴的大将军,竟然还相信这种话。”

诸葛融的声音明显变小。

李衡当然相信,但李衡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在古代的统治者眼里,民众只是牛马。

这就是农耕时代的无可奈何。

李衡多次向诸葛亮阐述过一个道理:当商业兴起后,无论是官员还是大商人,他们都必须在表面上做到尊重民意,因为他们需要消费者。

李衡所想象的民贵君轻,是指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唯物主义和人文主义被这片土地的人接受之后,人们就会发现,至少在生理意义上人和人是一样的。

没有谁天生带着富贵血统。

与此同时,李衡也切身体会到了这个时代的大官僚和世家子弟对待民众的真实想法。

诸葛融算是家族教育良好的人,他的品行可以超过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

但在他的内心深处,百姓依然只是牛马。

也就意味着,他们是不赞同李衡现在把田均分下去的,更不赞同一系列的商业新政。

因为这些都是会威胁他们的地位的。

看来在灭魏之前,必须做一些事,至少要限制上层的权力。

如果等到灭魏之后,外部矛盾消失,一切就完了。

李衡没有回答诸葛融的话,他带着人,朝前面行去。

在大树下,有一些人摆着桌案,拿着毛笔,正在纸上记录。

旁边有人在发放粮食。

“五十斤粮食,三个月之后一共偿还两百斤粮食。”一个模样俊秀的男子温和地说道。

“是是,多谢多谢。”

男子道:“要多谢的是谢公,是他仁善,才愿意把粮食借给你们。”

“是是,多谢谢公……”

“好一个仁善。”李衡骑着马走过来,“谢公是谢崇吗?”

“你是何人?”

“三个月之后一共要偿还两百斤,月息五成,谢家做了几年买卖之后,算盘越打越响了。”

李衡却没有回复那人,而是对诸葛融道:“不是说各县都没有灾情吗?”

诸葛融道:“这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出现的正常情况,不算灾情。”

“一户五十斤粮食,够吃吗?”李衡的目光落到那个借粮的人身上。

那人立刻道:“够吃一个月了!下个月麦子就熟了,有粮食吃。”

“一户几口人?”

“咱家里一共七口人,有一人去了江陵城工坊。”

“几亩地?”

“一百亩地,种了六十亩,其余地在休息。”

“一亩年产多少?”

“一亩年产大约有一百五十斤,有一人入伍,免税了。”

李衡又问道:“免税了为何还没有余粮,到现在还需要借?”

“去年打仗,吴军来了,抢了许多粮食。”

李衡目光落到其他人身上,所有人都面色憔悴,目光呆滞。

李衡看了一眼诸葛融,诸葛融苦笑道:“有些地方补充粮食确实不足,曹魏和孙吴对我们封锁了主要商线,的确缺粮了。”

(sdingdiannn/ddk27851611/3670549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