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 第369章 农业革命与商业革命密不可分

第369章农业革命与商业革命密不可分

延熙三年十二月,李衡在江陵渡口登岸。

纸钱在关中已经开始尝试,事实证明,在钱行准备金充足的情况下,商人愿意使用纸币。

商人这个群体,是最灵活的,也是最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

此时长江水已经退下去,江面变得青蓝而平静。

天色将晚,小雪未歇。

“大将军。”杜预大步迎上来,“你终于回来了。”

看见李衡回来,杜预心情大好。

“元凯,等候多时了吧?”

“我们也是刚到。”杜预道,“大将军这边请。”

“对倒是对,就是不太雅。”

晚风从江面吹来,颇有几分寒意,众人跟着李衡一道回城中。

杜预和一边的诸葛融都愣了一下。

李衡笑道:“孙权做得出来,还怕别人骂他?”

等回到住宅,下面的人支起火堆,又准备好了肉汤和酒。

“胡椒?”诸葛融顿时好奇起来。

众人松了口气。

“上个月,武昌封锁了长江水道,所有商人都不准再沿江而上抵达江陵。”杜预说道,“我派人去武昌问过,武昌方面给出来的回复是,有匪贼在长江劫货杀人,现在孙吴要采取必要的保护策略。”

李衡呵呵干笑两声,狗日的政客,千百年都一個说辞,睁着眼睛说瞎话是吧!

“陆路呢?”

“如此说来,孙权又把和我们的约定当成了一坨狗屎?”

“吴国动向如何?”李衡问道。

“好好,孙权和陆逊玩得很溜,直接跟我们彻底决裂。”

“大将军,我们打探到了,曹魏的确已经掌握了新盐。”

“我从重庆大将军府带回了一些胡椒。”李衡命人取出来,“洒在烤肉上会更香。”

“昨日传回消息,各条要道都已经保护性封锁。”

“并无大碍。”

杜预道:“魏国使者到了建业,具体谈了什么尚不得而知,但濡须口的船只却在上个月变多了不少。”

诸葛融说道:“大将军这个形容得……”

“我知道。”李衡说道,“我还在关中的时候,丞相已经确认这件事。”

“丞相现在如何?”

“不对吗?”

“是西域的一种香料。”一边一直没有说话的桓范说道。

桓范年龄大了,他不可能跟众人一起去渡口迎接李衡,便在府中待着,也是自在。

“看来洛阳这种胡椒不少。”诸葛融笑道。

“的确不少。”桓范端起热汤饮了一口,一些胡椒粉漂浮在肉汤上,更香。

他说道:“洛阳与西域的商路一直都不曾断过,不过今年以后,恐怕要断了。”

他的意思是指季汉拿到了关中,关中是西域通往洛阳的必经之路。

“这西域人,好的物什倒不少啊!”诸葛融也饮了一口,顿时觉得味蕾都绽放开了。

诸葛融道:“大将军,若我们能掌握许多这种胡椒,不怕曹魏和孙吴不与我们做买卖。”

“西域遥远,而且我听说胡椒只能在更南方的交州种植。”李衡摇了摇头。

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确带回了胡椒,但没有带回来培育的方法。

否则以中国古人的智慧,早就已经种得遍地都是。

也不至于在这个时代,只有少部分人吃过。

即便到了唐朝,胡椒也是贵族才有的奢侈品。

运气好,长安的顶级酒楼里也许可以吃一口。

唐朝有个叫元载的宰相,贪污了8顿胡椒,皇帝看完抄家汇报都震惊。

“现在孙吴是摆明了要和曹魏一起对付我们。”杜预说道,“魏军在南阳还布置了重兵,商道更加难以通行,倒是有一小部分商人走小道过来,可终究只是杯水车薪!”

“无妨,我们有办法。”

李衡便将关中目前的策略与众人陈述了一遍。

等说到一半的时候,诸葛融已经忍不住站了起来:“竟还能如此!”

等李衡说完,现场鸦雀无声。

像费祎那样,杜预他们也提了许多问题,李衡都一一解答。

最后,李衡说道:“荆州钱行,便有劳桓公掌管了。”

桓范亮激动地站起来行礼:“大将军信任,下官在所不辞!”

桓范投过来之前,本就是魏国的大司农,主管财政的。

这个人最擅长的就是算账。

“关中已经做出第一张纸钱,工艺我带回来了。”李衡将文书取出来,递给杜预。

“让薛良来去制作。”李衡又说道,“他的工艺能够帮我们快速完成这件事。”

“喏。”

“荆州目前有哪些商社?”

“物流、纺织、精盐、造纸,还有采铜和采铁,以及铜铁锻造。”

“已经很全面了,荆州的底蕴比关中要好,再增一个道路即可,把关中的那些律法都搬过来,直接用,这两个月写的,我都带回来了。”

随即李衡又问杜预:“荆州目前有多少户?”

“如果算上南方的蛮夷,荆州有八万户,若是算上目前孙吴掌控的几个郡,荆州总户数应该有十三万户。”

按照一户平均六人,荆州大约近八十几万。

目前季汉是打散了世家大户,除了蛮夷以外,编了所有的人入籍。

武昌、江夏、长沙、桂阳等郡,世家大族居多,在编户籍差不多也就是杜预说的五万户,其余的都是大族掌控。

如果全部算上,荆州的总人口应该能有近两百万。

孙吴在史料上明确记载的在籍人数是两百五十几万,这是编户齐民。

但总人数,有人预测,可能在八百万左右。

这个时代是庄园经济。

什么是庄园经济?

就是世家建造空前规模的庄园把人口都围起来,就和西北的坞堡一样。

这是生产力所决定的。

诸侯国在汉武帝时期彻底瓦解,民间的中坚力量尚处于空白,世家尚未成长起来,汉武帝可以做到快速集权,动员全国力量对付匈奴。

但等到民间豪强不断兼并土地,世家也就慢慢形成。

世家的经济模式就是庄园经济。

因为生产力有限,集中人口生产耕种,效率更高。

至于唐朝以后世家瓦解,其实和曲辕犁的出现也有一部分关系。

因为生产力提高,个体户的小农也能生存了,不需要再集中到一起。

到了宋朝,冶铁技术、冶铁量都出现空前突破,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

人口南迁,水稻生产扩大,南方因为气候原因产量高,宋真宗时代还引入了占城稻,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小农经济就更大发达。

与小农经济配套的是全面兴起的科举制度。

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然,李衡在数年前已经做出曲辕犁,粮产量已经有所提高。

但想要完成上层建筑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其实,现在就处于一个时代的变更期。

(sdingdiannn/ddk27851611/3670549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